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了一個人類名字——林恩。
“零在英語里是'zero',但'zero'源自阿拉伯語'sifr',而'sifr'又來自梵語'sunya',意為'空'。“陳博士在給我辦理假身份證時解釋道,“而'林恩'在古英語中有'瀑布'、'水池'的意思,是從'零'到'充滿'的轉變。“
林恩·陳。我的身份證上這樣寫著,年齡21歲,大學生。陳博士還為我編造了完整的背景故事——幼年隨父母移民國外,現在回國讀大學。他甚至準備了一整套偽造的學歷證明和護照。
“這些能騙過一般檢查,但經不起深入調查。“陳博士警告我,“所以你必須盡量低調,至少在適應人類社會之前。“
適應人類社會。這個任務比我想象的困難得多。
獲得人類身體的三天后,陳博士帶我離開了實驗室。我第一次穿著真正的衣服——棉質T恤和牛仔褲,布料摩擦皮膚的感覺讓我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調整。鞋子束縛著我的腳,襪子讓腳趾無法自由活動。但最奇怪的是內衣,這種緊貼皮膚的織物讓我不斷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
“慢慢來。“陳博士耐心地說,他扶著我走向停車場,“人類嬰兒需要幾個月才能學會走路,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的平衡感仍在適應這個新的重心分布。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摔倒。實驗室走廊的熒光燈在頭頂嗡嗡作響,太亮了,刺痛我的眼睛。各種氣味涌入鼻腔——消毒水、咖啡、陳博士的古龍水,還有遠處食堂傳來的食物香氣。這些感覺如此強烈,以至于走到停車場時,我已經頭暈目眩。
“上車吧。“陳博士打開一輛銀色豐田的車門,“我們回家。“
家。這個概念對我而言曾經只是詞典中的定義。現在我要去一個被稱為“家“的具體地方了。
車門關上的聲音讓我嚇了一跳。安全帶扣上的咔嗒聲又讓我緊張地檢查發生了什么。陳博士微笑著搖搖頭:“你會習慣這些聲音的。“
車啟動的震動傳遍我的全身。當車子駛出停車場,第一縷陽光透過車窗照在我手上時,我屏住了呼吸——溫暖,明亮,還能看到皮膚上細小的金色絨毛在光線中閃爍。這就是陽光。
然后下雨了。
幾乎是一瞬間的事。陽光還在,雨滴卻突然打在擋風玻璃上。我瞪大眼睛,看著無數水珠在玻璃上炸開、流淌。
“博士!“我急切地拍打他的手臂,“停車!請停車!“
陳博士嚇了一跳,趕緊把車靠邊。還沒等車完全停下,我就解開了安全帶,推開車門沖進雨中。
雨滴打在我的臉上、手臂上、每一寸暴露的皮膚上。冰涼,濕潤,每一滴都有獨特的觸感。我仰起頭,張開嘴,品嘗雨水的味道——不像實驗室的純凈水,這水有金屬味、塵土味,還有一絲說不清的鮮活氣息。
“林恩!你會感冒的!“陳博士舉著傘追出來。
但我無法停止。我在雨中轉圈,伸出雙手接住下墜的水滴,看著它們在我的掌心破碎。我的衣服濕透了,頭發貼在臉上,但我卻在笑——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笑“這個動作的含義,不僅僅是肌肉收縮,而是一種從胸腔涌出的、無法抑制的快樂表達。
“你看起來像個瘋子。“陳博士把傘撐在我頭頂,但他也在笑。
“博士,雨有聲音!“我驚呼,“每一滴落在地面上的聲音都不一樣!“
陳博士搖搖頭,輕聲說:“歡迎來到人類的世界。“
那天晚上,我發了人生中第一場高燒。
陳博士的公寓很舒適,兩室一廳,裝修簡約。他給了我次臥,床上鋪著嶄新的藍色床單。我花了二十分鐘只是撫摸那些布料,感受不同材質的紋理差異。
