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命令,對林鳳兮而言,正中下懷。
她早就想做這件事。啟迪民智,聽起來是一個很宏大的詞。但對她這個來自信息爆炸時代的人來說,這不過是基礎教育的普及。
一個社會想要進步,光靠頂端的精英是不夠的。必須提高整個社會的底層知識水平,才能為未來的技術爆炸提供足夠的人才土壤。
鳳兮府的格物院區域,很快就變成一個大型的編輯部。
林鳳兮將格物院和講武堂里,所有認識字、腦子又比較靈光的骨干全部召集起來。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林鳳兮站在一塊大木板前,木板上用炭筆畫著這本書的結構圖,“這本書,不是給那些大人們看的,是給普通士兵,普通百姓,還有那些孩子看的。”
她用教鞭指著木板上的一個區域:“所以,語言必須簡單。簡單到什么程度?一個剛學會幾百個字的孩童,都能讀懂我們想說什么。所有專業名詞,必須用最常見的事物來舉例。”
“比如解釋杠桿原理,就畫一幅一個人用撬棍撬動大石頭的圖。解釋燃燒,就從鉆木取火和灶臺燒飯說起。”
“還有,圖畫。大量的圖畫。”林鳳兮強調,“一圖勝千言。蒲元、馬鈞,你們負責技術內容的準確性。曹休,你找幾個講武堂里文筆最好的學員,負責把我們技術人員寫的干巴巴的東西,潤色成通俗易懂的句子。”
整個團隊,在林鳳兮的統籌下,高效地運轉起來。
有人負責物理現象,比如水為什么會開,冰為什么會浮在水面。有人負責化學變化,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食物為什么會腐爛。還有人負責天文地理,解釋日夜更替,四季變化。
林鳳兮親自負責最核心的醫學衛生部分。她用最直白的語言,寫下了為什么要喝開水,為什么要勤洗手,食物生熟要分開,以及一些常見小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
一個月后,《格物淺談》的初稿完成。
林鳳兮將這份用木片串起來的厚厚書稿,呈送給了曹操。
曹操在書房里,一頁一頁翻看。他看得非常慢,非常仔細。從最開始的隨意,到后來的專注,再到最后的震驚。
他看到書中解釋曲轅犁為什么省力,煉鋼爐為什么能提高溫度,甚至還有如何通過觀察星星來辨別方向。
這些知識,過去都掌握在少數工匠或者專門人才手里,秘不外傳。而現在,林鳳兮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它們清晰地展現在紙面上。
“好!好書!”曹操一拍大腿,眼中放出光芒,“此書若能人手一冊,我軍將士人人都能成為半個工匠,我治下之民人人都能懂得耕作稼穡的道理。利國利民,大功一件!”
他當即下令:“傳令下去,命人即刻刊刻此書!先印一萬冊,發往軍中和各郡縣學堂!”
然而,這個命令,卻在許都的文人圈子里,掀起了軒然大波。
首當其沖的反對者,是當朝大儒,北海孔融。
孔融乃圣人之后,名滿天下,一向以清流領袖自居。他拿到《格物淺談》的謄抄本后,氣得胡子都在發抖。
“荒謬!簡直荒謬絕倫!”
在他的府邸里,聚集了一群老派儒生。孔融將那書稿狠狠摔在地上。
“此書所言,皆是些工匠之術,鄙陋不堪!不談仁義禮智,不講圣人教化,只說些什么力、什么氣,此乃奇技淫巧,動搖國本!”
另一位老臣附和道:“孔北海所言極是。教化萬民,當以圣人之道為先。若讓學子整日沉迷于這些格物之術,誰還去讀圣賢書?人心一旦敗壞,國將不國啊!”
這股反對的聲音,很快就傳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曹操為此頭疼不已。他知道林鳳兮是對的,但他也不能完全無視孔融這些士族領袖的影響力。
于是,一場小型的“學術研討會”在司空府召開。
一邊,是林鳳兮,她只帶了郭嘉一人前來。
另一邊,則是以孔融為首的五六位大儒,個個吹胡子瞪眼,一副要來討伐妖女的架勢。
曹操坐在主位,面色沉靜,看不出喜怒。
“今日請諸位前來,是為這本《格物淺談》。”曹操開門見山,“孔北海以為,此書不合圣人之道,有違禮教。林司醫丞則認為,此書可開啟民智,利國利民。孤想聽聽,你們各自的道理。”
孔融當仁不讓,站起身來,對著林鳳兮,神情倨傲。
“林氏女,我來問你。你書中大談特談如何省力,如何取暖,卻為何對‘忠孝節義’四字,避而不談?人若不知忠孝,不懂禮義,就算懂得再多格物之術,與禽獸何異?”
林鳳兮沒有被對方的氣勢嚇到,她平靜地站起身。
“孔大人。鳳兮敢問,圣人教化之根本,是為了什么?”
孔融一愣,隨即昂首道:“自然是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說得好。”林鳳兮點頭,“那么請問孔大人,一個饑腸轆轆,衣不蔽體的百姓,是先有心思考仁義道德,還是先想辦法填飽肚子?”
郭嘉在一旁,嘴角微微上翹,端起酒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
“這……”孔融語塞。
林鳳兮繼續說道:“我這本《格物淺談》,教百姓如何用更省力的方法耕種,獲得更多糧食,這就是在幫他們填飽肚子。教他們如何講究衛生,減少病痛,這就是在讓他們安居。當他們吃飽穿暖,不再為生存發愁,自然有精力去學習圣人所言的仁義道德。這難道不是相輔相成,與圣人之道異曲同工嗎?”
孔融臉色漲紅,強辯道:“一派胡言!你這是在用小利,來引誘百姓,讓他們舍本逐末!知識乃國之重器,豈可輕授于民?若是人人皆懂,豈不天下大亂?”
這才是他的真心話。
林鳳兮的眼神冷幾分。
“孔大人的意思是,百姓就應該永遠愚昧,才方便你們管理嗎?”
這句話,太過誅心。
“你!你這是曲解圣意!強詞奪理!”孔融氣得手指發抖。
雙方唇槍舌劍,爭論不休。大儒們引經據典,滿口之乎者也。林鳳兮則始終用最樸素的邏輯,和最直接的現實問題,來反駁對方。
郭嘉偶爾會插一兩句話,看似是在打圓場,實則每一句都精準地戳在儒生們的邏輯痛點上,引得他們更加氣急敗壞。
曹操靜靜地聽著,一言不發。他欣賞林鳳兮那強大的邏輯和務實的態度,但他也看到,孔融等人身后,代表的是整個士族階層的固執。
這是一場新思想與舊傳統的正面碰撞。
眼看爭論不出結果,曹操終于抬手,制止了所有人。
“此事,孤知道了。”他的聲音聽不出情緒,“今日都累了,先到此為止吧。《格物淺談》刊印之事,容孤,再思量一二。”
會議不歡而散。
林鳳兮走出大廳,看著許都的天空,心中一片冰冷。她知道,曹操的“思量”,就是一種擱置。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求人,不如求己。
她的腦中,開始飛速運轉。既然官方渠道受阻,那么,或許可以試試非官方的辦法。畢竟,知識的傳播,從來都不只有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