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當我們老了

第16章非遺詩歌會的溫暖

第十六章:非遺詩歌會的溫暖

暮色四合,夕陽的余暉如同薄薄的金紗,溫柔地覆蓋在“銀發烏托邦”的每一片瓦楞和每一株搖曳的花草之上。社區活動室里,卻比戶外的黃昏更多了幾分涌動的暖意。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與舊書頁特有的、時光沉淀下來的味道。今晚,這里將舉行一場特殊的聚會——非遺詩歌會。發起人,是林秀芳。

自從上次在社區活動中偶遇劉教授,那段塵封在戰火與硝煙中的初戀如同被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在林秀芳的心湖中激起層層疊疊的漣漪。她曾以為那些記憶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模糊、淡去,最終沉入心底,再也不會被人觸碰。然而,當劉教授溫文爾雅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她的生命里,當那首熟悉的戰地民謠的旋律若有若無地在耳邊回響,她知道,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真正忘記的。它們如同烙印,深刻在靈魂的褶皺里,只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便會重新鮮活起來。

這些日子,林秀芳常常獨自坐在窗前,手中摩挲著那件被她撕裂后又一針一線重新縫補起來的非遺蘇繡旗袍。旗袍上的金線在燈光下閃爍著幽微的光芒,如同她此刻復雜而微妙的心緒。撕裂,是過往創傷的爆發,是壓抑已久的情感的宣泄;而縫補,則是一種和解,一種對自我的接納與療愈。她在旗袍的裂痕處,用深色的絲線繡上了一段戰地民謠的樂譜片段,那旋律,是她青春的挽歌,也是她堅韌不屈的證明。每一次穿上這件旗袍,她都仿佛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從過往的苦難中汲取、在當下的堅守中升華的力量。這力量告訴她,即使生命經歷了無數風霜,依然可以如這旗袍一般,在修復與重塑中,煥發出新的光彩與尊嚴。

詩歌會的想法,便是從這份感悟中萌生。她想,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屬于自己的歌,一段無法忘懷的旋律,一個深藏心底的故事。如果能有一個夜晚,讓大家聚在一起,分享這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那將是何等溫暖而富有意義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回憶的展示,更是一種生命經驗的交流與傳承,一種在集體記憶中尋找共鳴與慰藉的嘗試。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抗生命不斷走向無序與遺忘的“反熵增”行為。

消息一傳出,便得到了社區老人們的熱烈響應。趙思凡教授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凝聚人心、傳承文化的契機;鐘秀蘭則細心地幫助林秀芳打理著會場的布置,她那雙曾經在三尺講臺下寫滿板書的手,此刻正輕柔地擺放著一束束散發著幽香的晚香玉;張國強廠長雖然嘴上說著“老頭子們搞這些酸文假醋的東西”,卻悄悄地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幾件非遺木雕作品搬到了活動室的角落,為詩歌會增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王秀珍則忙前忙后地為大家準備茶點,她的臉上始終帶著溫和的笑容,仿佛要把所有的善意都融入這裊裊的茶香之中。就連平日里最愛八卦的趙小梅,此刻也收起了她的“小道消息”,認真地幫著布置著場地,她的眼中閃爍著一種不同于往日的熱情。

活動室中央,幾張長條桌拼在一起,鋪上了素雅的桌布。桌上點燃了幾支蠟燭,搖曳的燭光為整個空間鍍上了一層朦朧而溫暖的色調。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有期待,有追憶,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面對內心深處情感的忐忑。

林秀芳站在人群中央,她穿著那件精心修補過的蘇繡旗袍。旗袍的款式典雅大方,金色的絲線在燭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將她整個人都點亮了。她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茍,臉上化了淡妝,歲月雖然在她眼角刻下了細密的紋路,卻無法掩蓋她那份歷經滄桑依然優雅從容的氣度。她的手中,沒有講稿,只有一顆因激動而微微顫抖的心。

