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言舟請假了。
這條消息是林知微上午剛進辦公室,打開部門群后看到的。簡單一句,“因私人事務,本周暫不參與項目線下流程”,附了一條人力轉發的請假流程截圖。
她第一反應不是失落,而是警覺。
顧言舟在這個時間點突然離開,意味著誰會成為臨時項目負責人,就至關重要。而她的方案剛剛進了復審,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被別人乘虛而入。
她剛想繼續整理材料,便看到主管辦公室門口站著幾個人,楊瓊正微笑著和行政交談,不遠處幾位中層頻頻點頭,看樣子像是有什么決定正在悄然進行。
果不其然,半小時后郵件群發:
“鑒于顧經理短期內請假,微居項目階段性由楊瓊臨時統籌主導。各小組請與楊主管對接復審內容。”
林知微盯著這行字,指尖逐漸握緊。
幾乎是立刻,楊瓊便召集了小組會議。她換了一身淡藍西裝,眉眼間帶著“主人”才有的松弛和掌控感。
“目前進復審的五個方案已經確定,其中林知微的那一份,也算是挺有想法的。”她頓了頓,“不過后續展示部分,我建議大家統一格式,不要太突出個人風格,影響整體呈現。”
林知微抬頭,“我那部分是基于原型戶型設計的,涉及空間布置和人流動線,如果用統一模板,圖示可能無法準確表達使用邏輯。”
“你可以配文字解釋嘛。”楊瓊笑著,“重要的是團隊協作,不能太強調個人。”
“如果統一模板反而削弱方案核心,豈不是得不償失?”她忍不住回問。
會議室頓時一靜。
對面的人紛紛望向她,像是聽到一只貓突然開口說了句人話。
“我不是針對你。”楊瓊仍然維持著微笑,“只是現在顧經理不在,公司要的是效率和成果,我們要把控整體節奏。”
“我明白。”林知微低頭,卻在心里默默記住了這個瞬間。
這是第一刀。明面上不動你,只是慢慢削你邊緣,直到你自己退回角落。
散會后她沒回座位,而是走進打印間,撥通了舒雅的電話。
“她現在主導項目,每一步都卡我……如果再妥協,方案就變成她想要的樣子。”
舒雅那頭愣了一下,沉聲問:“你備份的資料還在不在?”
“在。我備了三個版本。”
“很好。聽著,別怕她。這種人就是吃軟怕硬。你要做的是,盯住她每一步。她不動手還好,只要動了,你就留痕。”
林知微握緊手機,“她已經開始動了。”
“那你就該準備讓她栽一次。”
掛了電話,她回到座位,把自己那份原始方案再次拷貝,發到私郵,又附上修改說明。她知道,一旦后續有人說她“改動不及時”或“配合不足”,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證明。
下午三點半,她收到人力發來的內部函:因項目復審需提前準備,參選人員必須提交背景核查及作品原創聲明。
這在過去從未有過。
她看著那份表格,忽然明白,這一切不僅僅是“統一風格”那么簡單了。楊瓊是要從根上動她,把她的資格挖空。
她簽了字,連夜趕出展示圖,并把原稿與調研資料打包備份,交到副總手上留底,明面上一字不提,但每一步都確保自己清清楚楚。
晚上九點,辦公室只剩她一人。她收拾完最后一頁圖紙,準備關機回家時,手機彈出一條微信。
周笙:
“楊瓊今天下午單獨叫了我去,說如果我愿意把原稿改一部分成‘組委會整理’,她可以讓我進核心組。”
她盯著這句話看了很久,指尖發麻。
又一條跟著彈出來:
“我沒答應。”
她回復了一個“謝謝”。
窗外下起雨來,風吹在玻璃上“啪嗒啪嗒”作響,她在電腦前坐了很久。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第一次,她真正體會到:有些人為了權力,什么都可以裝得無比自然。
而她要贏,不僅僅是贏一次提案,而是贏一次規則。
第二天一早,她頂著黑眼圈提前到公司,發現辦公室門沒鎖,楊瓊竟然已經到了。她站在她的工位前,正翻著一份資料,手里拿著U盤。
“你有事?”林知微走過去,語氣很輕。
楊瓊抬頭,手一頓,隨后若無其事地將U盤放回桌上。
“想看看你昨天那個圖,節奏太快,我怕你壓力大,替你看看有沒有需要補的。”
林知微沒動,只是笑了笑。
“謝謝關心,我自己的東西,我自己看得比誰都清楚。”
說完,她繞過她走回座位,順手將那只U盤收進抽屜,反鎖。
她知道,從這一刻開始,這個局已經變成了一場暗戰。她不能退半步,一退,就沒有資格再提什么“尊重”與“努力”。
她打開電腦,屏幕亮起,背景圖是那張臨摹的戶型圖,一條筆直的動線從門口通向陽臺,像極了她現在的狀態:沒有回頭路。
桌上的手機再次亮起,一條新郵件跳了出來:
“請于今晚八點前提交復審現場展示主講人名單。確認后不可更改。”
她點開編輯界面,在主講人一欄寫下:林知微。
她知道,這一仗,她必須站上臺面。
哪怕沒有顧言舟。哪怕全世界都在下注她會輸。
她也要,讓他們看到——她是自己走上來的,不是靠誰,不是踩誰,而是憑真本事撬開一扇原本不屬于她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