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海鎮,夜已深,鐵匠鋪中卻仍燈火通明。外面風聲低鳴,仿佛還在回蕩著海災中的怒吼。但屋內卻是一片凝重,五人圍坐。大祭司朵沁·迦藍緩緩起身,她眉間已有白絲,神色卻無悲無喜。
“先說駐軍問題。”
她伸手指向地圖上的北岸:“按理說,第三營駐扎在‘觀瀾崗’,應第一時間援助霧海鎮。但直到海災結束也未現身。我查了守塔印信和通令記錄……那日所有出兵命令,皆被‘高塔禁令’攔下。”
滄瀾·子修眼神一沉:“這是漁歌城塔主權限。也就是說,有人刻意封鎖了所有支援命令,制造了‘三煞’的空檔。”
嘯月拳頭微握,青筋跳動:“他們早知道三煞要來?是哪個狗崽子出賣了漁歌城?”
屋內沉默數息,直到滄瀾·子修輕輕咳了一聲:“據我得到的消息:潮海儀已被破壞,機芯中混入一種極細的隕鐵砂——應是人為所為。更詭異的是,塔中的守衛全部失蹤,沒有打斗痕跡,像是憑空蒸發。”
嘯月皺眉:“那漁歌城的駐軍呢?不是說鎮守海線的玄甲營都駐扎在那里?”
“他們未來。”子修眼神冰冷,“有人調走了玄甲營,理由是‘前線演練’,但演練記錄根本查不到,連副統領都不知所蹤。”
矮人鐵匠漢斯老爹砸了砸桌子,咬牙道:“也就是說,這一切都安排好了——蒼垣的首要任務是破壞漁歌之塔的核心潮海儀,所以一開始未能與溯音,錯香一齊圍攻月輪·流蘇。蒼垣在破壞掉潮海儀之后,只來得及趕到蒼山崖壁救走了錯香,甚至帶走了溯音的殘軀一塊血肉!我那一錘,終究沒能徹底毀了那禍害。是我大意,是我低估了海族。
“你不是大意,你只是太相信‘死亡’。”
大祭司朵沁·迦藍手執藤杖,神色如霜。
“海族大祭司所修的‘血肉復生術’,必須以‘生前之物’為媒……溯音的血肉若被帶回海淵,很可能在下一次海災中卷土重來。漢斯,這不是你的錯,但接下來,責任就落在你肩上了。”
老矮人長嘆一聲,卻也點了點頭,眼中浮現堅定之意。
“那漁歌城的背叛者……我們能鎖定是誰嗎?”矮人漢斯老爹出聲問道。
“確定不了,沒有絲毫真實的證據,一切都是子虛烏有的猜想!”
滄瀾·子修苦笑一聲。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但是我認為另外一件事更為關鍵蒼山密道——做為支援漁歌城的秘密通道,也是漁歌城失守最壞情況下的逃生通道。問題在于知曉蒼山密道存在的除了斬殺“七潮之母”的六圣者后裔外,就只有矮人高山部落和精靈族綠海草原部落。三煞發動這次詭異海災好像只是為了三件事:
一是蒼垣成功破壞了潮海儀,漁歌城的作用至少廢了一半,陸地諸族在潮海儀未修復完畢之前,只能靠巡海來監視無盡之洋的海族,海獸!
二是暴露出蒼海密道,百族議事廳里有得吵了!
三是我懷疑三煞此次海災有點像是專門的一場試煉,溯音的牧海言靈術規模遠遠不及三百年前海族御駛的無邊無際的海獸潮災,使得遺棄大陸一朝半數盡失。牧海言靈術真正可怕是御海之術,可是溯音的牧海言靈術,只顯現了召喚海獸強行登岸襲殺,離開了賴以生存海洋,絕大多數海獸最終都會死在陸岸之上!這可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
懷中抱著月華劍的納蘭·朵雅,抬了抬頭:“子修,你會不會想得太多了!會不會只是三煞奉了海族大祭司的命令,追殺月輪·流蘇而已呢!而且流蘇姐姐告訴過我:她曾在時光河流中與海族大祭司交過手!流蘇姐姐身上傷就來自于海族大祭司。”
房間一時陷入沉默,只有爐火輕跳,映著每個人眼底的陰影。
納蘭·朵雅的聲音雖柔,卻如刀鋒劃破了夜色:“流蘇姐姐身上的傷來自海族大祭司……也許,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追殺,而是早有謀劃。”
“你的意息是說,海族大祭司,早知流蘇會出現在霧海鎮?”滄瀾·子修眼角輕抽,似乎不愿相信。
“她曾窺視未來。”朵雅低頭看著懷中月華劍,眼神復雜,“她說,真正的危險,不在海中,也不在陸上,而是在‘看見未來’的那一刻開始。”
滄瀾·子修輕聲道:“如果綠海守護者月輪·流蘇從時光之河帶回了‘某種未來’的片段,那海族大祭司也一定知道這一點。她不能讓那未來成真……所以才布下這一局。”
大祭司迦藍靜靜站在窗前,目光落在遠處高高在上漁歌城的塔影:“我們不能再等了。”
“迦藍祖母,你打算——前往漁歌城?”
“可是蒼山密道已暴露,你若離開——”
“我會留下高山矮人部落戰獸團護衛蒼山密道。”大祭司不容置疑地道,“漁歌城如今暗流洶涌,潮海儀被破壞。如果再不插手,真正的海族第二次入侵大陸,三百年前的悲劇只怕會重演!那是一片血海,萬千生靈的死亡哀歌!你們沒有經歷過,那將是一場泛大陸的浩劫!神靈泣血,萬物悲鳴,絕對不能再發生的災難。”
滄瀾·子修皺眉,但終究還是點頭:“迦藍祖母,我隨您一起去漁歌城。我的身份應該能幫上您一些些小忙。”
矮人漢斯老爹目光轉向納蘭·朵雅:“那你呢?”
納蘭·朵雅輕輕撫過月華劍的劍身,眼神微微發亮:“流蘇姐姐已將這劍和她的心意都留給我……我必須完成她未竟之事。”
“朵朵,你要去天啟城?”大祭司朵沁·迦藍眉頭緊蹙。
“迦藍祖母,我與流蘇姐姐有盟約之誓,天啟城我是一定要去的。”
“去之前,我會先隨你們前往漁歌城。”朵雅神情堅定地回答道。
爐火閃爍中,劍光如月冷洌,仿佛遠方夜海上,已有潮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