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一支車隊悄然駛離京城南門。沉魚坐在青篷馬車內,透過紗簾望著漸漸遠去的城墻輪廓。手腕上太后賜的玉鐲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內側那個神秘符號仿佛在無聲地提醒她尚未解開的身世之謎。
“想什么呢?“對面坐著的趙明瑾放下手中的書卷。
沉魚收回思緒:“沒什么,只是...第一次離開京城,有些感慨。“
趙明瑾微微一笑:“這次南下,正好讓你看看'沉魚稻'在其他地區的適應情況。江南水鄉的種植條件與清河村大不相同。“
沉魚點點頭。這次行程計劃先沿運河南下,巡視沿途州縣農業狀況,最后抵達杭州,在那里選拔適合推廣的稻種。按照趙明瑾的說法,此行至少需要兩個月。
馬車輕微顛簸著,沉魚從包袱里取出父親留下的醫書,再次翻到最后一頁那行小字:“贈明珠,愿來世再續前緣。“明珠是誰?與太后有何關聯?這個疑問自太后宮中回來后就一直縈繞在她心頭。
“這是什么?“趙明瑾好奇地問。
沉魚下意識合上書:“我父親的醫書,路上無聊翻翻。“
趙明瑾沒有多問,轉而談起行程安排。沉魚一邊聽,一邊用余光瞥見書頁間露出的一角紙片——那是父親留下的一張草圖,上面畫著與玉鐲上一模一樣的符號。
正午時分,車隊在一處驛站停下休整。沉魚剛下馬車,就聽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名驛卒飛馳而來,滾鞍下馬,跪倒在趙明瑾面前。
“報——啟稟王爺,上游連降暴雨,青江水位暴漲,柳林縣段堤壩告急!知府大人請求王爺速往主持大局!“
趙明瑾臉色一變:“柳林縣距此多遠?“
“快馬半日路程。“
趙明瑾立刻轉向沉魚:“情況緊急,我需即刻趕往柳林縣。你先隨車隊按原計劃南下,三日后在平州匯合。“
沉魚卻搖搖頭:“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堤壩危急,太危險。“
“正因危險,我才更該去。“沉魚堅定地說,“我從小在河邊長大,對治水有些土法子。再說,若堤壩真決了口,下游州縣哪還有心思管什么稻種?“
趙明瑾猶豫片刻,終于點頭:“好,我們輕裝簡行。“
兩人只帶了四名侍衛,換乘快馬向柳林縣疾馳。沉魚雖不善騎術,但此刻也顧不得許多,咬牙緊握韁繩,跟著趙明瑾在官道上飛奔。
途中經過幾個村莊,已有村民在收拾細軟準備逃難。遠處,青江如一條憤怒的巨龍,在堤岸間翻騰咆哮。天色陰沉,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
日落時分,他們終于趕到柳林縣。縣城一片混亂,街上到處是扛著沙袋的民夫和哭喊的婦孺。縣令聞訊趕來,滿頭大汗地匯報情況。
“...上游三縣已遭水淹,我縣堤壩多處滲漏,若今夜水位再漲,恐難保全...“
趙明瑾沉聲問:“采取了什么措施?“
“已征調三千民夫加高堤壩,但沙石料緊缺...“
“帶我去最危險的地段。“趙明瑾命令道。
一行人來到江邊,眼前的景象讓沉魚倒吸一口涼氣。渾濁的江水幾乎與堤頂齊平,浪花不斷拍打著脆弱的土堤。數百名民夫正冒著大雨往堤上堆沙袋,但明顯力不從心。
“這樣不行。“沉魚仔細觀察水勢后說,“水勢太急,一味加高堤壩只會增加壓力,一旦決口,后果更嚴重。“
一名官員不屑地哼了一聲:“婦人之見!不加高堤壩,難道眼睜睜看著水漫過來?“
趙明瑾抬手制止爭吵:“沉魚,你有什么建議?“
沉魚指向下游一處開闊地帶:“那里地勢低洼,又無村莊,不如主動挖開一段堤壩,分流泄洪。“
