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國際宿舍的初印象
雨晴拖著行李箱走上朱拉隆功大學宿舍樓的二樓,203室的門牌在走廊盡頭微微發舊。她深吸一口氣,推開門——
“Hello!”一個扎著高馬尾的日本女孩正坐在書桌前,聽到動靜立刻抬頭,露出燦爛的笑容,“你是新室友嗎?我是佐藤美咲(MikikoSato)!”
雨晴愣了一下,隨即也笑著點頭:“你好,我是林雨晴,來自馬來西亞。”
“哇,馬來西亞!我聽說過吉隆坡的雙子塔!”美咲興奮地說,隨即又指了指另一張空床,“那是越南室友的床位,她叫阮氏芳(ThiPhuongNguyen),昨天剛搬走,可能下午會回來。”
雨晴點點頭,拖著行李箱走進房間。房間不大,兩張上下鋪的床靠墻而立,中間是一張長桌,上面擺滿了化妝品、零食和幾本語言教材。窗外的陽光透過淺黃色的窗簾灑進來,照亮了空氣中漂浮的灰塵。
“這里就是我的床位。”美咲指了指靠窗的下鋪,“芳的床在那邊,韓國室友的床在另一邊——她叫金敏智(MinjiKim),應該快到了。”
雨晴剛把行李箱放下,門口就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
“Annyeonghaseyo!”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韓國女孩推門而入,手里抱著一堆泡菜味的零食,“我是金敏智!你們好呀!”
“你好!”雨晴和美咲同時回應。
敏智把零食放在桌上,熱情地介紹:“這是我最愛的韓國泡菜薯片!你們一定要嘗嘗!”
雨晴笑著接過一片,咬下去的瞬間,酸辣的泡菜味在嘴里炸開,她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哇,好特別!”
“對吧?韓國零食最好吃了!”敏智得意地晃了晃腦袋。
就在這時,門又被推開,一個身材嬌小的越南女孩走了進來,手里提著一個竹編籃子,里面裝著幾包糯米和香料。
“Xinchào!”她用略帶口音的英語說道,“我是阮氏芳,你們可以叫我芳。”
“你好!”雨晴再次揮手,“我是林雨晴。”
芳微微一笑,把籃子放在桌上:“我媽媽讓我帶了些越南糯米,晚上我們可以一起做粽子。”
美咲眼睛一亮:“太棒了!我最喜歡越南糯米了!”
敏智也湊過來:“韓國也有類似的年糕,不過是用黃豆粉吃的。”
雨晴看著眼前三個不同國籍的室友,突然有種奇妙的感覺——她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卻因為朱拉隆功大學而相聚在同一間宿舍。
第二節:飲食文化的碰撞
傍晚時分,芳開始準備越南粽子。她熟練地把糯米、豬肉和香菇混合在一起,用香蕉葉包裹成小巧的三角形。美咲則從便利店買回了壽司卷和味噌湯,敏智貢獻了一鍋泡菜湯。
雨晴從行李箱里翻出母親親手做的肉骨茶包,小心翼翼地熬煮起來。
“這是什么味道?”敏智湊過來聞了聞,“好香!”
“這是馬來西亞的肉骨茶,用豬骨和中藥熬的。”雨晴解釋道,“我媽媽讓我帶了一些調料。”
“中藥?”敏智瞪大眼睛,“韓國也有藥膳湯,不過是用高麗參和紅棗!”
“越南的粽子里會放椰子糖,甜而不膩。”芳補充道。
美咲則驕傲地展示她的壽司:“日本的壽司講究米飯的溫度和醋的比例,我可是學了很久才學會的!”
四個人圍坐在長桌前,品嘗著各自國家的美食。雨晴咬了一口芳做的粽子,糯米軟糯,豬肉香氣濃郁,帶著淡淡的椰子甜味,讓她忍不住瞇起眼睛:“太好吃了!”
“對吧?越南的粽子和泰國的‘卡姆恩’很像,不過泰國的會放椰子和紅咖喱。”芳笑著說。
“泰國的食物也很棒!”雨晴點頭,“我昨天在機場吃過冬陰功湯,酸辣得我眼淚都出來了。”
“冬陰功?”敏智好奇地問,“是泰國版的泡菜湯嗎?”