她深吸一口氣,環視著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面孔,聲音略帶沙啞卻異常清晰地開口:“各位老朋友,今晚,我們不談過往的病痛,不談生活的瑣碎,我們只談詩,談歌,談那些曾經溫暖過我們,也刺痛過我們,最終塑造了我們的記憶。生命如同一條河流,有時平緩,有時激蕩,但每一段經歷,都有它獨特的意義。我們或許無法阻止生命的衰老,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去銘記,如何去傳承。今晚,就讓我們用詩歌,點亮彼此心中的燈火。”

她的話音剛落,活動室里便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林秀芳微微一笑,眼神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她頓了頓,仿佛在積蓄力量,然后,用一種近乎吟唱的語調,緩緩地朗誦起來。那是一首她深埋心底多年的戰地民謠,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卻字字句句都帶著烽火硝煙的印記,浸透著生離死別的悲愴與希望。

“烽火燒紅了天邊,槍炮聲震破了耳膜,年輕的生命啊,像那山野的花朵,昨日還怒放,今朝已凋落……”

她的聲音不高,卻極具穿透力。那沙啞的嗓音,仿佛裹挾著歷史的風塵,將所有人的思緒都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也充滿苦難的年代。燭光搖曳,映照在老人們的臉上,他們的眼神變得深邃而悠遠。那些曾經被刻意塵封的記憶,如同被春雨喚醒的種子,開始在心底悄然萌發。

燭光在林秀芳的眼中跳躍,將她的思緒拉回了遙遠的過去。那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回憶,更是屬于他們那一代人共同的烙印。一時間,活動室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又仿佛充滿了無數低語的回響。

“犧牲……”一個蒼老的聲音輕輕吐出這兩個字,帶著無盡的沉重。那是曾經在戰場上失去過戰友的老兵,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林秀芳的民謠,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他記憶的閘門。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年輕而鮮活的面孔,他們在沖鋒號中倒下,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泥土,他們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殘酷的年代。那不僅僅是數字,那是一個個曾經呼吸過、歡笑過、夢想過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后人的安寧,是為了一個不再有戰爭的世界。這種犧牲的重量,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然而,在沉重之中,又有一種悲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沒有白白犧牲,他們的鮮血澆灌出了今天的和平之花。

“豪情……”張國強的聲音洪亮而略帶嘶啞。他曾經是工廠的廠長,親身經歷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火紅年代。林秀芳的歌聲,讓他想起了那些挑燈夜戰、大干快上的日日夜夜。那時候的人們,心中都燃燒著一團火,一種建設新中國的豪情壯志。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他還記得,當年他帶領工人們技術攻關,成功制造出第一批新型機器零件時的情景。喜訊傳來,整個工廠都沸騰了,工人們把他高高地拋向空中,那種激動與自豪,至今想起來依然熱血沸騰。他手中的非遺木雕作品,正是當年獲得的勞動模范獎牌的復制品。那塊木牌,承載了他青春的汗水與榮耀,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他喃喃自語:“那時候,我們是真的相信,人定勝天,只要肯干,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舞會……”王秀珍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眼神中帶著幾分羞澀與甜蜜。她想起了年輕時,在單位組織的聯誼舞會上,與已故丈夫初次相識的情景。那時候的舞會,沒有現在這么華麗的燈光和音響,只有一臺老式的留聲機播放著悠揚的舞曲。男青年們穿著洗得發白的襯衫,女青年們則穿著樸素的布拉吉。她和丈夫,就是在那樣簡陋的舞池中,笨拙地跳著第一支舞。他的手心微微出汗,她的心怦怦直跳。那份純真而美好的情愫,如同她手中正在編織的非遺刺繡一般,一針一線,都充滿了溫暖與愛意。她說:“那時候的感情,簡單又真摯。不像現在,多了很多復雜的東西。”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那是對純真年代的懷念,也是對相濡以沫愛情的堅守。

周圍的空氣中,似乎也回蕩起了那些久遠的歌聲。有激昂的紅歌,那是屬于集體奮斗的旋律,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力量與希望;有工廠廣播里單調卻熟悉的播報聲,那是日常生活的背景音,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與汗水;還有社區舞會上,那些略顯笨拙卻充滿歡樂的舞步聲,那是愛情萌芽的見證,是平凡生活中閃光的瞬間。

