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磊放下手機,指尖還殘留著報紙的粗糙觸感,像是一段過往的回聲,從紙頁上傳回掌心。
窗外,雪悄無聲息地落著。世界像被一層棉被蓋住,天色沉沉,風也收了爪牙,一切顯得那么安靜,又那么厚重。
抽屜里那張老報紙又滑了出來,泛黃的邊角卷起,像一只不安分的手指,提醒著什么。那條頭版新聞依舊醒目——“三號井礦難”。字跡發舊,卻沉得壓人。
他低頭盯著那行字,忽然想起前幾天,和劉小利在商場碰頭。小利拿著奶茶,笑著調侃:“你這人,活得真輕松。”
他當時只是笑笑沒回應,可現在這笑意堵在喉頭,怎么也咽不下去。
這些年,他們偶爾打趣,偶爾緘默,說著“該過去的都過去了”,但他們心里都知道,有些事從沒真正翻篇。
雪花輕貼上窗玻璃,又慢慢融成水痕,留下一道道細細的線條,像某些未能說出口的思念,在時間里悄悄蔓延。
手機一亮,是喬伊發來的消息。只有三個字:三號井,沒有多余的話。干脆,直白,卻像顆釘子,一下扎進他心底。
他閉了閉眼,腦海浮現昨晚的畫面。車庫燈光下,喬伊蹲著調試儀器,神情專注,身影單薄,卻透著一種不容干擾的堅決。她總是這樣,默默地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扛,從不喊累,也不求回應。
喬磊合上工具箱,“咔噠”一聲,那聲音像是在心里敲了一記鼓。
這個動作他做了無數次,可今天,那一排工具——安全鉤、手電筒、對講機、急救包,全都顯得格外沉重。
車子駛出家門,后視鏡里,客廳的燈還亮著,像個溫暖卻遠去的島嶼,慢慢被雪吞沒。
雪把路壓成一條灰白色的帶子,像通往某個舊時光的走廊。他知道盡頭是什么——銹蝕的井架、陳舊的記憶、以及喬伊和他們這代少年必須面對的答案。
裝備包在后座輕輕碰撞,發出低低的“咚咚”聲,像某種節拍,提醒著他:是時候了。
最后一個轉彎,風雪驟然加大,天地仿佛只剩他一個人,在一場無聲的旅途中獨自走著。
三號井的輪廓緩緩從雪幕中浮現,鐵架瘦硬,像癱坐在記憶里的巨人,冷冷地看著這個遲來的訪客。
喬磊熄了火。風雪立刻撲來,貼在臉上像無數冰冷的手指。那一刻,他聽見了自己心跳的聲音。
他把那張舊報紙塞進口袋,這次,不再是逃避,而是準備面對。
他輕輕走上前,在井口的黑暗前站定。
低聲說了句:“我來了。”
腳下,雪被踩得“咔哧”作響,那是他心里的某個角落,在對即將展開的一切,做出回應。
【12月15日·陰·零下七度】
銅山郊外的三號井靜靜地躺在雪地里,仿佛一頭沉睡已久的老獸,被風雪裹住,動也不動。風吹過鐵欄,帶著雪屑和鐵銹味,井口黑黝黝地張著,像是一張不知道通向哪里的嘴。
喬磊蹲在井口,掐滅手里的煙。煙頭落進雪里,發出一聲輕響,很快被冷氣吞沒。他站起身,看向身后的幾個少年少女——圍巾裹得緊緊的,棉服鼓鼓囊囊,像是背著整個冬天。他們的眼神里是興奮,也是緊張,仿佛這不是一次調查,而是一場隱秘又隆重的試煉。
“穿好防護服,呼吸器再檢查一遍。”喬磊一邊說,一邊替劉小利把安全帶扯緊,“這可不是春游。”
斜井像一條蜷伏的鐵蛇,入口濕冷幽深。鐵軌上結了薄冰,靴子踩上去咯吱響。頭燈亮起,一束束光切開黑暗,掃過濕滑的井壁與偶爾露出的煤層。每一步下去,腳底都是沉甸甸的。
“這地方說不定真藏著點什么。”劉小利小聲嘀咕,笑得有些發虛。聲音沿著巷道回蕩,仿佛井下也有人在回應。
