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冬至,街上偶遇小白。我們找了家咖啡館坐下,他忽然說:
“有朋友的日子真舒坦,這輩子要離愛情越遠(yuǎn)越好。”
我笑他矯情,他卻講了個故事:他有個朋友,和一個女孩曖昧了很久,最后卻不了了之。問起來,朋友只說:“我們本來就是普通朋友啊。”
“不是我們有問題,就是他們有問題。”小白嘆氣,“這年代,連感情都變得曖昧不清。”
我哼了句當(dāng)時流行的歌:“曖昧讓人受盡委屈……”
他搖頭苦笑:“我們活在一個曖昧的時代——前不著純真,后不著灑脫。前半生迷茫,后半生思考為什么迷茫。”
我想起電影《獨自等待》里的臺詞:“要么好好活著,要么趕緊去死。”
可生活哪那么容易?
一年后,小白突然Q我:“我戀愛了。”
再見面時,他變了。戀愛初期的他溫和愛笑,可后來脾氣越來越差。他說想結(jié)婚,又害怕結(jié)婚——“婚姻像枷鎖,把愛情變成理所當(dāng)然。”
可他還是結(jié)了。
婚后的日子,比想象中糟糕。他們總吵架,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冷戰(zhàn)、哭泣、徹夜難眠。
“女人怎么這么難伺候?”他望著窗外,聲音疲憊。
“難伺候的不是女人,是感情。”我說。
后來,他老婆提出離婚。可她已經(jīng)懷孕了,小白求她別離,她勉強同意。但問題沒解決,爭吵依舊。孩子早產(chǎn),生下來后,她堅決離婚,甚至說:“孩子不歸我,我就帶他一起死。”
最終,孩子歸了她。再后來,她帶著孩子出國,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