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公主阿黛拉的悲歌與月氏國岌岌可危的處境,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嬴政心中激起的漣漪很快被帝王深沉的意志壓下,卻并未消失。他接受了和親,縮減了驪山陵工役,派蒙恬西行探查。一切似乎都按照扶蘇和嬴雪的計劃推進。
然而,當蒙恬的三萬精兵在咸陽城外整裝待發,準備踏上西征之路時,麒麟殿內卻因護送月氏使臣回國的議題,掀起了新的波瀾。
“陛下!”蒙毅身披甲胄,聲音洪亮,率先出列,“月氏新附,其王誠意未明,公主阿黛拉更身負溝通東西之重任。使臣歸國,路途遙遠,兇險難測。臣請命,率精騎五百,親自護送使臣及公主返回月氏王庭!一則宣示天威,震懾沿途宵小;二則實地勘察河西走廊地形、關隘、水源,為蒙恬將軍大軍西進鋪路;三則…”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嬴雪,“可護送嬴雪公主一同前往。”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讓嬴雪公主遠赴西域?這簡直是前所未有之事!
嬴政冕旒下的目光銳利如鷹,落在蒙毅身上:“哦?為何要嬴雪同往?”
蒙毅不卑不亢:“回陛下!公主殿下聰慧過人,深諳禮制,更曾與月氏公主阿黛拉有深入交談,了解月氏內情。由公主殿下代表大秦皇室親赴月氏,一則顯我大秦對月氏之重視,安撫其心;二則公主可借機深入了解月氏風土人情、部族關系,尤其是其內部親匈奴勢力及與羌胡勾結之詳情,為后續決策提供第一手情報!此非尋常使節所能為!”
嬴雪站在殿下,心中亦是震動。蒙毅此議,大膽至極,卻也…正中她下懷!若能親赴西域,不僅能深入了解月氏危局,更能尋找機會接觸羌胡甚至…探查昆侖“不死藥”的虛實!這比困在咸陽,更能為帝國、為父皇、也為她自己打開局面!她強壓心中激蕩,保持平靜,等待著父皇的裁決。
嬴政的手指在龍首扶手上緩緩敲擊,似乎在權衡利弊。讓嬴雪出使,風險巨大,但蒙毅所言確實切中要害。一個深諳權謀、通曉外情的皇室公主,其價值遠超普通使臣。尤其她身上那份沉靜與機敏,或許真能在西域那盤亂局中,為大秦撬動關鍵一步。
大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帝王身上。
就在嬴政似乎有所意動之時,一個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陰柔的聲音響起:
“陛下,臣李斯,有不同人選之薦。”
李斯緩步出列,面容平靜,仿佛只是在陳述一個再合理不過的建議。
“哦?丞相有何高見?”嬴政目光轉向李斯。
“蒙毅將軍身負京師衛戍重任,職責重大,不宜輕離。”李斯先給蒙毅扣了頂大帽子,隨即話鋒一轉,“至于護送使臣、探查敵情,此乃軍情刺探、外交斡旋之責,非勇猛善戰即可勝任,需心思縝密、長于機變之人。臣以為,中車府令趙高之侄,謁者仆射趙成,可擔此任!”
“趙成?”嬴政微微皺眉。趙高被貶后,其家族勢力雖遭打壓,但并未徹底根除。這趙成,嬴政有些印象,為人低調,據說頗通文墨,擅長交際。
“正是。”李斯侃侃而談,“趙成精通數國語言,尤善西域諸邦方言。其為人機敏謹慎,曾在典客署協理外邦事務,熟知西域風土人情。更難得者,其叔父趙高雖有過失,然其家族對大秦忠心耿耿,趙成更是一心報效陛下,正可借此機會戴罪立功!若遣趙成護送,再輔以精干校尉統領衛隊,定可保使臣無恙,并詳盡探查西域虛實!”
李斯的話滴水不漏,既抬高了趙成的“專業能力”,又暗示用他是給趙高家族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顯得合情合理。
嬴雪的心卻沉了下去。趙成?趙高的侄子?李斯此舉,絕非善意!趙高對嬴雪恨之入骨,其侄豈會真心護送?更可怕的是,若讓趙成掌握使團,等于將月氏公主阿黛拉和西域的情報渠道,部分交到了李斯(或趙高殘余勢力)手中!他們甚至可能在路上制造“意外”,嫁禍給月氏或羌胡,徹底破壞大秦與月氏的關系!
扶蘇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刻出列:“父皇!趙成雖通文墨,然從未領兵,更無實戰經驗!西域路途兇險,不僅有馬賊流寇,更有匈奴、羌胡虎視眈眈!若遇強敵,恐難護使臣周全!蒙毅將軍久經戰陣,威名赫赫,更能震懾沿途心懷叵測之輩!兒臣以為,蒙毅將軍乃不二人選!”
