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的雪下得紛紛揚揚。武媚娘站在東宮廊下,看著宮人們將朱砂拌入雪水,準備書寫桃符。調來東宮半月有余,她已從典膳女官升為太子貼身侍女,專司藥膳與按摩。
“武姑娘。“一個小太監匆匆跑來,“太子殿下讓您即刻去立政殿。“
武媚娘眉頭微蹙。立政殿是太宗寢宮,自那日頭風發作后,李治每日都要去侍疾兩個時辰。按理說此時他該回來了。
“可說是什么事?“
小太監搖頭,湊近低語:“只聽說王才人在陛下跟前夸您精通《女則》,陛下突發興致要考校...“
武媚娘指尖一顫。王才人“夸“她?這分明是陷阱!《女則》是長孫皇后所著,太宗對其中內容極為重視。若她在御前答錯半句...
袖中銅鏡突然發燙。她借口更衣,躲到僻靜處查看。鏡面金液流動,竟顯出立政殿內的景象——王才人正往一個青瓷杯里倒入白色粉末!
“臘八賞梅,永絕后患“。
字條上的警告在腦海中閃現。武媚娘深吸一口氣,從藥囊中取出幾樣物品:德順給的解毒丸、自制的催吐藥粉、還有一小包嘗不出異味的面粉。
立政殿外戒備森嚴。侍衛查驗腰牌后,一名老嬤嬤將她引至偏殿。這里已聚集了十幾位嬪妃宮女,正在準備臘八粥。王才人端坐上首,一襲胭脂紅蹙金襖裙,在素雪映襯下格外刺目。
“武妹妹來了。“王才人笑容親切,眼底卻冷如冰霜,“陛下聽說你精通《女則》,特命你前去解說呢。“
武媚娘伏地行禮:“才人謬贊,奴婢不過略知皮毛...“
“過謙了。“王才人親手扶起她,指甲幾乎掐進她肉里,“來,先喝杯茶暖暖身子。“
那青瓷杯與鏡中所見一模一樣!武媚娘接過茶杯,假裝手滑,將茶水潑了大半在自己裙上。
“奴婢該死!“
“無妨。“王才人眼中閃過一絲惱怒,親自又斟了一杯,“再飲便是。“
武媚娘余光掃視四周,發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們身上。她突然捂住肚子:“才人恕罪,奴婢...奴婢內急...“
王才人臉色一沉:“御前召見,豈容你...“
“一炷香便好!“武媚娘做出痛苦表情,“怕是早膳用了不潔之物...“
王才人無奈,只得讓嬤嬤帶她去凈房。一出門,武媚娘立刻將解毒丸吞下,又將催吐藥粉藏在指甲縫里。
回到偏殿,那杯茶還在案上。王才人似笑非笑:“武妹妹再推辭,就是不給本宮面子了。“
武媚娘盈盈下拜,趁機將藥粉彈入王才人自己的茶杯:“才人厚愛,奴婢不敢辭。“她舉起茶杯,在唇邊虛晃一下,實則半滴未沾。
王才人滿意地飲盡自己的茶。不到半刻鐘,她突然面色發青,捂著肚子彎下腰去。
“才人怎么了?“武媚娘“驚慌“地扶住她。
“茶...茶里有毒!“王才人冷汗涔涔,指著武媚娘的茶杯,“你...你下毒!“
滿殿嘩然。武媚娘立刻跪倒:“奴婢冤枉!這茶是才人親手所賜,眾人皆見!“
太醫匆匆趕來。診脈后臉色大變:“確是中毒!快取綠豆甘草湯!“
混亂中,一個威嚴的聲音從殿外傳來:“何事喧嘩?“
所有人齊刷刷跪倒。太宗皇帝在李治攙扶下緩步而入。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帝王如今瘦得脫了形,但雙目依然銳利如鷹。
“陛下!“王才人涕淚橫流,“武氏在茶中下毒,欲害妾身!“
太宗看向武媚娘:“你有何話說?“
武媚娘不慌不忙,取出懷中《女則》:“回稟陛下,奴婢正要攜此書面圣,豈會在此刻行兇?且...“她指向案上茶杯,“這是才人賜的茶,奴婢尚未飲用。“
太醫查驗后稟報:“陛下,毒在才人杯中,武氏杯中無毒。“
王才人面如死灰:“不可能!分明是...“
“夠了。“太宗冷冷打斷,“王才人抱恙,送回寢宮休養。武氏,隨朕來。“
武媚娘心跳如鼓。她成功了第一步,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經過李治身邊時,年輕太子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立政殿內藥香濃郁。太宗靠坐在龍榻上,示意武媚娘跪在階下。
“聽太子說,你按摩手法了得。“太宗聲音嘶啞,“近前來。“
武媚娘膝行至榻前。近距離看,太宗面色灰敗中透著不正常的潮紅,這是肺癆晚期的征兆。歷史上太宗確實死于肺疾,但時間似乎又提前了...