喬磊突然停下。他低頭望著地面,臉色一變。那不是機器傳動的回響,而是一種隱約的震動——像心跳,卻不是人的。陳樹也警覺起來,目光掃向前方。
巷道岔口前,塌落的煤塊堆成一堵斷墻。張芳蹲下檢查,指尖在破裂的煤層上輕輕一觸:“這不是自然塌方。”她把手舉起,手套上沾著些發黑的紅色粉末。
“喬哥。”王昭忽然低聲說,手悄悄拉住喬伊。兩個女孩隔著呼吸罩對視,眼神里全是緊張。她們同時看向一根承重柱——上頭,噴著一個不規則的符號:“Ω”。油漆是新的,還在往下滴。
馬星遙的燈閃了一下。喬磊趁機望向前方,仿佛在一瞬間看見了什么反光。他瞇眼細看,像是安全帽,又不像。
“隊形別亂。”他說,抽出腰間的鋼釬,在井壁上敲了敲,清脆的撞擊聲炸開,驚起幾只藏在頂上的蝙蝠,撲棱棱飛過。
緊接著,地底傳來一聲悶響,像是久閉的門突然被推開。喬伊背包里的探測儀發出刺耳的警報,屏幕亂跳,一串亂碼晃動不止。
氣氛陡然變冷。所有人的頭燈光圈都在顫,像被什么盯上了。
“礦規里寫著,女人孩子不能下井。”喬磊的聲音低沉,“但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們繼續前進,橘紅色的防護服在黑暗中像是一團團輕微跳動的火。
“注意腳下。”張芳又蹲下檢查,“這段軌道接縫全松了。”她指著斷裂的鐵栓。
井壁滲水,水珠在燈光下閃閃發亮,像掛在空氣里的玻璃珠。
喬磊忽然加快了腳步,沒解釋。他像是聽到了什么,或者嗅到了什么。陳樹在黑暗中不小心撞了王昭一下。
“不是說你不怕黑嗎?”他低聲說,想緩解氣氛,拍拍她肩膀。
王昭沒有回應。她的燈正照著井壁一角,那上頭,有一串新鮮的抓痕,深淺不一,看著瘆人。
前方,傳來輕微的“咔噠”聲——像是誰扣上了什么東西。
沒人再開口,連呼吸聲都壓得極低。他們不再是幾名好奇的學生,而是進入了一個被時間遺忘的世界。
馬星遙停在岔路口,頭燈一晃,照過去的那條路像吞掉了光。
不是黑,而是濃得看不透的一團模糊——像霧,卻沒有濕氣,像夜,又沒有風,只讓人心頭莫名一緊。
他咽了口唾沫,聲音壓低:“咱們是不是……走得太順了?”
“別整得跟小說似的。”劉小利忍不住擠出一句,試圖緩和氣氛,剛笑出一聲,還沒落地——
“吱——咯吱——”
遠處,響起一聲金屬摩擦的沉悶響動,像是某個年代久遠的鐵門,正在被緩慢推開。
喬磊沒吭聲,調轉礦燈掃了一圈。他的目光落在每一個人臉上,眉宇之間,壓著一種早已習慣卻無法釋懷的沉默。
那晚,陳正和石盡失聯前,這里也曾這樣安靜——沒有風,也沒有聲音,只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停頓。
他摘下腰間的儀表,指針在黃色與紅色區域之間來回晃動,像心跳忽快忽慢的預警信號。
“往前。”他終于開口,聲音不大,卻不容置疑,“答案也好,出路也好,都得靠咱們自己。”
馬星遙沒說什么,只是回頭望了望來路。那條鋪著鐵軌的巷道已經看不見頭了,銹跡斑斑,在燈光下像一道道干涸的舊血印,一直蜿蜒進黑暗深處。
突然——
喬伊脖子上的吊墜微微一熱,她低頭一看,那枚金屬片泛起淡淡的藍光。
“等等,”她抬起頭,聲音穩了許多,“你們聽見沒有?”
一聲輕微的“咔噠”。
像是哪道機關,悄悄松動了。
不是從頭頂傳來,也不是背后,而是——腳下。
緊接著,是一陣低低的“呼——”聲,像某處密閉的空間開了口,吐出長久積壓的冷氣。
“轟!”
