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元峰頂,晨鐘破曉,悠揚的鐘聲滌蕩云海,喚醒了沉寂一夜的宗門。
往日靜謐的清元宗,此刻卻籠罩在一股蓄勢待發的澎湃活力之中。宗門大比,這個一年一度檢驗弟子修為、爭奪資源與榮耀的盛會,即將拉開帷幕。
數座巨大的青石擂臺被重新打磨得光滑如鏡,邊緣篆刻的加固符文閃爍著微光。
場邊矗立的觀禮高臺被擦拭得一塵不染,鋪上了象征各峰顏色的錦緞。
巨大的宗門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執事堂弟子穿梭如織,將標注著“蘊靈丹”、“洗髓液”、“上品靈石”、“玄階功法拓本”等字樣的玉匣、錦盒,小心翼翼地封存入庫,只待大比結束論功行賞。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和靈石的清冽氣息。
山林間、洞府內、演武場角落,隨處可見加緊修煉的弟子身影。
劍光霍霍,法訣引動的靈氣波動此起彼伏。
緊張、期待、野心,種種情緒在年輕的面孔上交織。
關于誰將是本屆魁首的猜測,在弟子間私下流傳,而“陸沉舟”這個名字,被提及的頻率無疑是最高的。
大比當日,晴空萬里。
演武場人聲鼎沸,各峰弟子身著代表本峰顏色的服飾,列隊整齊,黑壓壓一片,氣勢如虹。
高臺上,宗主與諸位長老已然落座,神情肅穆,俯瞰著下方蓬勃的宗門未來。
鼓聲如雷,宣告著第一輪比試的抽簽結果。一座座擂臺上,很快便亮起了各色靈光,金鐵交鳴之聲、法術碰撞之音不絕于耳。
喝彩聲、驚呼聲、惋惜聲,匯成了一曲激昂澎湃的宗門交響。
謝知秋端坐于高臺最側的位置,依舊是那身素凈的青衫,與周圍長老華貴的袍服形成鮮明對比。
他她目光平靜地掃視著下方,仿佛在欣賞一幅流動的畫卷。
弟子們的奮力拼搏、勝利者的喜悅、失敗者的不甘……這一切紅塵煙火氣,似乎都映照在他的眼眸中,卻又仿佛隔著無形的屏障。
大比進行得如火如荼,競爭愈發激烈。
當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尤其是在涉及珍貴資源獎勵的關鍵場次時,火藥味便濃烈起來。
西北角的擂臺上,氣氛尤為凝重。內門天才弟子陸沉舟,一身玄衣,身姿挺拔如劍,面容冷峻,眼神銳利如鷹隼,周身散發著一股生人勿近的凌厲氣息。
他的對手,是一位同樣實力不俗的核心弟子。兩人已交手數十回合,靈力激蕩,劍氣縱橫。
最終,陸沉舟抓住對手一個微小的破綻,身形如鬼魅般欺近,凝聚著恐怖力量的右掌裹挾著刺骨寒氣,狠狠印在對手胸口!
“噗——!”那名弟子護體靈光瞬間破碎,口中鮮血狂噴,如同斷線風箏般倒飛出去,重重砸在擂臺邊緣。
他掙扎著想爬起來,卻牽動內腑傷勢,又咳出一大口血,臉色慘白如紙,氣息萎靡到了極點,顯然根基都受到了震蕩。
按照規則,對手失去戰力,勝負已分。
陸沉舟眼神沒有絲毫波動,甚至帶著一絲不耐,身形如電,竟還要欺身而上,目標直指那弟子腰間懸掛的一枚散發著濃郁靈氣的“蘊靈丹”。
“住手!”
清冷的聲音并不高亢,卻如同冰泉流石,瞬間穿透了演武場的喧囂嘈雜,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一股無形的氣機驟然鎖定了陸沉舟前沖的身形,迫使他硬生生釘在原地。
陸沉舟猛地回頭,眼中戾氣翻涌,待看清出聲之人是那位傳聞中的小師叔謝知秋時,瞳孔微微一縮,但旋即被更濃烈的桀驁取代。
他自負天才,年輕一輩罕逢敵手,對這位從天而降的小師叔,更多的是不服與挑戰之心。
“小師叔何意?大比爭奪,受傷在所難免,弟子不過是取回屬于自己的戰利品?!标懗林郾?,語氣看似恭敬,實則鋒芒畢露。
謝知秋已無聲無息地出現在擂臺邊緣,距離陸沉舟不過三丈。
她負手而立,青衫在勁風中紋絲不動,眼神平靜地落在陸沉舟身上,那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
“勝券在握,何須再下重手?同門之誼,在你心中便如此輕賤?為一顆蘊靈丹,可斷人道途根基?”
“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爭命!資源有限,強者居之!弟子不過是在踐行宗門優勝劣汰之理!”陸沉舟聲音拔高,體內靈力澎湃,戰意熊熊燃燒。
他隱隱感覺,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若能在這萬眾矚目之下,讓這位高高在上的小師叔吃癟……
念頭一起,陸沉舟眼中厲色一閃,竟是不再言語,悍然出手!
他身影化作一道模糊的黑色殘影,速度快到極致,右手并指如劍,指尖凝聚出一點刺目欲盲的寒星,帶著撕裂空氣的尖嘯,直刺謝知秋胸前大穴!
這是他引以為傲的絕技——“碎玉指”,指力凝聚,洞金穿石,同輩之中無人敢硬接。
謝知秋卻只是微微嘆了口氣。面對這足以重傷尋常金丹修士的一指,他甚至連手都未從背后伸出。
只見他腳下步伐似緩實疾,玄奧無比地微微一錯,陸沉舟那志在必得、凌厲無匹的一指便擦著他的衣襟滑過,恐怖的指力將后方數丈遠的堅硬青石地面炸出一個深坑,碎石飛濺。
陸沉舟一擊落空,心頭巨震,反應亦是極快,左手化掌為爪,帶著陰狠的吸力,如鬼魅般扣向謝知秋肩胛,另一手劍指蓄勢待發,正是他另一殺招“截江手”,專破護體罡氣。
然而,謝知秋的動作仿佛早已預判了他的一切。
就在陸沉舟左手剛動的剎那,謝知秋動了。
他依舊背負一手,僅以空著的右手隨意地……從擂臺邊緣一株觀賞靈植上,折下了一截枯黃脆弱的細枝。
枯枝入手。
下一刻,那截平平無奇的枯枝,在謝知秋手中仿佛化作了世間最可怕的兵器!
沒有驚天動地的聲勢,只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意”。
枯枝輕輕一點,看似緩慢,卻后發先至,精準無比地點在了陸沉舟“截江手”招式轉換間那稍縱即逝、連陸沉舟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微小破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