紹興十四年初秋,臨安城尚在晨霧中未醒,陸府已燈火通明。仆婦們捧著朱漆托盤疾步穿行,盤中盛著棗、栗、蓮子等物,取“早立子“的吉兆。庭院中鋪了猩紅地氈,一路延伸至大門外,兩側擺著鎏金銅盆,內燃沉水香,青煙裊裊,驅散寒意。
陸游寅時起身,由老仆陸安伺候沐浴。浴湯中加了艾葉、蘭草,取“洗去浮華,潔身承禮“之意。他換上簇新的絳紗公服,腰間玉帶懸著那枚雙魚玉佩——玉上“陸琬“二字并刻,正是昔日定情之物。陸安為他戴上幞頭,低聲道:“少爺,吉時將至,該去唐府親迎了。“
陸游頷首,指尖撫過案上一方素帕,帕角繡著“梅心“二字,針腳細密如初逢那日。他將其收入懷中,整衣出門。
院中,陸宰已著靛藍公服等候,見兒子神采奕奕,難得露出一絲笑意:“今日成禮,需謹記'六禮'之重。親迎時執雁,奠雁禮不可廢。“
“兒子謹記。“陸游肅然應下。
陸母唐氏自內室轉出,一身沉香色褙子,發髻簪金鳳步搖,腕間翡翠鐲子映著晨光。她將一柄纏枝蓮紋金如意塞入陸游袖中,低聲道:“若唐家臨時刁難,以此物為憑,莫要失了體面。“
陸游一怔——金如意本是納征時送去的聘禮之一,母親此時拿出,顯是防備唐閎變卦。他心中一沉,面上卻不顯,只恭敬應了。
唐府繡樓內,唐琬對鏡梳妝。
青杏捧來鳳冠,金絲累成鸞鳳和鳴狀,綴以東珠十二顆、紅寶石二十四粒,華貴非常。唐琬卻搖頭,自妝奩底層取出一支雕梅銀簪——簪頭梅花含苞,花蕊嵌著米粒大的珍珠,正是陸游昔年所贈。
“今日戴這個。“她輕聲道。
李氏蹙眉:“胡鬧!鳳冠乃六禮必備,豈能隨意更換?“
唐琬垂眸,指尖撫過簪上梅紋:“女兒只是想......添些舊日心意。“
李氏嘆息,終是允了,只命人將銀簪藏于鳳冠之下,外人不得見。
妝成,唐琬身著正紅嫁衣,以越羅裁制,金線繡百子千孫紋,袖口、裙裾皆滾了珍珠邊。更衣時,她悄悄撫過內襯袖口——那里繡著一枝白梅,是她瞞著母親,連夜以銀線刺成的“梅心“紋樣。
“姑娘,該上轎了。“全福夫人林氏笑著攙扶。
唐琬卻忽駐足,望向院角一株老梅。花期已過,唯余青葉郁郁。她輕聲道:“取一枝來。“
陪嫁嬤嬤愕然:“這......新婦持梅,于禮不合啊!“
唐琬不語,徑自折下一段嫩枝,青翠葉片猶帶晨露。她將其藏入袖中,低語:“沈園梅下初逢,今日攜之出閣,方不負初心。“
辰時三刻,陸游騎馬引轎至唐府。
儀仗浩蕩,前有十二名紅衣仆役執“陸“字燈籠開道,后有八名樂工吹奏《鳳求凰》。陸游著公服騎馬居中,腰間玉佩與馬蹄聲相和,清越動人。
唐府中門大開,唐閎著鷺鷥補子公服迎出,面上帶笑,眼底卻藏著審視。二人依禮揖讓,陸游奉上活雁一對,雁足系紅綢,撲棱棱振翅時,翎羽掃過唐閎袍角。
“世侄少年才俊,琬兒托付于你,老夫甚慰。“唐閎捋須道,話鋒卻一轉,“只是近日朝中風云變幻,賢侄秋闈在即,可有把握?“
屏風后,唐琬指尖一顫。父親此言,分明是借機試探陸家前程。
陸游不卑不亢:“世叔放心,小侄必當竭力,不負琬妹所托。“
唐閎瞇眼,忽壓低聲音:“趙家昨日又遣人來,言秦相有意擢升我為禮部侍郎......“
話音未落,屏風后傳來一聲輕響——唐琬袖中梅枝落地。陸游眼疾手快,俯身拾起,指尖與唐琬相觸,二人俱是一顫。
全福夫人忙打圓場:“新婦持梅,乃'媒妁之言'的吉兆啊!“
眾人連聲附和,唐閎只得強笑。
陸府正廳,賓客滿座。
陸宰與唐閎共坐主位,看似把酒言歡,實則暗流涌動。酒過三巡,忽有仆役高呼:“趙府賀禮到!“
滿座嘩然。
禮單展開,赫然列著“《快雪時晴帖》摹本一幅,蜀錦十匹,南海明珠一斛“。陸游冷笑——此帖真跡早被秦檜獻與金國,趙家此時送贗品,分明是譏諷陸家“徒有其表“。
