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建筑設計大賽奪冠后的榮耀與危機,如同一把雙刃劍,將蘇硯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讓他陷入了無盡的焦慮與疲憊之中。技術竊取事件雖然暫時平息,但內鬼未除,國外勢力虎視眈眈,集團上下緊繃著神經。連續多日的高強度工作,讓蘇硯之的雙眼布滿血絲,太陽穴時常突突跳動,他站在辦公室落地窗前,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卻感覺自己與這繁華的都市格格不入。
這時,口袋里的手機震動起來,是老家的三叔打來的電話?!俺幹?,你多久沒回老家看看了?屋后的老梨樹今年又結滿了果子,就等你回來摘呢!”三叔爽朗的聲音帶著濃濃的鄉音,仿佛一股清泉,瞬間流淌進蘇硯之干涸的心田。掛掉電話,他望著辦公桌上那張泛黃的全家福,照片里年幼的自己正趴在老梨樹下啃著梨子,父母的笑容溫暖而慈祥。那一刻,他突然無比渴望回到那個寧靜的小山村。
次日清晨,蘇硯之將集團事務暫時托付給唐薇和陸川,獨自踏上了歸鄉之路。車子駛離城市,高樓大廈逐漸被低矮的農舍取代,柏油馬路變成了蜿蜒的鄉間小道。清新的泥土氣息透過車窗撲面而來,蘇硯之搖下車窗,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城市里的壓抑與疲憊全部吐出去。
老家的村口,三叔早已等候多時,看到蘇硯之從車上下來,立刻迎了上來,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哎喲,我們的大老板可算回來了!”蘇硯之笑著接過三叔手中的草帽戴在頭上,跟著他向村里走去。一路上,遇到的鄉親們紛紛熱情地打招呼:“硯之回來啦!”“聽說你在城里干大事呢!”這些樸實的問候,讓蘇硯之心里暖暖的。
回到老宅,推開斑駁的木門,院子里的老梨樹依舊枝繁葉茂,熟透的梨子掛滿枝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晃。蘇硯之搬來梯子,爬上樹摘梨子,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身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摘下一顆梨子,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兒時的記憶也隨之復蘇。
田園牧歌的愜意時光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灑在蘇硯之的臉上。他伸了個懶腰,推開房門,院子里的露水還掛在草尖上,晶瑩剔透。遠處傳來幾聲清脆的雞鳴,打破了鄉村的寂靜。三叔正牽著老牛準備去田里耕地,看到蘇硯之,笑著招呼:“硯之,要不要跟三叔去田里轉轉?”
蘇硯之興致勃勃地跟了上去。田埂上,泥土松軟,踩上去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音。三叔手把手教他扶犁,老?!斑柽琛钡亟兄痪o不慢地向前走著。剛開始,蘇硯之總是掌握不好方向,犁出的地歪歪扭扭,三叔見狀,笑得直不起腰:“你這娃,在城里待久了,連犁地都不會啦!”在三叔的指導下,蘇硯之漸漸找到了感覺,看著自己犁出的整齊田壟,心里滿是成就感。
中午,蘇硯之跟著村里的孩童去小河邊摸魚。河水清澈見底,一群群小魚在石頭縫里穿梭。孩子們熟練地搬開石頭,伸手去抓魚,蘇硯之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小心翼翼地靠近,猛地一伸手,卻只抓到一把水草。孩子們被他笨拙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最后還是一個機靈的小男孩幫他抓到了一條巴掌大的鯽魚。
傍晚,炊煙裊裊升起。蘇硯之幫著三嬸燒火,灶膛里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映紅了他的臉龐。三嬸將白天采摘的野菜洗凈切碎,和著玉米面做成窩窩頭,放在蒸籠里。不一會兒,整個廚房都彌漫著食物的香氣。開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著自家種的蔬菜、河里抓的魚,喝著三叔自釀的米酒,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一天,蘇硯之在村里閑逛,看到村頭的李大爺正在編竹筐,竹條在他布滿老繭的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編出了一個精致的筐底。蘇硯之看得入迷,主動上前幫忙遞竹條。李大爺一邊編一邊給他講村里的老故事,從抗日戰爭時期村民們的英勇事跡,到改革開放后村里的變化。蘇硯之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臨走時,李大爺將剛編好的竹筐送給了他,還叮囑:“硯之啊,有空就來聽老頭子嘮嗑!”
