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的早春籠罩在灰蒙蒙的雨霧中,林若曦盯著電腦屏幕上的電商平臺頁面,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屏幕上,名為“戲韻風華“的文創店鋪赫然在目,里面擺滿了與他們設計極為相似的產品:印著簡化戲曲臉譜的手機殼、仿制界畫紋樣的茶具,甚至連蘭舒幼設計的智能戲服元素都被粗暴地拼接在廉價布料上。
“他們用的商標和我們注冊的只差一個字!“林若曦將電腦轉向葉懷庭和蘭舒幼,聲音里帶著難以抑制的憤怒。店鋪首頁滾動播放著促銷廣告,“非遺工藝““大師聯名“等字眼刺得人眼睛生疼,而價格卻只有他們文創產品的三分之一。
葉懷庭拿起放大鏡仔細查看商品圖片,臉色愈發陰沉:“這些顏料的暈染方式...分明是抄襲我們研究的礦物顏料配方。“他調出店鋪注冊信息,注冊人一欄赫然寫著“周明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蘭舒幼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這個名字如同一根刺,扎進她記憶深處——正是多年來在背后阻撓他們的神秘勢力。
三人立刻聯系律師團隊,但對方卻帶來了更壞的消息:“對方注冊的商標在法律邊緣游走,很難通過常規途徑維權。“林若曦咬著嘴唇,突然想起倉庫里堆積如山的退貨包裹——那些因假貨橫行而對他們產品失去信任的顧客,正在用差評和退款投票。
“我們需要證據。“蘭舒幼突然說,“證明這些假貨偷工減料,根本不是真正的傳統文化產品。“她換上普通衛衣,戴上口罩,混進批發市場。在昏暗潮濕的倉庫里,她親眼目睹工人將化學染料傾倒進模具,所謂的“礦物顏料茶具“不過是印著粗糙圖案的塑料制品。
當蘭舒幼將偷拍的視頻發到工作群時,林若曦已經整理出了假貨的銷售數據:短短一個月,周明遠的店鋪銷量突破百萬,而他們的官方旗艦店訪問量暴跌70%。葉懷庭握緊父親遺留的狼毫筆,在宣紙上寫下“贗“字,墨痕力透紙背:“明天我開直播,現場對比真品和假貨。“
直播當天,畫室被布置成臨時演播廳。葉懷庭將真假兩套茶具擺在鏡頭前,用顯微鏡展示釉面的差異:“真品的礦物顏料會呈現不規則結晶,而假貨的化學涂層光滑得如同鏡面。“蘭舒幼則穿上自己設計的戲服,與假貨的廉價布料進行撕扯實驗:“真正的緙絲工藝經得起十年磨損,這些仿制品一扯就破。“
然而,他們的努力很快被鋪天蓋地的水軍評論淹沒。“酸了吧,賣得貴還說別人假貨““打著非遺旗號割韭菜“等惡意言論刷滿屏幕。更糟的是,平臺突然以“內容爭議“為由中斷直播,周明遠的店鋪卻在此時推出限時五折活動,銷售額瞬間突破千萬。
深夜,蘭舒幼在整理母親的設計圖時,發現了一張泛黃的報紙剪報。1998年的財經新聞上,年輕的林父、葉父和蘭母站在云城文創協會的合影旁,配文是“傳統工藝創新計劃啟動“。而在角落處,一個模糊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穿著深色西裝的男人背對著鏡頭,領口別著一枚刻有“周“字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