“聽王才人說,你精通《女則》。“太宗突然道,“皇后在'賢明'篇中如何論后宮干政?“
殿內空氣驟然凝固。李治手中的茶盞微微一顫。這是道送命題——《女則》明令禁止后宮干政,而武媚娘剛剛卷入下毒疑云,無論怎么答都難逃干系。
武媚娘深吸一口氣:“回稟陛下,皇后娘娘在'賢明'篇中言:'婦人不預外政,所以全其德也'。“
“那你今日所為,可算預政?“太宗目光如電。
“奴婢不敢。“武媚娘額頭觸地,“皇后娘娘在'敏慧'篇中又言:'婦人雖不預政,然家國一體,見不賢而默,非忠孝也'。今日王才人中毒,奴婢若為自保而緘默,反負娘娘教誨。“
太宗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這回答巧妙援引《女則》自相矛盾之處,既顯學識,又表忠心。
“你倒機靈。“太宗突然咳嗽起來,帕上染了血絲,“聽聞你曾言'鐵鞭馴馬'?“
武媚娘后背一涼。這是她最大的把柄!李治急忙上前:“父皇,武氏當年年少輕狂...“
“讓她自己說。“太宗止住兒子,“朕記得你當時說:'先用鐵鞭抽之,不服則以鐵錘擊其首,再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如此狠辣之言,出自一個十四歲少女之口,朕記憶猶新。“
武媚娘心跳如雷。銅鏡在袖中發燙,燙得她幾乎跪不住。她突然福至心靈:“陛下明鑒,奴婢當時所言非指馴馬,而是...而是治國之道。“
“哦?“太宗挑眉。
“鐵鞭喻律法,鐵錘喻兵戈,匕首喻極刑。“武媚娘聲音漸穩,“治國當先以律法教化,再以兵戈威懾,最后不得已方用極刑。奴婢愚見,恰與陛下'先教后誅'之策暗合。“
殿內鴉雀無聲。李治瞪大眼睛,顯然沒想到她能這樣自圓其說。太宗盯著她看了許久,突然大笑,隨即又劇烈咳嗽起來。
“好個伶牙俐齒的丫頭!難怪太子喜歡你。“太宗喘息著擺手,“去吧,朕乏了。“
退出殿外,武媚娘才發現內衫已被冷汗浸透。李治跟出來,低聲道:“隨我來。“
太子書房溫暖如春。李治屏退左右,親自給她斟了杯熱酒:“今日之事,多謝。“
武媚娘雙手接過酒杯:“殿下何出此言?“
“王才人是舅舅的人。“李治苦笑,“她今日分明是要一石二鳥——除掉你,再借你之手讓父皇疑我。“
武媚娘心頭一震。原來李治心知肚明!這個看似軟弱的太子,遠比表面來得敏銳。
“殿下既知危險,為何還...“
“因為我需要你。“李治突然抓住她的手,“不是作為醫女,而是...“他聲音低下去,“而是盟友。“
銅鏡在武媚娘袖中劇烈震動。她強自鎮定:“殿下說笑了。奴婢一介宮人...“
“你不是普通宮人。“李治目光灼灼,“你懂醫術,通詩書,有急智,更重要的是...“他湊近耳邊,“你不怕長孫無忌。“
武媚娘呼吸一滯。李治的鼻息噴在她耳畔,帶著淡淡的藥香。這一刻她突然看清了這位年輕太子的真面目——不是史書上那個懦弱的李治,而是一個被權臣壓制、伺機而動的潛龍。
“殿下想要什么?“
