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府送來的檀木匣里躺著支金累絲鸞鳥步搖,鳥喙銜著的東珠足有龍眼大小。晚秋對著銅鏡比劃時,鸞鳥羽翼突然彈開半寸。
“娘娘!“驚春奪過金簪的手指被劃出血痕,“這里有夾層。“
染著桂花香的絹帛上,墨跡新鮮如淚:“丙寅年七月初七,先太子宮桂花樹。“那是巫蠱案發前夜,衛太子自焚的日子。
更漏聲聲催人,我攥著絹帛奔過九曲回廊。桂樹在夜風中沙沙作響,樹根處新土微濕。指尖觸到冰涼的玉玨時,身后傳來熟悉的杜衡香。
“阿君。“病已將我沾泥的手攏進袖中,“霍光在酒里下了蒙汗藥。“
月光漏過枝葉,在他眉眼間灑下破碎的光影。華清池的浮萍被秋風吹散又聚攏,倒映著未央宮的重檐飛角。
“十五年前,衛太子在桂樹下埋了血書。“他喉結滾動,“霍光要借我們的手挖出真相,再讓真相陪葬。“
池中錦鯉忽然擺尾,攪碎一池星月。我取下鬢邊歪斜的素銀簪,輕輕插進他微亂的發髻。“秋分祭天那日,讓驚春稱病吧。“
病已眼底泛起笑意,卻掩不住疲憊,他執起我的手,在腕間脈門上輕輕摩挲:“驚春是霍光安插在你身邊的眼線,稱病反倒會打草驚蛇。“池邊秋蟲突然噤聲,他驟然將我攬入懷中,袖中寒光一閃,一支短箭擦著我的鬢角釘入桂樹。
箭尾綴著猩紅絲線,正是霍府暗衛的標記。我后背緊貼著病已冰涼的胸膛,聽見他心跳如擂鼓。“明日讓驚春照常侍奉,“他附在我耳畔低語,氣息拂過頸側的傷痂,“但要將這支步搖的夾層原樣封好——霍光要的不是證據,是我們發現證據時的反應。“
夜色漸濃,未央宮的更鼓聲遙遙傳來。病已松開我,彎腰拾起那枚玉玨,指腹摩挲著玨上刻的“衛“字:“當年巫蠱案,太子府上下三百余口,唯有這塊玉玨流落民間。“他忽然將玉玨擲入池中,驚起滿池漣漪,“霍光以為我們拿到玉玨就會急于翻案,卻不知...“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驚春舉著宮燈奔來,鬢發凌亂:“娘娘!霍大人求見,說陛下有急詔!“病已與我對視一眼,他掌心的汗濡濕了我的手背。桂花香突然變得刺鼻,我想起絹帛上的墨跡,想起衛太子自焚時沖天的火光。
“請霍大人在偏殿稍候。“我整了整衣袂,從病已袖中抽出那支素銀簪別回發髻,簪頭的并蒂蓮在夜色中泛著冷光,“驚春,去取本宮新制的桂花釀來——既是故人來訪,總要以禮相待。“
朝局初定,霍光余黨卻仍暗潮涌動。三日后,御史大夫王遷率一眾朝臣聯名上奏,以“后宮不可無主,霍氏女賢良淑德“為由,奏請病已立霍成君為后。金鑾殿上,象牙笏板在晨光中此起彼伏,將未央宮攪得沸反盈天。
“陛下春秋正盛,霍氏乃國之柱石,此乃天作之合!“王遷的聲音尖利如刀,刻意掃過階下跪著的我——作為罪臣之女,我早已被褫奪皇后位分,此刻只能以民女之姿立于殿角。病已端坐在蟠龍金椅上,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陳舊的素銀劍穗,那是我們初遇時,我用碎布條為他編的。
“朕意已決。“他突然開口,聲如寒潭。滿殿喧囂驟停,霍光舊部們露出志得意滿的神色,卻見病已抬手召來黃門侍郎,擲出一卷詔書:“即刻昭告天下,朕遍尋故劍,若得與朕貧賤相知之劍,必以重金酬謝。“
王遷的臉色瞬間慘白:“陛下!這...這故劍何意?“
病已站起身,龍袍上的金線盤龍在光影中張牙舞爪:“諸位難道不知?朕微末之時,曾得一劍相伴,縱使顛沛流離,亦未敢棄。“他的目光穿過層層朝臣,直直落在我身上,眼中翻涌的情意幾乎要沖破殿宇,“如今朕貴為天子,豈會因權勢富貴,就忘了那柄陪朕走過寒冬的劍?“
殿外忽起大風,卷起滿地奏折。老臣丙吉突然伏地叩首:“臣等愚鈍!陛下情深義重,臣愿為陛下尋那故劍!“曾受衛太子恩惠的官員們紛紛醒悟,此起彼伏的叩拜聲震得霍光余黨面色如土。霍成君的兄長霍禹怒目圓睜,卻在病已冰冷的注視下,捏碎了手中的玉扳指。
當夜,掖庭宮的梧桐葉沙沙作響。我撫摸著重新戴回鬢邊的素銀簪,聽見殿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病已掀開珠簾,將我緊緊擁入懷中,體溫透過龍袍傳來:“他們說霍氏女賢良,卻不知這天下最珍貴的賢良,早已被朕藏在心底。“他掏出袖中詔書,墨跡未干的“故劍情深,立許氏為后“八個字,在燭火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