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從草根到總裁

第39章不期而遇

第39章:不期而遇(2013底)

夜色如墨,并非那種靜謐深邃的天然夜色,而是深圳這座不夜城用無數人工光源調制出的、帶著金屬光澤的濃稠黑暗。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像巨大的、沒有生命的眼睛,反射著五彩斑斕的霓虹光芒,仿佛是這座城市巨大而冷漠的靈魂在閃爍。它們是水泥和鋼鐵的森林,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征,也是陳小川這樣的小人物遙不可及的夢境。在這繁華而冰冷的皮囊之下,總有一些不被陽光照耀的角落,一些喧囂卻也藏匿著孤獨的場所,容納著被時代暫時拋棄、或者選擇暫時躲避的靈魂。陳小川就在其中一個這樣的角落里,那間名為“魅影”的夜總會。

“魅影”,一個聽起來充滿神秘和誘惑的名字。在夜色中,它的招牌閃爍著曖昧的光芒,像深淵的入口,吞吐著形形色色的人。對于陳小川而言,這里并非“魅影”,而是“囹圄”,是禁錮他自由和夢想的場所。然而,為了生存,他必須日復一日地走進這個“囹圄”,扮演著一個合格的、沉默的服務者。

今晚的“魅影”與往日不同,空氣中少了平日里那種混雜著煙酒、香水和荷爾蒙的、令人躁動的氣息,多了一絲被刻意營造的莊重與高雅。一場由享譽國際的跨國公司——林氏集團——贊助的慈善晚宴,在這里舉行。這場晚宴的目的,是為遙遠的貧困山區教育籌集善款。為了這場盛會,夜總會被臨時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平日里俗艷、刺眼的燈光被替換成了柔和的、溫暖的色調,水晶吊燈的光芒不再是炫目的白色,而是帶上了溫馨的黃色濾鏡,映照在鋪著厚重地毯的地板上。空氣中不再是刺鼻的混合氣味,而是彌漫著一種清淡而高級的香氛,仿佛要洗滌掉這個地方曾經承載的所有污穢和疲憊。

衣香鬢影的賓客們穿梭其間,他們是這座城市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或者依附于這些捕食者生存的群體。他們西裝革履,禮服璀璨,手中端著盛著香檳或紅酒的高腳杯,觥籌交錯間,是低聲的耳語、是商業的洽談、是社交的寒暄。他們的世界,與陳小川這樣的小人物,仿佛隔著無法跨越的次元壁。他們談論著幾百萬的投資,幾千萬的項目,上億的利潤,而陳小川關心的,只是今晚的小費能否讓他這個月不再為房租發愁,下一頓飯是否有著落。

陳小川穿著漿洗得發白的制服,這套制服對他來說有些大了,袖口和褲腳都顯得有些寬松,但至少干凈整潔。他站姿筆挺,不像其他一些服務生那樣身體微微弓著,帶著明顯的卑躬屈膝。他的眼神平靜,是一種經過無數次內心風暴洗滌后的平靜,不是麻木,而是一種深藏的、自我保護的淡然。他混跡夜場已近一年,從最初的格格不入,那種由內而外的抗拒和羞恥感,到如今外表的適應和內心深處的某種麻木。這份麻木并非對生活的絕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硬殼,將外界的浮華和內心的傷痛隔離開來,以免自己在無休止的消耗中崩潰。

他端著托盤,上面整齊地碼放著盛滿香檳的高腳杯。他穿梭在人群中,步子輕穩,不疾不徐,動作一絲不茍。他知道自己的任務,服務,僅此而已。沒有人知道,這個沉默、低頭的服務生,曾是名校畢業生,曾在大學里對知識充滿敬畏,曾對外貿行業充滿憧憬,曾以為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所學,可以在這個城市里闖出一片天地,曾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現實卻給了他最殘酷的一課,像一只無情的大手,將他從云端狠狠摔入泥沼,讓他嘗遍了絕望的滋味。

