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凡塵尋龍記》
場景一:食堂油漬里的龍紋
正午的食堂如同沸騰的油鍋,不銹鋼餐盤的碰撞聲、此起彼伏的談笑聲與廣播里的流行音樂交織成一片嘈雜。小滿端著盛滿番茄炒蛋和白米飯的餐盤,在擁擠的人群中艱難穿行。番茄汁的鮮紅湯汁在餐盤邊緣搖晃,隨時都有可能潑灑出來。
“小心!“鄰桌突然伸出的腳讓她一個踉蹌,餐盤頓時飛了出去。千鈞一發之際,靈月眼疾手快地拽住她的手腕,紫薯饅頭骨碌碌地滾到了腳邊。小滿卻突然蹲下身,指尖輕輕抹過瓷磚上潑灑的菜湯。
油光在瓷磚縫隙間蜿蜒流淌,竟逐漸勾勒出一條栩栩如生的螭龍紋路。這紋路與她在三十三重天壁畫上見過的圖騰如出一轍,詭異而神秘。“看這油跡走向,“她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像不像《山海經》里‘地脈藏龍’的記載?“
靈月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舊地圖,攤開在瓷磚上。令人震驚的是,油漬恰好覆蓋在“上海地鐵廢棄隧道“的標記處。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了然。就在這時,身后傳來班長尖銳的嗤笑:“兩個怪胎研究餿水,惡不惡心!“
小滿沒有理會這些嘲諷,她的目光緊緊盯著地上的紋路。番茄汁的銹紅色在瓷磚上顯得格外刺眼,這顏色仿佛在暗示著即將面對的危險——地下鐵銹蝕的環境,以及潛藏其中的未知威脅。而滾落的紫薯饅頭,也無聲地訴說著靈月平凡的生活背景。
場景二:舊書攤的吳儂密語
放學后的文廟舊書市彌漫著紙張特有的霉味,泛黃的書頁在微風中輕輕翻動。戚天戴著褪色的鴨舌帽,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褲,正和一個攤主老太激烈爭執。“儂這本地質隊日志,十塊鈿最多了!“他故意提高聲音,手中的舊書被抖得嘩嘩作響。
那是一本1993年的浦東鉆探記錄,內頁夾著一張手繪的隧道剖面圖。圖上,一條蜿蜒的龍形巖脈貫穿地層,龍睛的位置赫然標著篆體“琮“字。攤主老太突然臉色大變,一把攥緊圖紙:“小囡覅碰!這是鎮地龍的......“
話音未落,三個黑衣男人悄無聲息地逼近書攤。他們的袖口若隱若現地露出美軍戰略司令部的鷹徽,眼神冰冷而警惕。靈月反應迅速,順手抓起旁邊攤位上的《申城小吃大全》就砸了過去,熱騰騰的油墩子準確無誤地糊住了領頭者的眼睛。
“阿婆快跑!“她大喊一聲,拉著小滿就往巷子里跑。戚天不慌不忙地將地質隊日志塞進懷里,還不忘順手抄起一本舊雜志擋在臉前。追兵的咒罵聲中,夾雜著地道的上海方言:“小赤佬!看我不收拾你們!“
這場發生在舊書市的追逐戰,充滿了濃濃的市井氣息。戚天熟練的砍價技巧,靈月隨手抓起的特色小吃,還有攤主老太護著舊書的緊張模樣,都讓這個超凡的故事顯得格外真實。而美軍特工的出現,則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懸念與沖突。
場景三:隧道里的活青苔
地鐵廢棄隧道里彌漫著潮濕的腐味,滲水的墻面泛著詭異的磷光。小滿、靈月和戚天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著,腳下的碎石不時發出清脆的聲響。墻上的青苔隨著他們的腳步波浪般退散,露出刻滿梵文的混凝土墻面。
靈月舉起手機照明,突然尖叫一聲縮手——那些青苔竟然在吸食屏幕發出的藍光!“這是輻射噬菌體,“小滿蹲下身子,捻起一撮青苔仔細觀察,“切爾諾貝利石棺里出現過同類生物。“她的聲音里帶著一絲擔憂,這種變異生物的出現,意味著這里的輻射水平遠超正常。
暗處傳來鐵鏈拖曳的聲響,令人毛骨悚然。轉過一個彎道,十八尊銹蝕的鎮龍樁赫然釘在巖壁上,中央的祭壇上供奉著半截玉琮。戚天走上前去,伸手撫過琮身的螭龍紋,佛骨烙印突然灼亮,燙得他眉頭緊皺。
“琮是通地脈的禮器,當年大禹靠它疏導九河......“他的話還沒說完,玉琮表面的裂痕突然迸發青光。緊接著,隧道頂部簌簌落下血銹般的物質——那竟然是凝固的核廢料!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金屬味,蓋革計數器在戚天的口袋里發出急促的鳴響。
在這里,科幻與玄幻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噬光青苔不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能吞噬核輻射的變異生物;鎮龍樁上的銹跡含有放射性物質;大禹治水的古老傳說,也與現代的核污染治理產生了奇妙的關聯。
場景四:蝴蝶發卡叩龍吟
就在這時,隧道入口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美軍特工們撞破封鎖沖了進來,領頭者獰笑著舉起聲波槍:“把神器交給......“
千鈞一發之際,小滿突然摘下頭上的蝴蝶發卡,在玉琮的裂痕上輕輕刮了三下。琮內頓時傳出一聲震耳欲聾的洪荒龍吟,聲波如實質般擴散開來,震得特工們耳鼻滲血,站立不穩。
發卡的翅膀開始高頻顫動,與玉琮產生強烈共振,形成一個青金色的光罩。在光罩內,碎石紛紛化塵;光罩外,鋼筋扭曲變形,發出刺耳的金屬摩擦聲。“快記聲頻譜!“戚天大喊著甩出一臺老式收音機,旋鈕自動飛轉至107.7MHz,喇叭里流淌出悠揚的《江南絲竹調》——這竟然是龍吟的諧波!
靈月反應迅速,立刻掏出手機開始錄音:“明天音樂課交作業,就說我們編了首民樂!“她半開玩笑地說道,試圖緩解緊張的氣氛。
這場戰斗不僅展現了主角們的智慧與勇氣,也為后續故事埋下了許多重要伏筆。聲波槍與龍吟的對抗,暗示著下一章將會有更精彩的聲波大戰;收音機接收的頻率暗合上海經典廣播波段,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而音樂課作業的說法,則巧妙地為他們的行動提供了校園掩護。
“尋龍不是挖寶藏,“戚天在隧道口喘息著點亮打火機,火苗映亮墻角的兒童涂鴉——噴火的龍正被核三角標志禁錮,“是解封人類自己造的孽。“他的話沉重而深刻,揭示了這次冒險背后更深層的意義。
遠處傳來巡道工的吆喝聲,三人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地鐵末班車的轟鳴聲中,只留下寂靜的隧道,和那半截神秘的玉琮,等待著下一次的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