“長公子此言差矣。”李斯淡然反駁,“護送使團,非兩軍對壘,重在斡旋與刺探。趙成之長,正在于此。至于沿途護衛,自有精銳秦軍負責,何須主使親自沖鋒陷陣?且蒙毅將軍乃陛下肱骨,京師安危系于一身,豈可因護送之事輕離重地?萬一…”
李斯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誰都明白——萬一咸陽有變呢?這是在隱晦地提醒嬴政,蒙氏兄弟手握兵權,不宜再讓其染指西域事務,形成東西呼應之勢!
嬴政的目光在蒙毅、扶蘇、李斯三人之間來回掃視。大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充滿了無聲的角力。蒙毅代表軍方和開拓派,力主親赴并帶上嬴雪深入敵后;李斯代表文官和保守(或者說更注重內部制衡)派,推出趙成這個看似合適實則暗藏禍心的棋子;扶蘇則站在蒙毅一邊,但理由略顯單薄。
嬴雪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她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聲音清越而平靜,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僵局:
“父皇,兒臣有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她身上。
“兒臣愿往西域。”嬴雪坦然迎上嬴政審視的目光,“蒙毅將軍所言,兒臣深以為然。深入月氏,了解其內憂外患,非親臨其境不可得。兒臣身為大秦公主,代表皇室親赴,確能彰顯誠意,安撫月氏人心。”
她話鋒一轉,目光掃過李斯:“然,丞相大人所慮,亦不無道理。京師重地,蒙毅將軍確不宜輕離。至于趙成大人…”她微微停頓,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趙大人精通語言,熟悉西域,確是難得人才。然,此行兇險,責任重大,主使之人不僅需文韜,更需武略以應變。兒臣斗膽提議——”
她提高了聲音,清晰地說道:
“由蒙毅將軍之副將,裨將軍王離,統領五百精騎,負責沿途護衛及軍情刺探!王將軍乃名將王翦之孫,勇猛善戰,忠誠可靠,定能保使團無虞!”
“另,設正副使二人:趙成大人為副使,負責外交通譯、文書記錄;兒臣不才,愿為正使,總攬使團事務,代表大秦皇室與月氏王庭交涉,并深入探查其國情!”
月氏公主阿黛拉的悲歌與月氏國岌岌可危的處境,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嬴政心中激起的漣漪很快被帝王深沉的意志壓下,卻并未消失。他接受了和親,縮減了驪山陵工役,派蒙恬西行探查。一切似乎都按照扶蘇和嬴雪的計劃推進。
然而,當蒙恬的三萬精兵在咸陽城外整裝待發,準備踏上西征之路時,麒麟殿內卻因護送月氏使臣回國的議題,掀起了新的波瀾。
“陛下!”蒙毅身披甲胄,聲音洪亮,率先出列,“月氏新附,其王誠意未明,公主阿黛拉更身負溝通東西之重任。使臣歸國,路途遙遠,兇險難測。臣請命,率精騎五百,親自護送使臣及公主返回月氏王庭!一則宣示天威,震懾沿途宵小;二則實地勘察河西走廊地形、關隘、水源,為蒙恬將軍大軍西進鋪路;三則…”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嬴雪,“可護送嬴雪公主一同前往。”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讓嬴雪公主遠赴西域?這簡直是前所未有之事!
嬴政冕旒下的目光銳利如鷹,落在蒙毅身上:“哦?為何要嬴雪同往?”
蒙毅不卑不亢:“回陛下!公主殿下聰慧過人,深諳禮制,更曾與月氏公主阿黛拉有深入交談,了解月氏內情。由公主殿下代表大秦皇室親赴月氏,一則顯我大秦對月氏之重視,安撫其心;二則公主可借機深入了解月氏風土人情、部族關系,尤其是其內部親匈奴勢力及與羌胡勾結之詳情,為后續決策提供第一手情報!此非尋常使節所能為!”