然而,即使身處泥沼,他也沒有完全放棄。夜場的工作讓他看到了人性的極致——貪婪、虛偽、頹靡、放縱,那些被金錢和欲望扭曲的面孔。但也偶爾,在那些短暫的瞬間,他也能感受到一絲底層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取暖,比如同事間無聲的幫助,或者一位同樣疲憊的保安投來的同情眼神。他像一個孤獨的觀察者,用他那雙不帶評判色彩的眼睛,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將它們儲存在記憶深處,或者寫在日記本里。

同時,他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內心深處,那一點點不愿熄滅的火苗——那是對未來依然抱持的微渺希望,那一點點對“林偉東”恩情的記憶——那份溫暖是他抵御寒冷的精神食糧,那一點點對母親和繼父承諾的執著——那是他不能倒下的理由。這些看不見的珍寶,支撐著他,讓他在這個容易沉淪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內心的清醒和骨子里的倔強。

今晚的賓客層次極高,許多都是他只能在財經新聞上看到的重量級人物,他們的名字代表著巨大的財富和影響力。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那種自信和從容,是陳小川從未擁有過的,但他也沒有因此感到自卑,只是一種平靜的旁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林氏集團的董事長,林國棟先生。林氏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林國棟本人更是商界傳奇人物。

林國棟年過六旬,但歲月似乎格外眷顧他,或者說,是他強大的氣場和規律的生活方式,讓他顯得精神矍鑠,絲毫不見老態。他身著一套剪裁合體的深色定制西裝,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顯露出他嚴謹細致的一面。他的眼神銳利而深邃,那是一種久居上位者審視全局的目光,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然而,在這威嚴之下,又偶爾閃現一種溫和的光芒,尤其是在談論慈善和教育時,那種慈善家的氣質便顯露無遺。他正在與幾位商界名流交談,談笑風生,偶爾發出爽朗的笑聲,聲音洪亮,帶著感染力。他是全場的焦點,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

陳小川恰好端著一盤香檳走近。他步子輕穩,眼神不亂,沒有因為靠近這樣的大人物而感到緊張或局促。他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恰到好處地將香檳遞到需要的客人面前,動作標準而專業。他的服務流程嫻熟流暢,姿態謙遜有禮,這是他在夜總會這一年里磨練出來的技能。但與身邊其他服務生不同的是,在他那雙年輕的眼睛里,卻看不到那種習慣性的諂媚或因為自卑而產生的畏縮。他的眼神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深邃和淡然,仿佛他只是一個意外來到這個場所的過客,而非真正屬于這里。他的身體在這里,但他的靈魂,卻游離在這個環境之外,靜靜地觀察著。

林國棟在與一位賓客交談的間隙,目光隨意地掃視著會場。他見過太多富麗堂皇的場景,也見過太多趨炎附勢的面孔。今晚的他,更關注的是慈善事業的進展,以及能否真正為那些山區的孩子們帶來改變。當他的目光無意中瞥見陳小川時,他像是被什么東西觸動了一下。他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幾秒,這幾秒鐘,在陳小川的世界里,卻是無比漫長的。

林國棟閱人無數,能在各種環境中迅速判斷一個人的氣質和底色。他在這個年輕的服務生身上,沒有看到這個環境下常見的浮躁、麻木、諂媚或精明。他看到的是一種超越他年齡的沉穩,一種不屬于這里環境的清澈。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面對著社會名流,還能保持這樣一種平靜和不卑不亢的姿態,這引起了林國棟極大的興趣。這種氣質,像是在污泥中艱難生長,卻依然努力保持潔白的蓮花。

“那位年輕人,是新來的嗎?”林國棟隨口問了一旁時刻準備著聽候差遣的夜總會經理。經理是一個典型的夜場管理者,西裝革履,頭發梳得油光锃亮,滿臉堆笑,眼神里帶著一絲精明和市儈。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侯在林國棟身邊,生怕怠慢了這位最重要的客人。