隔壁家的小孫女玲玲最近在學畫畫,總是追著蘇硯之讓他當模特。蘇硯之拗不過,只好坐在院子里的老梨樹下,任由玲玲拿著畫筆在紙上涂涂畫畫。雖然畫得歪歪扭扭,但玲玲卻認真地給每一處顏色都涂上自己喜歡的色彩,還一本正經地說:“蘇哥哥是大老板,我要把你畫得超級帥氣,以后拿給我的小伙伴看!”蘇硯之看著她天真爛漫的樣子,心里滿是溫暖。
夜晚,蘇硯之常常會搬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聽著草叢里蟋蟀的叫聲,看著滿天繁星。有時候,林薇會打來視頻電話,跟他分享集團的趣事,也會說起自己對鄉村生活的向往。
蘇硯之總是笑著說:“等忙完這段時間,帶你也來感受感受?!痹谶@寧靜的鄉村,蘇硯之不僅治愈了疲憊的身心,也重新找回了那份純粹與寧靜,對未來的路,他似乎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蘇硯之在鄉村的日子愈發沉浸于這份寧靜之中。入秋后的清晨,薄霧如輕紗般籠罩著整個村莊,遠處的山巒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卷。公雞的打鳴聲不再突兀,反而成了喚醒新一天的自然鬧鐘。蘇硯之披著件薄外套,踏著濕潤的石板路往村后的竹林走去。竹葉上的露珠簌簌落在肩頭,涼意沁人,空氣中彌漫著竹子特有的清香與泥土的芬芳。
在竹林深處,他發現了一片野菊叢。黃白相間的野菊在晨霧中輕輕搖曳,蘇硯之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采摘了幾束?;氐郊?,將野菊插在陶罐里,擺放在木桌上,整個堂屋頓時增添了幾分自然野趣。三嬸笑著遞來一碗剛煮好的南瓜粥,“趕緊喝,暖和暖和,這可是自家種的南瓜,甜著呢!”蘇硯之捧著粗瓷碗,聽著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響,看著熱氣在碗口氤氳,一口粥下肚,從胃里暖到了心里。
午后的陽光變得慵懶,蘇硯之搬了張竹床到梨樹下,隨手從屋里拿了本舊書,半躺著翻閱。微風拂過,梨樹的葉子沙沙作響,時不時有熟透的梨子“咚”地一聲落在地上。隔壁家的老黃狗慢悠悠地晃進院子,趴在竹床旁,吐著舌頭,瞇著眼打盹。
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是村里的老木匠張叔在閑暇時吹奏。笛聲穿過阡陌小巷,穿過掛滿玉米的屋檐,帶著幾分古樸與閑適。蘇硯之放下書,靜靜地聽著,思緒也隨著笛聲飄遠。不知過了多久,三嬸端著一盤freshlypicked的板栗過來,“來,嘗嘗剛炒好的,香著呢!”蘇硯之剝開滾燙的板栗殼,金黃的果肉冒著熱氣,咬上一口,軟糯香甜,滿滿的都是秋日的味道。
夜幕降臨,鄉村陷入一片靜謐。只有草叢里的蟲鳴聲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場夜間音樂會。蘇硯之提著馬燈,沿著田埂散步。月光如水,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稻田里的稻穗在月光下泛著銀白的光,再過些日子,就要迎來豐收了。
他走到小河邊,坐在老柳樹下,看著水中的月影,想起了遠在城市的林薇和忙碌的集團事務。拿出手機,給林薇發了條消息,附上一張月光下的稻田照片。很快,林薇回復了視頻通話請求。接通后,林薇看著屏幕里寧靜的鄉村夜景,滿眼羨慕,“這里好美,感覺時間都變慢了?!碧K硯之笑著說:“等你來了,咱們一起在月光下捉螢火蟲。”
回到家,三叔坐在院子里抽著旱煙,見蘇硯之回來,拍了拍身旁的凳子,“來,陪三叔坐會兒。”
兩人望著滿天繁星,三叔緩緩說起村里老一輩人的故事,那些關于堅守、關于鄉土的往事,在月光下娓娓道來。蘇硯之聽著,感受著鄉村的脈搏,內心愈發平靜。
在這靜謐的鄉村夜晚,他仿佛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所有的煩惱與疲憊都被月光和鄉音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