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很大。
俞晚站在破舊的長途汽車站棚下,望著被雨水模糊的小鎮輪廓,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手機屏幕亮起,是最后一條來自“委托人“的信息:【已安排接站,請等候。】
她抬頭環顧四周,這個名為“霧隱鎮“的地方比她想象中還要偏僻。汽車站只有一間搖搖欲墜的平房,站牌上的漆早已剝落,只剩下模糊的“霧隱“二字。站臺上除了她,只有一個佝僂著背的老人,正用渾濁的眼睛打量著她。
“姑娘是來旅游的?“老人突然開口,聲音嘶啞得像砂紙摩擦。
俞晚搖了搖頭:“工作。“
“工作?“老人瞇起眼睛,“霧隱鎮可沒什么工作機會,除非...“他的目光突然變得古怪,“你是去程家老宅的?“
俞晚心頭一跳:“您怎么知道?“
老人沒有回答,只是從口袋里掏出一包皺巴巴的香煙,顫抖著手點燃:“聽我一句勸,趁車還沒走,回去吧。那地方...不干凈。“
雨聲突然變得更大,俞晚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三天前,她收到一封匿名郵件,對方出價二十萬請她修復一幅古畫,唯一的要求是她必須親自到霧隱鎮的程氏古宅進行修復工作。作為業內小有名氣的文物修復師,這種高額委托并不常見,但也不算稀奇。奇怪的是對方拒絕透露任何身份信息,只強調“時間緊迫“。
“請問,接我的人什么時候到?“俞晚轉移話題。
老人吐出一口煙圈,指向雨幕中緩緩駛來的一輛黑色轎車:“那不是來了嗎?“
車子停在不遠處,一個穿著黑色雨衣的高大男人走下車,卻沒有靠近,只是站在雨中等她。
“謝謝。“俞晚提起工具箱,猶豫了一下還是走向那輛車。身后傳來老人最后的警告:“天黑前離開那棟房子,姑娘。程家的冤魂...不歡迎活人。“
雨水打在臉上,冰冷刺骨。俞晚沒有回頭。
“俞小姐?“黑衣男人聲音低沉,雨帽遮住了他大半張臉。
“是我。“
“請上車。“男人拉開車門,沒有多余的寒暄。
車內彌漫著一股陳舊的霉味,混合著某種說不清的草藥氣息。俞晚系好安全帶,注意到男人的手套——那是一雙醫用手套,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不自然的白色。
“路程多遠?“她試圖打破沉默。
“二十分鐘。“男人簡短回答,隨后便不再說話。
雨刷器在擋風玻璃上劃出規律的弧線,俞晚望向窗外。霧隱鎮比她想象的還要古老,街道兩旁的建筑大多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風貌,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奇怪的是,雖然才下午三點,街上卻幾乎看不到行人,偶爾閃過的人影也都行色匆匆,仿佛在躲避什么。
車子駛過鎮中心,拐上一條泥濘的山路。隨著海拔升高,霧氣越來越濃,能見度不足五米。男人打開車燈,兩道昏黃的光束刺入霧中,卻像被吞噬了一般。
“這霧...一直這么濃嗎?“俞晚問道。
“只在程家附近。“男人的回答讓她心頭一緊。
又行駛了約十分鐘,車子終于停下。濃霧中隱約可見一棟高大的中式建筑輪廓,飛檐如同猛禽的利爪,隨時準備撲向獵物。
“到了。“男人熄火,“委托人已經預付了十天食宿費用,您的物品在三樓客房。每天三餐會有人送來,請盡量不要離開宅院。“
俞晚皺眉:“等等,我還沒見過委托人,至少應該告訴我——“
“我只是司機。“男人打斷她,“明天上午九點,會有人帶您去看那幅畫。現在,請下車。“
雨不知何時停了,但霧氣更濃。俞晚無奈,只得提起工具箱下車。她剛站穩,車子就迅速調頭離去,尾燈很快消失在霧中。
現在,她獨自站在程氏古宅的大門前。
這是一座典型的民國時期富商宅邸,高大的門樓上雕刻著繁復的花紋,但大多已被歲月侵蝕得模糊不清。兩盞褪色的紅燈籠在風中輕輕搖晃,發出令人不安的吱呀聲。
俞晚深吸一口氣,推開虛掩的大門。
門軸發出刺耳的呻吟,一股混合著霉味、塵土和某種腐朽氣息的空氣撲面而來。她摸索著找到墻上的開關,老舊的燈泡閃爍幾下,勉強照亮了前廳。
前廳正中懸掛著一幅巨大的全家福,照片已經泛黃,但依然能看清上面的人物——一對中年夫婦端坐中央,身后站著三個年齡不一的子女。詭異的是,所有人的臉部都被銳器劃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一道道猙獰的傷痕。
俞晚移開視線,發現前廳兩側各有一道樓梯通向樓上。按照司機的說法,她的房間應該在...
