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是個山城,本就不大,城區從南到北只有十幾分鐘車程。整個城市依山勢而建,道路更是沿著山與河間的地勢修筑,河東西兩岸各一條長街,中間由若干路、橋連接,全市也能難找到一個十字路口。
北邊北關,南邊川口,雖是人口聚集之處,但均是由市中心發展向外輻射形成。大多數人群的消費習慣還未改變,依舊是日常采買在生活圈附近,定期到市中心區域進行百貨、衣物、家電等購物消費還是多年積習。
大廈夜市,是在原機械廠的廠區舊址上改建的。那個原本生產礦山機械,無比繁榮的廠子,在當下支柱產業崩潰的背景下,也淪為了一片廢墟。
這里位于市政府南側不到二百米處,緊鄰礦管局,背靠礦管局家屬院、機械廠家屬院、礦機廠家屬院,南邊隔條馬路就是曾經全市第一個引進的綜合型連鎖購物商場——百貨大廈,絕對的黃金地帶。
為了緩解大量下崗工人可能對社會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政府用最低的成本,拆除了機械廠的廠房,在這里設立了全市最大的“官方”夜市,也給了有些手藝的下崗工人一個重新謀生的平臺。
林秋雅清楚地記得,盡管下崗潮來臨,但這夜市附近生活的人,無論是經濟收入還是消費能力,都是遠遠高于礦區和郊區的。
這也使“大夜市”在前世時曾火極一時,不少人在這里撈得了第一桶金,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今,她也要想方設法踏入這條“快車道”,蹭上這一波流量的紅利。
但是憑她,一個毫無背景和人脈的小姑娘,空有一身能耐,也是沒有門路去分上一杯羹的。
于是,通過“開胃小菜”事件,與行業內摸爬滾打若干年的王老板搭上線,建立信任,借力而為,才算是在對方不愿承擔夜市前景風險不確定性的前提下,為自己創造出些許的可能。
-----------------
今天,是“大廈夜市”開市的第一天。
黃昏最后的余暉,像融化的金箔,涂沫在西邊的天際,而東方深藍的天幕上,已有性急的星星悄悄探出了頭。
白日的燥熱還飄浮在空氣中,尚未散盡,被暮色溫柔喚醒的“夜市”這頭巨獸,就已經開始慵懶而緩慢地伸展著它的筋骨,揮灑出夜晚即將蠢蠢欲動的煙火氣。
最先打破寂靜的,是金屬碰撞的清脆聲響和車輪碾過地面的沉悶滾動。
一輛輛三輪車、手推車,如歸巢的工蟻,從四面八方的巷弄里鉆出來,像演習了無數次一樣,熟稔地駛向各自固定的“領地”。
沉重的鐵架被“哐當”一聲卸下,支架撐開,發出“吱呀”的呻吟。攤主們動作利落,神情專注,從今天起,這會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儀式。
緊接著,是光的魔法。一盞、兩盞……白熾燈泡次第亮起,試探性地照亮一小片攤位,接著就是刺眼的LED燈帶,纏繞在招牌的邊緣,閃爍著廉價卻熱烈的光芒。
幾乎在燈光亮起的同時,氣味也悄然登場。
并非濃郁的油煙,而是食材準備階段的味道:新鮮蔬菜帶著泥土和水珠的清新被碼放整齊;一旁,鹵味鍋里深色的老湯開始被加熱,沉穩醇厚的香料氣息裊裊升起;還有炸物的油鍋被架上爐灶,清油的味道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濃烈……
這些氣味相互交織,構成夜市獨特的、撩撥食欲的前調。
攤位上折疊桌椅被“嘩啦”一聲拉開,塑料凳腿摩擦著水泥地面;鍋碗瓢盆叮當作響,被一一擺放到位;還有的攤主打開小音響,流淌出節奏感強烈的港臺歌曲和流行樂,聲音不大,卻足以點燃氣氛。
有相識的攤主互相邊吆喝邊打著招呼,系上圍裙,戴上袖套或手套,目光銳利地掃視著開始零星出現行人的街道。他們的臉上褪去了搬運時的緊繃,隨時準備迎接今晚的“戰斗”。
林秋雅今天來晚了。因為入市較晚,市場管理辦給她分配了一個較為靠后的攤位,但帶著前世記憶的林秋雅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她沒有時間用口碑去積累客戶。
為了獲得一個更好位置的攤位,和王德發在市場管理辦溝通了一下午。最終,在市場管理辦的協調下,她與另一個售賣包子、餛飩的李大姐交換了位置,代價就是李大姐兩個月的攤位費由林秋雅承擔。
李大姐是夜市的“老人”了,縱橫市區幾個夜市,從業多年,早就積累了一定的客戶。
“看著沒,就是那個小姑娘,”李大姐竊喜著用下巴向林秋雅的方向指去,小聲給丈夫介紹著自己下午的豐功偉績,“咱家這兩個月掙的全是純利潤,攤位費那個冤大頭給咱包了!”
“狗屁,除了攤位費,還有衛生費和管理費呢,啥純利潤呀!”瘦削的男人有些不滿。
“放心,我這就去,讓她全都給咱包了。”李大姐信心滿滿地許諾,拿毛巾擦了擦手,起身向林秋雅的攤位走去。
“小林,忙著呢?”李大姐在攤位上四處打量,故作熱心地,“怎么就你一個人,也沒個幫忙的,真要忙起來,可有你受的。”
“哦,李姐呀,沒事,我一個人習慣了,”林秋雅正忙著開攤,將一件件東西擺放到自己的位置,“我這東西也簡單,不用太多人的。”
“哦,我來是提醒你一下,咱剛才在辦公室說由你承擔我兩個月費用嘛。攤位費在那邊交,現場這邊還要交下衛生費和管理費,到時候你別忘了哈!”
林秋雅一聽,就知道這老婆娘沒憋好屁,又想著占自己便宜。
“行,李姐,你不管了,我處理!”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李大姐得意地轉身屁顛屁顛地走了回去。
一切準備就緒,林秋雅換上從廠里借來的演出戲服,掛上了自己攤位的招牌。
她身著一襲水綠襦裙,云鬢斜簪木釵,像從年畫中走出的仙子,滿面含笑,靜靜而立。旁邊,便是攬客的幌子——“西施麻辣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