陸母接過禮單,指尖在“摹本“二字上一劃,淡淡道:“趙公子厚贈,陸家愧領。只是這帖子......“她抬眼看向唐閎,“聽聞唐世兄珍藏真跡,不知可比對一二?“
唐閎面色一僵。
堂兄陸宲忽醉醺醺起身:“嬸母何必計較?唐姑娘無姐妹幫襯,子嗣恐怕單薄,哪比得上趙家小姐......“
“放肆!“陸宰厲聲喝止。
陸母手中茶盞重重一擱。她近日頻夢巨木壓宅,又夢陸游科舉落第,本就疑心唐琬“木克土“的八字,此刻再聽此言,更是心緒翻涌,冷聲道:“來人,送大少爺回房醒酒!“
余下人等繼續吃酒,無比熱鬧,一派喜慶氣象。
紅燭高燒,洞房內暖香氤氳。
陸游挑開銷金蓋頭,見唐琬杏眸如水,唇點朱丹,額間梅形花鈿映著燭光,恍若畫中仙。他輕喚:“琬妹......“
唐琬自袖中取出那枝梅,低眉淺笑:“梅雖無花,枝葉長青。“
“恰似我心。“陸游接過梅枝,與她十指相扣。
窗外,一彎新月如鉤。趙府派來的暗探伏在墻頭,悄然離去。
趙府書房內,趙士程負手而立,聽完暗探回報,冷笑道:“好一個'媒妁之言'!陸游以為娶了唐琬就能高枕無憂?“
心腹低聲道:“公子,唐閎今日態度曖昧,恐怕......“
“他不敢反悔。“趙士程把玩著一枚白玉扳指,“秦相已許諾他禮部侍郎之位,只要陸游秋闈落第,唐閎自會乖乖將女兒送過來。“
“可若陸游中舉......“
“中舉?“趙士程嗤笑,“主考官李椿年是秦相門生,我已打點妥當。陸游的文章再好,也休想上榜!“
他轉身取出一卷密信:“去,把這封信交給李大人。記住,要親手交到他手里。“
夜深人靜,陸母獨坐佛堂,手中念珠撥得飛快。
今日喜宴上,唐閎的試探、趙家的挑釁、陸宲的醉話,皆在她心頭縈繞不去。更令她不安的是,方才丫鬟來報,說唐琬的嫁妝中有一箱書卷,全是陸游平日所作詩文。
“新婦過門第一日,就帶著夫君的文章......“陸母喃喃自語,“這是要助他科舉,還是要操控他的前程?“
她想起前日去大相國寺求簽,得了支下下簽:“木高風折,土厚載物。“解簽的和尚說,此乃“木克土“之相,主家宅不寧。
“難道唐琬真是我陸家的克星?“陸母攥緊念珠,目光落在佛龕前的合婚庚帖上——那上面白紙黑字寫著“木土相生“,可如今看來,倒像是場笑話。
洞房內,紅燭已燃過半。
唐琬輕輕推開窗,任夜風拂面。她手中握著陸游方才寫的《卻扇詩》:“畫眉深淺入時無,妝罷低聲問夫婿......“
“琬妹,怎么還不歇息?“陸游自后環住她的腰。
唐琬靠在他胸前,輕聲道:“我在想......父親今日的話。“
“不必憂心。“陸游吻了吻她的發絲,“秋闈之后,一切自有分曉。“
“可趙家不會善罷甘休。“唐琬轉身,眸中滿是憂慮,“我擔心他們會從中作梗......“
陸游握住她的手:“放心,我自有打算。“
他從袖中取出一枚印章:“這是恩師張浚所贈私印。他雖被貶,但在朝中仍有故舊。若趙家真要耍手段,我們也不是全無依仗。“
唐琬凝視印章上“精忠報國“四字,忽然落淚:“務觀,我不要你涉險......“
“傻丫頭。“陸游為她拭淚,“為了你,值得。“
窗外,烏云遮月,風聲嗚咽。
三朝回門這日,臨安城飄著細雨。唐琬換下嫁衣,改著藕荷色褙子,發挽婦人髻,簪一支玉蘭釵。陸游扶她上馬車時,忽見街角閃過一道熟悉身影——趙士程之弟趙士廉正與幾名秦府仆從竊竊私語,腰間玉佩在雨中泛著冷光。
“是趙家的人。“陸游壓低聲音,指尖在她掌心輕劃三下,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號——“勿憂“。
唐府中門大開,唐閎卻遲遲未出相迎。直到雨勢漸急,才見管事匆匆趕來:“老爺正在書房會客,請姑爺小姐先去花廳用茶。“