經理立刻彎下腰,帶著諂媚的笑容回答道:“林董,您真是好眼力!能在這么多人里注意到他。他叫陳小川,來這里快一年了。您別看他年輕,做事可利索了,手腳干凈,而且特別規矩,領導交代什么就做什么,一點兒不給咱添麻煩。”經理說著,小心地觀察著林國棟的表情。

“他身上有股子……怎么說呢,書生氣。跟我們這里的人不太一樣。您別看他只是服務生,他可是大學畢業生,是我們這兒少有的高學歷服務生呢。”經理為了顯示自己管理到位,特意提到了這一點。

“大學畢業生?怎么會來這里?”林國棟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一種惋惜。他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教育,并投入巨資設立基金會幫助貧困學生。對他而言,看到一個有著高學歷的年輕人,卻在這樣的環境里做服務生,感到一種莫名的痛心和困惑。在他看來,知識是應該用來改變命運的武器,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

經理的笑容有些尷尬,顯然這種問題他也不好回答得太詳細:“哎,林董,這城市里啊,誰還沒點難處呢。聽說是之前工作出了點問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家里條件也不好,就先在這兒過渡一下。人挺勤快的,就是有點木訥,不太會來事兒,您知道的,我們這行,有時候得活絡點兒。”

“木訥?”林國棟重復了一遍這個詞,嘴角勾起一絲笑意。他心里明白,經理把那種經過內心沉淀的沉穩和不屑于逢迎的姿態,當成了木訥。這讓林國棟對陳小川的興趣更濃了。他沒有再多問,只是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那個年輕人的身影。陳小川已經走遠了一些,正彎腰為另一位客人倒酒。他的背脊依然挺得很直,哪怕彎腰時,腰桿也透著一股不屈的氣質。那是一種經歷了壓迫和彎曲,卻依然保持著核心筆直的韌勁。

林國棟的思緒隨著陳小川的身影飄遠了。他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是白手起家,經歷的艱辛和挫折,絲毫不比眼前的年輕人少,甚至更加殘酷。他見過太多被困難打倒的人,他們的意志被現實摧毀;也見過太多為了生存放棄底線的人,他們的靈魂被欲望污染。能在逆境中,尤其是在夜總會這種極易讓人迷失的環境中,依然保持一份沉穩、一份體面、一份內心的清澈,這是一種難得的品質,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外露的鋒芒,而是內斂的堅韌。

尤其是聽到經理說他是大學畢業生,林國棟心里生出一種更深層的觸動。他對知識有著天然的敬意,對那些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年輕人,有著特別的關注。他資助過不少貧困大學生,希望他們能用知識這把鑰匙,打開人生的新篇章。他從未過問“棟梁基金會”資助的具體對象,只知道每年基金會都會提交一份報告,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學生名單和他們的學業進展。他并沒有仔細看過,只知道這些數字代表著一個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此刻,看著陳小川,他腦海中忽然閃過基金會定期報告里那些模糊的學生信息。他忽然想,眼前這個年輕人,會是他們中的一員嗎?又是什么樣的挫折,能將一個通過知識走出貧困的大學生,逼到夜總會來謀生?這其中,是否隱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

林國棟繼續與身邊的賓客交談,但他的一部分注意力已經落在了陳小川身上。他一邊聽著身邊的寒暄和吹捧,一邊用眼角的余光觀察著陳小川。他觀察著他如何應對客人的刁難——有人因為酒倒得慢了些而呵斥他,他只是微微欠身,說了聲“抱歉”,并沒有爭辯或露出不滿;他觀察著他如何與其他服務生互動——他話不多,但當有同事忙不過來時,他會默不作聲地搭把手,沒有邀功,也沒有抱怨;他觀察著他如何在一個又一個空酒杯和滿載的托盤之間保持鎮定——即使在最混亂的時刻,當音樂聲、說話聲、杯盞碰撞聲混成一片時,他的眼神依然是清明的,沒有那種被環境染上的油膩或疲憊。他像一棵生長在石縫中的小草,環境惡劣,空間狹小,但他努力向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綠色,不被周遭的污泥所玷污,不被嘈雜的聲音所掩蓋。

