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自己就要被蒙傲的人帶走,棠姬不免有些驚慌。
此時鄭子徒走了過來,一把牽住了棠姬的手,望著蒙傲開口。
“蒙大人,內子膽小又不善言辭,只怕跟您去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如下官另外派個人隨您一起做見證吧!”
聽到“內子”兩個字的時候,棠姬下意識看向鄭子徒。
她與鄭子徒成婚三年,鄭子徒很少將她帶出門見同僚和上官,正式同他們介紹她是他的夫人。偶爾棠姬要用鄭子徒夫人的名義出去做事,也是腆著臉自我介紹,從來不敢指望他站出來為她做背書。
沒想到如今兩人正式簽了和離書,她的待遇倒提高了。
鄭子徒似乎是真的擔憂棠姬去那種地方跟著奸細們一起受審會害怕,一直緊緊握著棠姬的手。
他一邊同蒙傲說著話,一邊指派了一個伶俐的民夫,跟著里長等人一同朝士兵的方向走去。
蒙傲見有人忤逆他的意思擅自換人,扭頭看向鄭子徒的方向,一臉慍怒之色。
“我道是誰,原來是涇洛之渠上的鄭大人!你不好好修你的渠,來到此處作甚?”
鄭子徒指了指棠姬,回話時的語氣不卑不亢。
“此河畔村是內子的娘家,內子聽說村子里出了亂子,擔心岳母和岳丈的安全,所以特地叫上下官,回來看看。”
蒙傲斜睨了鄭子徒一眼,皺緊了眉頭。
“原來是陪老婆來了!照我說,你要真這么閑,也別浪費那么多銀錢和民夫修什么渠了,你和你手下的那幫民夫們不如原地散伙兒!”
蒙傲騎著馬在鄭子徒身邊轉了一圈,他伏著身子,手中的馬鞭幾乎要戳到鄭子徒的頭頂。
“到時候本將軍可以代你向大王求一個恩典,讓你以后每天都可以在家中過這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
鄭子徒帶來的那幾個民夫見蒙傲如此折辱自己的上官,一個個面色不善,紛紛走上前來。
蒙傲帶來的騎兵們見狀腰間的佩劍也拔出了半截,張牙舞爪的像是隨時能吃人的虎豹。
周圍的村民們見這情形都不敢吱聲,偏偏鄭子徒臉上毫無懼意。
“下官的家事下官自有主意。至于渠上的事情,下官也已做了充分的安排。這涇洛之渠無論是繼續建下去、還是停工,下官只聽陛下一人安排,就不勞蒙大人費心了!”
說著,鄭子徒又看向蒙傲身后的士兵。
“近些年大雍無用兵之處,蒙大人也該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事情,好好練兵,別荒廢了武藝。哪一天咱們雍國的邊境再起狼煙,我等還得指望蒙大人您呢!”
“你……”
蒙傲被戳中痛處,看著面前的鄭子徒和棠姬,氣得目眥欲裂。
氣氛一時劍拔弩張。
蒙傲和鄭子徒的關系一向不好,棠姬以往逛鬼市的消息鋪子,還聽過蒙傲曾買兇殺鄭子徒的消息。
蒙傲原本是齊國人,二十幾年前接了雍王的招賢令,千里迢迢從渤海之濱來到雍國的長安城,想求一個封侯拜相的機會。
這數十年來,蒙傲多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為雍國最有權勢的將軍。他先后奪取了雍國周圍鄰國的近百座城池,其中就包括鄭子徒的故鄉滎陽城。
棠姬起先以為兩人關系不睦,是因為十幾年前滎陽的破城之仇,后來她才知道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
鄭子徒是春秋時期鄭國的遺民,滎陽是鄭國的舊京。不過百余年前鄭國被棠姬的母國韓國吞并。
韓國現在的都城還叫做新鄭,韓王偶爾召見異國使臣時甚至會自稱是鄭王——樁樁件件,簡直讓鄭國人發指。
蒙傲在攻打鄭子徒的故鄉滎陽城時,擊破的也是韓國的軍隊,而非鄭國的舊人。某種意義上說,蒙傲其實打的是鄭國人的老仇人,也算是順便幫鄭國人報仇了。
真正讓蒙傲和鄭子徒結下梁子的,正是鄭子徒如今正在修建的涇洛之渠。
鄭子徒六年前面見雍王,提出要修建一條鏈接涇水和洛水的水渠,將關中的幾萬頃鹽堿地全都變成良田,雍王甚是心動。不過鄭子徒的設想過于龐大,他想要征調二十萬民夫,持續修建十年的時間。可整個雍國就這點人力物力,倘若鄭子徒全都挪走了,軍隊的資源就會被擠壓。
之前蒙傲聽說雍王有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志,所以才投身雍國,希望可以為雍王開疆拓土,建不世之功。
但是這還沒有打幾年仗,他原本準備征調做士兵的青年男子馬上要成為涇洛之渠上的民夫,他準備發給士兵的糧草馬上變成了涇洛之渠上的磚石。
這怎么能行?
他已經不再年輕了,若在家中再枯坐十年,將來他還能再提起長槍打仗嗎?
他不知道。
蒙傲有些坐不住了,他思來想去,在朝中當眾向雍王進言。
“大王,水利工程勞民傷財又耗時良久,末將希望大王能以統一六國之事為重,不要聽信那鄭子徒的讒言,錯失戰機!”
可舉薦鄭子徒的丞相姜文信并不以為然。
“蒙將軍此言差矣!關中幾千年來農業不興,幾十年的征戰更是使咱們雍國的民生凋敝。如今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人口凋零,我們去哪里征調足夠多的士兵,又從哪里去籌足夠多的糧草呢?”
蒙傲聽不得姜丞相怯懦無剛的論調,當時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沒有糧草我們可以搶啊!以戰養戰,自古皆然!東邊的韓國和趙國沃野千里,等我們攻下了這兩國,豈不相當于白撿了一個大糧倉?”
“蒙將軍還是不要說大話的好!”姜丞相黑著臉問蒙傲,“倘若我軍實力不足,貿然開戰,屆時國將不國,誰是誰家的糧倉還尚未可知——難道,蒙將軍忘記當年上黨的高平之戰了嗎?”
十幾年前雍國和趙國共同爭奪韓國的上黨,在上黨的高平城開戰。這場戰爭規模甚大,雍軍幾乎為此出動了所有精銳——當時年輕的蒙傲也在列,還是其中的一個首腦。
最終這場戰爭雍國險勝,但雍國的精銳兵力也損失殆盡,長安城中幾乎家家有男人戰死,一時全城縞素。
朝中官員的父兄多有在高平之戰中戰死的,大家想起舊事還心有余悸,看向蒙傲時也像是在看瘋子。
倘若雍王聽信蒙傲的意見貿然出兵,再使高平之戰的慘劇重演,到時候即便天下都歸雍國,大家都死得干干凈凈,又讓誰來享受這太平盛世呢?
為了阻止蒙傲瘋狂的想法,官員紛紛下跪表示:“求大王謹慎用兵!莫使高平之戰的慘劇重演!”
被圍攻的蒙傲一時無話可說。
雍王雖然年輕又有雄心壯志,但他并非好大喜功之人,最終也將心中的天平傾向了同意修渠治水這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