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nèi)閣受詔
建安三年春,許昌城外的青梅林剛褪盡殘雪,趙小云揣著半塊麥餅蹲在驛館墻角,看陳剛用樹枝在泥地上畫簡易地圖。十三名來自現(xiàn)代的小學生已在這三國亂世捱過半年,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如今能勉強聽懂方言、辨別五谷,全靠趙小云那本被翻得卷邊的《三國演義》和眾人骨子里的韌勁。
“北邊是官渡,曹操大軍屯在那兒;咱們現(xiàn)在許昌,漢獻帝的皇宮就在城中心。”陳剛抹了把鼻尖的汗,他比同齡人高大,半年來曬得黝黑,倒有了幾分少年將軍的模樣,“昨天聽伙夫說,曹操要帶百官去許田打獵,這可是書上寫的重頭戲。”
“打獵?”李小美從布包里掏出幾顆野棗,分給圍攏過來的同學,“書上說曹操在許田用了天子的箭,還接受群臣朝拜,這是要暴露野心吧?”她心思細,總愛把書中情節(jié)和現(xiàn)實對照,發(fā)髻上別著的野花是今早采的,為這亂世添了點亮色。
趙小云指尖劃過書頁上“許田打圍”四個字,眉頭皺成個疙瘩:“關鍵是董承,他受了獻帝的衣帶詔,要密謀除曹。咱們夾在中間,稍有不慎就是殺身之禍。”他抬頭看向眾人,目光掃過張雁、劉小愛等女生,又落回高健、何文幾個男生身上——高健身材壯實,已能幫農(nóng)戶拉犁;何文識得幾個字,常被賬房先生叫去抄書,“咱們身份低微,本不該摻和,但你們忘了?上次去糧庫領米,我親眼看見董承的家仆和王子服在墻角密談,他們手里拿的絹帛,和書上說的衣帶詔一模一樣。”
“那咱們得提醒董承?”楊小強急得直搓手,他性子最急,前陣子因頂撞了曹操的侍衛(wèi),挨了頓鞭子,至今后腰還有疤。
“提醒他?咱們一群來歷不明的孩子,說的話誰信?”黃敏把棗核扔進草堆,她總愛穿件洗得發(fā)白的粗布裙,卻難掩清亮的眼神,“搞不好還會被當成奸細,直接拖去砍頭。”
正說著,驛館外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夾雜著甲胄碰撞的脆響。徐麗芳眼尖,扒著門縫往外看,小聲驚呼:“是許褚!他帶了十幾個衛(wèi)兵,好像在挨家挨戶傳令,說是丞相有令,凡城中百姓,明日可去許田外圍觀獵,以示太平。”
“這是要讓全城人都看著他欺君?”孫曉攥緊了拳頭,她平日最是文靜,此刻卻氣得臉頰發(fā)紅,“曹操也太囂張了!”
林珍珍拉了拉孫曉的衣袖,輕聲道:“別沖動,咱們先應下來,去了許田再見機行事。至少得看看漢獻帝長什么樣,還有那個董承,到底是不是真心要除曹。”她說話總是慢條斯理,卻總能在關鍵時刻穩(wěn)住人心。
吳斌斌忽然想起什么,從懷里掏出塊玉佩——那是他們剛穿越時,在破廟里撿到的,玉上刻著奇怪的花紋,不像這個時代的樣式,“說不定這玉佩能派上用場,上次遇到個老玉匠,說這是西域貢品,尋常人見都沒見過。實在不行,就說是西域客商的孩子,或許能混過去。”
眾人正商議著,王小麗突然指著東邊街口:“快看,那不是何文嗎?他怎么跟在董承的馬車后面?”