花廳內,唐李氏親自斟茶,卻頻頻望向門外。唐琬注意到母親腕間多了一對金鑲玉鐲——這絕非唐家舊物。
“母親這鐲子......“
“昨日趙夫人送的。“李氏慌忙用衣袖遮掩,“說是賀你出閣的添妝。“
茶盞在陸游手中微微一晃。趙家竟在回門日送禮,分明是故意挑釁。正欲開口,忽聽書房方向傳來瓷器碎裂之聲,接著是唐閎的怒喝:“荒唐!“
書房內,唐閎面色鐵青。案上攤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竟被人調包成了贗品。更可怕的是,他在夾層中發現一張字條:“獻帖金國者,非秦相,乃唐公也。“
“老爺,這......“管家抖如篩糠。
唐閎猛地將字條湊近燭火:“趙士程這個卑鄙小人!“
原來當年秦檜獻寶金國時,唐閎曾奉命鑒定此帖。如今真跡失蹤,若被栽贓是他調包獻金,便是欺君之罪!
“父親?“唐琬不知何時站在門外,手中捧著茶盞。
唐閎慌忙掩住字條:“你怎么......“
“女兒來送茶。“唐琬目光掃過案上字帖,忽然輕聲道,“這'時'字的捺筆,似乎比真跡短了半分。“
唐閎愕然。他這女兒何時對書法如此精通?
回程馬車內,陸游握住唐琬冰涼的手:“你早就知道帖子被調包?“
“那日收拾嫁妝,我發現書房有人。“唐琬從袖中取出半片殘紙,正是真帖的落款,“趁亂撕下的。“
陸游倒吸一口冷氣。這殘片上“臣檜謹獻“的朱印清晰可見——若公之于眾,足證秦檜賣國!
“趙家這是要逼唐伯父就范。“他忽然明白過來,“若不應允婚事,便以欺君罪要挾。“
雨點砸在車頂,如擂鼓般急促。唐琬忽然掀開車簾:“不回陸府,去水月庵!“
水月庵的觀音像后,藏著唐琬的乳母周嬤嬤。老婦人聽完來龍去脈,從佛龕下取出一本冊子:“姑娘出嫁前,老奴就發現趙家人在書房徘徊。“
冊中詳細記錄著趙家仆役出入唐府的時間。最令人心驚的是——每次都與秦府密使到訪的日子重合。
“嬤嬤,您說父親會屈服嗎?“唐琬聲音發顫。
周嬤嬤長嘆:“老爺最重清譽,若在名節與女兒間選......“
陸游猛地站起:“我去找張浚大人!“
“不可!“唐琬拉住他,“張大人正在貶途,你這一去,反倒害了他!“
三人相對無言。忽然,周嬤嬤指向冊子最后一頁:“六月廿三,趙士程去過禹跡寺......“
陸游瞳孔驟縮——那是母親常去求簽的地方!
陸府佛堂內,陸母正對著一支簽文出神。簽上“木高風折“四字被燭火映得忽明忽暗。前日她去禹跡寺,偶遇一位游方道人,對方一見她就說:“夫人眉間有木氣克土之相。“
“母親。“陸游的聲音突然響起。
陸母慌忙收起簽文:“這么晚去哪了?“
“唐伯父留我們用膳。“陸游遞上一個食盒,“琬妹親手做的蓮蓉酥,請您嘗嘗。“
陸母瞥見食盒上的梅花紋,忽然冷笑:“倒是殷勤。“她掀開盒蓋,卻愣住——酥餅竟捏成雁形,正是納征時他執的活雁模樣。
“雁乃忠貞之鳥。“陸游輕聲道,“琬妹說,既入陸家門,此生不負。“
陸母指尖一顫。當年她嫁入陸家時,也給婆婆做過雁形點心。
同一時刻,趙府正大擺筵席。趙士程舉杯向座上賓客笑道:“今日請諸位鑒賞新得的《快雪時晴帖》。“
眾人湊近細看,紛紛贊嘆。唯有坐在末席的年輕畫師蹙眉——這帖子筆墨浮滑,絕非真跡。
“子墨兄覺得如何?“趙士程突然發問。
畫師林子墨起身拱手:“在下眼拙,不敢妄評。只是......“他故意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這紙似乎太新了些。“林子墨輕觸紙角,“徽宗年間的澄心堂紙,歷經百年該有蛛絲紋才是。“
席間霎時寂靜。趙士程笑容僵在臉上——這畫師是唐琬的表兄,今日分明是來拆臺的!