慈善晚宴進行到一半,進入了最受關注的拍賣環節。林國棟作為晚宴最大的贊助人,也是“棟梁基金會”的創始人,上臺發表了簡短的致辭。他的聲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言語中透露出對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和對貧困地區教育問題的真切關注。他談到了知識的力量,談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談到了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陳小川站在會場一角,被其他服務生擋住了一部分視線,但他依然能夠清楚地聽到林國棟的致辭。他曾經也是“棟梁基金會”的受益者,林國棟的名字他當然聽說過,那是出現在基金會介紹冊上、出現在各種慈善新聞里的名字,一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名字。他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與這位傳說中的慈善家,在這樣的場合,以這樣的身份相遇。他是一個在臺上呼吁慈善的成功人士,而他,只是一個在臺下為慈善晚宴提供服務的夜總會服務生。

聽著林國棟關于教育改變命運的致辭,小川內心泛起了復雜而苦澀的情感。他無疑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受益者,至少,知識讓他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擁有了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思考能力。但他也是“知識未能完全改變命運”的典型。他努力了,卻依然跌入了深淵,做著一份與他所學完全無關、甚至有些卑微的工作。這是否意味著,知識和努力,在強大的命運面前,依然是脆弱無力的?不,他不能這樣想。母親臨行前叮囑他的眼神,繼父樸實卻充滿力量的話語,“林偉東”恩人那句“記住我們的約定”的囑托,這些都是他不能放棄的理由。這些信念,像錨一樣,牢牢地抓住他,不讓他被絕望的潮水卷走。他相信,知識的力量或許不是立刻顯現的,它像一顆需要耐心澆灌的種子,在黑暗中默默生長,總有一天會破土而出。

在致辭結束后,林國棟從臺上走下。他并沒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邊與身邊的人握手致意,邊向會場邊緣走來。他路過陳小川附近時,他的目光再次,這一次是更加直接地,鎖定了他。林國棟微笑著點了點頭,那種微笑并非客套,而是帶著一種不易察覺的善意和肯定。陳小川在與他對視的瞬間,感受到了一種被理解的溫暖,但他沒有多想,只是微微欠身,表示尊敬。這一瞬間的眼神交流,雖然短暫,卻像一道微弱的光,穿透了陳小川內心厚重的迷霧,在他心湖中激起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漣漪。那是一種被“看見”的感覺,一種在被忽略、被邊緣化的環境中,突然被一個強大而溫暖的目光所觸及的感覺。

慈善晚宴持續到深夜。賓客們陸續離場,他們的豪車停在門口,像整裝待發的野獸。夜總會恢復了它原本喧囂、迷離的面貌,只是空氣中還殘留著一絲不屬于它的高雅香氛,像一個美麗的夢境剛剛破碎后留下的痕跡。陳小川和其他服務生一起開始收拾殘局,清理著遍地的狼藉,撿拾著客人遺落的物品——有時是昂貴的打火機,有時是隨意丟棄的名片,有時是只喝了一半的洋酒。疲憊像潮水般涌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休息。但他內心深處,卻因為林國棟那個眼神,那場致辭,以及經理轉述的簡短對話,有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悸動,一種微弱卻真實的波瀾。

他回想起經理說林國棟向他打聽了自己的事情,心中有些忐忑,也有些難以置信。他不知道這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打聽自己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夜總會服務生,是出于一時的好奇,還是別的什么。但他不敢多想,也不敢抱有任何期待。這樣的人物,就像天上的星辰,璀璨奪目,與他這樣的塵埃,是不會有任何交集的。他們的世界相差太遠,就像白天與黑夜一樣涇渭分明。他壓下心頭的漣漪,將那些不切實際的念頭驅逐出去,繼續機械地工作,清理著桌上的煙灰缸,擦拭著酒杯上的指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命運的齒輪已經在這一晚開始悄然轉動。林國棟在離開夜總會后,坐進寬敞的汽車里,腦海中依然回蕩著那個年輕服務生的眼神。那種眼神,讓他感到熟悉,感到震撼。那是一種在經歷過巨大苦難后才能沉淀出的平靜,一種不被環境所馴服的桀驁。他見過太多年輕人在逆境中垮掉,或者變得圓滑世故,而這個年輕人,卻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即使沾染了塵埃,依然透著溫潤的光澤。

