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內衣在今年剛剛問世,以其更薄、更暖、更舒適的功能性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但是,幾個行業龍頭的品牌天天在電視上打著廣告戰,相應的成本也導致名牌的保暖內衣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呈現極度的“饑餓”狀態。
如果這次可以低價拿到高品質的貨源,那么可操作的空間就太大了!這,就是林秋雅的底氣!
“黃老板,”林秋雅的眼神銳利了起來,語氣卻帶著商量的誠懇,“這批貨……您打算怎么處理?就這么壓著?”
“處理?誰要啊?”黃老板苦笑著,“當尾貨甩?我這成本都收不回來!當庫存布賣?糟蹋東西!”
“如果我愿意接呢?”林秋雅平靜的拋出一句。
黃老板猛地抬頭,眼中爆出希望的光,隨即又滿是狐疑:“你接?林老板,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沒牌子,再好也難賣高價!而且……那官司……”
“官司是品牌方的,跟您的加工質量無關,跟這批貨本身的質量更無關。”林秋雅思路清晰,“我要的是貨,是您廠子里生產出來的、質量過硬的保暖內衣,不是那個惹麻煩的牌子。”
她頓了頓,直視黃老板的眼睛,開始談判:“我可以接手這批貨,幫您解決這個燃眉之急。但條件,我們得談談……”
“沒問題,你說!”
“第一,價格,必須是真正的‘尾貨價’,甚至是‘救急價’,您得拿出誠意!”
“可以!我今天回去就進行核算,保證給你最低價!”
“第二,我需要您提供這批貨完整、合法的生產憑證和質檢報告,確保源頭清白!”
“這個沒問題,最多三天就可以給你。”
“第三,這批貨,我會用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去銷售,跟您興達廠再無瓜葛,您也不能再以任何形式銷售同款!”
“這是當然!”
“第四…”小林目光掃過黃老板緊張的臉,話鋒一轉,帶上了一絲溫度,“第四,您也知道我‘暖陽行動’在做公益。這批貨里,我可以拿出一部分,以成本價或者微利價,定向捐贈給一些貧困地區,比如…月北山區。這算是我們共同做點好事,也能為這批‘無名’好貨正名。您看如何?”
黃老板聽得目瞪口呆。他本以為小林會趁火打劫狠狠壓價,沒想到她條理如此清晰,不僅點明了風險規避的關鍵(合法憑證、切割關系),還提出了一個能讓他心理上過得去、甚至臉上有光的解決方案(公益捐贈)。
尤其是最后一點,簡直是神來之筆,把他這堆“麻煩貨”瞬間賦予了社會價值!
他快速盤算著:壓著是死錢,還可能繼續貶值;甩給小林,雖然價格肯定比預期低很多,但能快速回籠部分資金,解了燃眉之急,還能落個參與公益的好名聲,總比爛在倉庫強百倍!
不過……這么大的量,她當真吃得下嗎?
“林老板,這個總量……可是20萬件!不是兩萬件!”黃老板再次提醒道,“你確認……”
“黃老板,只要價格合適,我今天就可以跟你簽協議!”林秋雅平靜而堅定地看著黃老板,用不容置疑的語氣確認,“從現在起,四個月內,也就是明年元宵節前,我保證消化完你這一批20萬件的保暖內衣!”
“林老板…”黃老板深吸一口氣,臉上的愁云終于散開大半,換上了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一絲感激,“你是個實在人,也是個有辦法的人!行!就按你說的辦!價格……我們細談!憑證報告,我下午就讓人整理,最遲明天就可以給你!捐贈的事,你說了算,算我老黃也積點德!”
一場看似無解的死局,在林秋雅敏銳的商業嗅覺、精準的風險把控和巧妙融入的公益情懷下,被盤活了。
壓在黃老板心頭的大石卸下,而小林,則為自己和霓裳閣,抓住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新商機。
兩人相約,次日在興達廠詳談價格和供貨方式,也順道去看看上次她親自送來的那批女工。
-----------------
第二天一早,林秋雅一行人如約而至。與黃老板的這場關鍵談判,將決定那批“麻煩”保暖內衣的命運。
黃老板顯然做足了功課,面前攤開著幾本賬簿和計算器,臉上帶著一種混合著焦慮和期待的復雜神情。
“林老板,坐,坐!”黃老板招呼著,親自倒了兩杯涼茶。“咱們開門見山。這批貨,我是真當親兒子一樣看著做出來的!”
他指著賬簿上的數字,語氣帶著幾分肉疼,“綜合成本,我仔仔細細核算過了,材料、人工、水電、管理……攤下來,每套要12塊3毛!這真是一點水分都沒摻啊!當初給那個倒霉品牌方做,他們說付加工費是3塊一套,或者我們墊材料費,他們按25塊一套收貨。人家牌子響,商場里能賣上百塊呢!我還以為是個大便宜,就選擇了墊資,結果……”
林秋雅靜靜地聽著,手指輕輕摩挲著粗糙的茶杯沿,眼神卻銳利地掃過賬簿上密密麻麻的數字。
待黃老板訴完了苦,她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
“黃老板,您這成本賬,算得是賣給品牌方的賬。”她微微一笑,目光直視對方,“現在情況變了,貨壓在您自己手里,這賬,就得重新算!”
黃老板一愣:“重新算?”
“對。”林秋雅點頭,條理異常清晰,“首先,您核算的成本里,包含了20%的加工損耗。這損耗,是您當初按品牌方最高標準預留的吧?”
“可實際情況呢?那些所謂的‘損耗’,裁剪下來的邊角料、因微小瑕疵淘汰的部件,真的就全廢了嗎?”她頓了頓,看到黃老板眼神閃爍,“我看未必吧?”
“邊角料可以回收利用,做填充物、做抹布,甚至小件;那些微小瑕疵品,挑一挑,修一修,當次品或者內部福利處理掉,總能回點本。這20%的損耗成本,就不能算在我頭上,得減掉。”
黃老板張了張嘴,想反駁,卻一時語塞。林老板說的,正是他們內部盤算時糾結的地方!
林秋雅沒給他喘息的機會,繼續道:“其次,這批貨壓在您倉庫里,不是一天兩天了吧?庫房的租金或折舊、照明、防潮、防火、防污的管理成本,這些每天都在發生,都是實實在在的額外支出。”
“如果貨早點出手,這些成本是不是就省下了?這部分,也應該在成本里扣減。”她語氣篤定,“至于加工費,您工人實實在在付出了勞動,這塊我不扣減,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黃老板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小林這一刀刀砍下去,刀刀見血,卻又句句在理,讓他難以招架。
林秋雅給出了她的價碼:“所以,基于實際風險和成本,我認為11元每套是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