“什么?主動決堤?“縣令驚得臉色煞白,“這...這...“
“她說得有理。“趙明瑾仔細觀察后點頭,“與其被動等待潰堤,不如主動控制泄洪方向。立刻調集人手,按朱姑娘說的辦!“
在趙明瑾的嚴令下,官府不得不采納沉魚的建議。民夫們開始在下游安全處挖開一道可控的口子。起初,江水如脫韁野馬般涌出,引起一陣恐慌。但很快,上游水位開始下降,主堤壩的壓力明顯減輕。
“有效果了!“縣令驚喜地喊道。
沉魚卻沒有放松:“這只是權宜之計。現在應該組織村民加固房屋,準備木筏,萬一洪水進城,也能減少傷亡。“
趙明瑾立刻下令照辦。夜幕降臨,雨勢不減反增。沉魚和趙明瑾冒雨巡視各處,渾身濕透也顧不上更換。到了后半夜,洪水還是漫進了縣城低洼處,但由于提前分流,災情比預期輕得多。
天蒙蒙亮時,沉魚發現一處民房內還有老人孩子被困。她不假思索地跳入齊腰深的水中,艱難地向房屋挪去。趙明瑾見狀,也立刻跟上。
“你回去!太危險了!“沉魚回頭喊道。
趙明瑾充耳不聞,一把抓住她的手臂:“一起!“
兩人合力救出被困的一家五口,又繼續在災區搜尋其他受困者。直到正午時分,洪水開始退去,他們才精疲力竭地回到臨時指揮所。
“王爺,朱姑娘,快換下濕衣服吧。“縣令夫人送來干凈衣物,眼中滿是感激,“多虧二位,我縣傷亡比鄰縣少了大半。“
沉魚接過衣服,突然注意到縣令夫人手腕上戴著一串用特殊種子穿成的手鏈——那種子她只在父親醫書上見過插圖,據說生于南方深山,極為罕見。
“夫人這手鏈...“沉魚忍不住問道。
“哦,這個啊,“縣令夫人笑了笑,“是家父年輕時從南方帶回來的,據說能避水患。姑娘若喜歡,送給你吧。“
沉魚連忙推辭,但縣令夫人執意相贈。她小心地接過手鏈,發現其中一顆種子上竟刻著那個熟悉的符號!
“這...這上面的刻紋是什么意思?“沉魚心跳加速。
縣令夫人搖搖頭:“不清楚,家父說是吉祥圖案。“
沉魚若有所思地將手鏈戴在腕上,與太后的玉鐲并排。這兩個來自不同人、不同地方的物件,卻有著相同的符號,絕非巧合。
災后工作繁重,沉魚暫時擱置了心中疑惑,全力投入救災。她教村民用門板、木桶制作簡易救生工具;指導如何用灶灰消毒被洪水污染的水井;還組織婦女熬制預防瘟疫的藥湯——這些都是父親當年教她的治水經驗。
趙明瑾則負責統籌全局,調撥糧草、安置災民、修復道路。兩人配合默契,一個負責具體執行,一個協調官府資源,柳林縣的災后恢復比周邊州縣快了許多。
第三天傍晚,沉魚正在臨時醫棚為災民診脈,趙明瑾匆匆找來:“沉魚,上游又降暴雨,剛接到急報,青江支流白河堤壩決口,洪水正沖向陳家村!“
沉魚立刻起身:“多遠?“
“快馬半個時辰。但那村子地勢低洼,恐怕...“
不等他說完,沉魚已經抓起藥箱:“我們走!“
兩人帶著一隊官兵火速趕往陳家村。途中,沉魚注意到趙明瑾臉色發白,眼下掛著濃重的陰影。這三天他幾乎沒合眼,鐵打的人也撐不住。
“王爺,你該休息了。“她忍不住說。
趙明瑾搖搖頭:“等救了人再說。“
趕到陳家村時,洪水已經漫進村口。村民們慌亂地往高處逃,哭喊聲此起彼伏。沉魚跳下馬,立刻組織青壯年用繩索搭建救生通道,同時讓老人孩子先轉移到安全處。
“祠堂!祠堂里還有十幾個孩子!“一位老婦人抓住沉魚的手哭喊道。
沉魚望向村中央,洪水已經淹到成人胸口高度,祠堂就像孤島般矗立在水中央。她不假思索地抓起一根繩索綁在腰間:“我去救他們!“
“等等!“趙明瑾一把拉住她,“水流太急,我去!“
“你水性沒我好。“沉魚堅定地說,“再說,村民需要你在這里指揮。“
不等趙明瑾反對,她已經躍入水中。湍急的水流幾乎將她沖倒,但她咬牙穩住身形,一步步向祠堂挪去。洪水冰冷刺骨,水中的雜物不斷撞擊她的身體,但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救出那些孩子。
