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車
這是我離開太平湖赴上海的一個秋末之夜。
在湖邊的夜晚散步中,每每看到山間公路上的夜行車,從身邊擦肩而過。車體龐大,車廂里面一片黑暗。可以想象車內的人,也都昏昏欲睡著。不過,我沒有想到,終于有一天,我也會坐上這樣的夜行車,行在皖南到上海的山路上,成為黑暗車廂里的一個昏睡者。其實,在8個小時的夜行中,我沒有一分鐘是真正睡著了的。我大多的時間都是在看著或黑暗或有燈光閃爍而過的車窗外。思緒也就在這模糊的景象中跳躍。
在火車上,我有過許多次這樣昏昏欲睡的漫長夜行。但這次在長途汽車上的夜行,卻是第一次。我要抵達的那座城市,雖然多年前我曾去過,但那時只是作為一個出差公干的人,只有過短暫的幾天停留。而這次,我是必須在這個地方待上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
上海,一個國內前列世界聞名的繁華都市。感覺上,我是不可能屬于她,融進她的。但我還是來了。我來,也許是為了當我有一天離開的時候,不存有遺憾吧。那時我可以對自己說,這個城市,我來過了,住過了。也許,我的來,就是這么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理由。
我的遷徙,相對與那些真正居家的人,是簡單的。但對于像我這樣四處旅居的人,還是顯得麻煩了些。我費了很大一會功夫,才在箱包裝進客車底層的貨箱里后,掰著指頭搞明白我所帶的箱包數量,總共14個。這比我從成都到皖南的時候,少了2件。那個臺式電腦的主機,我在4月份出行時,送了給飯店老板。當然,我將里面的硬盤和DVD光驅拿了下來。硬盤里存有我不少圖像資料,而那個DVD光驅,則是我在離開成都不久前才新換的,還基本沒怎么用。還有,就是我丟掉了一些與自己不太相關的書刊資料和衣服鞋子。這樣,又省出了一個包。
盡管這樣,我還是帶的東西太多了。我將筆記本電腦疊加到了一張被子里,被子則裝到了一個蛇皮包里面。這件東西被司機隨手仍在了車下的貨箱里。想來,一般不會有人專門去拿它。但我擔心的是在中途有人拿錯了包。若發生這樣的錯誤,我的損失就會很慘重。盡管在上車之前,為防萬一,我已經將文檔里的東西都拷到了一個U盤里。
不過還好。我到上海的滬太路長途汽車站時,是次日的凌晨兩點。接我的朋友帶著一輛客貨兩用車,已經在那里等候著。箱包也一件沒少的全部從大客車底下幾個貨箱的角落里被找出來,轉移到了來接的車上。
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夜行,下了市區高速公路,又走了一段沒有路燈的公路。等再看到一片燈火的時候,就到了西渡,聽到了悠長的輪船鳴笛聲。
這是SH市FX區一個臨江的集鎮,但感覺上比西部的一些縣城還要大。
車子進入一個小區,在一棟樓前停下。
等將東西搬到四樓的一套房子里,已經是凌晨三點多了。朋友和司機匆匆而去后,我也來不及查看室內的情況,就趕緊將被褥從幾個行包中找出來,隨便鋪到一張木條床上,躺下便睡。
實在是累了,實在想睡覺。
余下的事情,就在余下的時間里再去打理吧。2007-10-18
這里,就是一個人群聚居的地方
在這個新的旅居地,我已經度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對于所住的這幢樓,我的房間內外以及小區的周圍環境,也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但在感覺上,卻沒有什么新鮮。這和我初到成都和初到太平湖的印象感受,是完全兩樣的。成都,是我居住的第一個西南城市,風土人情氣候,都與中原城市差異巨大,所以印象深刻。而太平湖則是我第一次身臨其境的江南自然山水,那里的山光水色,煙嵐云氣,星月村舍,也都是我在城市中沒有感受過的,所以,那里也讓我眼睛發亮。但這里——SH市郊的一個社區,或者說任何格局樣貌大同小異的城區,對我都沒有了新鮮感。這里在氣候上,好像與中原地區有點相像,比成都和太平湖邊要干燥些,感覺臉上的皮膚都在繃緊,嘴唇也干皴得起了皮。而在風土人情上,似乎也沒有太大太明顯的特色。這大概是移民或打工者帶來的結果。人們遷徙、生活和工作等種種選擇的可能性越多,地方的特色就會越減少。
我到這里,就是抵達一個陌生的人群聚居地。
但是,在這里的消費,卻將會比我在其他所有居住過的地方都要高。每月的房租,外加水電物管費、手機寬帶等,估計一個月沒有一千多元是過不去的。并且,我還必須馬上購買相當數量的日用品,諸如炊具、被褥等,都必須重新置辦。這一筆開銷下來,估計也要不少錢。因此,版稅和稿費,就對我有著非同以往的作用了。
必須馬上開始寫作,并且要向外投稿,在版稅之外,也要有每月正常的稿費收入以維持日用。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困頓艱難中心煩意亂。困頓不可怕,但會對寫作構成威脅,動搖繼續寫下去的決心,也會破壞寫作時的一份從容和淡定。
好了。不管怎樣,我又重新處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里面,除了幾個朋友,沒有人認識我。這很好。我不想與人打交道,不想與人應酬。在新的陌生環境中,這些條件就都自然具備了。
下面的寫作,我想應該是按照計劃進行了。在春節之前,要將素食的那本書稿寫出來,還要整理出至少兩本已經完成的書稿。
然后,是將它們推銷出去。將文字換成稿費。2007-10-19
居家的感覺
這里雖然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居住場所——窗外有一個配電房,配電房一邊是個垃圾處理場,西邊又有個健身園。這樣,從清晨開始一直到上午10點甚至直到中午,就不能安靜下來。垃圾車的裝卸聲和老人婦女們鍛煉時的說話聲,連續不斷。而這段時間,卻正是我一天中的重要寫作時間。但這些比起我在飯店中居住的時候,還是有了一種居家的感覺。我關了門,就不用擔心會有不相干的人來拍門,來問這問那的打擾。我可以在室內隨意的放置物品,可以從容的起居坐臥。如果不出門,我就可以穿著睡衣在室內一整天,不用考慮其他人的議論和眼光。因為屋里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其他的目光來窺視。再就是,我可以毫無顧慮的用水用電,想洗衣洗澡了就洗,想什么時候洗就什么時候洗,只考慮是否需要,而不用考慮其他任何人的想法。當然,我不會去浪費一滴不需要的水,也不會無辜耗費一度看不見的電。因為這不但是要費錢去購買,而且也不符合我簡單生活和珍惜資源的日常理念。
關鍵是,我不用在開燈或打開水龍頭時,眼前就浮現出老板老板娘那種時時都在算計著的目光了。那目光讓我很不舒服。
來到上海這個黃浦江邊叫西渡的地方,今天是第七天了,剛好一個星期。我的基本生活,除了電腦的毛病還沒有修好,寬帶沒有安裝不能上網外,基本算是安置住了,可以安心的寫作,甚至可以自己在居所做飯吃了。
實際上,這個地方并不比開封或鄭州好。我的選擇這里而拒絕回到那兩座我生活過的故鄉城市,甚至拒絕回到文朋詩友聚集的成都,是我不想這么快的就讓自己走回頭路。我需要一些新鮮的陌生的東西來營養自己。
不一定新的陌生的就是好的。但我只有對于新的陌生的事物,才會產生出了解和探索的興趣與快樂。而對于舊的事物,我是用一種收藏和享用的態度去面對的。比如衣服,比如茶,比如酒。比如讀書寫詩,比如友情和愛。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