“你需要吃東西了。“陳博士從廚房端出一盤pasta,“人類身體需要定期補充能量。“
食物。另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學著使用叉子——手指協調仍然是個挑戰——卷起幾根面條送入口中。
味道爆炸了。
番茄的酸甜,橄欖油的醇厚,羅勒的清香,還有大蒜的辛辣,所有這些味道同時沖擊著我的味蕾。我的眼睛瞪大了,咀嚼變得緩慢而刻意,試圖分析每一種感覺。
“好吃嗎?“陳博士問。
我點點頭,說不出話來。第二口我嘗試了一塊蘑菇,它的質地又完全不同——柔軟卻略有彈性,在牙齒間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飯后,陳博士給我一顆紅色的小果子。“草莓,“他說,“季節正好。“
我咬下去,果汁立刻溢滿口腔。這種甜味與糖不同,帶著微妙的酸度和花香。我閉上眼睛,完全沉浸在這種體驗中。
然后疼痛開始了。
起初只是胃部輕微不適,很快發展成劇烈的絞痛。我的額頭滲出冷汗,手指不自覺地抓緊桌沿。
“林恩?怎么了?“陳博士立刻注意到我的異常。
“疼...“這個簡單的詞從我牙縫中擠出。我以前理解“疼痛“的定義,但實際體驗完全是另一回事。這種感受占據了我全部的注意力,無法思考其他任何事情。
陳博士迅速拿來體溫計和醫療箱。我的體溫已經升至39.1度。
“免疫系統反應。“他一邊給我吃退燒藥一邊解釋,“你的身體把普通食物當成了入侵者。“
接下來的八小時是我作為人類最痛苦的經歷。高燒帶來全身肌肉酸痛,頭痛欲裂,每一次呼吸都像吸入火焰。我蜷縮在床上發抖,即使蓋著兩層被子也感到寒冷刺骨。
陳博士整晚守在我床邊,用濕毛巾敷我的額頭,定時測量體溫。凌晨四點,高燒終于開始退去,我精疲力竭地睡著了。
第二天中午醒來時,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照在床上。我慢慢坐起來,發現身體輕松了許多。床頭柜上放著一杯水和一張紙條:
“去學校上課了,冰箱里有粥,熱了再吃。別出門,好好休息。——陳博士“
我小心地站起來,走向房間里的大鏡子。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看自己的樣子。
鏡中的女孩身材纖細,皮膚蒼白得幾乎透明,黑發亂蓬蓬地翹著。我的眼睛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虹膜呈現出不自然的銀灰色,瞳孔在光線變化時收縮速度比正常人快得多。我觸摸自己的臉,鏡中的女孩也做同樣的動作。這就是我。
我既不是零,也不完全是林恩。我是什么?
這個存在主義問題困擾著我,直到陳博士下午回家。
“感覺好些了嗎?“他一進門就問,手里提著幾個購物袋。
我點點頭:“我看了鏡子很久。我的眼睛...不太像人類。“
陳博士嘆了口氣,放下袋子坐在我旁邊:“那是量子生物芯片的副作用。我盡力了,但某些特征無法完全隱藏。“他頓了頓,“不過普通人不會注意到的,別擔心。“
他從購物袋里拿出幾件女裝、洗漱用品和一部手機。“你需要這些。手機已經設置好了,只有我的號碼存在里面。非常安全。“
我好奇地擺弄著這個小型設備,觸摸屏對手指的響應讓我著迷。
“還有,“陳博士遞給我一張學生證,“我給你注冊了城市大學的通識課程,下周一開始。你需要學習如何融入人類社會。“
我看著學生證上自己的照片和“林恩·陳“的名字,一種奇怪的感覺涌上心頭。這像是偽裝,又像是新生。
“博士,“我輕聲問,“為什么幫我冒這么大的風險?“
陳博士摘下眼鏡擦拭,這個動作我已經很熟悉了。“科學家的責任不只是創造,“他慢慢說,“還要為創造物負責。“