“幫我。“李治松開手,從案頭取出一份奏折,“舅舅要我批的,關于流放吳王李恪全家。“
武媚娘快速瀏覽奏折。歷史上李恪確實被長孫無忌誣陷謀反處死,但那是高宗即位后的事。現在提前了這么多,顯然長孫無忌在借太子之手清除異己。
“殿下打算...“
“我不想簽。“李治眼中閃過一絲痛苦,“恪哥與我雖非同母,但自幼親厚。可舅舅說若不簽,就是縱容謀逆...“
武媚娘沉思片刻:“殿下可曾想過,今日除吳王,明日除誰?“
李治渾身一震:“你是說...“
“長孫大人要的是聽話的傀儡。“武媚娘輕聲道,“殿下今日若開此先例,他日如何自處?“
窗外風雪更急。李治在室內來回踱步,突然停下:“你有何良策?“
武媚娘從袖中取出銅鏡——鏡面不知何時已變成一片空白:“殿下何不...拖?“
“拖?“
“奏折上說吳王謀反,證據何在?證人何在?“武媚娘循循善誘,“殿下可要求三司會審,親自提訊相關人等。一來顯示殿下慎重,二來...“
“二來拖延時間!“李治眼睛一亮,“待父皇...待我即位后再翻案!“
武媚娘微笑頷首。李治激動地握住她的手:“從今往后,你每日戌時來書房,我們一起批閱奏章。“
這是莫大的信任!武媚娘伏地謝恩,心中卻如明鏡——李治需要的不僅是紅顏知己,更是一個能在幕后出謀劃策的智囊。而她,正需要這樣的機會接近權力核心。
離開書房,武媚娘被德順攔住。老太監臉色異常凝重:“才人隨我來。“
德順帶她穿過曲折回廊,來到一處偏僻小院。屋內躺著個奄奄一息的小宮女——竟是春桃!
“春桃!“武媚娘撲到床前。小宮女渾身是傷,左手指甲全被拔去,慘不忍睹。
“劉...劉福...“春桃氣若游絲,“逼問銅鏡...奴婢沒說...“
武媚娘心如刀絞。德順低聲道:“老奴在刑房后巷發現她時,已經這樣了。劉福定是受王才人指使...“
春桃突然抓住武媚娘的手:“才人...小心...臘八粥...“
話音未落,小宮女的手垂了下去。武媚娘顫抖著探她鼻息——還有一絲熱氣!
“德順,幫我!“
兩人將春桃抬到暗處。武媚娘取出所有隨身藥物,用現代急救知識處理傷口。最嚴重的是左手的感染和肋骨骨折,她只能用夾板固定,再敷上消炎的草藥。
“能不能活,就看造化了。“德順嘆息,“才人,春桃說的臘八粥...“
武媚娘猛然想起——今日是臘八節,按例各宮都要分食臘八粥。王才人若在粥中下毒...
“立政殿的粥送去了嗎?“
“尚未。“德順看了看天色,“按例申時三刻...“
武媚娘匆匆趕往御膳房。臘八粥由各宮嬪妃親手熬制,再統一送到御膳房檢驗分配。王才人負責的是西宮嬪妃那份,此刻正由她的心腹宮女看守。
“武姑娘來了。“宮女皮笑肉不笑,“可是太子殿下有什么吩咐?“
武媚娘故作輕松:“殿下命我來看看臘八粥可備好了。“她湊近粥鍋,“好香啊,王才人親自熬的?“
“自然。“宮女得意道,“才人天不亮就起來...“
武媚娘假裝欣賞,實則觀察粥的顏色和氣味。表面看毫無異常,但當她用銀簪悄悄攪動底部時,簪尖立刻變黑!
