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的深秋裹著細雨,戲曲院團的排演廳里,蘭舒幼正在調試新設計的AR戲服。當她揮動水袖,空氣中立刻投射出全息云紋,在冷光燈下流轉成星河。手機突然震動,林若曦發來消息:“快看熱搜!“
#傳統藝術已死#的詞條赫然在榜。點開熱搜,某知名文化博主的長文刺痛眼球:“所謂戲曲元宇宙,不過是披著傳統文化外衣的電子垃圾!““年輕人沉迷虛擬戲服,卻連真正的戲曲唱腔都聽不懂!“配圖是蘭舒幼的賽博戲服與傳統蟒袍的對比圖,配文“傳統的消亡,從審美異化開始“。
評論區瞬間沸騰。支持的聲音有之:“老祖宗的東西就該原汁原味!“更多的卻是年輕網友反駁:“誰說虛擬戲服不能傳承文化?“但隨著水軍下場,風向開始扭轉。有人扒出元宇宙APP的開發公司背后有資本注入,惡意揣測:“果然是資本炒作,拿傳統文化當斂財工具!“
葉懷庭的工坊也未能幸免。他正在直播修復明代戲曲人物古畫,彈幕突然被刷屏:“賺夠流量就開始裝清高?““你的動態工筆畫毀了多少傳統技法!“更有甚者寄來恐嚇信,信紙上用紅墨水寫著“文化叛徒“,還附著被撕碎的《芥子園畫譜》殘頁。
林若曦的辦公室里,電話鈴聲不斷。合作的游戲公司要求修改戲曲元素,理由是“用戶反饋太晦澀“;工廠再次退回新設計的文創產品,嫌棄紋樣“不夠網紅化“。最致命的是,元宇宙APP被舉報存在數據泄露風險,盡管官方辟謠,但下載量仍呈斷崖式下跌。
深夜,三人再次聚在熟悉的大排檔。蘭舒幼的AR戲服還掛著調試時的電線,葉懷庭的袖口沾著修復古畫的漿糊,林若曦的筆記本電腦里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設計圖。雨絲從塑料棚的縫隙飄落,打濕了桌上的啤酒瓶。
“他們又開始了。“蘭舒幼苦笑,舉起手機,“這次不是流量限制,是直接否定我們做的一切。“葉懷庭翻開被破壞的《芥子園畫譜》,突然發現某頁夾層里藏著父親的信:“若有一天傳承遇阻,不妨去戲臺的地基里找找答案。“
林若曦的眼睛亮了:“我在整理舊資料時,發現云城最早的戲班建于宋代,地基里可能埋著文物!“她調出衛星地圖,“就在戲曲院團隔壁的停車場下面。“蘭舒幼握緊拳頭:“如果能找到宋代戲服或者古畫,既證明傳統的厚重,也能反擊'文化虛無'的論調!“
三天后,考古隊進駐停車場。當宋代戲樓的地基重見天日時,所有人屏住了呼吸。青磚縫隙里,幾卷用絲綢包裹的畫軸靜靜沉睡。葉懷庭顫抖著展開畫軸,竟是北宋畫師繪制的《百戲圖》,畫中人物的服飾紋樣、妝容技法,與他們研究的“三礬九染““三白法“如出一轍。更驚人的是,地基里還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宋代戲服殘片,上面的緙絲工藝與蘭舒幼母親設計圖中的技法完全吻合。
消息瞬間引爆網絡。文化博主紛紛道歉,水軍的言論被淹沒在“傳統文化yyds“的刷屏中。元宇宙APP推出“宋代戲樓復原計劃“,用戶可以在虛擬空間里修復出土文物、復刻古畫。蘭舒幼穿著復原的宋代戲服直播,講解千年妝容技法;葉懷庭則用現代工筆重新繪制《百戲圖》,在每幅畫旁標注古今技法的傳承脈絡。
然而,在輿論的狂歡背后,某間密室里,戴著面具的人盯著新聞冷笑。他轉動著刻有“周“字的玉佩,按下手機發送鍵。幾分鐘后,網絡上突然出現新的質疑:“出土文物是否造假?““蘭舒幼等人是否早有預謀?“新一輪的輿論風暴,裹挾著更深的陰謀,再次向他們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