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京河的晨霧還沒散盡,我趴在灶臺邊添柴火,聽見里屋傳來窸窸窣窣的響動。“桃花,你怎么起來了?“父親略帶驚慌的聲音讓我猛地抬頭,只見母親扶著門框,青布衫下的身形仍單薄得像片枯葉,卻對著父親露出個笑:“再躺下去,骨頭都要跟床板長一塊兒了。“
父親三步并作兩步沖過去扶住她,粗糙的手掌在母親肘彎處懸了又懸,生怕用力重了弄疼她。自去年寒冬母親咳血臥床,父親總像根繃緊的弦,白天在生產隊掙工分,夜里就守在竹榻旁,用瓦罐煨著止咳的梨湯。此刻他眼尾的皺紋都舒展開來,露出難得的笑:“慢些慢些,我去給你端洗臉水。“
我捧著銅盆的手微微發顫。清晨的陽光穿過雕花窗欞,在母親蒼白的臉上鍍了層金邊。她伸手去夠窗臺上的陶罐,那是我偷偷省下口糧換來的野菊花,枯萎的花瓣在風里輕輕搖晃。“等我好了,要把院子里的空地都種上桃樹。“母親輕聲說,目光望向馬京河對岸泛青的蘆葦蕩。
然而春風還沒吹暖河岸,災難就裹挾著黃沙席卷而來。蝗蟲遮天蔽日掠過田野,稻穗還沒抽穗就被啃成光桿;接著是百日大旱,連馬京河的水都縮成了窄窄的細流。父親蹲在龜裂的田埂上,手里攥著半截干枯的稻苗,喉結上下滾動卻說不出話。
大隊食堂的炊煙升起來時,每家每戶按人頭領粥。我盯著碗里能照見人影的米湯,看父親把自己那份倒進母親碗里:“你得多吃點,把身子養壯。“母親又趁他不注意,把米粒撥進我和弟弟碗里。六歲的弟弟餓得直哭,父親就背著他去挖觀音土,回來摻著野菜煮成灰綠色的糊糊。
最絕望的夜里,我被壓抑的哭聲驚醒。月光從窗紙破洞漏進來,照見母親正拆她的陪嫁紅綢襖:“把這個賣了,換些紅薯干......““不行!“父親的聲音帶著哽咽,“我明天就去鄰鎮碼頭扛大包,說什么也不能讓孩子們餓著。“
母親的病情突然惡化,燒得直說胡話,卻死死護著枕邊的布包——里面是我偷偷省下的半碗粥。父親背著她深一腳淺一腳在泥濘小路上狂奔,挨家挨戶敲門借糧。為抓那劑救命的藥,他把祖傳的銀鐲重重拍在藥鋪柜臺上,鐲面上刻的并蒂蓮花紋在油燈下閃著最后一點光。
當第一縷春雨落下來時,饑荒終于漸漸退去。我推開窗,看見母親在院子里給新栽的桃樹苗澆水,父親挑著滿滿兩桶河水從馬京河邊走來,桶里晃動著藍天白云。春風掠過河岸,嫩綠的桃芽在枝頭輕輕搖晃,恍惚間,我仿佛看見無數希望的種子,正在這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