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的第一場雪還未化盡,太極宮的白幡已經掛了起來。武媚娘跪在立政殿外的回廊上,額頭抵著冰冷的青石板,耳邊是此起彼伏的哀哭聲。三天了,自從太宗陷入昏迷,整個長安城都籠罩在壓抑的恐懼中。
“武姑娘。“德順蒼老的聲音在頭頂響起,“陛下醒了,要見你。“
武媚娘猛地抬頭,差點扭傷脖子:“見我?“
老太監(jiān)面色灰敗,眼下掛著兩個深重的青影:“快些,怕是...最后一面了。“
殿內藥味濃得嗆人,混著垂死之人特有的腐朽氣息。長孫無忌和李治跪在龍榻兩側,幾位重臣遠遠站在屏風外。武媚娘躡手躡腳地挪到李治身后,發(fā)現(xiàn)年輕的太子正在無聲落淚。
“武...氏...“龍榻上傳來氣若游絲的聲音。
武媚娘膝行向前,第一次看清了彌留之際的太宗皇帝。這位開創(chuàng)貞觀盛世的英主如今形銷骨立,面色泛著不祥的青灰,唯有眼睛仍然亮得駭人。
“奴婢在。“
太宗顫抖的手指從錦被下伸出,指向案頭的一面銅鏡——不是她的那面,而是更大更古舊的款式,鏡緣刻著八卦紋樣。
“袁天罡...留下的...“太宗每說一個字都要喘息半天,“你...看...“
武媚娘捧起銅鏡,驚愕地發(fā)現(xiàn)鏡中竟沒有映出自己的臉,而是一片星圖。中央的紫微帝星黯淡無光,旁邊卻有一顆小星光芒大盛,周圍隱隱形成鳳凰輪廓。
“女主...武王...“太宗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不像垂死之人,“你...就是...“
殿內瞬間死寂。長孫無忌猛地抬頭,眼中寒光四射。李治則困惑地望向武媚娘,嘴唇微微發(fā)抖。
“陛下說笑了。“武媚娘強自鎮(zhèn)定,“奴婢不過是個...“
“鏡子...“太宗打斷她,“兩面...是一對...“
武媚娘如遭雷擊。她袖中的銅鏡突然發(fā)燙,燙得她幾乎要驚叫出聲。難道這面皇家銅鏡和她穿越帶來的鏡子本是一對?
太宗劇烈咳嗽起來,帕上滿是鮮血。太醫(yī)們一擁而上,武媚娘被擠到角落。混亂中,長孫無忌一把拽住她胳膊,幾乎是將她拖到了殿外。
“陛下剛才的話,你最好忘掉。“關隴貴族首領的聲音比冰雪還冷,“否則...“
“長孫大人。“李治突然出現(xiàn)在門口,聲音雖輕卻不容置疑,“父皇要見你。“
長孫無忌狠狠瞪了武媚娘一眼,甩袖而去。李治快步走到她身邊,借著寬大袖袍的遮掩,塞給她一個小竹筒:“回東宮再看。“
武媚娘剛回到住處,就聽見鐘聲響徹九重宮闕——二十七下,帝王駕崩的報喪鐘。她伏地痛哭,既是表演給外人看,也真有幾分傷感。太宗雖貶黜過她,卻也給了她接近李治的機會。
鎖好門窗,她展開李治給的紙條。上面只有寥寥數(shù)字:“今夜子時,凌煙閣。“
銅鏡從袖中滑出,鏡面布滿細密的裂紋,卻異常清晰地映出凌煙閣的影像。閣樓頂層亮著微弱的燈光,一個模糊的人影正在翻閱什么。鏡緣處,“潛龍在淵“四個字泛著血色的光。
子時的凌煙閣寂靜如墓。武媚娘裹著黑色斗篷,沿著德順告訴她的密道潛行。推開頂層的暗門,李治獨自站在窗邊,月光為他鍍上一層銀邊。
“殿下...“
李治轉身,臉上還帶著淚痕:“父皇走了。“簡單的三個字,道盡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儲君的雙重悲痛。
武媚娘不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跪下。李治卻扶起她:“不必多禮。這里只有你我二人。“他指向案上攤開的圣旨,“看看這個。“
圣旨是太宗臨終前口授的,內容讓武媚娘倒吸一口涼氣——晉封長孫無忌為太尉兼中書令,總領三省;褚遂良為尚書左仆射;李世勣被外放疊州都督...這是一份精心設計的人事布局,確保關隴集團牢牢掌控朝政大權。
