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后的慶功宴上,香檳塔折射著水晶吊燈的光芒。姜醒醒站在落地窗前,手中獎杯沉甸甸的,鎏金字體在杯座上閃爍——“最佳原創劇本“。這是今年第四個了。
“姜大編劇!“陳明端著酒杯走過來,臉頰因酒精泛紅,“董事會決定獎勵你一套別墅,地點隨你挑!“
宴會廳的喧囂聲浪突然變得遙遠。姜醒醒望著窗外都市的霓虹,想起半年前那個雨夜,榮度離開前最后說的話:“有些路必須一個人走。“
“廬山吧。“她輕撫獎杯冰涼的表面,“牯嶺鎮那帶,要能看到云霧的。“
陳明愣了一下,隨即大笑:“文藝青年就是不一樣!別人都要馬爾代夫海景房,你要廬山云霧。“他拍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正好斯年在那兒有文旅項目。“
侍者遞來新的香檳,姜醒醒婉拒了。她走向角落里正在討論劇本的團隊成員——陳陽激動地比劃著分鏡,曹志琴認真地記著筆記,連剛加入的子梅都專注地傾聽。這是她真正的財富,不是獎杯,不是別墅,而是這群依然相信文字魔力的人。
“各位,“她敲了敲酒杯,“明天上午十點,工作室開會。我們要啟動'螢火計劃'。“
陳陽眼睛一亮:“就是您說的那個新人培養項目?“
“不止。“姜醒醒的目光掃過每張年輕的臉龐,“我要成立醒文學創作基金,每年選拔十個有潛力的新人編劇,由我們親自帶。沒有商業指標,唯一的要求是——“她頓了頓,“寫你真正相信的故事。“
宴會廳的嘈雜仿佛突然靜止。韓錚手中的酒杯停在半空,這位曾經迷失過的演員最先明白她的用意:“就像當年寫《天真無罪》時那樣?“
“就像我們最初愛上文學時那樣。“姜醒醒微笑。
醒文學工作室的燈光常常亮到凌晨。姜醒醒將別墅鑰匙扔在抽屜最底層,繼續與團隊打磨新劇本《紙上烽火》——一部關于抗戰時期紙媒人堅守真相的故事,沒有愛情線,沒有大場面,只有一群文人用鋼筆對抗刺刀的孤勇。
“醒醒,投資方又來電話了。“曹志琴揉著通紅的眼睛,“說希望增加一段男女主角在防空洞的愛情戲...“
姜醒醒頭也不抬:“告訴他們,要么按原劇本拍,要么撤資。“
“可是...“
“聯系備選的圖禾資本,他們CEO上周表示過興趣。“姜醒醒劃掉劇本上一行對白,“記住,我們現在有說不的資本。“
辦公室突然安靜下來。姜醒醒抬頭,發現所有人都看著她。
“怎么了?“
“您剛才說話的樣子...“陳陽小聲說,“特別像沈總。“
鋼筆在紙上洇開一滴墨。姜醒醒望向窗外,溫度文化大廈的頂層依舊亮著燈。陳明說那是保潔阿姨忘了關,但她知道,榮度的辦公室從來不許外人單獨進入。
“繼續工作吧。“她輕輕翻過這一頁。
兩個月后,《紙上烽火》開機儀式上,姜醒醒出人意料地宣布將拍攝兩個版本——商業版按投資方要求來,而導演剪輯版則完全忠于原著。
“為什么要妥協?“陳明在后臺攔住她,“現在的你完全可以堅持...“
“妥協?“姜醒醒整理著發言稿,“不,這是戰術。商業版賺錢養藝術版,等觀眾發現藝術版更好,下次我們就能爭取更多話語權。“她眼中閃過狡黠的光,“榮度教我的,這叫'以退為進的商業藝術學'。“
陳明怔住了:“你還想著他。“
姜醒醒沒有否認。她打開手機相冊,劃到一張模糊的截圖——倫敦某報紙角落里的財經新聞,榮度站在一群英國商人中間,一如既往的從容。照片角落的日期顯示是三天前。
“《紙上烽火》里老主編有句臺詞:“她鎖上屏幕,“'真正的堅守不是固守城池,而是讓理想的種子在每一塊土壤里生根'。“
廬山別墅交付那天,姜醒醒獨自前往。開發商諂媚地介紹著智能家居系統,她卻徑直走向露臺。那里正對山谷,云海在腳下翻涌,宛如那年他們四人游山時看到的一樣。
“這棟別墅原本是留給度總的...“開發商不小心說漏嘴。
姜醒醒撫過柚木欄桿上的紋路,沒有回應。
手機在口袋里震動。曹志琴發來消息:“圖禾資本同意全額投資《紙上烽火》藝術版!條件是您得親自去倫敦簽約,他們總部在那里。“
云海在夕陽下染成金紅色。姜醒醒望著遠處起伏的山巒,想起這幾年走過的路——從被榮度嚴厲退稿,到如今手握行業命脈的“姜醒醒“;從依賴榮度庇護的雛鳥,到現在能為更多創作者遮風擋雨的大樹。
她回復:“安排行程吧。“
山風拂過別墅門前的梧桐,一片嫩葉飄落在她肩頭。姜醒醒忽然明白,真正的勝利不是獎項與別墅,而是當你在攀登途中轉身時,發現身后跟著一群眼里有光的同行者。
而更遠處,或許還有另一個登山客,正站在不同的山脊上與你遙相致意。
云霧漸濃,遮住了來時的路,也模糊了前方的峰巒。但姜醒醒知道,只要繼續向上,終將在某個高度重逢——不是庇護者與被保護者的關系,而是兩座獨立山峰的并立。
她拍下云海照片,發了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
“希望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