他對張秘書說:“你去查一下那個叫陳小川的年輕服務生。詳細查,他的教育背景,過去的經歷,家里情況,是什么原因讓他到了夜總會。”他的語氣平靜,但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張秘書雖然心中好奇,但立刻應道:“好的,林董,我立刻去辦。”

林國棟靠在座椅上,閉上了眼睛。他感到一種強烈的直覺,這個年輕人不應該只在這里。他的故事背后,一定隱藏著不尋常的經歷。這種直覺,并非空穴來風。他的一生都依靠著這種敏銳的直覺,無論是商業決策還是人事安排。而這一次,這種直覺似乎更加強烈,仿佛有什么東西在冥冥之中牽引著他。

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創立“棟梁基金會”的初衷。那時他剛剛在商海中站穩腳跟,深知知識對于改變命運的重要性。他自己就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吃過沒文化的虧,也嘗過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甜頭。他希望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要因為貧窮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不要重蹈自己年輕時的覆轍,要通過知識,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基金會成立二十多年來,資助了無數貧困學生,許多人都通過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各行各業取得了成就。但他從未與這些學生有過直接的接觸,保持著一種匿名的姿態,他認為慈善應該是純粹的付出,不求回報和聲譽。

此刻,看著眼前飛速后退的城市夜景,林國棟腦海中忽然閃過基金會早年資助名單上的一些模糊信息。他從未仔細看過那些名單,但那些名字、那些來自偏遠山區的地址,此刻卻在他的腦海中變得清晰起來。他忽然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這個叫陳小川的年輕人,也許,就是他曾經資助過的孩子之一。

他想起了經理說他“大學畢業生”,想起了他眼神中那種不屬于夜場的清澈和書卷氣。這讓他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如果他真的是基金會的受益者,那么是什么樣的變故,將他推到了如此境地?一個曾經被給予希望的孩子,卻跌入了社會的底層,這讓林國棟感到一種深深的痛惜和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他渴望知道答案,更渴望能夠再次伸出援手,幫助這個可能因為某些未知原因而偏離軌道、卻依然保留著可貴品質的年輕人。

他決定,不僅僅是讓張秘書去查,他要親自見見這個年輕人,聽聽他的故事。這不僅僅是出于一個慈善家的好奇和責任感,更是一種,來自血脈深處的牽引。他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但他相信這種感覺。

夜總會經理送走最后一批貴賓,癱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疲憊地抽著煙。正當他準備放松一下時,林國棟的助理——一位看起來精明干練、辦事一絲不茍的中年女性,張秘書——卻折返了回來。

“哎呦,張秘書!您怎么又回來了?還有什么吩咐嗎?”經理立刻掐滅煙頭,站起身,帶著夸張的笑容迎上前。

張秘書依然面無表情,但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林董想再詳細了解一下那位叫陳小川的服務生。”

經理心中一凜,看來林董對這年輕人是真的上了心。他趕緊將自己知道的那些有限信息又詳細說了一遍:“他叫陳小川,大概是去年這個時候來的。來的時候挺狼狽的,看著像是在外頭吃了虧。做事兒挺勤快的,也聽話,從來不惹事。就是不太愛說話,也不跟同事們一起玩兒,下了班就回宿舍,除了干活就是悶著。我們都說他有點木訥。學歷是挺高的,聽他自己說好像是南方一個什么大學畢業的。家里好像是農村的,條件很普通。至于為什么來這兒……他沒細說,我們就也沒多問。您看,他今晚表現,林董您也看到了,干活真是沒得挑。”經理絞盡腦汁,試圖提供更多信息,好讓這位張秘書滿意。