終于到達祠堂,十幾個孩子瑟縮在二樓,哭成一團。沉魚將繩索固定在梁柱上,另一端拋向對岸的官兵。就這樣,她一趟趟地將孩子們綁在繩索上,由對岸的人拉回安全地帶。
救到最后一個孩子時,意外發生了。一根斷裂的屋梁被洪水沖來,重重撞在沉魚腰間。她痛呼一聲,險些松手放開懷中的孩子。
“沉魚!“趙明瑾的喊聲從遠處傳來。
沉魚強忍劇痛,將孩子綁上繩索,自己卻因腰部受傷無力返回。眼看水位還在上漲,她艱難地爬上祠堂屋頂等待救援。
夜幕降臨,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洪水拍打墻壁的轟鳴聲。沉魚蜷縮在瓦片上,渾身濕透,冷得直打顫。腰間的疼痛一陣陣襲來,她知道自己可能撐不了多久。
“沉魚!堅持住!“
趙明瑾的聲音突然從附近傳來。沉魚勉強抬頭,看見一艘小木船正艱難地劃向祠堂,船頭站著的正是趙明瑾,身后兩名官兵拼命劃槳對抗急流。
“王爺...太危險了...“沉魚想喊,卻只發出微弱的呢喃。
小船終于靠近祠堂。趙明瑾不顧官兵勸阻,親自爬上搖搖欲墜的屋頂,將沉魚抱了下來。他的懷抱溫暖而有力,沉魚恍惚間覺得自己回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回程比來時更艱難。小船幾次險些被急流掀翻,全靠兩名官兵拼死掌控方向。趙明瑾始終緊緊抱著沉魚,為她擋住風浪。
“為什么...親自來...“沉魚虛弱地問。
趙明瑾低頭看著她,眼中是從未有過的柔情:“因為我不能再失去你。“
這句話讓沉魚心頭一震,但沒等她細想,一陣劇痛襲來,她陷入了黑暗。
再次醒來時,沉魚發現自己躺在一間干凈的屋子里,腰間的傷已經被妥善包扎。窗外陽光明媚,仿佛昨日的洪水只是一場噩夢。
“醒了?“趙明瑾的聲音從床邊傳來。
沉魚轉頭,看見他坐在那里,眼下烏青更重,顯然又是一夜未眠。
“孩子們...都安全了嗎?“她嘶啞地問。
“都安全。“趙明瑾遞上一杯溫水,“多虧你,陳家村無一人傷亡。“
沉魚松了口氣,小口啜飲著溫水。這時她才注意到,趙明瑾右手纏著繃帶,隱約滲出血跡。
“你受傷了?“
趙明瑾下意識將手藏到背后:“劃船時蹭破了點皮,不礙事。“
沉魚掙扎著坐起來:“讓我看看。“
趙明瑾無奈,只好伸出手。沉魚小心地解開繃帶,發現掌心一道深深的傷口,明顯是被尖銳物劃傷的。
“這哪是蹭破皮?“她皺眉道,“傷口再不處理會感染的。“
說著,她從床頭的藥箱取出金瘡藥,熟練地為趙明瑾清理傷口,重新包扎。整個過程中,兩人都沉默不語,只有彼此的呼吸聲在安靜的房間里清晰可聞。
“好了。“沉魚最后系緊繃帶,“這兩天別碰水。“
趙明瑾看著她的杰作,突然笑了:“朱大夫醫術高明。“
沉魚也忍不住笑了:“跟我爹學的皮毛而已。“她頓了頓,正色道,“王爺,謝謝你救了我。“
趙明瑾搖搖頭:“彼此彼此。這次水患,若非你的建議和勇氣,傷亡會大得多。皇兄得知后,特意下旨嘉獎。“
“嘉獎不重要。“沉魚望向窗外,“重要的是災后重建。洪水退去后容易爆發瘟疫,得提前預防;莊稼被淹,要補種速生作物;還有房屋修繕...“
“這些已經在安排了。“趙明瑾柔聲道,“你現在的任務是養傷。“
沉魚點點頭,突然想起什么:“縣令夫人給我的手鏈...“
“在這里。“趙明瑾從懷中取出那串種子手鏈,“你昏迷時一直攥著,我怕弄壞,就先收起來了。“
沉魚接過手鏈,再次端詳那顆刻有符號的種子。這個符號究竟代表什么?為何會出現在太后的物品、父親的醫書以及這串南方種子手鏈上?