“哎呀!“她故意打翻一旁的蜂蜜罐,“奴婢笨手笨腳...“
宮女急忙去擦。武媚娘趁機將準備好的面粉包丟入粥中——面粉里混了催吐藥和解毒劑,雖不能完全解毒,至少能減輕毒性。
離開御膳房,武媚娘直奔東宮。李治正在批閱奏章,見她慌慌張張進來,立刻屏退左右。
“殿下今日千萬別碰臘八粥!“她壓低聲音,“王才人在西宮那份下了毒!“
李治臉色大變:“父皇那份...“
“奴婢已設法減輕毒性,但...“她咬咬牙,“陛下龍體本就虛弱,恐怕...“
李治猛地站起,又緩緩坐下:“來不及了...此刻粥已送到立政殿...“
果然,遠處傳來急促的鐘聲——這是召集太醫的信號!李治匆匆趕往立政殿,武媚娘緊隨其后。
殿內亂作一團。太宗剛剛嘔血昏厥,地上散落著半碗臘八粥。太醫們手忙腳亂地施救,長孫無忌臉色鐵青地站在一旁。
“父皇!“李治撲到榻前。
“殿下莫急。“首席太醫顫聲道,“陛下只是舊疾發作,并非中毒...“
武媚娘暗自松了口氣。看來她的解毒劑起了作用。但太宗的情況依然危急——肺癆晚期加上情緒激動,隨時可能...
“武氏。“長孫無忌突然喚她,“陛下昏迷前問起你。“
武媚娘心頭一緊:“奴婢惶恐...“
“陛下說...“長孫無忌瞇起眼睛,“'那丫頭說得對'。“
武媚娘不明所以。長孫無忌卻不再多言,轉身去安排朝政。李治留在榻前侍疾,武媚娘則被遣回東宮。
夜深人靜時,武媚娘取出銅鏡。鏡面裂紋中滲出的金液組成了完整句子:“日月當空,普照大唐“。而鏡背的鳳紋旁,浮現出一座寺廟的輪廓——感業寺!
“咣當“一聲,窗戶被風吹開。武媚娘起身關窗,卻見院中立著個熟悉的身影——李治。年輕的太子披著狐裘,肩上落滿雪花。
“殿下?陛下他...“
“睡了。“李治聲音沙啞,“武才人,我有話問你。“
武媚娘連忙將他讓進屋內。李治從懷中取出一卷帛書:“認得這個嗎?“
武媚娘展開一看,渾身血液幾乎凝固——這是她藏在枕下的筆記!上面用現代簡體字寫著對貞觀朝局的分析,以及...對長孫無忌專權的批評!
“殿下,這...“
“別怕。“李治竟然笑了,“我看不懂這些字,但猜得出內容。“他指著一段關于“關隴集團壟斷相權“的分析,“你比滿朝文武都看得透徹。“
武媚娘不知如何解釋。李治卻自顧自說下去:“父皇昏迷前告訴我,他夢見'女武王'持鏡而立,鏡中有日月當空...醒來后就說'那丫頭說得對'...“
銅鏡在案上發出嗡鳴。李治好奇地拿起它:“這是...“
“家傳舊物。“武媚娘急忙解釋,“據說能辟邪...“
李治翻看銅鏡,突然“咦“了一聲:“這背面刻的是感業寺?“
武媚娘這才發現,鏡背的寺廟輪廓旁還有一行小字:“帝崩之日,潛龍在淵“。
兩人四目相對,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李治緩緩放下銅鏡:“父皇...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窗外風雪呼嘯。武媚娘突然明白銅鏡的暗示——太宗駕崩后,她作為未生育的嬪妃,按例要入感業寺為尼。而“潛龍在淵“...
“殿下。“她輕聲道,“無論發生什么,奴婢都會...“
李治突然抱住她。年輕太子的身體微微發抖:“別離開我。“
這一刻,他不是儲君,只是個害怕失去父親的年輕人。武媚娘猶豫片刻,輕輕回抱住他。
銅鏡在案上發出耀眼的金光,照亮了兩人相擁的身影,也照亮了鏡面上新浮現的文字:
“鳳棲寒枝終有日,日月凌空照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