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趙思露深情地凝視著繁星點點的夜空,心中對李佳奇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動時。
在不遠處的李佳奇,此刻正與工匠們一同在月光下,忙碌的修補他那間破舊的臥房。
“大哥!”
一聲呼喊令李佳奇回過頭來。
只見他弟弟李兵,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
在他身后,跟著七八位英姿颯爽的軍人。
這幾位,都是李佳奇在軍中最好的兄弟。
“你們怎么來了?”
李佳奇放下手中的瓦刀,看著這群熟悉的面孔。
他的臉上寫滿了疑惑,卻也難掩心中的驚喜。
“李大哥!”
眾人齊聲呼喊,聲音中充滿了對李佳奇的敬仰與欽佩。
他們都是和李佳奇刀頭舔血,同生共死多年,彼此間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么晚了,你們來我這兒干什么?”李佳奇好奇地詢問。
“我們來,是為了幫大哥你一起修房啊!”
眾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李大哥!你在太傅府請旨提前完婚的事,如今已經傳遍了整個帝都了!”
其中一人補充道,臉上洋溢著敬佩之情。
“我們都衷心期盼著大哥能早日將嫂子迎娶回家呢!”
另一人笑著說,話語中透露著濃濃的祝福與期待。
眾人爭相發言,氣氛熱烈而融洽。
李佳奇嘴笨,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份突如其來的熱情。
他尷尬地撓了撓頭,若非他長得黑,臉上的紅暈恐怕早被看出來了。
“大哥,我也來幫忙吧。”
李兵躍躍欲試地說著,眼神中閃爍著晶亮的光芒。
“你?還是去讀書吧!”李佳奇本想親昵地拍拍李兵的頭,卻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手上沾滿了泥灰。
于是,他伸出的手又收回來,最終化作一句溫柔的叮嚀:“讀完書后,早些歇息。”
然而李兵卻堅定地搖了搖頭:“不!我想為大哥分憂!”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堅定與執著。
武官之中,有人忍俊不禁,以揶揄的口吻對李兵說道:“小兵子,你這是提前給嫂子獻殷勤吶?指望她進門后對你更好些?你這小子,心眼還挺活泛!”
武夫間的打趣往往肆無忌憚,不過腦子。
然而,李兵未曾經歷過軍營的粗獷生活。
他被這番調侃弄得面紅耳赤,手足無措。
見李兵如此窘態,武夫們的哄笑聲更大了。
終于,有好心的出面解圍:“好了,好了!別鬧了!我們是來給李大哥修房屋的,趕緊干活吧!”
李家整夜燈火輝煌,除了只有六歲的李欣沉睡整晚,家中其余成員均徹夜未眠。
當旭日東升之時,一間嶄新的房屋已呈現在眾人眼前。
房梁雖未動,但墻壁已被粉刷得雪白如新。
木窗上的窗紙全部換了,房門也重新刷了漆。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李佳奇審視著煥然一新的房間,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向兄弟們表達感激之情:“這樣太好了,多謝兄弟們的鼎力相助!”
武官們紛紛笑著擺手,表示不必客氣。
其中一人興致勃勃地問道:“我們可還等著來喝大哥的喜酒呢!大哥,你打算何時設喜宴啊?”
李佳奇聞言頓時面露難色:設宴款待,我真沒錢了。
這時,一位眼尖的武官察覺到了李佳奇的窘境,立刻提議道:“家里若是沒有廚子,去外面的飯館訂上幾桌酒菜便是。”
“沒錯,大哥!”一個人以過來人的口吻對李佳奇說道,“外面那小酒館,一桌酒菜也花不了幾個錢。”
李佳奇稍作遲疑,反問道:“若太傅府中有貴客蒞臨,那小酒館的酒菜,能上得了席面嗎?”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能迎娶當朝太傅的千金,雖說是天大的福分。可相應的花費,不是他們這等身份能承受得起的。
“要不,我們兄弟幾個湊湊份子,去家大館子訂上幾桌?”經過一番思索,有人提議,“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太傅府的人小瞧了我們。”
眾人紛紛附和,唯獨李佳奇搖了搖頭:“我不能再讓你們破費了,咱們哥幾個都不富裕。沒必要裝,也裝不像。趙二小姐是個明理之人,應當不會介意這些。”
“倘若趙二小姐真的介意這些虛華之物。”一位武官接口道,“那她或許并非大哥的佳偶。”
這話讓院子里的氣氛再次凝重起來。
這時,李兵打破了沉默:“大哥,時辰不早了,你該去上朝了。”
李佳奇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上朝也不過是站在殿外聽聽聲罷了,早點兒晚點兒沒關系!”
“大哥此言差矣!”一位武官立刻反駁道,“我們在軍中只要奮勇殺敵,何愁不能搏得個功名?”
