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鄭垣喊出的那句“江南若亂則天下危“似乎還在殿中回蕩,宇文琪俯視著伏跪的鄭垣良久,一時無言。
殿中霎時死寂,只聽殿外零星鳥鳴之聲。
于清適時出列:“祖宗之法不足法,貴在因時制宜。臣提議新稅制,農戶可任選納糧、納茶或納銀——
若納茶,按當年市價折抵;若納銀,則按茶商交易契書的十一抽分。”
鄭垣踉蹌起身,心知于清想重啟當年皇帝雙稅律,語氣清和道:“敢問于大人,茶品優劣如何裁定?契書不能造假嗎?”
“鄭大人,下官自洪州北行,沿途收集當地茶價。西湖龍井色翠形美,值銀八錢;武夷巖茶香濃耐泡,值銀一兩二錢;粗制茶磚僅供邊貿,值銀三錢。
至于茶的品質不同,各府和京師可設'品茶官',皆用盲品——就像科舉糊名,誰也不知杯中茶來自誰家。至于契書...”
于清捧出個雕花銅匣:“此乃'契印機',茶商交易時按壓此機,官府留存的副契便會同步顯出印記。”
銅匣開合間,機簧發出清脆的“咔嗒“聲,“一式三份,商、買、官各執其一,茶稅可按此收取。”
戶部尚書薛宴聽著這銅匣一開一合,心中不忍驚訝,如此就不擔心交易不實了。這于清,確實有些歪才。
當年女皇破例點他為狀元,只記得于清的文章華麗有余,善談經論道而已。且此人平日不修邊幅,口出狂言。
多年未見,雖然臭脾氣沒改,卻依然才思敏捷。
宇文琪見鄭垣再無反駁之語,便問:“于清之所奏,眾卿可還有異議?”
吏部尚書明德手持玉笏出列:“陛下,于大人奏疏中,提議女子入民間學堂,可科舉。先朝宮中就有女官行事,如今宮內十人中就有一人是女子,若民間女子科舉入仕,臣擔心...“
明德忽然跪下高聲道:“女主臨朝,不可不防!陛下明鑒!“
宇文琪若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想起寧華殿那位。他記得幼時父皇需批兩日的奏折,母后閑適批完只需半日。
宇文琪輕嘆一聲,自上次與太后不歡而散后從未再入過寧華殿。想到此處,他內心如皺在一起,隱隱作痛。
于清見皇帝不語,向明德行禮后直言:“明大人,宮中設女官,掌文書、財貨、禮儀,其中不乏才學卓絕者,均協助前朝開創盛世。
下官在洪州所見茶農之女心思靈巧,聰慧好學。若能有機會入學,將來或可為朝廷所用。
且絲茶瓷三稅本就取自民間,用之育才,亦是反哺百姓。”
若女子入朝為官,會不會再出一個太后?這個念頭如毒蛇般纏繞上來,令宇文琪呼吸微滯。
母后臨朝時的陰影仍揮之不去——當年他雖貴為太子,卻連批閱奏章的朱筆都碰不得。那時的他只能像個傀儡般坐在龍椅旁,看著母后用溫柔卻不容置疑的聲音,將朝臣們馴服得俯首帖耳。
正當此時,時恩耳邊輕聲匯報:“趙巒已被處決,鐵錘擊肋而亡。”
宇文琪聽后緩緩眨下雙眼,如釋重負般深吸一口氣。轉念一想,趙巒是男子,卻比毒蝎更狠。
“陛下?“于清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他緩緩松開正死死攥著玉扣,帶著幾絲笑意看向明德,“明卿,聽聞令千金琴棋書畫俱佳,連太傅都贊過她的詩才。”
明德一怔,略顯口吃道:“陛下,小女...不過是閨閣消遣……“
“閨閣消遣?“宇文琪似笑非笑,“若她真有才學,困于后宅,豈不可惜?若女子才學能為國所用,那便是大曜之福。“
至于權力之爭...宇文琪望向殿外燦爛的光,心中暗定,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讓這朝堂,永是他的朝堂。
“諸臣聽真!”宇文琪站立行至群臣面前,聲裂金玉:
“這幾年,北拒夷狄,南治水患,加上趙巒私挪國帑,國庫還剩多少,想必諸卿都心中有數。
如此下去,這大曜,怕是不知能撐多久。在場多是文皇帝時的舊臣,若真有那么一日,諸卿與朕有何面目見先帝?”
提到先帝,諸臣中多位都是稷興時期被趙氏打壓,對先帝多少有些感情。如今他們再度入朝,擁立先帝之子復位,自然不想這仕途再次付諸東流,于是都暗自低頭,默不作聲。
“用茶葉換戰馬,用商道養雄兵,此乃以茶為刃,富國弱夷!凡大曜子民,無論男女,有膽識者皆可執劍,有才智者皆可執笏!“宇文琪回至殿中寶座坐下,揚聲道:
“茍利社稷,決立擁護。天護曜星,國祚永昌!“
于清下跪,高聲呼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見狀,紛紛跪拜,齊呼萬歲。
時恩宣旨,于清所奏,皆準。拜于清為參知政事。
吏部尚書明德的笏板險些落地,聲音都劈岔了:“陛下!洪州通判不過五品,參知政事乃從二品,這躍遷...本朝從未有之!“
宇文琪即刻反駁:“當年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百里奚時,咱們這一屋子人的祖宗怕是在渭水放羊呢?“
滿殿朱紫倒抽冷氣。
“陛下!“明德梗著脖子,“朝廷自有法度...于瀝巖尺寸之功未立...“
“法度?“宇文琪截斷話頭:“劉玄德三顧茅廬時,諸葛孔明不過南陽耕夫。還是說,明卿覺得朕不如古之明君?“
宇文琪高聲正色道:“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于瀝巖獻策利國,明卿認為,該換幾張羊皮?“
明德還要再爭,宇文琪卻命令般說道:“此事已決,不必再議。“
殿內鴉雀無聲。
于清跪伏在地,額頭抵著冰冷的金磚,卻覺得胸腔滾燙。今后,他的一言一行都不僅是他自己了,他背后,有皇帝的信任,也有無數刀光劍影。
戶部尚書薛宴旁觀著一切,不僅是他,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這是在為于清鋪路,更是明明白白告訴所有人——
于清,是朕的人。變法,勢在必行。
這朝堂的風,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