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里,林秋雅與李律師進行了高度緊張、信息密集的交流。
她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了整個事件的脈絡:
一、合同方與背景:“我方(由四家中國外貿公司組成)與跨國貿易集團‘GlobalConnect’簽訂大宗羽絨服供貨合同(FOB指定港口交貨)。中國尚未加入WTO。”
二、違約事實:“我方已按約將首批約20萬件貨物運抵指定港口倉庫(風險已轉移),等待裝船。‘GlobalConnect’在裝船前夕單方面通知終止合同,理由為‘集團戰略調整,目標市場消費疲軟’(我們他們找到了更便宜的供應商)。僅支付小額預付款作為違約金。”
三、當前困境:“港口20萬件貨物積壓,每日產生巨額倉租(約三萬人民幣)。剩余約80萬件貨物在途或在我方倉庫。我方已墊付巨額成本(超千萬人民幣),面臨銀行催債、工人工資支付等生存危機。”
四、關鍵訴求:
法律層面:評估在中國未入世背景下,依據合同(適用法為英國法)及《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起訴或仲裁“GlobalConnect”要求賠償實際損失(成本+預期利潤+倉租等)的可行性、勝算、所需時間及成本。
現實層面:如何在維權艱難的情況下,利用法律或商業手段施加最大壓力,迫使對方回到談判桌提高補償或協助解決貨物?
止損層面:是否有其他國際法框架或商業慣例能幫助我們快速處理港口積壓貨物(例如轉賣第三方)?
林秋雅條理清晰,關鍵數據信手拈來。她特別強調了“中國未入世”這一關鍵背景,以及對方新供應商可能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這一可能的反擊點。
馬克·李聽得非常仔細,不時打斷詢問細節:“合同第X條關于終止條款的具體表述?”“港口倉租費用的計算依據和憑證?”“是否有書面證據(郵件、報告)指向新供應商的質量問題?哪怕只是傳聞?”他的問題精準而犀利。
在充分了解情況后,馬克·李給出了專業、冷靜但殘酷的分析:
一、法律維權(訴訟/仲裁):
可行性:有。合同明確,爭議解決在倫敦仲裁(或英國法院),適用英國法,CISG也適用。對方單方解約理由牽強,違約事實清晰。
勝算:理論上較高,但現實極其困難。核心障礙在于“中國未入世”。對方律師團會利用這點,質疑中國供應商的“商業信譽”、“履約穩定性”,甚至可能在程序上設置障礙。跨國訴訟/仲裁周期極長(至少2-3年起),費用極其高昂(律師費、仲裁費、專家證人費預估數百萬美元)。即使最終勝訴,執行賠償款在對方刻意拖延和設置障礙下也困難重重。
結論:對目前深陷現金流危機的貴方而言,啟動正式法律程序是飲鴆止渴。高昂的費用和漫長的周期會徹底壓垮你們,等不到勝訴那天。
二、施加壓力與談判策略:
核心籌碼:對方新供應商的潛在質量問題!
馬克·李的聲音陡然嚴肅,“林女士,您提到的這點非常關鍵!如果貴方能盡快、盡可能多地收集到‘GlobalConnect’新供應商產品質量低劣、不符合合同標準甚至涉及欺詐(如以次充好)的確鑿證據(樣品檢測報告、內部爆料、客戶投訴等),這將是我們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策略:“不要立刻威脅起訴。先以‘協商解決遺留問題’為名,正式發函給‘GlobalConnect’高層(抄送其法務和采購負責人),強烈抗議其違約行為,詳述我方損失,并‘善意提醒’其新供應商可能存在的重大質量風險及對‘GlobalConnect’品牌聲譽、客戶信任造成的毀滅性打擊。暗示貴方掌握相關信息(但暫不披露具體證據),要求其重新評估違約決定,或至少大幅提高賠償金以彌補我方損失和協助處理積壓貨物。”
目標:“把他們的商業風險(質量丑聞)變成我們的談判籌碼。讓他們意識到,撕毀我們的合同不僅省不了多少錢,反而可能引火燒身,帶來更大的損失(召回、賠償、信譽崩塌)。迫使他們坐到談判桌前談一個‘封口費’+‘協助清貨’的協議。”
三、處理港口貨物(法律/商業角度):
“作為貨主(FOB下風險已轉移,但所有權在付款前通常仍在貴方),貴方有權嘗試轉賣。但需注意合同是否有禁止轉售條款(通常無)。”
“最現實途徑是快速尋找其他國際買家。我會留意是否有處理大宗積壓庫存的渠道(如東歐、俄羅斯、中東的折扣商),但價格必然被嚴重壓低,且需要時間。當前核心是降低倉租成本。建議立即與港口管理方協商,提供抵押或部分貨品抵償,爭取寬限或折扣。”
“如果貴方能與‘GlobalConnect’達成部分和解,可以要求其利用其全球銷售網絡協助消化部分庫存(即使虧本),作為賠償的一部分。”
通話的最后,馬克·李語氣凝重地強調:“林女士,時間是最致命的敵人。收集新供應商質量問題的證據必須快!與‘GlobalConnect’的交涉必須強硬而專業!處理港口貨物的行動必須爭分奪秒!”