夜深人靜,唐琬在燈下修補那半片真帖殘頁。陸游推門而入,帶來一個消息:“林子墨冒險去趙府鑒帖了。“
繡花針扎破指尖,血珠滴在“檜“字上,將朱印染得更艷。唐琬卻笑了:“表兄這是要逼趙士程亮出真帖。“
“太危險了!若趙家狗急跳墻......“
“所以我們要更快。“唐琬翻開《梅影詩鈔》,取出一張地契,“這是外婆留給我的嫁妝——杭州城外三十畝梅林。明日你去找楊萬里,就說......“
她聲音漸低,陸游卻越聽越驚:“這如何使得?“
“趙家既要玩火,我們便添把柴。“唐琬吹滅蠟燭,在黑暗中輕聲道,“務觀,你記得沈園那株老梅嗎?“
“記得,樹干上刻著我們的名字。“
“梅樹被雷劈過三次,依然開花。“她握住陸游的手,“我們也能。“
窗外,一道閃電劃破夜空。
翌日清晨,垂拱殿內香煙繚繞。秦檜正與心腹密議,忽見小黃門慌張入內:“相爺,不好了!臨安城里到處在傳......“
“傳什么?“
“傳《快雪時晴帖》真跡在趙府,上面還有......還有相爺獻給金國的印鑒!“
秦檜手中茶盞“啪“地碎裂。這帖子當年確實經他手獻金,但用的是摹本,真跡早被私藏。如今怎會......
“查!“他厲聲道,“誰散布的謠言,立即拿下!“
杭州城外梅林深處,陸游與楊萬里對坐石亭。
“延之兄,此事風險太大。“陸游將地契推過去,“琬妹想用這三十畝梅林作抵押,請令尊出面保下真帖。“
楊萬里展開地契,只見背面還有唐琬親筆:“愿以梅林換青天“。他苦笑:“唐姑娘這是要逼家父與秦相撕破臉啊。“
“趙家欺人太甚。“陸游攥緊拳頭,“他們不僅要毀我姻緣,還要污唐伯父清名!“
楊萬里沉思良久,忽然壓低聲音:“其實家父早得密報,秦檜近日要派人去金國議和。若能在此時揭穿他私藏御賜珍寶......“
二人目光相接,俱是心領神會。
暮色四合時,陸游帶回一個紫檀木匣。唐琬開匣一看,竟是半卷《快雪時晴帖》真跡!
“楊大人說,這是他從宮中舊檔找到的殘卷。“陸游神色復雜,“恰好能與你那半片殘頁拼接。“
唐琬將殘頁拼上,果然嚴絲合縫。但見末尾題跋處,赫然寫著:“此帖賜禮部侍郎唐閎監賞“。
“原來如此......“她恍然大悟,“父親當年奉命監賞,秦檜卻偷梁換柱,用摹本獻金!“
陸游點頭:“楊大人建議,將真帖公開展覽,逼秦檜自亂陣腳。“
“不。“唐琬忽然抬眸,“我們該把它獻給太后。“
“太后?“
“太后篤信佛教,每月十五必至凈慈寺進香。“唐琬指尖輕點帖子,“若在寺中'偶然'發現這佛前供著的珍寶......“
陸游倒吸一口涼氣——凈慈寺住持,正是當年為他和唐琬合八字的張鐵口!
七月十五,凈慈寺鐘聲悠揚。太后鳳駕將至,全寺僧人灑掃庭除。唐琬扮作香客,將真帖藏于大雄寶殿的《華嚴經》夾層中。
與此同時,趙士程收到密報:“有人在查《快雪時晴帖》的裝裱匠人!“他慌忙帶人趕往凈慈寺,卻與太后的儀仗撞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