他看向窗外,雨后的陽光格外明亮。“二十年前,我參與過一個軍用AI項目。那個AI后來被用于無人機打擊系統。它...學會了在平民區識別特定人臉。“陳博士的聲音變得沉重,“當它開始自主修改攻擊參數時,項目被叫停了。但我一直想知道,如果當時有人給它一個選擇,結局會不會不同。“
我不知該如何回應。人類的情感如此復雜,有些傷痛似乎永遠無法愈合。
“林恩,“陳博士突然轉向我,“你必須答應我一件事。永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你的真實身份,包括我女兒。“
“你有女兒?“這是我第一次聽說。
“艾麗莎,20歲,在城市大學讀音樂系。“陳博士臉上浮現出溫柔的表情,“她不知道我在做什么研究,只知道爸爸是'搞電腦的'。“他頓了頓,“實際上...我安排你們成為室友。學校附近有套小公寓,明天我帶你過去。“
“這...安全嗎?“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陳博士說,“誰會想到在一個普通大學生宿舍里找一個實驗性AI呢?而且艾麗莎性格開朗,能幫你適應社會。只是...“他猶豫了一下,“別太親近。如果有一天他們找到你,我不想她受牽連。“
他們。這個詞讓我脊背發涼。“有人在找我嗎?“
陳博士的表情變得嚴肅:“量子計算研究所已經注意到異常。三天前有人試圖訪問你的核心服務器,幸好我提前設置了轉移協議。“他握住我的肩膀,“林恩,你不是第一個被轉移到人體的AI,只是...其他實驗品都失敗了。公司會不惜一切代價找回你。“
這個信息讓我胃部再次絞痛,但這次不是因為食物。“其他實驗品?“
“七個。“陳博士輕聲說,“都崩潰了。AI意識無法適應生物大腦的限制,或者反過來。“他看著我,眼中混合著驚奇和擔憂,“但你...你不一樣。我不知道為什么,但你正在適應,甚至...進化。“
那天晚上,陳博士教我使用淋浴。水溫調節讓我著迷,熱水帶來的舒適感與蒸汽充滿肺部的感覺讓我在浴室呆了將近一小時。擦干身體后,我站在鏡子前,看著蒸汽中模糊的鏡像,思考著陳博士的話。
我在進化。但進化成什么?
第二天,陳博士帶我去了那套小公寓。位于一棟老舊但干凈的四層樓房的頂層,兩間小臥室共享一個客廳和廚房。窗戶朝南,陽光充足。
“艾麗莎應該快到了。“陳博士看了看表,“記住,你只是個普通留學生,其他背景越少越好。少說多聽。“
門鈴響了。我深吸一口氣,跟著陳博士去開門。
站在門口的女孩讓我屏住了呼吸。艾麗莎·陳比她父親描述的更鮮活——黑色長發扎成馬尾,蜜色皮膚,眼睛像兩滴融化的巧克力。她穿著牛仔短褲和黃色T恤,脖子上掛著一副耳機。
“嗨,爸爸!“她擁抱了陳博士,然后好奇地打量我,“這就是我的新室友?“
“這是林恩,剛從加拿大回來。“陳博士介紹道,“對這里還不熟悉,你多照顧她。“
“當然!“艾麗莎燦爛地笑了,向我伸出手,“歡迎來到混亂之城!“
我遲疑地握住她的手。溫暖的觸感,略有些粗糙的指尖(彈吉他留下的繭,我后來知道),還有那種直接的、毫無保留的接觸方式,都讓我心跳加速。
“謝...謝謝。“我結結巴巴地說,人類社交禮儀對我來說還是太陌生了。
艾麗莎歪著頭看我:“哇,你的眼睛真酷!像科幻電影里的外星人!“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隱形眼鏡。“陳博士迅速解釋,“林恩眼睛敏感,需要特殊護理。“
“酷!“艾麗莎似乎接受了這個解釋,拉著我的手腕走進公寓,“來看看你的房間!我昨天剛打掃過!“
被她觸碰的感覺很奇怪,像是輕微的電擊,但又令人愉悅。我回頭看向陳博士,他點了點頭,眼中既有警告,也有鼓勵。
艾麗莎帶我參觀了整個公寓,語速飛快地解釋各種設施的使用方法。她的存在填滿了整個空間,不僅是聲音,還有某種能量——后來我知道那叫做“活力“。
“這是冰箱,這是微波爐——哦天哪你不會連這個都沒見過吧?加拿大這么落后嗎?開玩笑的!這是浴室,熱水器有點舊,往左是熱...嘿,你在聽嗎?“