“不完全是,它用的是蝦、檸檬草和辣椒,酸辣中帶著椰香。”雨晴解釋道,“泰國菜很喜歡用香料。”
“韓國泡菜也是發酵食品,不過我們用的是白菜和辣椒粉。”敏智驕傲地說。
“日本的壽司米飯要加醋,越南的粽子用香蕉葉包裹,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加中藥……”芳總結道,“我們的飲食文化雖然不同,但都很注重食材的原味。”
四個人相視一笑,突然覺得,盡管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對美食的熱愛卻讓她們迅速拉近了距離。
第三節:作息差異的困擾
然而,文化差異不僅僅體現在飲食上。
第二天清晨,雨晴被一陣輕微的響動驚醒。她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發現芳已經起床,正跪在床邊,雙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詞。
“芳,你在做什么?”雨晴揉著眼睛問。
芳微微一笑:“我在做布施(TakBat),這是泰國佛教徒每天清晨的傳統。”
“布施?”
“就是給僧人施舍食物。”芳解釋道,“僧人會赤腳走過街道,接受信徒的布施,這是一種積累功德的方式。”
雨晴點點頭,突然想起昨晚芳提到過她信仰佛教。
“你要去參加嗎?”
“嗯,稍等我換好衣服。”芳輕聲說,隨后安靜地整理好僧袍,拿著一小碟糯米出門了。
雨晴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突然覺得有些不習慣——她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雖然家里有供奉觀音的習慣,但從未像芳這樣虔誠地參與宗教儀式。
與此同時,美咲的鬧鐘也響了。她揉了揉眼睛,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其他人。
“美咲,這么早?”雨晴問。
“日本的大學課程很嚴格,我習慣早起預習。”美咲小聲說,“你們繼續睡吧,我先去圖書館了。”
敏智則完全相反。雨晴起床時,發現她還在呼呼大睡,直到上午十點才揉著眼睛爬起來。
“韓國的大學下午才有課。”敏智打了個哈欠,“我們晚上經常熬夜寫論文。”
雨晴突然意識到,她們的作息時間完全不同——芳清晨布施,美咲早起學習,敏智熬夜趕工,而她自己則習慣按馬來西亞的時間表生活。
第四節:文化適應的挑戰
下午,雨晴去學校注冊時,又遇到了新的挑戰。
“你的學生證照片不符合要求。”工作人員用泰語說了一句,隨后切換成生硬的英語,“需要重新拍。”
雨晴愣了一下:“可是……我昨天剛拍的照片?”
工作人員指了指照片上的她——因為緊張,她的表情有些僵硬,眼睛微微瞇起,看起來像是在生氣。
“泰國人喜歡微笑的照片。”工作人員解釋道,“你要再拍一張微笑的。”
雨晴只好重新排隊,這次她努力擠出一個笑容,終于通過了審核。
回到宿舍后,她向室友們抱怨這件事。
“泰國的照片要求很嚴格。”敏智點頭,“韓國也是,護照照片不能露出牙齒。”
“日本更麻煩,”美咲補充道,“我的學生證照片因為頭發遮住了眉毛被退回來三次。”
“越南呢?”雨晴問芳。
“我們比較隨意。”芳笑著說,“只要能看清臉就行。”
四個人又笑了起來,雨晴突然覺得,盡管文化差異帶來了不少困擾,但也讓她學到了很多新東西。
第五節:夜晚的閑聊
夜深人靜時,四個人躺在各自的床上,開始閑聊。
“你們為什么選擇來泰國讀書?”美咲問。
“因為朱拉隆功大學的商科很好。”雨晴回答,“而且我對泰國文化很感興趣。”
“我是為了學習泰語。”芳說,“泰國是東南亞的重要國家,會泰語對我未來有幫助。”
“我想體驗不同的文化。”敏智聳聳肩,“韓國的大學競爭太激烈了,我想放松一下。”
“我則是為了逃避馬來西亞的高溫。”美咲開玩笑道,“不過曼谷好像更熱……”
四個人都笑了起來。
雨晴看著窗外的星空,突然覺得,盡管她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對未來的期待卻如此相似——她們都渴望探索世界,學習新的知識,結交不同的朋友。
“晚安。”她輕聲說。
“晚安。”三個聲音同時回應。
宿舍再次安靜下來,只有空調運轉的嗡嗡聲和窗外偶爾傳來的蟲鳴。雨晴閉上眼睛,感覺自己的心前所未有的平靜——她知道,這段國際宿舍的生活,將會成為她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