一時間,活動室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時光容器,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歲月與家國情懷。每個人的臉上都交織著復雜的情緒,有悲傷,有懷念,有自豪,也有遺憾。那些被日常瑣碎所掩蓋的深層情感,在這一刻,都毫無保留地流淌出來。這不是簡單的懷舊,更像是一場集體的靈魂洗禮。他們從彼此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影子,也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個體命運的交織。生命的長河奔流不息,而這些記憶,如同河床中閃閃發光的卵石,雖然渺小,卻共同構成了這條河流的獨特底色。

當林秀芳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活動室里一片寂靜。只有蠟燭燃燒時發出的輕微嗶剝聲,以及老人們略顯粗重的呼吸聲。許多人的眼眶都濕潤了,有的甚至流下了無聲的淚水。那淚水中,有對逝去歲月的追憶,有對犧牲與奉獻的崇敬,也有對當下擁有的一切的感恩。

趙思凡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也有些哽咽:“秀芳,謝謝你。你的歌聲,不僅僅是一首民謠,它是一部濃縮的歷史,是一面映照我們心靈的鏡子。它讓我們想起了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經歷了什么,我們為什么會成為今天的我們。這種集體的記憶,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銀發烏托邦’能夠凝聚人心的根基所在。”

鐘秀蘭也感慨道:“是啊,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把苦痛埋在心底,把堅強寫在臉上。但是,能夠有機會這樣敞開心扉,分享彼此的感受,真好。這讓我們覺得,我們并不孤單。”她說著,輕輕握住了身邊王秀珍的手。王秀珍回握著她,眼中充滿了溫暖的笑意。她剛剛也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用非遺刺繡為家人縫制衣物的點點滴滴,那些瑣碎而溫馨的記憶,此刻想起來,都散發著幸福的光芒。

張國強廠長清了清嗓子,他那張平日里總是板著的臉,此刻也柔和了許多。他指著自己帶來的木雕獎牌,說道:“這塊木牌,是我年輕時候的驕傲。那時候,能得到這樣一塊獎牌,比什么都金貴。現在拿出來,不是為了炫耀,是想告訴大家,我們這代人,也曾經那樣熱火朝天地奮斗過,也曾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燃燒過自己。這種精神,不能丟。”他的話語雖然樸實,卻擲地有聲。

接下來的時間里,老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分享著自己的故事與詩歌。有的朗誦自己年輕時抄錄在筆記本上的革命詩篇,字里行間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激情;有的哼唱著家鄉的非遺小調,那質樸的旋律勾起了濃濃的鄉愁;還有的,則分享著自己人生中某個重要的片段,某個難以忘懷的人或事。

李大爺雖然因為早期癡呆,語言表達有些不連貫,但他斷斷續續地講述著自己用非遺嗩吶迎娶妻子的情景,那份深情與執著,依然清晰可辨,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趙思凡教授耐心地記錄著他的每一句話,他知道,這些破碎的記憶片段,同樣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就連平日里有些沉默寡言的陳志明,在大家的鼓勵下,也低聲吟誦了一首自己寫的關于玫瑰的短詩。他的詩句簡單而純粹,卻充滿了對美的向往與對生命的熱愛。趙小梅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

夜漸漸深了,但活動室里的氣氛卻越來越熱烈。燭光搖曳,映照著一張張蒼老卻充滿光彩的臉龐。他們的皺紋里,仿佛都寫滿了故事;他們的眼神中,都閃爍著智慧與溫情。這一刻,他們不再是衰老無助的個體,而是一個充滿力量與凝聚力的集體。他們用詩歌和故事,編織起一張巨大的情感網絡,將彼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銀發烏托邦”的凝聚力,在這一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強。這些曾經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奔波的老人,因為共同的理念和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走到了一起。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尊嚴,也找到了生命在暮年依然可以煥發光彩的可能。