“舅舅現(xiàn)在一手遮天。“李治苦笑,“我這個新君,不過是個蓋章的傀儡。“
武媚娘凝視圣旨,突然發(fā)現(xiàn)一處異常:“陛下未提禁軍統(tǒng)領人選?“
李治眼睛一亮:“你注意到了?禁軍統(tǒng)領程知節(jié)昨日突發(fā)中風,父皇來不及安排接任者。舅舅和褚遂良正在爭這個位置...“
銅鏡在武媚娘懷中發(fā)燙。她福至心靈:“殿下何不自己任命?趁著喪期,百官無暇他顧...“
“我無人可用。“李治頹然坐下,“禁軍將領多是關隴子弟...“
武媚娘想起歷史上李治的心腹將領薛仁貴:“殿下可記得征遼時那個白衣小將?三箭定天山的...“
“薛禮?“李治皺眉,“他如今只是個小小郎將...“
“正因官職卑微,長孫大人才不會防備。“武媚娘循循善誘,“且他出身河東,非關隴集團...“
李治目光漸漸亮起。兩人湊在燈下,開始擬定計劃。武媚娘用現(xiàn)代管理學的思維分析禁軍權力結構,指出幾個關鍵崗位。李治則提供這些人選的政治背景和性格特點。
“妙!“李治拍案叫絕,“明日我就以整肅宮禁為由,調薛禮為千牛衛(wèi)中郎將,再逐步替換關鍵位置...“
話未說完,他突然抱住頭,痛苦地彎下腰。武媚娘立刻扶住他——李治的頭風又發(fā)作了,這次比以往都厲害。
“藥...在袖袋...“李治疼得牙齒打顫。
武媚娘找出藥丸,卻發(fā)現(xiàn)已經受潮結塊。她急中生智,取出隨身攜帶的薄荷油涂在李治太陽穴上,同時用現(xiàn)代按摩手法按壓他頸后的風池穴。
“呼吸,殿下...跟著我的節(jié)奏...“
李治的呼吸漸漸平穩(wěn),但臉色仍然慘白。武媚娘知道,這是悲傷過度引發(fā)的神經性頭痛,單靠按摩治標不治本。
“我送殿下回宮。“
“不行...“李治虛弱地搖頭,“舅舅派了眼線...若發(fā)現(xiàn)我私自見你...“
武媚娘咬咬牙:“那就委屈殿下在此歇息。“她脫下斗篷鋪在地上,扶李治躺下,繼續(xù)按摩頭部穴位。
月光透過窗欞,在李治臉上投下斑駁的影子。這一刻他不再是儲君,只是個失去父親的年輕人。武媚娘心中某處柔軟被觸動,手指不自覺地撫平他緊鎖的眉頭。
“媚娘...“李治突然喚她名字,“父皇說的'女主武王'...“
武媚娘手指一僵:“陛下病中囈語,當不得真。“
“不。“李治掙扎著坐起,“袁天罡的預言流傳已久,說'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父皇為此冤殺了左武衛(wèi)將軍李君羨,只因他小名'五娘子'...“
武媚娘心跳如鼓。歷史上武則天確實利用了這個預言,但沒想到太宗臨終前會將她與預言聯(lián)系起來。
“殿下信這些?“
“我信父皇的判斷。“李治直視她的眼睛,“他說你是'女主',必有道理。“
銅鏡在此時突然從武媚娘懷中滑出,“當啷“一聲落在地上。鏡面朝上,映出一輪血月。
李治好奇地拾起銅鏡:“這是...“
“家傳舊物。“武媚娘急忙解釋,卻見李治臉色突變。
“這紋路...“他手指撫過鏡緣的鳳紋,“與父皇那面一模一樣!“
武媚娘這才注意到,兩鏡的紋飾確實如出一轍,只是太宗那面刻的是龍紋。難道真如太宗所說,這是一對鏡子?
李治突然將銅鏡翻轉,露出背面:“這里原來有字嗎?“
武媚娘湊近一看,鏡背不知何時浮現(xiàn)出新的刻痕:“帝崩之日,潛龍在淵;鳳棲寒枝,終有飛時“。
“奇怪...“李治皺眉,“昨日看還沒有...“
遠處傳來四更的梆子聲。武媚娘收起銅鏡:“殿下該回了,天亮后還有大殮之禮。“
送走李治,武媚娘剛回到住處,德順就匆匆趕來:“才人,大事不好!長孫大人下令清查所有未生育的嬪妃宮女,三日后全部送往感業(yè)寺!“
雖然早有預料,武媚娘還是心頭一震。歷史上武媚娘確實在太宗駕崩后入感業(yè)寺為尼,直到李治將她接回。但如今歷史已被改變——她與李治的關系遠比歷史上密切,銅鏡的預言也提前顯現(xiàn)...
