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分道揚鑣(2011)
深圳的空氣總是濕熱而黏膩,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形形色色的人困在其中,掙扎著向上或向下。陳小川坐在一家街角廉價快餐店里,面前擺著一份打了七折的盒飯,里面的菜色油膩且單調,但他吃得很認真,每一口都像在咀嚼生活本身的味道——苦澀中帶著一絲勉強的溫飽。來深圳已經一年多,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在外貿公司積累的一點經驗,日子總算比剛畢業時好了些許,勉強能在城中村租個十平米的小單間,不再像流浪街頭那般絕望。然而,城市的巨大貧富差距和職場里的暗流涌動,讓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仍只是這個龐大機器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顆螺絲釘。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張浩發來的消息,約他晚上見面。小川心里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大學里,張浩是他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那個來自城市的男孩,曾是小川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他們一起在辯論社唇槍舌劍,一起在圖書館熬夜備考,一起分享對未來的憧憬。只是畢業后,張浩在求職上遇到挫折,又在感情上受了打擊,整個人變得越來越功利和憤世嫉俗。小川曾試圖勸解,但張浩的耳朵里已經只聽得進“錢”這個字,他們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漸行漸遠。這一次張浩主動聯系,小川本能地感到一絲不安,但也有一絲作為老朋友的牽掛。
夜色降臨,華燈初上,深圳的夜景迷幻而璀璨。小川按照地址來到一家鬧市區的咖啡館。張浩已經在靠窗的位置坐著,穿著一件略顯褶皺的襯衫,臉色有些憔悴,但眼神里透著一股亢奮和急切。他見到小川,用力揮了揮手,臉上擠出一個略顯勉強的笑容。
“小川!好久不見!”張浩招呼道。
小川走過去坐下,發現張浩面前已經擺著兩杯咖啡,一杯他的,一杯似乎已經喝了一半。桌上還散落著幾張紙,上面畫著一些圖表和文字。
“是啊,好久不見。”小川說,語氣有些感慨。
“你小子,行啊!聽說你在公司干得不錯,都搞定大單了!不像我,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順心。”張浩說著,拿起咖啡喝了一大口,似乎想借此掩飾語氣中的酸澀。
小川心里一沉,他知道張浩在職場上的不順。他誠懇地說:“運氣好而已。而且我剛入行,還在學習。”
張浩像是沒聽見他的謙虛,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說:“別謙虛了!我都知道,能力是有的。所以這次找你,是想拉你一把,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小川看著他發亮的眼睛,問:“什么機會?”
張浩左右看了一眼,確認沒人注意,然后將桌上的幾張紙推到小川面前。“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一個項目,一個能讓我們快速翻身的項目!你看!”
小川拿起紙看了起來。上面是一些關于互聯網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和商業模式草圖。在那個年代,電商雖然已經興起,但遠未像后來那樣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競爭格局也還沒有完全固化。張浩的項目,是想做一個針對細分市場的垂直電商平臺。
“怎么樣?”張浩期待地看著小川,“是不是很有前景?現在的風口就是互聯網!我們只要抓住這個機會,搭上這趟車,就能賺大錢!比你那個外貿公司強多了,一單單地熬,什么時候是個頭?”
小川仔細看著張浩的方案,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方案確實描繪了一個誘人的前景,數據分析也做得有模有樣,但小川憑著骨子里那份謹慎和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的經驗,還是看出了一些問題。
“張浩,這個項目聽起來不錯,但……資金呢?技術團隊呢?還有,電商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了,怎么保證你的平臺能脫穎而出?”小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張浩的表情一僵,隨即又被亢奮取代。“資金?我現在正在找天使投資人!我已經見了幾個了,他們都很有興趣!技術團隊可以外包,或者找剛畢業的學生,成本低!至于競爭,我們有獨特的定位,專注一個細分領域,避開巨頭的鋒芒!”
小川沉默了一下。他知道張浩說的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在他看來,這些答案都過于理想化,缺乏對實際困難的充分評估。天使投資人不是那么好找的,技術外包質量難控,細分市場也可能很快被巨頭復制或打壓。更重要的是,張浩眼神里的那種急功近利,讓小川感到不安。他更相信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暴富。
“張浩,我覺得……時機可能還不夠成熟。”小川斟酌著用詞,“這個項目需要的投入和風險都太大了。而且,說實話,我對互聯網這塊不太了解,幫不上什么忙。”
張浩的臉瞬間沉了下來。“什么叫時機不成熟?機會稍縱即逝!等成熟了黃花菜都涼了!你是不想冒險,還是根本不相信我?”
“我相信你,張浩。”小川認真地說,“但我相信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這個項目現在就能成功。做生意不是靠一腔熱血,得有周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你現在資金、團隊、資源都還沒到位,風險太高了。”
“風險高?哪個創業項目沒風險?”張浩的聲音大了幾分,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你就是膽小!就是墨守成規!你就想著在那個破外貿公司里一點一點往上爬,熬個十幾年二十年當個中層經理就滿足了是不是?你忘了你來深圳是為了什么?為了改變命運!為了出人頭地!這種機會擺在你面前,你竟然說時機不成熟?!”
小川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我沒忘我來深圳是為了什么。但我改變命運的方式,是靠努力、靠專業、靠一步步的積累。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個看不到底的項目上。我才剛在公司站穩腳跟,我需要穩定,需要學習,需要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礎?什么狗屁基礎!”張浩激動地拍了一下桌子,引來服務員詫異的目光。“等你基礎打好了,別人墳頭草都兩米高了!小川,我以為你是跟我一樣的人,有野心,敢闖!沒想到你現在變得這么保守!你是不是覺得,你現在在大公司里有點起色了,就瞧不上我這點小打小鬧了?”
