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古戲樓前的廣場被晨光染成琥珀色,臨時搭建的木質畫架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空氣中彌漫著礦物顏料的古樸氣息與植物染料的清香。葉懷庭赤著腳站在齊膝深的染缸旁,靛藍色的染液隨著他的動作泛起漣漪,白布浸入其中,仿佛一片云朵墜入深邃的夜空。蘭舒幼坐在特制的電動輪椅上,面前的繡架上繃著一匹素絹,她因聲帶受損無法發(fā)聲,便通過平板電腦的文字轉語音功能進行直播:“這一針叫'盤金繡',起源于漢代,每厘米需要穿梭三百次,金線與蠶絲交織,方能呈現(xiàn)出流動的光澤?!?/p>
廣場四周的大屏幕實時播放著現(xiàn)場畫面,線上觀看人數(shù)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攀升。周明遠雇傭的水軍混入人群,舉著寫有“質量不過關還炒作“的標語試圖擾亂秩序,然而早已守候在此的戲迷們立刻圍攏過來。一位穿著馬面裙的年輕女孩站出來,聲音清亮:“我們從昨晚就守在這里,親眼看著他們通宵制作,容不得你們污蔑!“老戲骨李長庚拄著拐杖分開人群,對著那些水軍怒目而視:“我唱了五十年戲,最見不得你們這些顛倒黑白的人!“
就在氣氛劍拔弩張之時,一位銀發(fā)蒼蒼的老繡娘顫巍巍地走上前,她布滿皺紋的雙手捧著一個紅綢包裹的繡繃,聲音哽咽:“這是我祖母傳給我的'蹙金繡'繡繃,今天,我把它交給真正懂得珍惜傳統(tǒng)的人?!霸捯粑绰?,人群中涌動起來——制琴師抱著珍藏多年的百年老桐木,裱畫師展開祖?zhèn)鞯乃未?,陶瓷匠人捧出剛出窯的青花顏料罐,整個非遺圈子的匠人自發(fā)帶著家傳技藝和珍貴材料匯聚于此,要與蘭舒幼、葉懷庭共同完成這場文化守護之戰(zhàn)。
正午時分,陽光達到最盛。葉懷庭將染好的布料緩緩展開,原本純白的織物此刻呈現(xiàn)出層次豐富的藍調,從淺若晴空的月白,到深邃如夜的藏青,層層暈染間,仿佛將整片星空的色彩都凝固在了布料之上?!斑@是'藍曬法',“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舉起布料對著陽光,“古人用這種方法記錄戲曲臉譜,通過植物染料與陽光的化學反應,讓圖案永久留存。我們不僅復原了這項技藝,還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現(xiàn)代設計,讓傳統(tǒng)真正活起來!“
蘭舒幼則展示起智能戲服的新設計。不同于以往嵌入顯示屏的科技感設計,這次她在衣擺處運用了真正的蘇繡技藝,繡著牡丹與鳳凰的圖案。當她啟動感應裝置,絲線在光線折射下瞬間變換光澤,從溫潤的啞光轉為璀璨的亮彩,恰似戲曲舞臺上角色的華麗轉身。現(xiàn)場觀眾發(fā)出陣陣驚嘆,直播彈幕更是被“太美了““傳統(tǒng)文化yyds“刷屏。
然而,周明遠的最后一擊也在此時降臨。他買通的“文化學者“在市中心酒店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過大屏幕向全國直播。禿頂?shù)闹心陮W者推了推金絲眼鏡,語氣嚴厲:“蘭舒幼等人打著傳承的旗號,實則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褻瀆!他們所謂的創(chuàng)新,不過是博眼球的商業(yè)噱頭!“臺下的記者們紛紛將鏡頭對準大屏幕,試圖捕捉這場“文化批判“的激烈畫面。
但當記者們匆匆趕到古戲樓廣場,眼前的景象卻令他們震撼失語。外國留學生們正圍坐在老匠人身邊,認真學習勾畫戲曲臉譜,顏料蹭花了他們的臉頰,卻擋不住眼中的興奮;一群孩子穿著自己繪制的戲曲T恤奔跑嬉戲,口中模仿著鑼鼓點的節(jié)奏;白發(fā)老人手把手教年輕人研磨礦物顏料,耐心講解著“三研三漂“的古法工藝。這里沒有爭吵與詆毀,只有文化傳承最本真的模樣——老中青少四代人,不同國籍、不同身份的人們,因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而相聚。
蘭舒幼轉動輪椅來到鏡頭前,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敲擊:“文化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更不是商業(yè)競爭的工具?!拔淖洲D語音的機械音響起,卻無法掩蓋其中的堅定,“它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基因,是需要不斷注入新活力才能延續(xù)的生命?!叭~懷庭則舉起新完成的畫作《薪火》,畫面中,現(xiàn)代少年身著校服,手持畫筆;古代戲子水袖飛揚,手持折扇,兩人的目光同時望向遠方,手中的畫筆與水袖交織,勾勒出一道金色的火焰,象征著文化傳承的生生不息。
夜幕降臨,廣場上亮起了數(shù)百盞紅燈籠,將整個空間映照得如同白晝。疲憊卻又興奮的人群仍不愿散去,有人在試穿新制作的戲服,有人在學習簡單的戲曲身段,還有人圍著老匠人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蘭舒幼和葉懷庭坐在古戲樓的臺階上,看著這溫馨熱鬧的場景,相視一笑。
深夜收工時,葉懷庭在畫架上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泛黃的信紙上,字跡潦草卻有力:“我曾是周明遠的手下,他藏有更驚人的陰謀...古塔地宮的秘密,不止文物。他正在策劃一場更大的破壞,目標是即將出土的明代戲曲孤本!“蘭舒幼讀完信,與葉懷庭對視一眼,兩人同時握緊了手中的畫筆。盡管前路依然充滿未知與挑戰(zhàn),但此刻,他們的身后是萬千傳承者匯聚的灼灼薪火,這份力量,足以照亮任何黑暗。
晚風拂過古戲樓的飛檐,遠處傳來零星的戲曲唱腔,不知是哪位戲迷在月下練嗓。蘭舒幼靠在葉懷庭肩頭,望著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突然想起父親曾說過的話:“文化的傳承,就像天上的星河,看似遙遠,卻始終有人愿意成為其中的一顆星,永遠閃耀?!岸麄儯矊⒗^續(xù)守護這份閃耀,讓傳統(tǒng)文化的星河,在歲月的長河中永恒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