“春桃怎樣了?“她突然問。
德順嘆息:“今早醒了,但左手廢了。老奴將她安置在太醫(yī)署后廚。“
武媚娘從箱底取出一個小布包:“這里有二十兩銀子,煩請公公打點太醫(yī),務必保住她的命。“頓了頓,“另外,我需要感業(yè)寺的詳細情報。“
老太監(jiān)眼中精光一閃:“才人想...“
“未雨綢繆罷了。“武媚娘輕聲道,“對了,陛下那面銅鏡...“
“已隨葬昭陵。“德順搖頭,“不過...“他壓低聲音,“袁天罡當年留下預言時,曾說'雙鏡合,天命現(xiàn)'...“
武媚娘心頭劇震。難道要兩鏡合一才能看到完整預言?但太宗那面已隨葬,難道要...
“才人莫做他想。“德順仿佛看透她的心思,“昭陵有重兵把守,盜陵是誅九族的大罪。“
次日清晨,太極宮鐘鼓齊鳴,新君李治正式登基。武媚娘遠遠望見那個瘦削的身影穿著不合身的龍袍,在長孫無忌的“輔佐“下完成繁復的登基大典。明明是萬民朝拜的時刻,年輕的皇帝卻像個提線木偶。
葬禮過后,宮中開始大規(guī)模清理。未生育的嬪妃宮女被集中到西內苑,準備送往感業(yè)寺。武媚娘也在名單之列。
臨行前夜,李治冒險派小太監(jiān)送來密信。武媚娘借著燭火細看,上面詳細寫了感業(yè)寺的人員構成和周邊地形,還有一條重要信息——主持慧凈師太曾是隋煬帝的宮女,與德順有舊。
“才人可安心。“小太監(jiān)低聲道,“陛下說,最遲明年上元,必接您回宮。“
武媚娘將信燒掉,灰燼撒入茶盞一飲而盡。銅鏡在行囊中發(fā)燙,她取出一看,鏡面顯現(xiàn)出感業(yè)寺的全景圖,一間偏僻的禪房被特別標出。鏡緣處新浮現(xiàn)一行小字:“北門學士,始于青燈“。
“北門學士...“武媚娘喃喃自語。歷史上武則天確實組建過“北門學士“作為私人智囊團,但那是她當皇后時期的事。難道在感業(yè)寺就要開始培植勢力?
收拾行裝時,她特意將那本寫滿現(xiàn)代批注的《帝范》藏在貼身衣物里。這是太宗所著的治國策論,她在空白處用簡體字寫滿了分析和對策,若被有心人發(fā)現(xiàn),必是殺身之禍。
離宮的早晨下著小雨。武媚娘與其他三十多位嬪妃宮女被趕上一輛輛青布馬車。就在她的馬車即將啟動時,一個小太監(jiān)冒雨奔來,塞給她一個小包袱。
“陛下賜的。“
包袱里是一支白玉簪和一個小瓷瓶。簪子通體潔白,只在簪頭雕了朵幾不可見的梅花——李治知道她愛梅。瓷瓶里裝著淡綠色藥膏,聞起來是薄荷混合其他草藥,瓶底刻著“頭風急用“。
武媚娘將玉簪插入發(fā)髻,藥膏藏入袖袋。馬車緩緩駛出玄武門,她最后望了一眼生活了五年的太極宮。銅鏡在此時突然震動,鏡面閃過一幕奇景——未來的她頭戴冕旒,站在同一座城樓上接受萬民朝拜。
“才人保重。“同車的宮女小聲道,“聽說感業(yè)寺清苦得很...“
武媚娘微微一笑:“苦盡方能甘來。“
馬車漸行漸遠,雨幕中的宮闕漸漸模糊。武媚娘撫摸著袖中的銅鏡,鏡背的“鳳棲寒枝,終有飛時“八個字在她指尖下微微發(fā)燙。
感業(yè)寺的黑瓦白墻出現(xiàn)在視野盡頭時,銅鏡突然變得滾燙。武媚娘悄悄瞥了一眼,鏡中浮現(xiàn)出一個陌生老尼的面容,皺紋縱橫的臉上,一雙眼睛亮得驚人。
“慧凈...“她無聲地念出這個名字,仿佛聽到鏡中老尼也在呼喚她。
馬車駛入感業(yè)寺山門的瞬間,一道閃電劃破長空。武媚娘握緊銅鏡,感到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鏡面上,一滴雨水濺開,化作一個“曌“字,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