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間,暑熱更盛,而期盼已久的甘霖終于在共同祝禱下姍姍來臨。一場暴雨澆散了難言的苦熱和干旱,給黎民蒼生無量福氣,
于是,沉寂許久的絲竹管樂再度在宮廷的紫頂黃梁間響起。這一日大雨甫過,空氣中清新水汽尚未散盡,便曉諭后宮諸人,于太液池長芳洲上的菊湖云影殿開宴歡慶
菊湖云影殿筑于十里荷花之間,以新羅特產的白木筑出四面臨風的倚香水榭,水晶簾動微風起,湘妃細竹青簾半垂半卷,臨著碧水白荷,極是雅潔。
殿外唯有九曲廊橋可通向湖岸,九曲回轉的廊橋皆用堆雪玉石登成,四畔雕鏤闌干,雅致瑩澈。
殿外天朗氣清,水波初興,天光水影徘徊成一碧之色。水岸邊芳芷汀蘭,郁郁青青,把酒臨風,喜樂洋洋。
席間諸女或以姿色勝,或以神態勝,各有動人心意之處。
而甄嬛素淡的吹絮綸衣裙,只綰一個扁平簡單的圓翻髻,橫貫一支鑲珠銀簪,擇一個偏僻的座位,泯然于眾。
前幾日周玄濟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追封死去的生母玉厄夫人為玉貴太妃,并遷葬入先帝的妃陵。
有生育兒女的妃嬪在先皇死后皆可晉為太妃,安享尊榮富貴,并贈封號,以彰淑德。周玄濟生母為先帝的從一品夫人,雖然早死,但追封亦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中間有個緣故。
周玄濟的父親在位時,玉厄夫人的兄長博陵侯謀反,玉厄夫人深受牽連,無寵郁郁而死。直到臨死前才去探望,但是玉厄夫人口出怨望之語,深恨其父及舒貴妃。
周玄濟的父親,如今的先帝,一怒之下不許玉厄夫人隨葬妃陵,亦無任何追封,只按貴嬪禮與殺害先帝生母的昭憲太后葬在一起。
因無先帝的追封,何況玉厄夫人又是罪臣之妹,繼承皇位的玄凌,自然也不會追封玉厄夫人為太妃了。
這'玉貴太妃'的追稱實在不妥,貴、淑、賢、德四妃向例只各有一人,清河王周玄清的生母舒貴太妃尚在人間,若真以此追封,并為'貴太妃',周玄清便也處于尷尬之地了。
岐山王周玄洵為先帝長子,又是如今的后宮位分最尊貴的太妃欽仁太妃所出,欽仁太妃也未及封淑太妃或賢、德太妃啊,只怕岐山王心中也不能服氣哪。
真如汝南王周玄濟所奏,那么諸王和后宮太妃心中必有嫌隙,這前朝和后宮都將要不安穩了,如此利害相關,盧無風怎會不知。
但盧無風手中只有兵十五萬,十萬散布于各個關隘,五萬集守于京畿附近。
而周玄濟手中有精兵不下五十萬,布于全國各要塞關隘。且朝中有不少大臣暗暗的投靠了他。
可恨對于這樣的大事,書中只是一筆帶過,沒有準確的名字。他只能慢慢的查。
盧無風與朱成璧商量了一天,下旨,上皇太后徽號“仁哲”,全號為“昭成康頤閔敬仁哲太后”,世稱“昭成太后”。
同時追封汝南王生母玉厄夫人為賢太妃,贈謚號“思肅”,號思肅賢太妃。入先帝的妃陵。并晉封在宮中頤養的各位太妃,以示褒揚。
尊岐山王生母欽仁太妃為“欽仁淑太妃”,居后宮太妃之首。平陽王養母莊和太妃為“莊和德太妃”,生母順陳太妃加禮遇。遙尊已經出家修行的舒貴太妃為沖靜元師、金庭教主。
汝南王意在尊其母為“貴太妃”,向來貴、淑、賢、德四妃,雖然名為并立,卻是以貴妃最尊,貴太妃自然也成為太妃之首。子憑母貴,汝南王的地位自然更加尊貴。
汝南王周玄濟刻意有此提議,多半是因為年少時因舒貴妃之故而使生母失寵,連累自己不受先帝重視,遲遲不得封王,深以為恨。
如今顯赫至此,當然不愿意在世人眼中,自己的出身不如舒貴妃之子玄清,更要凌駕在先帝長子玄洵之上。
何況周玄清擅長詩文,無意于政事,玄洵庸庸碌碌,醉生夢死,正是他最瞧不起的。
