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繭》
母親脊背很直流,父親掌心開始飄雪。
“你又來了……”她吐出字句像輕放羽毛,尾音陷進沙發皺褶里。我抖開洗過的藍格床單,棉布在晨光中舒展,每道折痕都蒸騰著白蘭香皂的清甜。父親枯枝般的手托著水杯遞來,杯沿輕顫,水面浮著的半片檸檬隨之搖晃,晃碎了他映在杯壁上的眉眼——那波紋竟與老年斑的輪廓悄然重疊。
“近得很,穿個胡同就到。”我接過水杯扶他坐下。麂皮抹布拂過窗臺,積塵驚飛如細小的灰蛾。玻璃漸明,映出雙親并坐的側影:母親松弛的脖頸彎成陶罐提梁的弧度,父親手背虬結的靜脈像蟄伏的藍蚯蚓。他們曾瓷釉般的肌膚被歲月蝕成粗陶,卻仍固執地保持潔凈——這怕是我骨血里最深的烙印。
驀地憶起八歲冬夜。母親撞開門時發梢結滿冰晶,鼻尖凍成瑪瑙紅:“買桶醬油,要琥珀色的那種。”二十元紙幣塞進我掌心,還帶著她胸口焐出的暖意。
回來時硬幣已漏在風雪里,攥錢的右手青白如凍梨。母親拉過我僵手合在掌中,呵氣在鏡片凝成霧:“凍麻了吧?”她指腹粗繭刮過我手背,暖流順著血脈回流,像春溪解凍時頂破冰層的細響。
夜半被肩窩暖意烘醒。橘色燈暈下,母親弓背如蝦,針尖正挑著藍布起舞。頂針在無名指上泛著鈍光,棉線穿過厚絮時發出咝咝輕唱。黃絹剪的蝶翅被細密針腳釘牢,“我兒戴著媽給做的棉花手套戴上啊,那小手會暖暖的。”晨曦爬上她睫毛時,最后一針收成死結,“風雪再咬不著我的小豆芽兒啦。”
那日我戴著蝴蝶棉手套撲進雪幕,陽光把冰凌熔成金水。指間的暖不斷漲潮,漫過腳踝、胸腔、眼睫——原來寸草承接的三春暉,是母親用頂針在寒夜頂出的光斑。
后來我與哥哥如蒲公英飛散,父母體檢單上箭頭始終溫馴。
母親脊背很直流,父親掌心開始飄雪。
“你又來了……”她吐出字句像輕放羽毛,尾音陷進沙發皺褶里。我抖開洗過的藍格床單,棉布在晨光中舒展,每道折痕都蒸騰著白蘭香皂的清甜。父親枯枝般的手托著水杯遞來,杯沿輕顫,水面浮著的半片檸檬隨之搖晃,晃碎了他映在杯壁上的眉眼——那波紋竟與老年斑的輪廓悄然重疊。
“近得很,穿個胡同就到。”我接過水杯扶他坐下。麂皮抹布拂過窗臺,積塵驚飛如細小的灰蛾。玻璃漸明,映出雙親并坐的側影:母親松弛的脖頸彎成陶罐提梁的弧度,父親手背虬結的靜脈像蟄伏的藍蚯蚓。他們曾瓷釉般的肌膚被歲月蝕成粗陶,卻仍固執地保持潔凈——這怕是我骨血里最深的烙印。
驀地憶起八歲冬夜。母親撞開門時發梢結滿冰晶,鼻尖凍成瑪瑙紅:“買桶醬油,要琥珀色的那種。”二十元紙幣塞進我掌心,還帶著她胸口焐出的暖意。
回來時硬幣已漏在風雪里,攥錢的右手青白如凍梨。母親拉過我僵手合在掌中,呵氣在鏡片凝成霧:“凍麻了吧?”她指腹粗繭刮過我手背,暖流順著血脈回流,像春溪解凍時頂破冰層的細響。
夜半被肩窩暖意烘醒。橘色燈暈下,母親弓背如蝦,針尖正挑著藍布起舞。頂針在無名指上泛著鈍光,棉線穿過厚絮時發出咝咝輕唱。黃絹剪的蝶翅被細密針腳釘牢,“我兒戴著媽給做的棉花手套戴啊,那小手會暖暖的。”晨曦爬上她睫毛時,最后一針收成死結,“風雪再咬不著我的小豆芽兒啦。”
那日我戴著蝴蝶棉手套撲進雪幕,陽光把冰凌熔成金水。指間的暖不斷漲潮,漫過腳踝、胸腔、眼睫——原來寸草承接的三春暉,是母親用頂針在寒夜頂出的光斑。
后來我與哥哥如蒲公英飛散,父母體檢單上箭頭始終溫馴。前日魚市見紅絨球金魚游弋,水波游動聲里浮起舊影:父親總在換水前哄母親:“快捧住會游的瑪瑙!”她便虛攏起手,看橙紅魚尾掃過生命線,笑聲如露珠滾落玉盤。
新魚缸今晨送達。注水時我忽道:“爸穿灰毛衣真像雪松。”父親修剪吊蘭的銀剪停在半空。母親噗嗤笑開,假牙閃動瓷光:“當年他長得白凈,人也年輕……”我又追加了一句;“那樣子是玉樹臨風的大男孩?”他們都笑了。
水流聲汩汩漫過寂靜。母親哼起歌來,竟是當年縫手套的調子。父親和著節奏輕叩缸壁,波紋在玻璃上蕩開,燈光碎成滿缸星子游弋。
水草柔曼搖曳,多像母親當年飛走的棉線。而缸底沉落的魚食,
恰是我終其一生
也織不圓的
寸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