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將最后一捆曬干的草藥收入竹簍,抬頭看了看天色。已是黃昏時分,遠處的山巒被夕陽鍍上一層金邊。自從趙明瑾回京處理政務,已經過去半個月了。他臨走時給的玉佩,此刻正貼身掛在沉魚腰間,溫潤的觸感讓她感到一絲安心。
“沉魚!沉魚!“急促的喊聲從村口傳來。
沉魚放下竹簍,看見鐵蛋氣喘吁吁地跑來,手里揮舞著一封信。
“縣...縣衙來的信差說...說是王爺給你的!“鐵蛋上氣不接下氣,小臉漲得通紅。
沉魚接過信,手指微微發抖。信封是上好的宣紙,封口處蓋著靖王府的朱印。她小心地拆開,里面是一張散發著淡淡墨香的信箋,上面是趙明瑾工整的字跡:
「朱姑娘:
京中事務繁雜,一時難以脫身。甚念清河村災后情形,不知莊稼可有好轉?隨信附上《南方救荒本草》一部,或對村民有益。另,十日后將舉辦農業議事會,特邀姑娘以顧問身份出席,共商北方旱情對策。屆時派車來接,萬望勿辭。
趙明瑾謹啟」
沉魚反復讀了幾遍,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她摸了摸信封,果然還有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封面上《南方救荒本草》幾個大字清晰可辨。
“王爺說什么了?“鐵蛋好奇地湊過來。
沉魚收起信箋,輕咳一聲:“王爺邀請我去參加一個農業議事會,討論北方旱情。“
鐵蛋眼睛瞪得溜圓:“哇!沉魚姑姑要去見大官了!“
沉魚揉了揉他的腦袋:“快去告訴李嬸,說我今晚去她家借《千字文》查幾個字。“
回到家,沉魚點亮油燈,仔細研讀那本《南方救荒本草》。書中記載了許多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救荒方法,對剛經歷蝗災的清河村確實大有裨益。她一邊讀,一邊在紙上歪歪扭扭地記下要點,準備明天教給村民們。
翻到最后一頁時,她發現書脊處夾著一張小小的紙條,上面只有簡單幾個字:「甚念,盼相見。」
沉魚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趕緊將紙條藏進貼身的荷包里。燈花爆了一下,映得她臉頰發燙。
十天轉眼過去。這天清晨,一輛樸素的青篷馬車準時停在沉魚家門前。沉魚早已準備好,穿著一身干凈的靛藍色粗布衣裙,頭發簡單地挽在腦后,只插了一根木簪。
車門打開,下來的卻不是趙明瑾,而是一位面容嚴肅的中年侍衛。
“朱姑娘,卑職周安,奉王爺之命來接您入京。“侍衛拱手行禮,態度恭敬卻疏離。
沉魚有些失望,但還是禮貌地回禮:“有勞周侍衛了。“
馬車緩緩駛離清河村,沉魚透過車窗望著熟悉的景色漸行漸遠,心中既期待又忐忑。這是她第一次正式以“農業顧問“的身份出席官方場合,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是怎樣的情景。
半日行程后,馬車駛入京城。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行人如織,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沉魚看得目不暇接,直到馬車在一座雅致的別院前停下。
“王爺吩咐,請姑娘先在此歇息,明日一早再去議事會。“周侍衛引她進入一間干凈整潔的廂房,“有什么需要,盡管吩咐下人。“
沉魚點點頭,心中卻疑惑為何趙明瑾不親自來見。用過午膳后,她正想出門熟悉環境,忽聽院中傳來一陣腳步聲和說話聲。
“...王爺為何執意要請那個農婦來議事會?朝中大臣們都在議論...“一個陌生的男聲抱怨道。