嬴雪站在殿下,心中亦是震動。蒙毅此議,大膽至極,卻也…正中她下懷!若能親赴西域,不僅能深入了解月氏危局,更能尋找機會接觸羌胡甚至…探查昆侖“不死藥”的虛實!這比困在咸陽,更能為帝國、為父皇、也為她自己打開局面!她強壓心中激蕩,保持平靜,等待著父皇的裁決。
嬴政的手指在龍首扶手上緩緩敲擊,似乎在權衡利弊。讓嬴雪出使,風險巨大,但蒙毅所言確實切中要害。一個深諳權謀、通曉外情的皇室公主,其價值遠超普通使臣。尤其她身上那份沉靜與機敏,或許真能在西域那盤亂局中,為大秦撬動關鍵一步。
大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帝王身上。
就在嬴政似乎有所意動之時,一個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陰柔的聲音響起:
“陛下,臣李斯,有不同人選之薦。”
李斯緩步出列,面容平靜,仿佛只是在陳述一個再合理不過的建議。
“哦?丞相有何高見?”嬴政目光轉向李斯。
“蒙毅將軍身負京師衛戍重任,職責重大,不宜輕離。”李斯先給蒙毅扣了頂大帽子,隨即話鋒一轉,“至于護送使臣、探查敵情,此乃軍情刺探、外交斡旋之責,非勇猛善戰即可勝任,需心思縝密、長于機變之人。臣以為,中車府令趙高之侄,謁者仆射趙成,可擔此任!”
“趙成?”嬴政微微皺眉。趙高被貶后,其家族勢力雖遭打壓,但并未徹底根除。這趙成,嬴政有些印象,為人低調,據說頗通文墨,擅長交際。
“正是。”李斯侃侃而談,“趙成精通數國語言,尤善西域諸邦方言。其為人機敏謹慎,曾在典客署協理外邦事務,熟知西域風土人情。更難得者,其叔父趙高雖有過失,然其家族對大秦忠心耿耿,趙成更是一心報效陛下,正可借此機會戴罪立功!若遣趙成護送,再輔以精干校尉統領衛隊,定可保使臣無恙,并詳盡探查西域虛實!”
李斯的話滴水不漏,既抬高了趙成的“專業能力”,又暗示用他是給趙高家族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顯得合情合理。
嬴雪的心卻沉了下去。趙成?趙高的侄子?李斯此舉,絕非善意!趙高對嬴雪恨之入骨,其侄豈會真心護送?更可怕的是,若讓趙成掌握使團,等于將月氏公主阿黛拉和西域的情報渠道,部分交到了李斯(或趙高殘余勢力)手中!他們甚至可能在路上制造“意外”,嫁禍給月氏或羌胡,徹底破壞大秦與月氏的關系!
扶蘇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刻出列:“父皇!趙成雖通文墨,然從未領兵,更無實戰經驗!西域路途兇險,不僅有馬賊流寇,更有匈奴、羌胡虎視眈眈!若遇強敵,恐難護使臣周全!蒙毅將軍久經戰陣,威名赫赫,更能震懾沿途心懷叵測之輩!兒臣以為,蒙毅將軍乃不二人選!”
“長公子此言差矣。”李斯淡然反駁,“護送使團,非兩軍對壘,重在斡旋與刺探。趙成之長,正在于此。至于沿途護衛,自有精銳秦軍負責,何須主使親自沖鋒陷陣?且蒙毅將軍乃陛下肱骨,京師安危系于一身,豈可因護送之事輕離重地?萬一…”
李斯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誰都明白——萬一咸陽有變呢?這是在隱晦地提醒嬴政,蒙氏兄弟手握兵權,不宜再讓其染指西域事務,形成東西呼應之勢!
嬴政的目光在蒙毅、扶蘇、李斯三人之間來回掃視。大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充滿了無聲的角力。蒙毅代表軍方和開拓派,力主親赴并帶上嬴雪深入敵后;李斯代表文官和保守(或者說更注重內部制衡)派,推出趙成這個看似合適實則暗藏禍心的棋子;扶蘇則站在蒙毅一邊,但理由略顯單薄。
嬴雪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她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聲音清越而平靜,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僵局:
“父皇,兒臣有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她身上。
“兒臣愿往西域。”嬴雪坦然迎上嬴政審視的目光,“蒙毅將軍所言,兒臣深以為然。深入月氏,了解其內憂外患,非親臨其境不可得。兒臣身為大秦公主,代表皇室親赴,確能彰顯誠意,安撫月氏人心。”
她話鋒一轉,目光掃過李斯:“然,丞相大人所慮,亦不無道理。京師重地,蒙毅將軍確不宜輕離。至于趙成大人…”她微微停頓,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趙大人精通語言,熟悉西域,確是難得人才。然,此行兇險,責任重大,主使之人不僅需文韜,更需武略以應變。兒臣斗膽提議——”
她提高了聲音,清晰地說道:
“由蒙毅將軍之副將,裨將軍王離,統領五百精騎,負責沿途護衛及軍情刺探!王將軍乃名將王翦之孫,勇猛善戰,忠誠可靠,定能保使團無虞!”
“另,設正副使二人:趙成大人為副使,負責外交通譯、文書記錄;兒臣不才,愿為正使,總攬使團事務,代表大秦皇室與月氏王庭交涉,并深入探查其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