地底突然一震,一條不寬不窄的裂縫從腳邊裂開。不是爆炸,也不像塌方,更像是什么東西從下面往上頂了出來。
“我去!”劉小利一個趔趄,險些整個人跌下去,“不會吧,我剛才沒踩著什么按鈕吧?”
“別動!”喬磊一把拉住他,語氣果斷。
陳樹已經跪下來,手貼地面,側耳聽了一會兒。他臉色變了:“下面是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那種,有隔音效果。”
“你聽得出來?”張芳蹲下來,壓低聲音。
“學修收音機的,最怕的就是空回聲。”陳樹手指發緊,“這不正常。”
喬伊盯著吊墜,那股發熱還在,像有什么正在靠近。
“不是地震。”她低聲說。
馬星遙點點頭,眼睛沒離開那條縫隙:“下面……可能有什么我們還不知道的東西。”
喬磊剛開口要喊“后退”,突然——
“哎哎哎——我靠!!”
劉小利一腳踩空,整個人往前一撲!
千鈞一發之際,他一把扯住陳樹的袖口。陳樹被拉得身體一傾,反手勾住巖壁邊沿。
“誒誒誒——!!”陳樹還沒穩住,喬伊已沖上前抓住他胳膊,張芳更是條件反射地一把抓住喬伊。
可裂縫太滑,力量太大,像是被拽進了某種看不見的漩渦。
“嘩啦——!”
四人被拉成一串,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齊刷刷滑了進去。
“你們這群人到底有多會鬧事啊!”喬磊一咬牙,沒再猶豫,抓起包、手電、急救包,翻身跳進裂縫。
“啪——”
裂縫像有意識一般,緩緩閉合。
雪還在落,落在井口邊緣,像什么都沒發生過。
井下徹底安靜了。
剛才的嘈雜、驚呼、碎石崩落聲,都被積雪慢慢掩埋,就像這片地底,已經習慣了吞掉聲音,也吞掉人。
落差不算致命,底下是厚實的濕土,泥濘中摻了碎石,多少緩了一點沖擊。
劉小利第一個摔下去,躺在地上就開始喊:“哎喲我這腿要斷了——”
喬磊緊隨其后,一邊落地一邊打開手電,迅速掃了幾眼周圍。“皮外傷,沒骨折。別叫了,擦點藥就行。”
陳樹跌坐在一旁,臉色發白,喘著氣罵:“劉小利你要死沖一邊啊,別拉我陪葬!”
劉小利齜牙咧嘴,捂著膝蓋,還能笑:“兄弟反應快,我下意識就拽你,等回頭發達了,第一個請你吃鐵板燒,送你一個正版學習機!”
陳樹翻了個白眼,站起來抖了抖灰:“你壓我那一下,怕不是把我腰都折了。”
他們倆嘴上打鬧,動作卻并不含糊。遞手、拉一把,誰也沒耽誤誰。嘴硬歸嘴硬,該扶的時候一點不慢。
喬伊沒有插話。她默默撿起地上的電臺,擦干上頭的灰漬,遞給陳樹。她眼神平靜,動作干脆,不多說一句廢話。
“檢查一下,這摔可能把信號干擾了。”她低聲說。
陳樹看她一眼,點頭收下,那種一瞬的默契,比任何安慰都來得直接。
四周仍是一片低沉的轟鳴聲,像風,也像某種還沒醒透的東西在地底轉身。不是哪種明顯的恐怖感,但讓人忍不住緊繃后背。
他們七人站在一條突兀裂開的巷道前。身上的防護服帶著一點泥水的潮意,電臺、探測儀、頭燈,全套上陣,但也抵不住這地方散發的那股壓抑。
“我走前面。”喬磊掃了一眼,語氣平淡,“馬星遙斷后。女生靠中間,張芳拿儀器,喬伊盯信號。”
陳樹身上的裝備很舊,一看就是從庫房翻出來的老物件,但擦得干凈利落。那是他父親當年下井巡查時的行頭,現在輪到他披上。
空氣越來越沉,腳底踩上去是濕的,有冰漬碎裂的咯吱聲。氧氣不算稀薄,但帶著一股刺鼻的硫味,還有一點煤塵味,像封閉了很久的罐頭被擰開。
劉小利縮著肩膀,“哥幾個,這真不是社會實踐……這都夠拍災難片了吧?”