“噓,小聲點!“這是周侍衛的聲音,“王爺自有考量。那朱氏雖出身卑微,但在農事上確有獨到見解...“
“什么獨到見解!不過是些鄉下土法子。“陌生人嗤笑道,“依我看,王爺是被那村姑迷了心竅。你瞧她上次來王府,濃妝艷抹的,分明是想攀高枝...“
沉魚的手緊緊攥住門框,指節發白。她深吸一口氣,猛地拉開門。院中兩人嚇了一跳,立刻噤聲。
“這位大人,“沉魚直視那個陌生官員,聲音出奇地平靜,“我雖是個鄉下人,但也知道背后議論是非非君子所為。若對我有意見,不妨當面說清。“
那官員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尷尬地拱手:“朱姑娘誤會了...“
“沒有誤會。“沉魚打斷他,“至于攀高枝之說,更是無稽之談。我朱沉魚雖貧,但骨頭是硬的。此次來京,只為助王爺解決北方旱情,事畢即回,絕不逗留。“
說完,她轉身回房,重重關上門。背靠著門板,沉魚才發現自己的手在微微發抖。她早料到會有人看不起她的出身,但親耳聽到這些刻薄話,還是像被潑了一盆冷水。
夜幕降臨,沉魚正對著油燈研讀《南方救荒本草》,忽聽窗外傳來輕微的叩擊聲。
“誰?“她警覺地問。
“是我。“一個低沉熟悉的聲音響起。
沉魚心頭一跳,連忙開窗。趙明瑾一身夜行衣,站在窗外月色下,俊朗的面容帶著幾分疲憊和歉意。
“王爺!你怎么...“
“噓。“趙明瑾示意她小聲,“我偷偷溜出來的,不能久留。“他猶豫了一下,“今日...可有聽到什么不中聽的話?“
沉魚立刻明白他指的是什么,強作鎮定地搖搖頭:“沒什么,鄉下人耳朵鈍,聽不進閑言碎語。“
趙明瑾嘆了口氣:“對不起。朝中有些老頑固,食古不化...“
“我明白。“沉魚打斷他,“王爺不必解釋。明日議事會我會盡力提供建議,不會讓您難堪。“
趙明瑾深深看了她一眼,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包:“給你的。明日...或許用得上。“
沉魚接過布包,打開一看,是一套淡青色的衣裙,料子柔軟舒適,既不奢華也不寒酸,正好適合明天的場合。
“謝謝。“她輕聲道,“王爺快回去吧,被人看見不好。“
趙明瑾欲言又止,最終只是點點頭:“明日見。“說完,身影便隱沒在夜色中。
沉魚捧著那套衣裙,心中五味雜陳。她看得出趙明瑾眼中的關切和歉意,也明白他現在的處境有多為難。一個王爺,和一個農婦...這本就是不該相交的平行線。
第二天一早,沉魚換上了趙明瑾送的衣裙,將頭發挽成一個簡單的髻,沒有任何裝飾。周侍衛來接她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眼前的女子雖不施粉黛,卻自有一股清麗脫俗的氣質。
馬車駛入皇城外圍的一座官署,沉魚被引至一間寬敞的大廳。廳內已坐了十幾位官員,趙明瑾身著正式朝服坐在上首,俊美威嚴,與昨晚那個偷偷摸摸來看她的判若兩人。
“朱姑娘到了。“趙明瑾看到她,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請入座。“
沉魚行了一禮,在末席坐下。她能感覺到滿屋子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有好奇的,有輕蔑的,還有幾道明顯帶著敵意的。
“今日召集諸位,是為商討北方三省的旱情對策。“趙明瑾開門見山,“這位朱沉魚姑娘是本王特聘的農業顧問,在抗旱方面有獨到經驗。朱姑娘,請說說你的看法。“
沉魚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她先從清河村使用的方法說起,如何用沼水浸泡種子,如何合理密植保持土壤水分,如何在田間挖小型蓄水坑...