“王爺,我想去南方。“她突然說。
“我們本來就在南下途中啊。“趙明瑾疑惑道。
“不,我是說更南邊,出產這種種子的地方。“沉魚指著那顆刻紋種子,“我覺得...這或許與我父親的身世有關。“
趙明瑾接過手鏈仔細查看:“這刻紋...確實眼熟。“他思索片刻,“等賑災工作告一段落,我陪你去尋根。“
沉魚心頭一暖:“王爺政務繁忙,不必...“
“我想去。“趙明瑾打斷她,聲音輕柔卻堅定,“再說,南方濕熱多瘴氣,沒個懂醫術的人在身邊怎么行?“
兩人相視一笑,某種無需言明的默契在彼此心中生根發芽。
五天后,沉魚的傷勢好轉,兩人繼續南下行程。沿途所見,災情輕重不一,但凡是采納了沉魚建議的州縣,損失都相對較小。她的“疏導分流“治水法和災后防疫措施,被趙明瑾整理成奏折上報朝廷,很快作為典范通令全國推廣。
舟行水上,沉魚站在船頭,望著兩岸漸漸恢復生機的景象。趙明瑾走到她身旁,遞上一件披風:“風大,別著涼。“
沉魚攏了攏披風,突然問道:“王爺,那天在祠堂...你說'不能再失去我'...是什么意思?“
趙明瑾身體一僵,沉默良久才開口:“就是字面意思。我...曾經失去過重要的人,不想再經歷那種痛苦。“
沉魚敏銳地注意到他說的是“重要的人“,而非“親人“或“朋友“。她想追問,但看到趙明瑾眼中閃過的痛楚,決定不再揭人傷疤。
“我不會輕易死的。“她半開玩笑地說,“我爹說過,我們朱家人命硬得像石頭。“
趙明瑾笑了笑,但眼神依然沉重。兩人并肩而立,望著遠方的水天一色,各懷心事。
船行至平州,早有地方官員在碼頭等候。原來皇帝下旨,命靖王巡視南方諸州農業,全權負責“沉魚稻“推廣事宜。這意味著他們的行程將延長,范圍也將擴大。
“正好。“趙明瑾私下對沉魚說,“我們可以借機去更南邊,尋找那種子的來源。“
接下來的日子里,兩人走遍了江南水鄉。沉魚指導農民如何因地制宜種植新稻種,趙明瑾則協調各方資源,解決推廣中的困難。每到一處,沉魚都會打聽那種刻紋種子的來歷,但無人知曉。
一個月后,他們來到最南端的臨海縣。這里氣候濕熱,風光與中原大不相同。沉魚走在街上,被各式各樣的異域商品所吸引——色彩斑斕的貝殼、奇形怪狀的珊瑚、香氣撲鼻的香料...
“姑娘對手鏈感興趣?“一個賣首飾的老嫗招呼道。
沉魚駐足觀看,突然眼前一亮——老嫗的攤位上,赫然擺著幾顆與她手鏈上一模一樣的種子!
“阿婆,這種子從哪里來的?“她急切地問。
老嫗瞇起眼睛:“姑娘好眼力,這是'鳳凰籽',生在南方深山老林里,可避水火。早年有些采藥人會帶回來賣,如今幾乎絕跡了。“
“上面的刻紋是什么意思?“
“這老身就不知了。“老嫗搖搖頭,“聽說與某個隱世家族有關,具體就不清楚了。“
沉魚買下所有鳳凰籽,回到驛館仔細研究。趙明瑾見她專注,也不打擾,只是命人準備了熱茶和點心。
夜深人靜時,沉魚再次翻開父親的醫書。在最后一頁的夾層里,她發現了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面是一首小詩:
“明珠映月華,
朱顏改歲年。
愿得靈藥力,
重續前世緣。“
落款是一個“明“字。沉魚心頭一震——“明珠“,這不正是太后年輕時的閨名嗎?而“朱顏“顯然指朱家。父親與太后之間,到底有什么“前世緣“?
正當她苦思冥想之際,窗外突然傳來輕微的響動。沉魚警覺地收起醫書,吹滅油燈。片刻后,一個黑影從窗縫中滑入,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
沉魚屏住呼吸,悄悄摸起床頭的藥杵。黑影在房中摸索,徑直向書桌走去——那里放著她的包袱和剛買的鳳凰籽。
就在黑影伸手的瞬間,沉魚猛地撲出,藥杵重重砸在對方肩上。黑影悶哼一聲,反手一揮,沉魚感到手臂一陣刺痛。兩人在黑暗中纏斗,沉魚雖會些防身術,但畢竟不是練家子,很快落了下風。
“什么人!“外面突然傳來侍衛的喝問。
黑影見勢不妙,一把搶過桌上的包袱,破窗而出。沉魚追到窗口,只見那人幾個起落便消失在夜色中。
侍衛們聞聲趕來,趙明瑾也匆忙趕到,見沉魚手臂流血,臉色大變:“怎么回事?“
“有人闖進來,搶走了我的包袱。“沉魚喘息著說,“包括...包括那些種子和父親的醫書。“
趙明瑾一邊命人追捕刺客,一邊親自為沉魚包扎傷口。傷口不深,但邊緣呈現不正常的青紫色。
“有毒!“趙明瑾臉色鐵青,立刻喚來隨行太醫。
所幸毒性不強,太醫處理后已無大礙。但沉魚心中不安越來越重——誰會為了一本普通醫書和幾顆種子夜闖驛館?除非...那本書和種子中藏著什么重要秘密。
“我們得盡快找到那個隱世家族。“趙明瑾沉聲道,“此事不簡單。“
沉魚點點頭,撫摸著手腕上的玉鐲和僅剩的那串手鏈。父親的身世之謎,太后的奇怪態度,夜闖驛館的黑衣人...這一切似乎都指向南方深山中的某個秘密。
而那個秘密,或許會徹底改變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