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下旬,紐約與舊金山同時進入了春天的節奏。
陽光開始灑得更長久,中央公園的草地冒出嫩綠,小型咖啡館的門外重新擺上了桌椅。
但對林初夏與程以寬來說,這個春天,沒有半點溫柔的餘地。
——因為,他們的人生,進入了新的戰場。
?
林初夏的金融基金部門,接到了年度最大型的專案——一個跨國能源科技公司的上市前佈局案。
這個案子,牽涉的不只是投資回報率,而是全球佈局、跨境策略與市場脈動的全盤押注。
如果這個案子做成,她將正式晉升成為整個基金部門最年輕的策略副總監,並且有資格申請轉調到亞太區域總部,回到上海。
這,是她從進入這家公司以來,最接近「回家」的一步。
而程以寬的矽谷科技集團,也同步接下了一個關鍵任務——
集團計畫在亞洲設立第一個全自動金融科技中心,他負責的模組與預測引擎,將是未來整個體系的神經中樞。
做得好,他不但能升任全球副總裁,更有機會自選調動城市——而其中一個選項,就是上海。
**
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卻像被一條隱形的線牽著,一起被推上了人生的新高度。
也許,這就是命運,在他們熱戀最濃烈的時候,硬生生扯開的現實。
但兩人都沒有退縮。
——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個,藏在心底最柔軟的位置。
?
林初夏的日常,從那天起變成了這樣:
早上七點到辦公室,梳理隔夜美股、歐股走勢,更新產業脈動。
中午速食解決,邊吃邊盯著跨部門會議簡報。
晚上十點以後,才有機會喘口氣,整理第二天要提交的風控模擬。
她穿梭在會議室與財務室之間,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板上的聲音乾脆俐落,身影總是堅定又迅速。
而在那堆厚厚的報表、模型、簡報之後,沒有人看得見,每天深夜,她還會躲在辦公桌後給自己倒一杯熱茶,發一條短訊息給遠在舊金山的他。
大多時候是:
【今天也還活著。】
或是
【別熬太晚,我想你。】
訊息通常在半小時內回來,不多不少:
【加油,我也想妳。】
有時是一張他隨手拍的筆電畫面,有時是深夜加班室外的城市夜景。
即使隔著十六個小時的時差,他們還是,努力把對方放在自己的日常裡。
?
程以寬的生活也變了樣。
早上九點進公司,連續十個小時的技術測試與系統重構,沒有一次可以準時下班。
開會、寫碼、改演算法、推演預測。
每一條公式、每一個數據回測,他都親自過一遍,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錯誤。
尤其是負責這個亞洲中心建置案的人,是全球副總裁直接掛帥,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程以寬升遷、乃至選擇未來城市的生死戰。
也因此,他的每一天,都在負重奔跑。
但每個深夜,當辦公樓只剩下他與警衛的時候,他會坐在落地窗前,點開手機,看林初夏發來的訊息。
【今天也還活著。】
【妳在,我就能撐得住。】
他會回。
每一個字,都像釘子一樣,牢牢釘進彼此的心上。
?
而就在這樣壓力爆表的節奏中,他們,開始在各自的世界裡,發光了。
林初夏在兩次重大簡報中,以絕對精準的市場預測,救回了一組瀕臨失控的交易策略,被基金高層點名表揚。
程以寬則在一場高層內測會議上,提出了超過現有預期30%準確度的新一代預測模組,震驚了整個技術部門。
光,慢慢在他們身上聚集。
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各自吸引了新的目光。
—
三月底的一個晚上,林初夏加完班,剛走出會議室,正好碰上了同組另一個年輕副總——章浩然。
章浩然,部門裡公認的「青年才俊」,背景強硬,氣質灑脫。
他走過來,手上拿著剛剛會議用的資料夾,隨口說:「這週末有個藝術展覽,我有多的票,想一起去?」
林初夏挑挑眉,笑得禮貌:「週末要補數據,可能沒空。」
「下次。」章浩然也笑,目光卻停在她臉上,多看了兩秒。
—
同樣的時間,在舊金山。
程以寬剛從高層會議室出來,正準備回到自己的工位,卻被趙以倫叫住。
「等等。」趙以倫走過來,手裡拿著一杯咖啡。
她把咖啡遞過來,語氣自然:「今天晚上我們部門聚餐,你要不要一起?我已經幫你訂好位了。」
程以寬微微一頓,低頭看了眼手裡的資料,平靜地回道:「我還有回測沒做,改天吧。」
趙以倫笑了笑,也沒強求,但眼底那點明顯的期待,藏都沒藏。
—
這些細節,沒有誰特別放在心上。
但在夜深人靜、手機亮起的瞬間,林初夏和程以寬,偶爾會想:
——如果我不快一點,就真的會錯過了吧?
他們都不知道,這場戰場上的堅持,除了為了自己,還有一半,是為了能夠站到對方面前,不帶任何遺憾地說:
「我來了,這一次,不會錯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