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時,醉仙樓的檐角還掛著晨露,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三樓雅間的地板上投下斑駁光影。
阮月推開雅間門時,崔婉正對著窗外出神,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桌上的藥包。見阮月進來,她忙起身,斗笠下的目光掃過對方按在腰間的劍柄,輕聲道:“這幾包藥材我核對過三遍,牛黃、麝香、防風都齊了,只是龍涎香......“她將藥包一一解開,露出里面或根莖或粉末的藥材,“太醫院的朋友說,上月庫房失過火,龍涎香的賬目全燒了。“
阮月摘下斗笠,露出一張清冷的臉。她拿起那張寫著密信的紙條,指尖在“沉江“二字上用力按了按,紙上立刻顯出兩道淺痕:“漕幫的船走運河水脈,若真是偷賣的杉木石料,沉江處必是水流湍急的漩渦段。“她忽然抬眼,“周勇家可有打斗痕跡?“
“窗臺上有半枚帶泥的靴印,像是一個軍隊的制式。“崔婉低頭蘸了點茶水,在桌上畫出靴印的形狀,“而且他家水缸是滿的,米缸卻空了,不像是倉促離開。“
話音未落,樓梯傳來“咚咚“的腳步聲,像是有人急著上樓,卻在離雅間三步遠的地方頓住了。阮月按住劍柄的手緊了緊,指節泛白,斗笠被她隨手扣在桌角,露出一雙銳利的眼。
門被輕輕推開時,趙銘的官帽歪在一邊,袍角還沾著草屑。他剛要說話,就被阮月一個眼神制止,只見她豎起食指貼在唇邊,目光掃過雅間的梁柱——那是她們之前約定的暗號,意為“隔墻有耳“。
趙銘喉頭動了動,壓低聲音:“杜衡少卿的尸首今早被發現時,嘴角還掛著藥渣,像是剛喝了安神湯。“他從袖中摸出個油紙包,“這是我偷偷從他家灶臺上刮的,聞著有苦杏仁味。“
阮月打開紙包,湊近聞了聞,眉頭瞬間擰起:“是氰化物。“她忽然想起什么,“杜衡驗尸時,可有提過崔大人指甲縫里的東西?“
“他說有木屑,紋理像是老杉木。“趙銘忽然打了個冷顫,“昨夜我值夜,看見大理寺的人抬著擔架往后門走,白布底下露出只手,戴著杜衡常戴的玉扳指。“
崔婉忽然插話:“家父書房的博古架上,少了塊鎮紙,是老杉木做的。“她看向阮月,“去年漕幫送過一批'貢品',其中就有杉木鎮紙,說是從江南運來的百年老料。“
雅間的門被風推開條縫,帶進樓下的說笑聲。阮月起身關門,忽然瞥見樓梯口閃過個灰衣人影,那身形像是工部的小吏。她反手將門閂扣上,聲音冷了幾分:“你來時,身邊可有旁人?“
“有個穿紫袍的,沒見過臉,總低著頭。“趙銘忽然想起什么,“對了,杜衡死前托人給我送過張字條,寫著'百花深處有船票',當時我還以為是玩笑......“
“是船運的清單!“阮月與崔婉同時脫口而出,只見崔婉抓起桌上的藥材包,“漕幫的船運清單都會蓋三當家的朱印,若是偷賣的建材,清單上必寫'軍需'二字。“
趙銘剛要再說,樓下忽然傳來老鴇的吆喝聲:“三樓的貴客,要不要添壺新茶?“阮月應了聲“不必“,回頭時,趙銘已將一張刑部的腰牌放在桌上:“夜里過城門用得上,就說去查走私案。“
送走趙銘后,崔婉忽然盯著阮月的手腕:“你的傷口......“只見對方的袖口滲出暗紅的血漬,將淺色的便裝染出片污漬,“毒性又發作了?“
阮月抬手按住傷口,額角滲出細汗:“不打緊,昨夜又逼出些毒血。“她忽然想起什么,“你說的香囊,針腳是不是歪歪扭扭的?“見崔婉點頭,她繼續道,“我在崔大人棺木里見過個香囊,邊角縫得格外密,像是藏了東西。“
崔婉眼睛一亮:“父親的針線活極好,絕不會縫歪!“她忽然拍了下桌子,“我知道了,那是雙層內襯,里面定是縫了密信!“
此時樓下忽然一陣喧嘩,像是有人打碎了酒壇。阮月走到窗邊,撩開窗簾一角——只見幾個穿漕幫服飾的漢子正往樓上沖,腰間的彎刀閃著寒光。她回頭抓起斗笠扣在崔婉頭上:“從后窗走,順著這根繩子下去,到濟世堂等我。“
“那你......“
“我去會會三當家,順便討點龍涎香。“阮月拔出劍,劍身映出她冷冽的眼神,“放心,我這身功夫,對付幾個漕幫漢子還綽綽有余。“