李佳奇聞言只是淡然一笑,囑咐眾兄弟去吃早點。
而他自己則是餓著肚子,騎馬前往皇宮。
在皇宮御書房內,大太監耀華雙手畢恭畢敬地托著一個精致的錦盒。
他俯身向明宗低聲稟告:“陛下,太傅有寶物進獻。”
明宗筆下未停,甚至連頭也未抬,只是淡然地問道:“所獻何物?”
耀華小心翼翼地回答:“奴才已詳盡查驗過了,錦盒之內,就是您昨日在太傅府內看到的繡品,踏雪尋梅。”
明宗聞言,慢慢抬起了頭,目光落在眼前的繡品上。
那繡品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在明宗的眼前慢慢展開。
皎潔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而下,白雪皚皚中一紅衣女子撐著花傘漫步其中。
兩朵梅花傲然綻放,仿佛都能聞到那淡淡的香氣。
明宗凝視著這幅繡品,心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趙思露靜坐在繡架前,飛針走線、神情專注的溫婉模樣。
耀華在一旁靜靜地陪著,看到明宗對這幅繡品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便試探著問道:“陛下,這幅繡品應該如何安置呢?”
明宗用手指了指御書案旁的一處顯眼之地,那里懸掛著一幅當世名家的山河地理圖。
耀華立刻心領神會,躬身領旨。
他深諳帝王心術,即使自己心中明了,也需裝作一無所知。
“陛下。”耀華掛好繡品后,輕聲提醒道,“太傅此刻仍在殿外靜候。”
明宗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那幅繡品上,口中冷冷地吐出兩個字:“不見。”
耀華隨即退出御書房,向等候在外的趙恒傳達了明宗的旨意。
趙恒雖感無奈,卻也只得向耀華拱手致謝,轉身準備離去。
然而,耀華卻上前幾步,低聲向他透露了一個消息:“太傅!陛下對您所獻的繡品極為喜愛!”
趙恒輕輕向耀華點頭致謝,從袖口里掏出一錠銀子塞到他手里,轉身離去。
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試探。
皇上對那副精湛的繡品贊不絕口,說不定對他的二閨女也心生好感了。
當務之急,他必須盡快為趙思露籌備婚禮。
萬一出現帝奪臣妻之事,那趙家就徹底萬劫不復了。
在第二天清晨的大羽國朝堂上,昨日太傅府中的那場鬧劇沒人提起。
能站在這兒議事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不把皇上的心思揣摩透了,沒人愿意當這個出頭鳥。
李佳奇在金鑾殿外站得筆管條直,殿內關于朝政的爭論之聲不絕于耳。
但那些之乎者也矣焉哉對他來說,如同聽天書。
他的身體雖然規矩地站著,但心卻早已飛到了自己的婚禮籌備之上了。
酒席布置、花轎選擇、喜服設計……還有,請哪位族老主持。
這一切都在他的腦海中盤旋著。
朝堂之上,趙恒一直沒說話,明宗也沒問他。
退朝之后,明宗點名了幾位重臣前往御書房,也沒有點到趙恒的名字。
在同僚們復雜多變的目光注視下,趙恒低著頭走出了金鑾殿。
“父親。”
戶部侍郎趙啟迪,這位與趙恒同朝為官的趙家嫡長子,走到他的身旁。
他的手指輕輕指向左側,示意趙恒注意。
趙恒順著趙啟迪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如松柏般站立的李佳奇。
趙恒輕嘆一聲,對趙啟迪道:“我去與他交談交談,你且回戶部吧。”
言畢,他緩步向李佳奇走去。
李佳奇見趙恒走近,拱手施禮:“太傅。”
趙恒瞥見幾位大臣正伸長脖子不停地張望,“好奇心”三個字寫在臉上。
“嗯!”
趙恒輕咳一聲。
幾位大臣惹不起趙恒,紛紛做鳥獸散了。
“此處不宜言談,隨我來。”
趙恒輕聲對李佳奇道。
李佳奇跟著趙恒,走了幾步,終是忍不住開口:“太傅,二小姐昨日還好吧?”
趙恒回應道:“有我在府中,誰敢對她不敬?”
李佳奇聞言,面露憂色:“她昨日挨了一記耳光。”
趙恒聞言,腳步一頓,心中頓時涌起了怒火。
但他轉念一想,女兒尚未過門,便已有李佳奇忠心護衛,未來她在李家的日子想必不會難過。
想到此處,他的臉上不禁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佳奇跟在趙恒身側,看到了他臉上的笑意,心中頓時有些不悅。
他暗自思忖:我提到二小姐挨打之事,太傅你作為父親,怎么還笑得出來?
趙恒再次催促道:“快隨我來。”
說罷,他加快了腳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