“不是!”小川急忙辯解,“我從來沒有瞧不起你。我只是覺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可能不太一樣了。”
“不一樣了?呵呵。”張浩冷笑一聲,眼神變得銳利而充滿敵意。“你以為你是誰?當年那個一無所有的鄉巴佬,靠著不知道哪來的資助上了個破大學,現在靠著那點死工資就能衣錦還鄉了?我告訴你,這個社會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努力!它只相信錢!只要有錢,你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
他話里的尖刻和對小川出身的嘲諷,像冰錐一樣刺痛了小川的心。小川一直都知道張浩對金錢的渴望,但沒想到他已經變得如此面目全非,甚至不惜用最傷人的話語攻擊他。
“張浩,你冷靜一點。”小川試圖緩和氣氛。
“我冷靜?我怎么冷靜?!”張浩騰地站了起來,椅子發出刺耳的聲音。“我滿懷信心地來找你,想著咱們兄弟齊心,一起干一番事業!結果你呢?跟我扯什么時機、什么理念!你就是怕失敗!你就是寧愿窩在那個小角落里,也不敢出來跟我拼一把!”
他聲音里的憤怒和失望是如此強烈,讓小川心里的委屈和難過涌了上來。他想起了大學時那個陽光開朗的張浩,想起了他們一起暢談夢想的夜晚。是這個殘酷的城市,是那些挫折和打擊,把他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嗎?
“張浩,”小川站起來,眼神復雜地看著他,“我們還是朋友,但這條路,我真的不能陪你走。我選擇的路,也許慢,也許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風光,但這是我認定的。”
“朋友?!”張浩仿佛聽到了天大的笑話,“別跟我提朋友!生意場上哪有什么朋友!只有利益!只有輸贏!你現在成功了,自然看不上我這個落魄鬼!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等我起來了,別怪我不認你這個朋友!”
他說完,抓起桌上的紙,甚至沒看小川一眼,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咖啡館。他的背影在人群中迅速消失,留下小川一個人站在那里,耳邊還回蕩著他那些充滿敵意的話語。
小川沒有立刻離開,他重新坐下,叫來服務員續了一杯水。咖啡館里的喧囂、空氣中彌漫的咖啡香,此刻在他看來都帶著一種疏離感。他看著窗外川流不息的車燈,心里像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有風呼呼地往里灌。
他知道,他和張浩之間,是真的結束了。不僅僅是創業理念的分歧,更是價值觀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徹底偏離。張浩選擇了追逐快速的金錢和表面的成功,不惜變得尖刻和功利;而小川,即使經歷流浪和夜總會的日子,骨子里依然堅守著母親和繼父教給他的那份善良、堅韌和對知識的信仰,以及恩人“林偉東”那句“等你有能力的時候也可以去幫助別人”的叮囑。
回想剛才的對話,小川心里不是沒有痛苦。他理解張浩的困境和急躁,甚至能感受到他隱藏在憤怒下的不甘和無助。但理解不代表認同,更不代表他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判斷,為了所謂的“兄弟情義”或“快速致富”而去冒險走一條自己不認可的路。
他想到母親臨終前的囑托:“讀書是你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想到繼父默默支撐家庭的背影和那句“山里人得硬氣”。想到恩人“林偉東”的匿名資助和最后的告誡:“走出校園,你將面對的是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不會有人再像我一樣幫助你,以后的苦自己受著……記住我們的約定吧!等你有能力的時候也可以去幫助別人。”
這些來自故土和恩情的記憶,是他內心最深處的錨點。它們告訴他,他的根在哪里,他的方向在哪里。成功不是一夜暴富,而是能否守住本心,能否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價值,去幫助他人。
張浩的話像回旋鏢一樣在他腦子里盤旋:“膽小”、“保守”、“瞧不上”。也許在某些人眼里,他的選擇確實不夠“酷”,不夠“有闖勁”。但他知道,真正的勇氣不是盲目的冒險,而是清醒地認識風險,并依然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即使這條路充滿艱辛。
他低頭看著手中的水杯,杯壁上凝結著一層細密的水珠。他用手指輕輕擦掉水珠,感覺到一絲冰涼。這座城市很大,也似乎很冷。在這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脆弱得不堪一擊,友情在現實面前顯得如此不堪重負。
他站起身,走到咖啡館門口,深吸一口氣。夜風帶著城市的喧囂拂過他的臉龐,卻似乎無法吹散他心頭的沉重。他失去了曾經的朋友,但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線。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然后因為選擇不同的方向而分道揚鑣。
小川抬頭望向璀璨的夜空,星星點點的光芒穿透城市的迷霧。它們微弱,卻堅定。就像他心底那份對未來的渴望,對善良的堅守,對知識的信仰。他知道未來的路依然坎坷,但他不再孤單。他的身后有故土的根,有親人的囑托,有恩人的期望,有自己對自己的承諾。
他邁開步子,融入夜色中的人群。張浩的離去,像一道無形的傷口,隱隱作痛,卻也讓他更加清醒。他必須更加努力,在自己的道路上證明自己,不辜負那些愛過他、幫助過他的人,也不辜負那個始終堅持理想的自己。分道揚鑣,也許是為了更好的前行。他會記住這個夜晚,記住這段友誼的結束,記住那些傷人的話語,并將它們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他知道,職場并非象牙塔,它更像一個戰場,充滿了看不見的硝煙和陷阱。而張浩的離去,只是這場漫長征途中的一個小插曲。他必須打起精神,迎接前方更加嚴峻的考驗。那個陷阱,正悄無聲息地向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