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冬天少有太陽,那天卻是個艷陽天。陽光穿過博物館高大的玻璃窗,斜斜地灑在蜀繡展廳的地板上,將那些精美的繡品映照得熠熠生輝。
一幅錦江春景圖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針線織就的江水泛著粼粼波光,仿佛能聽見浪花輕拍岸邊的聲音。兩岸垂柳隨風搖曳,桃花灼灼其華,游人三三兩兩漫步其間。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白鷺翩躚,整幅繡品在陽光下流動著生命的光彩。
這讓我想起那個同樣陽光明媚的午后。在錦里古街的一間老繡坊里,我遇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繡娘。陽光透過雕花木窗,在她手中的銀針上跳躍。她繡的是一幅“鳳求凰“,金線在紅緞上流轉,鳳凰的羽翼在陽光下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她指尖捻著銀針,在繡繃上輕盈起落。“蜀繡講究‘光亮平齊’”她說著,手中的絲線在陽光下流轉,“要讓這絲線活起來,像會呼吸一樣。“她的目光始終追隨著針腳,仿佛整個世界都凝聚在這方寸之間的繡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