“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一位白胡子官員不耐煩地打斷她,“北方三省旱情嚴重,需要的是朝廷大政方針,不是這些鄉下土法子!“
沉魚不卑不亢:“大人說得對,這些確實是小法子。但千千萬萬個小法子加起來,就是大方針。我在村里試過,用沼水浸泡過的種子,抗旱能力能提高三成。若整個北方都推廣,能救活多少莊稼?“
那官員一時語塞。趙明瑾嘴角微揚:“朱姑娘言之有理。再小的辦法,只要有效,就值得嘗試。“
議事會進行了兩個時辰。沉魚的建議雖樸實,但都基于實際經驗,不少官員從最初的輕視轉為認真傾聽。會議結束時,趙明瑾總結了幾條將要上奏的抗旱策略,其中就包括沉魚提出的沼水浸種法和田間蓄水法。
“諸位若無異議,本王這就起草奏折。“趙明瑾環視眾人,“朱姑娘,請留步,還有些細節需請教。“
官員們陸續告退,有幾個臨走時還好奇地打量沉魚幾眼。最后一人離開后,趙明瑾立刻從主座走下來,臉上的嚴肅表情也松弛下來。
“表現得很好。“他微笑道,“那些老學究一開始還不以為然,后來都被你說服了。“
沉魚搖搖頭:“我只是說了些實話而已。王爺...昨晚那官員說的話,是不是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趙明瑾的笑容淡了下來:“別在意那些閑言碎語。“
“我在意。“沉魚直視他的眼睛,“因為那些話會傷害到你。王爺,我...我想我還是回清河村吧。在這里只會給你添麻煩。“
趙明瑾眉頭緊鎖:“胡說!你的建議對解決旱情至關重要,怎么會是麻煩?“
“不是指這個。“沉魚苦笑一聲,“是指...我們走得太近,惹人非議。你是王爺,不該因我而被人指指點點。“
趙明瑾突然抓住她的手:“朱沉魚,看著我。你當真以為我會在乎那些閑話嗎?“
沉魚想抽回手,但他握得太緊。“你可以不在乎,但我在乎。“她低聲道,“我不想成為你的負擔。“
“你從來不是負擔。“趙明瑾的聲音異常堅定,“相反,你是我見過的最堅強、最聰慧的女子。那些嚼舌根的人,根本不了解你的價值。“
沉魚抬頭看他,發現他眼中閃爍著一種她從未見過的光芒,熾熱而堅定,讓她心跳加速。
“可是...“
“沒有可是。“趙明瑾打斷她,“明日有個賞荷宴,朝中重臣都會出席。我要你以農業顧問的身份同去,讓所有人都看到,我趙明瑾行事光明磊落,無需避諱任何人!“
沉魚張口想反對,但看到他堅決的表情,知道無法改變他的決定。她嘆了口氣:“若這是王爺的命令...“
“不是命令。“趙明瑾松開她的手,聲音柔和下來,“是請求。朱沉魚,請你...站在我這邊。“
沉魚望著他期待的眼神,最終輕輕點了點頭。
離開官署時,沉魚在走廊拐角處聽到兩個官員的竊竊私語。
“...聽說禮部李大人已經聯名上書,彈劾王爺'與農婦交往有失體統'...“
“噓,小聲點!不過也難怪,堂堂王爺,整日和一個鄉下女子廝混,成何體統?據說皇上也很不悅...“
沉魚僵在原地,心如刀絞。原來情況比她想象的還要嚴重,趙明瑾竟因為她而遭到彈劾,甚至驚動了皇上!
回到別院,沉魚坐在窗前發呆,直到夜幕降臨。她必須做個決斷——是繼續留在京城,給趙明瑾帶來更多麻煩;還是主動疏遠,保全他的名聲?