張秘書認真聽著,纖長的手指在筆記本電腦上快速敲打著。她也對林董的關注感到好奇。林董一向只關注那些能給他帶來巨大商業價值的人,或者直接與“棟梁基金會”的宏大敘事相關的典型人物,比如考上清華北大的狀元,或者畢業后投身基層建設的優秀畢業生。像陳小川這樣,一個夜總會的服務生,哪怕是大學生,也實在與林董的世界相差太遠了。林董關注這樣一個人,肯定有更深層的原因。張秘書跟隨林國棟多年,深知他的直覺有多么精準和強大。

“他有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除了你說的這些?”張秘書不動聲色地繼續追問,“或者,有沒有遺落在這里的東西?什么筆記本啊,照片啊之類的私人物品?”她猜測,也許是陳小川身上的某個細節,或者遺落的物品,觸動了林董。

經理想了想:“特別之處嘛,就是干活麻利,而且……嗯,不像是我們這行的人,身上有股書生氣,雖然藏得很深,但仔細看能看出來。遺落的東西?沒聽說啊,他走的時候好像也沒什么東西。他的行李也不多,就一個舊箱子。”經理努力回憶,但陳小川平時太過低調,實在沒有給他留下太多“特別”的印象。

張秘書點了點頭:“行,我知道了。你把他宿舍地址給我。如果林董之后還有什么問題,我再聯系你。”

“是,是!一定配合,一定配合!”經理連連點頭哈腰,心里盤算著。看來這位陳小川要走大運了,被林董這樣的大人物看上了。他搖了搖頭,在這個城市,運氣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只是他想不明白,林董這樣站在云端的人物,怎么會看上那樣一個沉默寡言、看起來“木訥”的年輕人?他不知道,林國棟看到的,并非陳小川現在的落魄身份,而是他眼神中那份不屈的靈魂,那份經歷過磨難卻依然璀璨的光芒。那光芒,讓林國棟看到了曾經那個在困境中不肯低頭的自己,也看到了一種他渴望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最寶貴的品質。那份光芒,像磁石一樣吸引了他,也像鏡子一樣,反射出了他內心深處,那些關于責任、關于命運、關于人性的思考。

陳小川此刻并不知道,因為自己在一場不屬于他的晚宴中保持的本心和沉穩,而被一個足以改變他命運的男人所注意到,更不知道,那個男人內心深處,正因為他而泛起了巨大的波瀾,甚至勾起了他久遠的、模糊的記憶。他回到狹小潮濕、彌漫著各種氣味的宿舍里,疲憊感像潮水般涌來,幾乎要將他完全淹沒。他沒有立刻洗漱,而是癱坐在床邊,腦海中反反復復閃過林國棟那雙銳利又帶著一絲溫和的眼睛,以及他致辭時洪亮而充滿力量的聲音。他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但他知道,無論如何,他必須繼續努力,哪怕只是為了那一絲微弱的希望,為了不讓那些愛他的人失望。

他從枕頭下摸出那本舊日記本和筆,在昏黃搖曳的燈光下,那燈光仿佛也理解著他內心的掙扎,他開始寫下今晚的感受。

“林先生,您好。今晚您可能出現在了同一個地方,但我們在不同的世界里。我在‘魅影’為一場慈善晚宴服務,而那場晚宴,是您的公司贊助的。我看到了您,您站在臺上,那么高大,那么有力量。您談論教育,談論希望,談論如何幫助像我一樣從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孩子。聽著您的聲音,我心里有很多復雜的感受。”

“我感激您,林先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幫助,沒有您,我不可能走到今天。雖然現在過得很糟糕,甚至在做一份您可能想不到的工作,但我依然相信您當年給予我的希望。今晚,我看到了您本人,您和照片上、新聞里的一樣,甚至更有氣度。在您致辭的時候,我站在角落里,感覺自己那么渺小,就像這間夜總會里的一粒塵埃,隨時可能被忽略,被踩踏。”

