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的院子很大,四四方方的,住著老陳家四兄弟。我,陳月,是老四家的閨女,今年八歲,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這個大院子里串來串去,看各家都在忙些什么。
大伯陳軍家在最東頭,窗子正對著院子中央的老槐樹。每次我蹦蹦跳跳地經過時,總能看見大哥陳念兵伏在桌前學習的背影。他的頭幾乎要埋進書堆里,黑框眼鏡架在鼻梁上,像個小老頭。大伯家的窗臺上永遠擺著一盆綠油油的蒜苗,那是大娘精心照料的。
“小月,別跑那么快!“大娘從廚房探出頭來,手里還拿著鍋鏟。她系著藍底白花的圍裙,頭發一絲不茍地挽在腦后,“來,嘗嘗剛出鍋的蔥花餅。“
我踮著腳接過熱乎乎的餅,燙得左手換右手。“謝謝大娘!“我咬了一口,蔥香味立刻在嘴里炸開。透過窗戶,我看見大哥連頭都沒抬一下,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
“念兵,妹妹來了也不打個招呼?“大娘嗔怪道。
大哥這才抬起頭,推了推眼鏡,沖我點點頭,又立刻埋回書堆。大伯從里屋走出來,穿著筆挺的舊軍裝,即使退伍多年,他依然保持著軍人的姿態。
“小月,作業寫完了嗎?“大伯的聲音像他這個人一樣嚴肅。
我縮了縮脖子,蔥花餅突然不香了。“還、還沒...“
“玩要適度,學習不能耽誤。“大伯說完就轉身進屋了。我吐了吐舌頭,三口兩口吃完餅,趕緊溜了。
二伯家和大伯家就隔著一道矮墻。還沒走到門口,就聽見二娘的大嗓門:“陳建設!讓你買的醬油呢?“
二伯慢悠悠的聲音傳來:“在、在柜子上...“
“那都放三天了!“二娘像陣風一樣從屋里沖出來,差點和我撞個滿懷。“哎喲小月!正好,去幫二娘買包鹽回來!“她往我手里塞了五毛錢,還沒等我答應,人已經消失在廚房方向。
二伯坐在門檻上修鋤頭,沖我溫和地笑笑:“不急,慢慢走。“他的每個字都拖得長長的,和二娘形成鮮明對比。
我攥著錢往小賣部跑,路過三伯家時,看見門窗緊閉。三伯是四個兄弟里最不愛說話的,他家兒子陳念文比我大兩歲,卻幾乎不和我們玩。我習慣性地繞到后門,果然聽見奶奶的聲音。
“玉華啊,這韭菜餡兒調得正好。“奶奶的聲音從廚房飄出來。
我躡手躡腳地靠近,猛地探出頭:“能干的老太太又在忙啥呢?“
奶奶李玉華轉過身,臉上笑開了花。她穿著藏青色的對襟褂子,花白的頭發挽成一個整齊的髻,雖然已經六十多歲,手上的動作卻比年輕人還利索。
“小調皮鬼!“奶奶用沾著面粉的手指輕輕點了下我的鼻尖,“來得正好,看我給你留了什么。“
她從圍裙口袋里掏出兩本圖畫書,封面已經有些卷邊,但里面的彩圖依然鮮艷。我歡呼一聲接過來畫冊和《三毛流浪記》你哥不看準備賣的書,我想著小月肯定喜歡。“奶奶邊說邊松開房梁上吊著的竹籃繩子,從里面拿出一個綠色玻璃瓶,里面還有半瓶琥珀色的液體。
我的眼睛立刻亮了:“甜水!“
奶奶神秘地眨眨眼:“最后一瓶了,別讓你弟弟妹妹看見。“她擰開蓋子,甜絲絲的香氣立刻飄出來。我小心地抿了一口,蜂蜜的甜味混合著淡淡的花香,從舌尖一直甜到心里。
正當我陶醉時,廚房窗戶上閃過一個人影。我轉頭看去,只捕捉到一片迅速消失的衣角。
“是三伯家哥哥嗎?“我撅起嘴,“他咋不搭理我?“
奶奶繼續揉著面:“沒關系,他就這樣。“她手上的動作又快又穩,面團在她掌心轉著圈,“你三伯小時候也這樣,不愛說話,但心里明白著呢。“
我抱著書,又喝了一大口甜水,突然想到什么:“奶奶,為什么大伯那么嚴肅,二伯那么慢,三伯不愛說話,就我爸話多?“
奶奶哈哈大笑,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龍生九子還各不相同呢。你大伯從小就有主意,二伯性子溫,三伯悶葫蘆,你爸...“她故意拉長聲調,“隨我,話多!“
我咯咯笑起來,不小心被甜水嗆到。奶奶趕緊給我拍背,這時門外傳來弟弟陳程的喊聲:“姐!媽回來了!“
我匆忙把剩下的甜水塞進口袋,書夾在腋下:“奶奶我走啦!“跑出幾步又折回來,在奶奶臉上響亮地親了一口。
院子里,媽媽正在卸肩上的包袱。弟弟陳程和妹妹陳夢像兩只小麻雀圍著她轉。陳程六歲,圓頭圓腦的;陳夢才四歲,扎著兩個歪歪扭扭的小辮子。
“媽!“我沖過去抱住媽媽的腰,“奶奶給我書了!還有...“我神秘兮兮地掏出綠瓶子,三個小腦袋立刻湊到一起。
“一人一口。“我像個法官一樣宣布。陳程迫不及待地搶過去灌了一大口,被妹妹捶了一下才戀戀不舍地遞給她。陳夢小口啜飲著,眼睛幸福地瞇成縫。
“給我留點!“我拿回瓶子時,里面只剩個底兒了。陳程搶過空瓶子,對著陽光照了照,又伸舌頭進去舔了舔,才失望地放下。
媽媽擦著臉上的汗,看著我們鬧騰,嘴角掛著笑:“都餓了吧?“
“餓——“三個聲音同時響起。
晚飯時,四家人聚在院子里的大槐樹下吃飯。大伯依舊板著臉,但給大娘夾了菜;二娘語速飛快地講著村里的新鮮事,二伯時不時慢悠悠地補充一句;三伯一家安靜地吃飯,只有碗筷碰撞的聲音;我們家這邊最熱鬧,我和弟弟妹妹搶著說今天的事,爸爸時不時插句玩笑話。
奶奶坐在正中間,目光掃過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比蜜還甜。月光灑在老槐樹上,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陳家的故事,就在這小小的院子里,一天天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