“啊!“一聲尖叫突然從樓上傳來,俞晚渾身一顫,工具箱差點脫手。
那是一個女人的尖叫聲,凄厲而痛苦,仿佛正在經歷極大的折磨。聲音來自二樓右側。
理智告訴她應該立刻離開,但某種難以解釋的沖動驅使她放下工具箱,輕手輕腳地走上樓梯。每踏一步,陳舊的木板都會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
二樓走廊比前廳更加昏暗,唯一的光源來自盡頭一扇半開的房門。尖叫聲已經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斷斷續續的啜泣。
俞晚屏住呼吸,慢慢靠近那扇門。透過門縫,她看到——
一個穿著紅色旗袍的女人背對著門口,長發垂至腰際。她站在一面古董穿衣鏡前,肩膀微微抖動,顯然正在哭泣。鏡中映出她的面容,那是一張慘白如紙的臉,眼睛大得驚人,嘴角卻掛著詭異的微笑。
最讓俞晚毛骨悚然的是,鏡中女人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著門縫外的她!
俞晚猛地后退,撞上了身后的花瓶架。一聲脆響,青瓷花瓶摔得粉碎。
當她再次看向那扇門時,門已經關得嚴嚴實實。走廊陷入死一般的寂靜,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是幻覺。
心跳如鼓,俞晚決定立刻回到一樓。就在她轉身的瞬間,一只冰冷的手搭上了她的肩膀。
“你終于來了。“一個蒼老的女聲在耳邊響起。
俞晚幾乎跳起來,轉身看到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婦人。老人穿著舊式對襟衫,臉上的皺紋深如溝壑,但眼睛卻異常明亮。
“我...我是受邀來修復古畫的。“俞晚結結巴巴地說,“您是?“
“我是程家的管家,姓陳。“老婦人上下打量著她,“他們沒說修復師這么年輕。“
“我從業六年了,修復過——“
“不重要。“陳管家打斷她,“你的房間在三樓西側第二間。記住,天黑后不要隨意走動,特別是不要靠近二樓東側的房間。“
俞晚想起剛才的紅衣女人:“二樓東側是...“
“程家小姐的舊居。“陳管家的眼神變得銳利,“二十年前,她在那間房里上吊自殺了。從那以后,那間房就一直不太平。“
俞晚感到一陣寒意爬上脊背:“您是說...這棟房子鬧鬼?“
陳管家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遞給她一把銅鑰匙:“晚飯七點送到你房間。明天九點,我會帶你去見那幅畫。“
說完,老人轉身離去,腳步聲很快消失在走廊盡頭。
俞晚站在原地,突然意識到整件事可能比她想象的復雜得多。高額報酬、匿名委托、鬧鬼的古宅...這一切都透著不對勁。但作為一名專業的文物修復師,她對那幅需要緊急修復的古畫產生了難以抑制的好奇。
更何況,現在離開意味著要獨自走過那段濃霧籠罩的山路。
權衡再三,俞晚決定至少留到明天見過那幅畫再說。她提起工具箱,向三樓走去。
樓梯間的墻壁上掛滿了老照片,大多是一家人的日常合影。奇怪的是,所有照片中人物的臉部都被墨水涂黑,只有一張例外——一個穿著紅色旗袍的年輕女子,站在花園里微笑。她的面容與剛才鏡中看到的女人一模一樣。
三樓走廊比二樓更加陰冷,西側第二間房門上貼著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面用毛筆寫著“俞“字,墨跡新鮮,顯然是剛寫不久的。
鑰匙在鎖孔里轉動的聲音格外刺耳。推開門,俞晚驚訝地發現房間比預想的整潔許多——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柜,一套桌椅,還有一個小型工作臺,顯然是專門為她準備的修復工作區。窗前甚至擺著一盆新鮮的白色茉莉花,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突兀。
放下行李,俞晚檢查了房間的每個角落。衣柜里掛著幾件素色旗袍,尺寸與她驚人地吻合;抽屜里有全新的內衣和洗漱用品;工作臺上擺放著各種修復工具,都是她慣用的品牌。
這種被陌生人完全了解的感覺比鬧鬼更讓她不安。
窗外,霧氣越來越濃,幾乎吞噬了整個庭院。俞晚看了看表,才下午四點,天色卻已如深夜。她拉上窗簾,打開所有燈,試圖驅散心中不斷滋生的恐懼。
床頭的電話突然響起,刺耳的鈴聲在寂靜中格外駭人。俞晚猶豫了一下,還是拿起了聽筒。
“俞小姐,“是陳管家的聲音,“考慮到天氣原因,晚飯會提前到六點。請在這之前不要離開房間。“
“為什么?樓下那個穿紅——“
電話已經掛斷。
俞晚放下聽筒,突然注意到工作臺抽屜露出一角紙張。她拉開抽屜,發現里面放著一本發黃的日記本,扉頁上寫著“程綺云,1999年“。
這正是照片中那個穿紅色旗袍的女子。
翻開第一頁,俞晚看到一行娟秀的字跡:
“他們都說這棟房子受了詛咒,但我知道,真正的詛咒不是鬼魂,而是人心...“
日記本中夾著一張黑白照片,上面是一個年輕女子站在古宅前的合影。照片背面寫著日期:1999年7月15日。
正是二十年前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