但他卻不明白一件事,不叫的狗才是最可怕的。
如今追封汝南王生母為賢太妃,一則與貴、淑、德太妃同為正一品,名義上過得去。
二則有欽仁淑太妃在她之上作為壓制,汝南王的地位也不能越過岐山王獨大。
三則遙尊舒貴太妃為沖靜元師、金庭教主,也是為了安撫汝南王,舒貴太妃已是方外之人了。
幾個封號而已,卻是種種忌諱和兼顧,盤根錯節,無微不至。
盧無風也趁機授予甄珩,兵部正五品督給事中,兼奉國將軍一職。
督給事中的職位雖然品級不高,但手中頗有權力。皇帝交給各個衙府辦理的事務由六部每五天查管一次,如果有拖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部的督給事中可以向皇帝報告,還可以參與官員的調動和皇帝的御前議事。
轉眼到了冬,空中飄著漫天的鵝毛大雪,在轎輦中籠著鎏銀飛花暖爐,十分暖和。抬轎內監的靴子踩在雪地里有輕微的“咯吱咯吱”聲,不聞些微人語。
小允子手中火紅的大燈籠在茫茫雪色中隨風搖曳,車輪在雪地上隆隆地馳過去,車前的琉璃風燈和著風雪彼此碰撞,發出悅耳的叮咚之音,順著風遠遠飄出,泠泠作響。
甄嬛放下帷簾,靜靜安坐。
自打甄嬛的兄長進了兵部之后。慕容世蘭時不時的發作一下,為難一下甄嬛。
但讓甄嬛覺得欣慰的是。每當華妃想要為難她時,皇帝總能及時的趕到。
想到剛進宮時,華妃是多么的不可一世。甄嬛的心里面隱隱的覺得痛快。當年若不是為了避開她的鋒芒,她也不至于到現在都久久無子。
長揚宮里香氣纏綿升騰浮起,濃郁的雞湯香魂厚重深沉,裹挾著米脂馥郁,久久不肯消散。
而那縷清雅的蔬菜碧氣,卻宛如初春枝頭冒出的嫩芽,又似山澗溪流般鮮活清新,兩股氣息溫柔糾纏又融洽無間。
粥的色澤,金黃中透出翡翠光暈,蛋黃般的濃稠質感底下,隱約露出嫩白雞片的身形。
舉箸躊躇,儼然不忍攪擾這盞米肉時間熬出的精細魂魄它不只是糊口之食,分明已是灶火精魂所凝成的清雅藝術了。
取一張溫熱的荷葉餅平鋪掌心或盤中。先抹上一層點睛之筆,甜面醬或炸醬。
接著,依照個人喜好,自由搭配,鋪一片翠綠的生菜葉打底,再依次夾取油亮的醬肘片、金黃的蛋皮絲、脆嫩的芽韭菜、吸飽湯汁的粉絲和肉絲。
層層疊疊的色彩與香氣在薄餅上匯聚。此時,雙手靈巧地卷起,下端折起兜住餡料,順勢向上卷緊,一個飽滿誘人的春卷便握在手中。
一口咬下,薄餅的筋道軟糯、醬料的濃郁咸鮮、熟肉的脂香醇厚、炒菜的清新爽脆、生菜的冰涼多汁,還有粉絲的柔韌滑溜。
各種滋味口感在口中瞬間爆發、交融。麥香、醬香、脂香、蔬鮮,層層遞進,和諧統一。
白瓷碗中,靜臥著色澤瑩潤的嫩豆腐,仿佛凝脂般細膩,散發著如玉的光澤。然而,這溫潤的基底之上,卻被一層熱烈奔放所覆蓋﹣﹣一汪濃郁醇厚、呈現出迷人琥珀光澤的滾燙醬汁,悄然披覆其上。
這醬汁的核心,是那層標志性的淡紅色辣油,它宛如一層暖融融的薄紗,不僅賦予整道菜以灼灼的風情,更如精巧的保溫層,溫柔地鎖住了豆腐內部的熱浪,使其久久不散,暖意融融。
令人食欲大開的辛香,直鉆鼻腔。此時入口,滾燙的豆腐在口腔中甫一接觸,那極致的熱度瞬間激活了所有味蕾,讓麻與辣、酥與香、嫩與鮮在這一刻猛烈地交織、碰撞、升華,達到味覺體驗的極致高潮。
尤其在數九寒冬時節,屋外朔風凜冽,寒意徹骨。捧起一碗剛出鍋的麻婆豆腐,那灼人的熱度透過碗壁溫暖著冰冷的掌心。
一勺下肚,從舌尖到胃腹,一股強大的熱流迅速蔓延開來,辛辣的氣息直沖頭頂,激得人額頭微微冒汗,渾身的寒氣仿佛被這強勁的內功驟然逼退。
安陵容見盧無風心情不錯,笑著讓菊晶給羅無風夾菜。
“臣妾許久沒有見到皇上如此開懷了”。
安陵容笑著說道。
盧無風心情確實不錯。他查了許久的事情,到底還是有了眉目。.