“但是,在我送香檳路過您身邊的時候,您看到了我。您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著點了點頭。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被‘看見’了。不是作為服務生被看見,而是作為一個‘人’被看見。您的眼神很特別,有一種力量,也有一種溫暖。經理后來跟我說,您向他打聽了我幾句。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服務生,您這樣的大人物,為什么要關注我呢?也許只是隨口問問吧。我不該多想,那樣只會讓自己失望。”

“可是,林先生,那一瞬間,我心里真的泛起了波瀾。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是希望嗎?是期待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您的致辭,您關于教育和希望的話語,讓我又想起了當年您在QQ上對我說的話。您說,‘等你有能力的時候也可以去幫助別人’。這句話一直在我心里,像一顆種子。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有能力,但我一直努力著,不讓自己沉淪,不讓自己放棄。我害怕自己會讓您失望,害怕自己會辜負您當年的幫助。”

他寫下自己的困惑,寫下那份不該有的期待,以及強迫自己壓抑這份期待的努力。他寫下周圍環境的污濁,寫下內心的掙扎,寫下對母親和繼父的思念,寫下那張泛黃的照片給予他的力量。

“娘,爹,今晚我遇到了一個大人物,捐了很多錢幫助窮人。聽他說話,我想起了您們。您們雖然沒有很多文化,但教給我的道理,比任何書本都重要。您們讓我善良,讓我努力,讓我堂堂正正地活著。即使我現在在這樣一個地方工作,我也沒有忘記您們的教誨。我沒有做那些對不起良心的事情。我拒絕了李姐,我知道那在很多人看來是傻,但我知道,您們會為我感到驕傲,林先生也會。”

“我現在就像在深淵里掙扎,周圍一片黑暗,但我努力地向上看。我努力地從書本里找光,從回憶里找暖,從您的恩情里找力量,從娘和爹的期盼里找方向。那顆夜色下的星光,不知道在哪里,但我在尋找它。我必須找到它,必須走出這里。”

他合上日記本,疲憊地靠在床頭。夜深了,城市陷入了短暫的沉寂,只有遠處的車流聲和近處的鼾聲提醒著他身處何地。但對于陳小川來說,今晚注定不平凡。林國棟那個不經意的眼神,那幾句簡單的問話,像一粒石子投入了他看似平靜的內心湖面,激起了他努力壓制的漣漪。命運的繩索,悄然纏上了他的腳踝,不再是將他拖入深淵,而是將他,向著一個未知的方向,輕輕拉拽。那拉拽的力量,帶著一絲希望的重量,也帶著一絲,他尚不知道的,沉重的過往。

寫完日記,陳小川將日記本放在枕頭下,然后摸了摸藏在貼身口袋里的發簪和老陳在工地留給他的那把小木刀。發簪是母親的,象征著親情和故土;小木刀是恩人老陳的,象征著底層人的善意和自我保護。它們是他過去生命中最珍貴的象征,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現在,或許它們將見證一個全新的開始。他閉上眼睛,努力平復內心的波動。明天,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他帶著這樣的預感,帶著一絲微弱的希望,帶著對恩人、對親人的思念,沉沉睡去。

而城市的另一端,在林國棟寬敞而安靜的書房里,燈光柔和。林國棟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手中拿著張秘書剛剛帶回來的陳小川的簡單資料。那是一份非常簡略的報告,只有姓名、年齡、籍貫、學歷、來夜總會的時間和經理對他的一些評價。但僅僅是這些信息,已經讓林國棟心頭的預感愈發強烈。陳小川,偏遠山區,大學畢業生,2012年畢業,家境貧困……這些關鍵詞,與“棟梁基金會”早年資助的學生信息高度吻合。

一個久遠的記憶片段,在他腦海中閃過。那是一個雨天,他去山區考察基金會項目的落實情況,看到一個瘦弱但眼神倔強的少年,手里緊緊攥著一本舊書,即使褲腿上沾滿了泥巴,背脊依然挺得筆直。那個少年的眼神,和今晚陳小川的眼神,竟然驚人地相似。那個少年,當時是否就是“棟梁基金會”的學生?林國棟沒有親自接觸過具體的學生,但他隱約記得,那一批學生中,有一個特別刻苦、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得到了基金會的全額資助,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學之一。他當時只是在報告上匆匆掃過,沒有留下深刻印象。