“法律是最后的盾牌,但在你們當前的境地下,商業智慧和抓住對方軟肋(質量風險)進行威懾與談判,才是求生的關鍵。”
“記住:你們的痛苦是真實的,但要想辦法讓‘GlobalConnect’感受到比你們更大的、即將到來的痛苦(聲譽風險),他們才會妥協。”
“Thankyou,Mr.Lee!Yourinsightsareinvaluableandbrutallyclear.Wewillactimmediatelyontheevidencecollectionandnegotiationstrategy.Wemayneedtoengageyourservicesformallyfordraftingthelegalletterandsubsequentnegotiationsifnecessary.”(謝謝您,李律師!您的見解非常寶貴,且清晰得近乎殘酷。我們會立刻著手收集證據并執行談判策略。如果需要,我們可能需要正式聘請您協助起草法律函件和后續談判。)林秋雅的聲音堅定有力。
“I’llbestandingby.Goodluck,Ms.Lin.You’refightinganuphillbattle,butnotwithoutweapons.Focusontheirpainpoint.”(我會待命。祝你好運,林女士。這是一場艱苦的戰斗,但并非沒有武器。盯緊他們的痛點。)馬克·李最后說道。
電話掛斷。狹小的電話隔間里只剩下電流的嗡鳴聲。林秋雅后背的衣衫已被汗水浸透,并非因為悶熱,而是因為剛才那場信息量巨大、壓力山大的對話。她靠在冰冷的隔板上,長長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馬克·李的分析像一盆冰水,澆滅了“依靠法律途徑快速勝利”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也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剖開了黑暗中的一條生路——質量證據!商業威懾!
她示意顧云逸遞上紙筆,在昏暗的燈光下,記錄下通話的核心要點和行動項:
1.【最急迫】收集“環球通聯”新供應商質量問題的鐵證!(顧云逸!東歐同學!米蘭買手!樣品!報告!內部爆料!)
2.【同步進行】起草最強硬、最專業的抗議/談判函!(需馬克·李把關措辭)核心:強調損失+暗示掌握其新供應商重大質量風險!
3.【生死線】港口20萬件:李哥找買家+趙總壓倉租!
4.【暫停】工廠庫存80萬件:盤點封存,等待轉機或改造。
看著筆記本上潦草卻力透紙背的字跡,林秋雅的眼神從凝重逐漸變得銳利如刀。
馬克·李最后那句話在耳邊回響:“Focusontheirpainpoint.”(盯緊他們的痛點)。
是的,“環球通聯”以為撕毀合同就能甩掉包袱,去擁抱更便宜的“餡餅”。
但他們沒意識到,那可能是一個包著劣質絨、隨時會爆炸的“毒餅”!
她推開電話間的門,挺直脊背,步伐堅定地走了出去。手中那張寫著“質量證據=生門”的紙,如同在絕境中握住的一把鑰匙。
一場圍繞“質量”這個核心痛點的生死博弈,即將展開。這通昂貴的越洋電話,終于為這場看似無望的困局,探明了一條充滿荊棘卻也暗藏生機的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