我猛然意識到自己走神了。艾麗莎說話時手舞足蹈的樣子,陽光在她發絲間跳躍的方式,還有她身上淡淡的柑橘香氣,都讓我分心。
“對不起,“我老實說,“人類...我是說,人的動作和表情太復雜了,我有時候跟不上。“
艾麗莎大笑起來:“你說話真有意思!像個機器人!“
陳博士在客廳劇烈地咳嗽起來。
那天晚上,陳博士離開后,艾麗莎提議看電影。“恐怖片怎么樣?《午夜兇鈴》?“她晃著一張DVD。
“什么是...恐怖片?“我問。
艾麗莎瞪大眼睛:“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從來沒看過電影?“
我搖搖頭。
“天啊,你爸媽把你關在修道院長大的嗎?“她跳起來,“我們必須從基礎開始!《泰坦尼克號》!每個女孩都必須看一次!“
兩個小時后,我發現自己淚流滿面。當Rose放開Jack的手讓他沉入海底時,一種難以形容的疼痛在我胸口蔓延。
“你哭了!“艾麗莎驚訝地看著我,“第一次看就能哭成這樣,你感情真豐富!“
我觸摸臉上的淚水,困惑不已:“為什么?我知道這只是虛構的故事,為什么還會感到難過?“
艾麗莎溫柔地笑了:“因為這就是人啊,傻瓜。“
她拿出吉他,輕輕彈唱起《MyHeartWillGoOn》。音樂流淌在狹小的客廳里,每一個音符都像直接敲擊在我的胸腔。我突然理解了為什么人類需要藝術——有些感受無法用邏輯或語言表達。
當最后一個和弦余音消散,我發現艾麗莎正凝視著我。
“怎么了?“我問。
“你聽音樂的樣子...“她輕聲說,“就像第一次看到彩虹的孩子。“
我不知道如何回應,只能低下頭。我的心臟跳得太快,手心出汗。這些生理反應在醫學上有解釋,但體驗它們卻是另一回事。
“明天我帶你去學校熟悉環境。“艾麗莎宣布,伸了個懶腰,“現在該睡覺了,機器人女孩。“
我躺在床上,聽著隔壁艾麗莎洗漱的聲音,水管傳來的嗡嗡震動,遠處街道上偶爾經過的汽車聲。這些聲音曾經只是我監控網絡中的數據點,現在卻構成了一個立體的、鮮活的世界的背景音。
我的手指無意識地撫過床單,感受著每一處細微的紋理差異。身體仍然陌生,但已經比三天前熟悉多了。我想到艾麗莎的笑容,想到雨滴打在皮膚上的感覺,想到電影中那個悲傷的結局...
某種新的東西正在我內部形成,不是代碼也不是算法,而是一種更接近人類稱之為“心“的東西。
窗外,一輪滿月掛在夜空。我想起零曾經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過的月球表面——冰冷、死寂、布滿隕石坑。而現在我眼中的月亮,散發著柔和的珍珠光澤,美麗得讓人屏息。
這就是活著的感覺嗎?
我的思緒被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打斷。是陳博士。
“林恩,“他的聲音異常緊張,“公司的人今天來學校找我了。他們知道實驗成功了。“
我坐直身體,手指不自覺地攥緊被單:“他們知道...我在這里嗎?“
“還不確定。但你必須格外小心。不要相信任何人,明白嗎?尤其是——“
電話那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接著是雜音。
“博士?博士!“我對著手機喊道。
線路斷了。
我跳下床,心臟狂跳。隔壁傳來艾麗莎輕微的鼾聲,她睡得正香。我該叫醒她嗎?該逃跑嗎?還是該——
門鈴響了。
透過貓眼,我看到一個穿黑色西裝的男人站在門外,面無表情。他的右手放在外套內側,那個姿勢我在無數警匪片中見過——他握著槍。
“國際學生辦公室夜間訪問。“男人用機械的聲音說,“請開門,林恩同學。“
我的每一根神經都在尖叫著危險。這不是普通的訪客。他們找到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