盧無風原本以為。按照岐山王的性格,他去查那些暗中投靠他的大臣的名單應該很簡單,卻沒有想到岐山王并非書中寫的那段無腦。
按照書中寫的,岐山王并不是一個善于謀略的人,可是盧無風與岐山王真正交過幾次手之后才發現。西山王并沒有書中寫的那么不堪。相反,他還是相當有勇有謀的一個人。
當盧無風發現自己被書中的文字給騙了之后,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萬幸的是沒有露出什么馬腳讓岐山王發現。
其實就算讓其岐山王發現了,盧無風其實也是不怕的,但他不想擔殺妻殺兄的罪名。
慕容世蘭的父親和兄長過世之后,已經有風言風語傳出來,是盧無風借著瘟疫殺害了幾個功臣。不用想,就是知道是誰在流傳這些話。
他和岐山王之間是必有一戰的,可他若是能夠名正言順的除掉齊山王,又能留下一個明君的稱號,何樂而樂不為呢?
盧無風注意到,安陵容今日帶了一只充滿文人雅趣的簪子。一卷半開的書卷斜倚著一張古琴,琴弦以極細金絲表現,旁邊有一支毛筆擱置,點綴一朵清雅的案頭小花
“你這頭上的簪子是何時得的?朕怎么從來沒有見過你帶過”?
盧無風笑著問道。安陵容摸摸自己頭上的簪子。
“這是莞姐姐送給臣妾的,皇上覺得好不好看”?
安陵容將頭上的簪子拔下來。遞到了盧無風的面前。
“自從淳兒落水之后,莞姐姐的心情一直欠佳。前幾日臣妾帶著譽兒去瞧莞姐姐,不知怎么的,譽兒看上了這支簪子,姐姐便將這支簪子送給臣妾了”。
自從父兄過世之后,慕容世蘭便閉門不出,就在盧無風覺得淳兒能逃過一劫時,淳兒還是溺死在荷花池里。
甄嬛一直是將淳兒當成親妹妹妹來看待的。盧無風也很喜歡淳兒的天真無邪的性格。她的死著實讓人痛心。
安靜容小心翼翼的看著盧無風的臉色說道。
“淳兒自從入宮之后,就與姐姐是住在一起的,淳兒溺斃在荷花池里面,最難受的人就是莞姐姐了。皇上應該時常去瞧瞧姐姐才是”。
“朕何嘗不想去,瞧瞧你的莞姐姐,只是”,
盧無風略帶無奈的苦笑說道。
“這是前朝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像眉莊還因為當初假孕的事情,一直怪著朕。只是朕何嘗不想還她一個公道呢,但這時辰沒有到。這也只能委屈了她們,委屈了淳兒”。
安陵容寬慰盧無風道,
“皇上的難處,臣妾也是知道的。其實何止是臣妾知道,莞姐姐也是知道的。
皇上大概還不知道吧,因為假孕的事情,沈姐姐如今到現在都不肯理莞姐姐”。
沈眉莊和甄嬛鬧別扭,可不是因為假孕的事情。
沈眉莊喜歡上了溫實初,而溫實初喜歡的人是甄嬛。這讓一向很高傲的沈眉莊十分的受挫,氣暫時的撒到了甄嬛的身上。
可憐朱成碧,還一直想讓沈眉莊剩下一個合她心意的皇子,卻不知道沈眉莊早就變了心,最后還生下了一個奸生子來冒充她的孫子。
想到這個地方,盧無風心頭一轉,若是讓朱成碧知道,她看好的沈眉莊心里裝著別的男人,還想替那個男人生孩子。那么,朱成碧又該如何處置沈眉莊?
盧無風越想越覺得這件事情可以交給朱成璧來辦,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沈眉莊現在的心思都在別的男人身上,保不齊哪天沒看住,一頂綠帽子,就沉沉的壓在了盧無風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