眾人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見何文抱著一卷竹簡,亦步亦趨地跟在一輛裝飾華貴的馬車旁,馬車簾隙閃過一角紫色錦袍,正是董承常穿的那件。等何文回來,眾人圍上去追問,他才喘著氣說:“董大人府里缺個抄書的,賬房先生薦了我去。剛才在府里,我看見董大人把一卷黃絹塞進了錦盒,還聽見他跟侍郎吳子蘭說‘時機快到了’。”
“黃絹?難道就是衣帶詔?”趙小云心頭一緊,忙翻到書中“董國舅內(nèi)閣受詔”那一頁,指著其中一句,“你們看,獻帝把詔書縫在衣帶里,賜給董承,董承就是在自己內(nèi)閣里拆開看的。”
“那咱們真的卷入衣帶詔事件了?”張雁聲音發(fā)顫,她膽子最小,夜里常做噩夢,夢見被亂兵追殺,但此刻眼里卻透著股倔強,“不管怎樣,咱們得想辦法保住自己,還得提醒那些忠臣小心行事。”
次日天未亮,許田郊外已擠滿了人。曹操的儀仗如一條黃龍蜿蜒而來,玄甲騎兵列成兩隊,刀槍劍戟在晨光中閃著寒光。趙小云等十三人混在平民隊伍里,被衛(wèi)兵推搡著往前挪,陳剛下意識地把女生們護在中間,高健則死死盯著曹操的華蓋——那頂鑲著金邊的傘蓋下,曹操身著紫袍,腰懸玉帶,雖面帶笑意,眼神卻如鷹隼般銳利。
“那就是漢獻帝?”劉小愛指著曹操身旁的一輛馬車,車簾掀開處,露出個面色蒼白的少年,頭戴通天冠,身穿龍紋袍,卻縮著肩,像只受驚的兔子。
“傀儡皇帝,真可憐。”林珍珍輕聲嘆息,卻被旁邊一個老叟瞪了一眼,示意她噤聲。
獵場號角吹響時,曹操忽然勒住馬,對獻帝笑道:“陛下,臣愿為您射獵助興。”說著接過侍衛(wèi)遞來的寶雕弓、金鈚箭,縱馬馳入圍場。不多時,前方驚起一只梅花鹿,獻帝挽弓欲射,卻因力氣不足,箭矢落在了草叢里。
“陛下,讓臣來。”曹操策馬向前,弓如滿月,一箭正中鹿背。鹿應聲倒地,周圍立刻響起一片喝彩,卻見曹操的侍衛(wèi)竟高呼“萬歲”,曹操坦然受之,還回頭朝獻帝拱了拱手,那姿態(tài)里的傲慢,連不懂權(quán)謀的小學生都看得真切。
“太過分了!”楊小強忍不住低吼,被趙小云一把捂住嘴按在地上。果然,曹操身邊的許褚立刻朝這邊投來警惕的目光,手按在腰間的刀柄上。
混亂中,趙小云瞥見人群后的董承,他臉色鐵青,袖中的手攥得發(fā)白,與身旁的王子服交換了個眼神。而不遠處的劉備,正低著頭擺弄韁繩,仿佛對眼前的一切漠不關心,只有偶爾閃過的目光,泄露出他內(nèi)心的波瀾。
狩獵結(jié)束后,眾人隨著人流回城,剛到驛館門口,就見何文慌慌張張跑來,手里還攥著半截撕碎的絹帛:“董承府里出事了!剛才我抄書時,聽見董大人和種輯爭吵,說‘衣帶詔已被曹操的人察覺’,還說要盡快聯(lián)絡劉備、馬騰……”
“不好!”趙小云心頭猛地一沉,“曹操生性多疑,許田之事已讓他起疑,現(xiàn)在衣帶詔若泄露,董承一伙必死無疑!”他看向眾人,目光忽然變得堅定,“咱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忠良被害,更不能讓自己被牽連。何文,你還記得董承把錦盒藏在何處嗎?”
何文點頭:“在書房的暗格里,我昨天抄書時,看見他掀開地磚放東西。”
“好。”趙小云深吸一口氣,開始分派任務,“陳剛、高健,你們?nèi)ゲ萘蠄雠獌衫Ω刹荩頃r分堆在董府后墻,制造失火假象;李小美、王小麗,你們?nèi)ソ稚腺I些硫磺,拌在干草里,火勢能燒得更旺些;張雁、劉小愛,你們?nèi)ネㄖ挝恼J識的那個賬房先生,就說董府今夜有賊,讓他去報官,引開侍衛(wèi);黃敏、徐麗芳、孫曉、林珍珍,你們準備些濕布,等火起時,趁亂跟著救火的人混進府;楊小強、吳斌斌,你們跟我一起,目標是書房暗格,必須拿到衣帶詔,毀掉它!”
“毀掉?”陳剛愣住,“不交給漢獻帝嗎?”
