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內,絲竹管弦悠揚而起,宮娥穿梭奉上珍饈美饌,瓊漿玉液。
皇帝方君衍和皇后祁妤舉杯,盛贊北境大捷,慰勞有功之臣。太子方卿宸代表眾人沉穩答謝,言辭得體,盡顯儲君風范。二皇子方景逸講述戰場驚險,引得陣陣贊嘆。
酒過三巡,盛宴漸入高潮。皇帝方君衍放下酒杯,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眾人,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北境一戰,揚我國威,蕩平邊患,實乃社稷之幸。”皇帝的聲音回蕩在殿中,“朕心甚慰。今日,便當論功行賞,以彰其功!”
“宣旨!”
馮恩立刻上前一步,展開早已備好的圣旨,尖細的聲音清晰地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方卿宸,統帥三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功在社稷!特賜黃金萬兩,錦緞千匹,加食邑三千戶!另,因深感太子辛勞,特準其休沐半月,然國事繁重,半月后,朝中六部事務,凡緊要者,可先呈太子裁奪!”
這不僅僅是物質的賞賜,更是對太子能力與地位的肯定,尤其是那“可先呈太子裁奪”的權力,份量極重。
方卿宸神色沉穩,出列躬身,聲音清朗:“兒臣叩謝父皇隆恩!此戰之功,皆賴父皇天威,將士效死,兒臣不敢居功!”
“二皇子方景逸,勇冠三軍,沖鋒陷陣,破敵牢,斬敵酋,揚國威!賜黃金五千兩,良田千頃,御馬‘追風’一匹!”
方景逸眼睛一亮,臉上是抑制不住的興奮,“追風”可是他向父皇討要了許久的戰馬。他大步出列,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兒臣謝父皇恩典!兒臣定當繼續為父皇分憂,為國效力!”
“三皇子方淇凝,監軍得力,調度糧草軍械,保障后方,功不可沒。更于危局之中,建言獻策,穩定軍心。特加食邑一千五百戶!賜黃金三千兩,御制文房四寶一套!”
方淇凝神色溫潤平和,出列躬身,姿態優雅從容:“兒臣謝父皇恩典。兒臣分內之事,不敢言功。”
“公主方別意,身為金枝,心系家國,于北境危難之際,臨危不懼,智勇雙全!救回國之棟梁,洞察生機,智脫險境!特賜封號——‘昭陽’!賜黃金五千兩,錦緞八百匹,南海珍珠十斛,增食邑千戶!”
方別意心頭一驚,在京墨的攙扶下出列,盈盈拜倒:“兒臣謝父皇隆恩!”
“鎮國大將軍成鄴,老當益壯,戍邊有功,雖身負重傷,然忠勇之心可昭日月!授丹書鐵券!世襲罔替!加食邑三千戶!著太醫院院正每日請脈,所需藥材,內庫盡取!其子成追憶之功,另計!”
殿內各位大臣倒吸一口冷氣,眼熱得不行。
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世襲罔替!這是對功勛老臣最高的褒獎與信任,也是武將能獲得的最高殊榮和保障!
成鄴在親衛攙扶下出列,深深叩首:“老臣叩謝陛下天恩!此乃臣之本分,不敢言功!唯愿以此殘軀,再為陛下守土安疆!”
最后,皇帝將目光落在了成追憶身上。
“成追憶,”皇帝的聲音帶上了一絲溫和,“你身陷敵營,傳訊破敵;重傷之下,猶自苦撐,忠勇可嘉。朕心甚慰。你父親已得封賞,朕問你,你想要什么獎賞?但說無妨,朕定當允準。”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無不側目,皇帝金口玉言,這幾乎等同于一個無上的承諾。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成追憶身上。成鄴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怕兒子再提出什么驚人要求。方景逸則是一臉期待,想著這小子怎么也得要個侯爵當當吧?
成追憶深吸一口氣,走到殿中,對著御座深深一揖,聲音清晰堅定:
“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惶恐萬分!臣身為云國將領,守土安民,浴血殺敵,乃分內之責,不敢言功。此番能脫險境,全賴太子殿下運籌帷幄,三殿下居中調度,二殿下與李賀州將軍等將士浴血奮戰,以及……”他微微一頓,目光極快地掠過方別意的方向,帶著深沉的感激,“以及昭陽公主救援!若非殿下洞察生機,臨危不懼,臣早已埋骨北境荒原。”
他再次深深一揖,語氣懇切而謙卑:“臣出身將門,自幼受家父教誨,忠君報國,不求聞達。陛下厚賜家父,已是臣闔門無上榮光!”他抬起頭,目光坦然而堅定地迎向皇帝,“臣只愿早日養好傷軀,繼續護衛我云國疆土與百姓安寧!此乃臣唯一所求!”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寂靜。眾人神色各異,有驚訝,有贊許,有不解。不求高官厚祿,不求封侯拜將?這份赤誠與純粹,在充斥著權謀算計的朝堂之上,顯得如此珍貴而難得。
皇帝方君衍看著階下那個重傷虛弱卻眼神明亮堅定的年輕人,沉默了片刻。他看到了成追憶眼中的真誠,也看到了那份屬于軍人的純粹血性。最終,一絲欣賞的笑意浮上帝王威嚴的面容。
“好!好一個‘忠君報國,不求聞達’!好一個將門虎子!”皇帝朗聲道,“朕便另賜黃金五千兩,良駒十匹!待你傷勢痊愈,再立新功!”
“臣叩謝陛下隆恩!”成追憶深深叩首。
接著,是隨軍將領李賀州等人,皆按軍功大小,或升遷官職,或賜予金銀田宅,各有封賞。大殿內謝恩之聲不絕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