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塵市蓮蹤》
場景一:菜場的量子秤
清晨的弄堂裹挾著油條的焦香與豆漿的熱氣,女媧緊緊攥著爺爺戚天的布口袋,費力地擠進喧鬧的水產市場。地面濕漉漉的,倒映著尚未熄滅的霓虹燈殘影,仿佛將昨夜的繁華與今朝的煙火揉碎在了一起。她踮起腳尖,清澈的目光掃過水箱里奮力掙扎的鯧魚,忽然指著其中一條說道:“阿爺,這條量子糾纏態最弱。“
“小囡又講天書了!“魚販刀疤張咧嘴大笑,手中的刀熟練地剔著鱗片,“八塊一斤,佛菩薩來了也得這個價!“
戚天咳嗽著摸出舊錢包,紙幣邊緣還沾著淡淡的ICU消毒水味,仿佛訴說著不久前的那場生死離別。當電子秤顯示出金額時,女媧突然伸手按住秤盤。剎那間,液晶屏上的數字開始瘋狂跳動,如同被風吹亂的經幡,最終定格成《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老家伙搞什么鬼!“刀疤張的吼聲頓時引來眾人圍觀。
“秤底吸了磁石。“戚天枯瘦的手指劃過鐵秤砣,銹屑簌簌落下,在空中竟化作納米級的優曇花瓣,“多收的三塊錢,夠買半斤良心否?“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哄笑。爺孫倆拎著魚,在眾人的注視中隱入晨霧。女媧回頭望去,只見刀疤張正盯著掌心發愣——那些花瓣在他油污的指縫間,竟凝成一顆钚-239結晶的微型佛龕,散發著微弱而神秘的光芒。
場景二:補習班的輻射塵
奧數教室里,老師敲著原子結構模型,聲音洪亮:“鈾-235裂變釋放多少電子?“
女媧的鉛筆在草稿紙上快速游走,蝴蝶發卡仿佛擁有生命般,將公式翻譯成梵文。突然,講臺周圍的粉筆灰開始詭異聚集,漸漸凝成廣島原爆蕈狀云的等比微縮模型。空調通風口傳來刺鼻的鐵銹味,吊燈管發出嗡嗡的震顫聲,如同低沉的誦經。
“小滿開小差!“一支粉筆頭精準地砸中她的額頭。
教室瞬間陷入死寂。就在這時,阿杰突然指著窗外尖叫:“下雪了!“
六月的晴空里,竟飄落著鈷藍色的塵埃,這些塵埃粘在窗框上,綻出半透明的菌絲。女媧猛地起身,作業本上的血咒符文開始灼燒她的掌心——她立刻意識到,這是從浦東核電站飄來的衰變產物銫-137。
“老師我肚子疼。“她抓起書包沖向廁所。在隔間門鎖死的剎那,整棟樓的鉛玻璃窗突然泛起佛光,將那些輻射塵牢牢鎖在《大悲咒》的聲波矩陣里,仿佛筑起了一道無形的結界。
場景三:灶披間的佛跳墻
煤球爐的火光映照著戚天布滿溝壑的臉龐,鯧魚在鐵鍋里發出嗞嗞的聲響。他正要撒鹽的手突然頓住:“吳淞口的銫塵,你耗了半成佛骨?“
女媧正在將剩飯捏成曼陀羅形狀,聞言說道:“阿杰媽媽在核電站做保潔,他今早咳血了。“鍋蓋冒出的蒸汽在她的睫毛上凝成水珠,順著《人類簡史》的封皮滑落——那是小滿遇難前沒寫完的作業。
“人間因果不是量子方程!“戚天猛地掀開鍋蓋,魚眼珠突然爆裂,濺出帶著輻射的藍光,“美軍特工假扮成送煤氣的,正在弄堂口測伽馬值!“
女媧指尖的面粉簌簌落下。蝴蝶發卡開始高頻震顫,將隔壁阿杰的哭訴聲波實時轉譯:“醫生說我基因鏈斷了...媽媽昨晚沒回家...“
油鍋里的魚骨突然浮空,拼成上海地圖的形狀,浦東核電站的位置亮起刺眼的血斑。戚天舀起一勺魚湯潑向墻壁,水漬竟顯現出被囚禁在反應堆的女工身影——她們的防護服內襯,密密麻麻縫著《楞嚴咒》的殘卷。
場景四:石庫門的超度
夜雨如萬鼓齊鳴,砸在青瓦上噼啪作響。女媧抱著搪瓷盆,挨家挨戶敲門:“街道發消毒水啦!“
金屬盆底暗藏著微型托卡馬克裝置,每一滴所謂的“消毒水“,都是銫-137的磁束縛體。當阿杰奶奶顫巍巍地伸手時,女媧突然扣緊盆沿——她敏銳地發現,老人的腕骨處透出美軍皮下植入式追蹤器的冷光。
“囡囡手好冰。“奶奶枯瘦的手覆上她的手背,輻射灼傷的血泡在觸碰中綻開蓮花,“別怕,當年廣島爆炸后...“
一聲驚雷淹沒了老人的話語。女媧瞥見弄堂口黑影攢動,突然踮腳親吻老人額頭:“菩薩說您該換新假牙啦!“
盆中的液體驟然沸騰!追蹤器在皮下融成金汁,順著皺紋流成《地藏經》的偈語。而真正的銫-137正被她左腕的佛骨吸收,校服袖口下,隱隱透出血管狀的鈾裂變紋路。
戚天的咳嗽聲從閣樓傳來:“二十七家污染源清除,該會會送煤氣的'老朋友'了。“
女媧望向阿杰家漏雨的窗戶——男孩正用蠟筆認真涂抹全家福,母親的工作服被他畫成了菩薩的瓔珞。雨水中盤旋的輻射塵,此刻在窗欞上結成晶瑩的佛蓮冰晶,宛如在黑暗中綻放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