但此刻,那個模糊的記憶,那個倔強的眼神,與眼前陳小川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林國棟感到一種強烈的、近乎宿命的牽引。他相信自己的直覺,他相信,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就是那個當年得到他資助,本應擁有光明前途,卻不知為何跌落至此的孩子。

他起身走到窗邊,看向窗外璀璨的夜景。城市的燈光像星河一樣鋪展開來,美麗而遙遠。他作為城市的掌控者之一,站在高處俯瞰這一切。但他知道,在這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無數像陳小川一樣的普通人,他們努力地生存,努力地掙扎,努力地尋找屬于自己的位置和光芒。

林國棟內心涌起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一個可能被命運捉弄的年輕人的痛惜,也有作為基金會創始人、作為慈善家的責任感,更有一種,他自己也無法完全理解的,來自血脈深處的共鳴。他決定,無論這個年輕人是不是基金會的受益者,他都要親自了解他的故事。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經歷,將他從大學的校園,推到了夜總會的泥沼。他想知道,在他身上,是否還保留著當年那種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夢想。

他轉身回到桌邊,拿起陳小川的資料,又拿起手機,撥通了張秘書的電話。

“張秘書,明天一早,你安排我去見這個人。我要親自和他談談。”林國棟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不容置疑。

“好的,林董。我這就去安排。”張秘書應道,雖然心中充滿了疑問,但多年的職業習慣讓她知道,林董的決定從來都有他的深意,而她的職責就是執行。

掛斷電話,林國棟再次拿起那份簡單的資料,目光停留在“陳小川”這個名字上。他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年輕服務生平靜而深邃的眼神。他不知道這個年輕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但他預感,這個故事將比他想象的更加復雜,也更加觸動人心。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個再次為他點亮希望之光的人。

夜深了,城市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沉寂,但命運的齒輪卻在無聲地、加速地轉動著。一場不期而遇的相遇,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次直覺驅動的決定,將兩個原本天差地別的人,用一根看不見的線連接了起來。那根線,或許是慈善的善意,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或許是血脈的牽引。陳小川帶著微弱的希望睡去,他不知道黎明之后等待著他的是什么。林國棟也遲遲未能入眠,他期待著黎明,期待著與那個年輕人的會面,期待著解開圍繞在他身上的謎團,期待著,或許能夠彌補,曾經可能存在的某種遺憾。

這場夜色下的不期而遇,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擦肩而過,更是一個關于命運、關于善意、關于希望如何在最黑暗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深刻注腳。它提醒著人們,即使在最卑微的角落,也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光芒;即使在最強大的靈魂深處,也可能被最微弱的光芒所觸動。而那些看不見的連接,那些偶然中的必然,或許才是生命中最令人感到溫暖和震撼的哲學。陳小川的“深淵”生活,在這一刻,出現了裂縫,一束來自于高處的星光,正試圖穿透這道裂縫,照進他沉重的世界。而這束光,不僅僅是外部的幫助,更是他內心不滅的光芒與外部善意的共振,是希望在最黑暗的土壤中頑強破土的預兆。他,以及他的日記本里那些無聲的訴說,那些堅守的原則,那些不曾放棄的夢想,都在等待著被更廣闊的世界所看到。

向往地平線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育儿| 东源县| 玛纳斯县| 颍上县| 建湖县| 仪陇县| 三明市| 赤城县| 泽库县| 丰城市| 色达县| 大悟县| 乌审旗| 富锦市| 泾源县| 达拉特旗| 台南市| 龙里县| 安化县| 衡阳县| 武川县| 蓬安县| 五华县| 积石山| 手游| 曲麻莱县| 乳山市| 和林格尔县| 花莲市| 都匀市| 察哈| 巩义市| 汕尾市| 玛多县| 新源县| 会宁县| 阜新市| 惠安县| 兰溪市|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