黃昏的百花胡同飄著脂粉香,青樓的燈籠剛點起來,紅綢在風里搖搖晃晃。阮月換上男裝是件月白長衫,腰間松松系著玉帶,活脫脫像個浪蕩公子。她剛走進醉春院,就被老鴇纏上,那女人涂著紅指甲的手往她胳膊上搭:“爺看著面生,是第一次來?“
阮月掏出錠銀子,在手里掂了掂:“聽說三當家的新寵唱得一手好《春江花月夜》?“銀子被她拋到空中,又穩穩接住,“我要聽她唱整曲,若唱得好,這錠金子歸你。“
老鴇的眼睛亮了,忙引著她往后院走:“三爺今兒個心情好,剛讓人燉了冰糖燕窩。“路過月亮門時,她忽然往阮月手里塞了個油紙包,“這是后廚剛炸的杏仁酥,爺墊墊肚子?“
阮月捏了捏油紙包,厚度不對,像是藏了張紙。她不動聲色地將紙包塞進口袋,跟著老鴇來到聽雨軒外,只見窗紙上兩個身影正對著飲酒,其中穿錦袍的正是鄭鐸,另一個敞著衣襟的漢子,胳膊上露出條青龍紋身——那是漕幫三當家的標志。
“......那批石料刻了記號,沉江前得用鏨子把印記鑿掉。“鄭鐸的聲音帶著酒氣,“林御史那邊雖被嚴世蕃按住了,但他書房里有本賬冊,記著每年的'孝敬'數。“
三當家“嗤“了聲:“明晚讓兄弟們去抄了他的書房,一把火燒干凈。倒是阮月,聽說她中了'青絲繞',現在怕是連劍都握不穩了吧?“
阮月正想推門,忽然覺得后頸一陣涼意,像是有人用針尖指著她。她猛地側身,只見個黑衣人不知何時站在身后,手里的匕首閃著幽藍的光——那是淬了毒的。
“玄夜的人,都喜歡躲在暗處嗎?“阮月反手拔劍,劍尖直指對方咽喉,“你們主子派你來,是取我性命,還是要賬冊?“
黑衣人顯然沒料到她會認出自己,愣了愣的功夫,阮月的劍已劃破他的衣袖,露出胳膊上的玄鐵令牌。就在這時,屋內傳來鄭鐸的驚呼聲:“誰在外面?“
黑衣人見狀不妙,虛晃一招就要翻墻,卻被阮月纏住。兩人打了十幾個回合,阮月漸漸體力不支,傷口處傳來陣陣劇痛,眼前陣陣發黑。她咬著牙逼退對方,忽然聽見“咻“的破空聲,只見三支弩箭精準地射中黑衣人的后心!
巷口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崔婉提著弩機跑過來,臉上沾著灰:“濟世堂的掌柜說,嚴世蕃府前天買了十斤龍涎香,說是要熏衣料。“她扶住搖搖欲墜的阮月,“你的臉色好差,是不是毒性發作了?“
阮月掏出懷里的油紙包,里面果然是張地圖,畫著老碼頭的位置,還圈出個漩渦標記。她剛要說話,就聽見醉春院里傳來喧嘩,鄭鐸帶著人沖了出來,手里舉著火把:“抓刺客!“
兩人忙鉆進小巷,剛跑沒幾步,就撞見巡夜的官兵。為首的校尉看到阮月,忽然大喊:“她就是阮月!尚書有令,格殺勿論!“
崔婉急中生智,抓起墻角的石灰粉撒過去,趁著官兵揉眼睛的功夫,拉著阮月拐進條窄巷。那巷子僅容一人通過,墻壁上爬滿藤蔓,她們踩著藤蔓爬上墻頭,才發現外面是片荒地。
“往南走三里,有處廢棄的磚窯,是我小時候藏東西的地方。“崔婉扶著阮月,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荒草里穿行,“那里有口井,還有我存的干糧。“
到了磚窯,崔婉才發現阮月的傷口已青紫到胸口,嘴唇泛著烏色。她忙解開隨身的藥箱,拿出銀針扎在阮月的穴位上:“這只能暫時壓制毒性,明早必須用龍涎香配解藥。“
阮月靠在窯壁上,喘著粗氣笑了:“看來只能去尚書府'借'龍涎香了。“她忽然抓住崔婉的手,“明晚老碼頭,你別去,太危險。“
崔婉卻從懷里掏出個小小的銅哨:“這是我父親留給我的,吹三聲,漕幫里有他安插的人會接應。“她將銅哨塞進阮月手里,“你忘了?我繡香囊時,針腳里藏的可是暗號,論追蹤查案,我未必比你差。“
月光從磚窯的破洞照進來,落在兩人交握的手上。阮月看著崔婉堅定的眼神,忽然想起初次見她時,這姑娘還躲在崔大人身后,怯生生地遞上杯茶。她輕輕拍了拍崔婉的手背:“明晚子時,老碼頭的瞭望塔見。“
遠處傳來打更聲,三更了。崔婉靠在阮月肩頭睡著了,呼吸均勻。阮月看著她眼下的青影,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也是這樣守在她床邊,直到她退燒才肯合眼。她悄悄將自己的外袍脫下來,蓋在崔婉身上,目光投向窗外——烏云正一點點散去,露出點點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