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終于等到了自己的09號考生看著眼前的這個考生,小可默默的開始關注他。
小可什么都沒有說,09號考生看著實驗臺上的實驗報告單,自己掏出準考證和身份證遞給小可。
小可接過身份證什么都沒說,開始自己填寫評分表上的基本信息,那個學生看著實驗臺上的實驗報告單掏出筆,認認真真的填基本信息。
其實有的時候好像根本就不需要監考老師說,有可能學生出去的時候帶隊的老師就已經給學生交代清楚了考試的基本的流程,而這些學生也認真聽了,他們會知道來到實驗臺的時候要先向老師問好,給老師遞上準考證和身份證,他們會默默的拿出筆寫實驗報告單上的基本信息,等著監考老師開考,他們會認認真真的做相關的實驗,最后填寫實驗報告單,在老師的評分表上簽上名字,然后跟老師說再見。
可是有的學生就未必了,他們來的時候什么都不知道,要不然就是帶隊老師什么都沒解釋,什么都沒說,要不然就是他們什么都沒聽。
身體有點累的小可就這么拖著自己的身子,看著眼前的這個考生。他把天平挪在自己身前,這個考生斜著眼睛看看小可,小可點了點頭,什么都沒說。
著急忙慌的她,一不小心直接把氯化鈉用鑰匙撒在了左邊的托盤上,反應過來的他看了一眼小可。小可什么都沒說,他聲音怯怯的問小可。“老師,我可以重新開始嗎?”
沒什么力氣的小可點了點頭。這個考生把氯化鈉固體回收到回收瓶里,重新開始做了起來。整個過程沒什么差錯。
其實從這個學生剛開始調平天平能夠準確無誤的把游碼給到0.6g。他的第一個步驟就已經算是滿分了。
當他能用滴管滴下去小量筒當中已經擁有9ml的蒸餾水,繼續添加到9.4ml的時候,他的第二個步驟就已經可以拿到滿分了。
只要這兩個比較細節的步驟能完成,其實對于學生來說,他已經具有了整個實驗滿分的能力。
把已經稱量好的氯化鈉和已經量取的9.4ml蒸餾水放置到小燒杯當中,用玻璃棒攪拌。第三個步驟好像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按道理來說,只要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會,第三個步驟它也一定是會的。
如果連天平調平,用滴管滴取蒸餾水,這種細節性的問題都能做得到。其實也就意味著這個學生在整個步驟當中不具備減分的可能性了。想到這里小可猶豫都沒有猶豫,在評分表上寫了6分。
小可聽著實驗臺的老師一直在跟旁邊的考生說話。“你慢一點。”小可撇著身子,看著身后的實驗臺那個學生也正在考試過程當中,慢慢的嘗試著。
可能他實在搞不清楚。
“你得先找那個濾紙,把它放在漏斗里面,把氣泡排一下。”
“哪個是濾紙?”
監考老師把那個圓形的紙往前推了一推,什么都沒說。可是那個學生好像聽不懂,看不會一樣。喂,拿起那個濾紙也不太會用。把它折疊了一番。也不知道放到哪里去。
“用那個漏斗。把它放到鐵架臺上。放那個圈兒里邊兒就行。”
小哥在旁邊聽著這個監考老師也太可以了,提醒也太到位了。都明明白白的告訴他了,可是看起來那個學生好像還是不太會的樣子。畢竟濾紙需要做成專業的形狀,才可以,空氣也不太好排的樣子,讓自己去做的話也未必能做的好,第一次接觸可能也做不太好。
監考老師看著這個學生不太會做的樣子。直接說了一句。“可以了”那學生聽到監考老師說可以了,就只能繼續往下做。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印象當中的樣子把整個過程我呈現一遍,但至于能呈現多少,好像就做不出來了。
只見那個學生還沒有把濾紙和漏斗之間的氣泡排除完整。就拿來了一個鑰匙。
突然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后去找了一個玻璃棒。
放在正中間的位置開始引流。監考老師看到他的做法也是無語了。
但是至少他還可以認認真真的做下來,知道第二個步驟是用玻璃棒引流,只是不夠標準。簡單的提醒了一句。“錯了”
那個考生好像沒明白怎么回事兒,不會修改,就只能繼續往下走。漏斗與燒杯之間不夠標準,搞得液體飛濺。
整個過程小可都在旁邊看著,這才是第二步,學生很明顯,做的次數并不是很多。
小可扭過頭來看著旁邊的實驗臺,4號實驗臺好像確實挺簡單的,總是時不時的都看不到學生的樣子。
其實是小可的實驗二要比實驗四稍微難一點,還是實驗四的學生都稍微好一點,總之旁邊實驗臺的學生總是空蕩蕩的,來了學生以后,小可的學生開始考試,可考試完之后旁邊的實驗臺就已經空了。學生就已經考完了。
就聽說最簡單的實驗應該是實驗一吧,想到這里小可,好羨慕。但是這個實驗也挺簡單的,比較容易理解,對于化學和物理之間沒有太大的跨度。
整個實驗室,隱隱約約的會聽到一些聲音,這些聲音來自不同的監控老師大多的都是在提醒學生應該怎么做的問題。
可話再說回來了,對小可來說就算提醒了學生,學生做出來了,分數該扣的還是要扣的,大部分學生不會的話,如果做出來了,能給個辛苦分,也就在4.5分和5分之間。
如果本身自己就會,而且能做出來一半。又在監考老師的提醒下,能完完整整的做出來的大概在5分和5.5分之間。
如果全部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整個扣分的標準又沒有扣到1.5分的,大概也就都是滿分了。
錯的不多,在監考老師提醒之后還能改正的大概也就是滿分。雖然說監考老師手里的標準只有2分。但是等級還是要分出來的。
你聽實驗室里亂七八糟的聲音都不知道在說什么。雖然他們都是小聲說的,但是隱隱約約的有那么一些聲音
“用玻璃棒引流”
“三層濾紙接觸”。
“酒精燈需要點燃”
“蒸發皿”
“用那個濾紙。”
“用玻璃棒。”
“要斜著。”
“可以了”
“該過濾了。”
……
當然除了隱隱約約的小聲的聲音,一不小心被小可聽到以外,還有一些大家都可以聽到的聲音,大概就是某些學生犯了什么錯,出現了什么問題?掀起了整個實驗室的關注。
“你別弄灑了。”
“哎,哎,哎,你干嘛呢?”
“你拿的那個東西是什么呀?”
“別亂動,別亂動。”
“輕一點,別把我的試管弄壞了。”
“哎呀!”
“你好,這有個玻璃板弄壞了。”
“嗯,什么玻璃板?”
“這個比較大。摔到地上了,需要打掃一下。”“
你好,這個試試管碎了。”
“你要換個試管。”
“你好添加一下藥品。”
“你好,蒸餾水沒了。”
“哦,蒸餾水就接自來水兒就行。”
“你好,那個試紙沒了。”
“發一下實驗報告單吧。”
“評分表這回不會弄錯了吧。”
“學生可以進了,”
“聽指令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