王昭一回頭,聲音平穩:“你想退出,現在還來得及。”
劉小利咧咧嘴,不說話了,手握得更緊了點。
張芳拿著儀器,一邊走一邊看,不說一句多余的話。她沒在嚇自己,只是數據太不正常了,溫度曲線比預計要低,氧含量波動也很大。
喬伊一直沒停下手里的監聽工作。耳機里全是呼嘯聲,但她已經習慣了從那些雜音中篩選出不同尋常的波動。這種技能不是來自她的“特長”,而是長期保持警覺后,耳朵自然練出來的反應。
馬星遙走在最后。他沒說話,但燈光總是稍稍偏一點,剛好落在喬伊側后方,補上她照不到的角落。
沒人說什么,但這道光一直在那里,像是他表達關心最直接、也最克制的方式。
他們走進了地底。
沒有人知道下面是什么。沒有任務書,也沒有固定路線。只有一條不斷延伸的狹道,一盞盞頭燈,一群本該坐在教室里寫卷子的學生,和一個舊時代留下的沉默井口。
他們也許并不勇敢。但他們此刻,確實都在往前走。
一步接一步。
像每個不肯服輸的青春故事一樣,從稚氣未脫,到獨當一面,都得親手踩出屬于自己的那條路。
——————————————————————————
【2045年·喬伊訪談·那年我們真的下過井】
喬伊講到這里,抬眼看了我一眼,像是忽然意識到什么,輕輕笑了笑:“你是不是覺得特別不可思議?幾個高中生,就這樣……下井了?”
我點頭,筆都快掉了。“確實。聽起來太‘離譜’了點。按常理,不該有專業防護、備案、隨行隊伍嗎?你們那時候,幾乎就是一群學生帶著手電筒沖進去了。”
她把茶杯輕輕放下,眼神卻不輕:“你要知道,那是2001年。”
她頓了頓,補上一句:“那是一個‘不問出處只講膽量’的年代。”
“我們那個城市——桐山,是典型的煤炭老城,地上全是運輸煤灰的大車,街頭有的是黑乎乎的煤工,一雙手伸出來,能擦出炭屑。大大小小的私人煤窯多得數不清,根本沒什么‘全面規范’這回事。”
“別說高中生了,小學男生膽子大點的,寒暑假都往井里跑。那時候家里窮,誰不是為了掏幾塊補貼家用?可我們下去,是因為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我沒說話,只是記下了這句話。
“而且,你想想。”她繼續說,眼神變得微微凌厲,“王江海為什么安排我們‘調研’,卻讓喬磊帶隊?”
她自問自答:“因為喬磊身份好用。他是能源局掛職,表面是配合學校做科研,實則早就摸清三號井的底子。王江海想的是——真出了事,頂多就是個‘公務員在崗期間失察’,他能兜得住。”
我輕輕皺眉:“聽起來他很冷靜,也很冷血。”
“他是個很聰明的老狐貍。”喬伊點頭,“他從不做沒準備的事,但也從不完全負責。”
她話鋒一轉:“可就算他想周密安排,那次也來不及了。”
“因為——有另一撥人,比我們先動了。”
我屏住呼吸。
“他們不是記者,不是科研人員,也不是礦工。”喬伊的聲音低下來,像是回到那個井下的昏暗時刻,“他們的設備很先進,不躲不藏,看起來像來調查,但動作太熟了。他們不是第一次來。”
“我們當時根本沒時間準備。甚至連計劃書都來不及寫完,王江海就緊急調我們進井——他怕再晚一步,那些人會先找到核心區域。”
“你知道三號井是什么嗎?”她忽然問我,眼神一閃。
我搖頭。
她輕聲答:“毫不夸張地說,那就是一個宇宙的漏洞。”
“所以那個井口,其實從來沒真正關上過。”
她停了幾秒,像是在確認我有沒有跟上。
我點頭示意她繼續。
“我們不是下去‘考察’的。”她終于道出那句最重的話,“我們是下去,補那個風險極大的漏洞。”
“我們不一定真的就是‘合適’的人選,但——我們是唯一當時還肯問‘為什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