“交給誰都沒用!”趙小云搖頭,“獻帝無權(quán)無勢,拿到詔書也是枉然。曹操若發(fā)現(xiàn)詔書被毀,只會認為是董承自毀證據(jù),雖仍會追查,但至少能拖延時間,讓董承的人有機會脫身。咱們能做的,只有這些。”
夜幕降臨時,許昌城漸漸安靜下來,只有巡邏兵的梆子聲在巷陌間回蕩。董府后墻的陰影里,十三名少年屏住呼吸,看陳剛劃燃從現(xiàn)代帶來的打火機——這是他們僅剩的幾件現(xiàn)代物品之一,火苗舔舐著浸過油的干草,很快燃起熊熊烈火。
“著火啦!”高健扯著嗓子大喊,聲音在夜空中格外刺耳。董府內(nèi)立刻亂作一團,侍衛(wèi)們提著水桶奔向后院,守門的衛(wèi)兵也被吸引了大半。
“就是現(xiàn)在!”趙小云一揮手,眾人跟著救火的百姓涌進府門。黃敏、徐麗芳等女生提著水桶穿梭在人群中,故意把水潑在侍衛(wèi)身上,制造混亂;張雁拉著賬房先生往正廳跑,嘴里不停喊著“快找董大人”,成功纏住了幾個管事;陳剛、高健假裝搬柴,實則堵住了通往書房的側(cè)門。
趙小云、楊小強、吳斌斌借著濃煙掩護,溜進書房。趙小云記得何文說的位置,讓吳斌斌守住門口,自己和楊小強合力掀開地磚,果然露出個錦盒。打開一看,里面正是一卷用黃絹寫就的詔書,上面“誅賊臣曹操”五個字力透紙背,還蓋著獻帝的玉璽。
“快燒了它!”楊小強遞過火折子。趙小云卻猶豫了——這可是改變歷史的關鍵之物,燒掉它,真的對嗎?
“別想了!”吳斌斌急道,“外面?zhèn)鱽碓S褚的聲音了!”
趙小云咬咬牙,將詔書湊到火上,黃絹遇火即燃,很快化為灰燼。三人剛把地磚蓋好,書房門就被撞開,許褚?guī)еl(wèi)兵沖了進來,厲聲喝問:“你們是誰?在這里做什么?”
“我們……我們是來救火的學生。”趙小云強作鎮(zhèn)定,指著墻角的水桶,“聽說董大人書房有寶,怕被燒壞,就進來看看。”
許褚狐疑地打量著他們,目光落在趙小云懷里的《三國演義》上——封面早已磨損,但“演義”二字仍能辨認。“這是什么書?”他一把搶過去,翻了幾頁,全是簡體字,一個也看不懂,只當是孩童涂鴉,罵了句“晦氣”,便把書扔在地上,“滾出去!再敢亂闖,打斷你們的腿!”
眾人趁機逃出董府,回到驛館時,天邊已泛起魚肚白。趙小云撿起地上的書,拍掉灰塵,忽然發(fā)現(xiàn)書頁間夾著半片玉佩——正是吳斌斌撿到的那塊,不知何時掉了進去。玉佩上的花紋在晨光中閃爍,竟與昨晚燒毀的衣帶詔上的玉璽圖案隱隱相合。
“原來如此。”趙小云喃喃自語,忽然明白了什么,“咱們改變不了歷史,但可以守護住該守護的東西。”
幾日后,許昌城傳遍了消息:董承因“私藏叛逆文書”被下獄,不久后與種輯、吳子蘭等一同遇害,但劉備已借口截殺袁術(shù),帶著兵馬離開了許昌;馬騰也以回西涼為名,悄然脫身。曹操雖嚴查此事,卻因找不到確鑿證據(jù),最終不了了之。
驛館的門檻上,趙小云看著同學們曬在院里的草藥,李小美正教王小麗辨認當歸和黃芪,陳剛、高健幫農(nóng)戶修補屋頂,何文在幫賬房先生算賬,一切都像往常一樣。他翻開《三國演義》,目光落在“董國舅內(nèi)閣受詔”的結(jié)尾處,忽然覺得那些鉛字活了過來——歷史或許冰冷,但身處其中的人,總能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冰冷添上一抹溫度。
“下一章,是關云長千里走單騎。”趙小云合上書,對眾人笑道,“咱們要不要去看看五關六將?”
“好啊!”楊小強第一個響應,眼里閃著興奮的光。
陽光穿過驛館的窗欞,照在十三張年輕的臉上,也照亮了他們腳下這條未知的三國之路。前路或許布滿荊棘,但只要大家在一起,再難的坎,總能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