答案顯而易見。
第二天一早,沉魚留下一封信,悄悄離開了別院。信上只簡單寫著:「村中有急事,先行告退。抗旱之法已盡數告知,無需掛念。朱沉魚。」
她雇了一輛普通的馬車,獨自駛離京城。腰間趙明瑾給的玉佩沉甸甸的,像一塊壓在心上的石頭。
馬車剛出城門,后方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沉魚從車窗望去,只見一隊侍衛疾馳而來,為首的正是趙明瑾。他一身便裝,面色陰沉得可怕。
沉魚咬咬牙,對車夫道:“別停,繼續走。“
但趙明瑾的馬更快,轉眼就追上了馬車。他直接跳上車轅,一把拉開車門。
“為什么?“他劈頭就問,眼中混合著憤怒和受傷。
沉魚強忍心痛,平靜地說:“王爺,我們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強行交集,只會互相拖累。“
“誰說我們不是一個世界?“趙明瑾聲音低沉,“就因為你是農婦,我是王爺?朱沉魚,我以為你比世俗眼光更勇敢!“
“我不是懦弱!“沉魚終于忍不住提高了聲音,“正因為我勇敢,才選擇離開。王爺可知朝中大臣已經聯名彈劾你?可知皇上因此不悅?我不能...不能看著你為我毀了大好前程!“
趙明瑾愣住了:“你...你怎么知道?“
“這不重要。“沉魚別過臉去,“重要的是,我們該回到各自的位置上了。“
沉默良久,趙明瑾突然從懷中取出一本奏折,遞給沉魚:“看看這個。“
沉魚遲疑地接過,打開一看,是一份已經寫好的奏折,上面詳細記錄了她提出的抗旱方法和預計效果,末尾還有趙明瑾的親筆簽名和印章。
“這是...“
“今日早朝要上奏的。“趙明瑾解釋道,“你的方法若能推廣,可救北方百萬百姓。朱沉魚,你的價值遠超過那些閑言碎語。留下來,不僅是為我,更是為那些等待救助的農民。“
沉魚的手指輕輕撫過奏折上的字跡,內心激烈掙扎。趙明瑾趁機握住她的手:“給我三天。若三日后朝中風波仍未平息,我親自送你回村,絕不阻攔。“
沉魚望進他懇切的眼睛,終于緩緩點頭。
回京路上,兩人共乘一車。趙明瑾詳細解釋了朝中局勢,原來反對他的主要是以禮部尚書李大人為首的一批守舊派,而皇帝雖然對弟弟與農婦交往有所耳聞,但更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北方旱情。
“所以你的抗旱建議至關重要。“趙明瑾說,“只要能證明你的價值,那些閑話自然會消失。“
沉魚將信將疑,但決定相信他一次。
接下來三天,沉魚配合趙明瑾完善了抗旱方案,并親自指導工部官員制作了簡易的田間蓄水模型。她的務實作風和專業知識漸漸贏得了一些開明官員的尊重。
第三天傍晚,趙明瑾興沖沖地來到別院:“好消息!皇上批準了我們的抗旱方案,命即刻在北方三省試行。至于那些彈劾我的奏折...“他得意地笑了笑,“皇上說'能解決民生疾苦者,便是賢才,不論出身'。“
沉魚松了口氣,卻又感到一絲失落。現在危機解除,她該回村了...
似乎看出她的想法,趙明瑾突然正色道:“朱沉魚,我還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皇上對你的抗旱方法很感興趣,想親自見見你。“趙明瑾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三日后宮中設宴,特邀你出席。“
沉魚瞪大眼睛:“見...見皇上?“
“別擔心。“趙明瑾安撫地拍拍她的手,“就當是見一位關心農事的老人家。皇上雖貴為天子,但私下里很隨和。“
沉魚半信半疑,但在趙明瑾的鼓勵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當晚,趙明瑾送給她一套適合進宮覲見的衣裙和幾本介紹宮廷禮儀的小冊子。沉魚翻開第一頁就傻眼了——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各種繁復的規矩:如何行禮,如何進退,甚至如何用膳...
“這...我怎么可能三天學會這些?“她絕望地問。
趙明瑾輕笑:“不必全學,記住基本的就行。皇上最討厭虛偽做作,你保持本真就好。“
沉魚將信將疑,但還是熬夜苦讀那些禮儀規范。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讓趙明瑾難堪。
三天后的清晨,一輛華美的宮車停在別院門前。沉魚穿著一身淡紫色的衣裙,頭發被侍女挽成簡單的發髻,只簪了一支白玉蘭花簪——那是趙明瑾昨天送來的,說是與她氣質相配。
“很美。“趙明瑾親自來接她,眼中滿是贊賞,“準備好了嗎?“
沉魚深吸一口氣,點點頭。她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但有一點她很確定——無論面對怎樣的挑戰,她都不會再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