林秀芳看著眼前這幅景象,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欣慰。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詩歌會,更是一場心靈的盛宴,一場生命的洗禮。她手中的那件非遺金線旗袍,在燭光的映照下,仿佛也散發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不僅僅屬于她自己,更屬于這個溫暖的集體,屬于這些在歲月中沉淀下來的、永不褪色的記憶與情感。

詩歌會一直持續到深夜。當老人們帶著滿心的溫暖與感動漸漸散去時,活動室的窗外,已經綴滿了璀璨的星辰。趙思凡教授和鐘秀蘭留下來,幫助林秀芳收拾著場地。

趙思凡拿起桌上一張被淚水打濕的詩稿,輕聲說道:“秀芳,今晚的詩歌會,意義非凡。它讓我們看到了非遺文化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凝聚。這些個體生命中的閃光點,匯聚起來,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動人的史詩。”

鐘秀蘭也點頭道:“是啊,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都有著獨特的故事。我們把這些故事分享出來,就好像把無數條涓涓細流匯聚成了大江大河,充滿了磅礴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我們‘反熵增’的一種方式吧,用記憶和情感,對抗遺忘和消逝。”

林秀芳凝視著窗外的星空,輕聲道:“我只是覺得,我們都需要一個出口,一個可以安放我們靈魂的地方。年輕的時候,我們為國家,為家庭,為子女付出了太多。現在,我們老了,也應該為自己活一次,活得有尊嚴,有溫度。”

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那件在燭光下閃耀的非遺旗袍,仿佛也印證著她的決心。

夜色如水,星光璀璨。活動室內的燭火雖然已經熄滅,但每個人心中點燃的火焰,卻更加明亮,更加溫暖。老人們帶著滿溢的情感,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許多人徹夜難眠,腦海中不斷回放著詩歌會上的片段,那些歡笑,那些淚水,那些深情的吟誦,那些塵封的記憶……這一切,都讓他們感覺到,生命即使走到了黃昏,依然可以如此豐盈,如此充滿力量。

詩歌會的成功,像一顆投入湖中的石子,在“銀發烏托邦”這個小小的社區里激起了層層的漣漪。它不僅增強了老人們之間的情感連接,更重要的是,它點燃了他們內心深處對文化傳承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社區的各項非遺活動中,有的學習刺繡,有的練習剪紙,有的則開始嘗試著記錄下自己的生命故事。

這個夜晚,注定會成為“銀發烏托邦”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它標志著這個由老年人自發組成的社群,在經歷了初期的探索與磨合之后,開始真正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證明著:老了,并不可怕;老了,也可以活得精彩,活得有尊嚴,活得比想象中更強大。而這一切,都源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承載著厚重文化與深沉情感的非遺之光。

暮年并非余燼的飄散,而是星火的重燃。當物質燭光熄滅時,詩性思維卻點燃了更深邃的精神火焰。那些顫動的詩句如同時空解碼器,讓塵封記憶突破線性時間的桎梏,在集體吟詠中重構出超越年齡的生命圖景。老人們失眠的夜晚,實則是靈魂在記憶褶皺里的深度漫游——每滴淚水都在沖刷存在主義的銹跡,每次歡笑都在焊接斷裂的時光。這種集體性的詩意共振證明,生命豐度從不囿于生理刻度,當精神穹頂被詞語照亮,黃昏時刻亦可迸發破曉般的精神黎明。此夜揭示的生命真諦:衰老不過是容器形態的改變,只要保持著對美的震顫力,精神的瓊漿永遠在時空窖藏中持續發酵。

向往地平線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安康市| 三门峡市| 南靖县| 谢通门县| 中阳县| 保山市| 宁夏| 渑池县| 富源县| 申扎县| 遵义市| 独山县| 鄂温| 呼和浩特市| 谷城县| 宁强县| 八宿县| 宣汉县| 绥宁县| 宁津县| 四子王旗| 通化市| 拉萨市| 六安市| 东辽县| 武宣县| 林州市| 巨鹿县| 光泽县| 西青区| 沐川县| 宜川县| 金溪县| 庆城县| 永修县| 珠海市| 伊金霍洛旗| 电白县| 刚察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