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顧曼每天打車上下班。
雖然家里到單位也通地鐵,但是生完孩子之后顧曼一直氣血兩虧,就算是走到地鐵站這七八分鐘的路程,也足以讓她力竭。
秦安心疼顧曼,從來沒抱怨過她通勤花冤大頭錢。
今天的晚高峰格外堵,顧曼最討厭堵車,可今天她卻想不妨再多堵一會兒也可以。
今天是婆婆第一天住進來的日子。
中午和秦安通電話的時候,說是剛接完婆婆進家門,他呼哧帶喘的,說忙著收拾東西呢,沒幾句話就掛斷了電話。
顧曼是個心細如發的人,她不禁開始分析語氣中傳遞出來的信息——“忙著收拾東西呢”,可見婆婆帶來的行李不少。
秦安也一起在收拾,可見婆婆不是個有規章的人,不然別人放置的東西自己怎么找得到呢?
顧曼最討厭家里的物品雜亂無章了。
婆婆的到來著實讓顧曼焦慮了幾天。
為了先發制人,幾天前顧曼就騰空了側臥衣柜里的兩個大格子,又把掛衣服的位置也騰了整整一排。
她和秦安說,等媽來了東西就放在這。
我媳婦辦事真細心,秦安一邊說一邊在顧曼臉上親了一口。
顧曼苦笑了一下。
思緒胡亂的飛著,等顧曼回過神,車都到了家門口。
“要發票嗎?”司機問這話,是看顧曼遲遲沒有下車的意思。
“不用,謝謝師傅。”顧曼推開車門,路過一樓超市的時候,進去買了兩瓶草莓罐頭,想了想,又買了兩瓶桃罐頭。
顧曼一進屋,看見客廳中間躺著一個敞開的行李箱,門口還有兩個綠色軍用提包,里面雜七雜八還放著一些東西。
顧曼換鞋的時候裝作不經意的看了看,有一個老式的吹風機,還有牙缸、毛巾,甚至還有一個泛黃的搓澡巾。
“媽,你到了啊。”顧曼的語氣平常,不親熱也不冷淡,把罐頭放在了餐桌上。
“今天這個晚高峰啊,堵死我了都。”顧曼一邊說,一邊快速的動手,把行李箱合上,立到客廳的墻角。
“下班了,這一天也挺忙呢。”張頌蓮人還沒露面,聲音先從臥室里飄出來——她還在忙著收拾行李。
張頌蓮,正是顧曼的婆婆。
“你到家了,那我就先回單位了。我這手頭還有個材料沒寫完呢。”秦安也是一頭的汗。六月初的天氣,東北已經正式進入夏天。
“換件衣服吧,是不是一身的汗啊。”顧曼伸手去擦秦安額頭上的汗,張頌蓮在一旁看著,還從來不知道兒子和媳婦平時這么親昵。
“不換了,換完了一會兒也又一身汗,就可這一身衣服造吧。”
“媽,你慢慢收拾不著急,休息一下明天再整。”秦安一邊穿鞋又一邊叮囑了張頌蓮一句,風風火火的走了。
顧曼看看手機,距離接小航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足夠用!她要在孩子回家之前收拾好婆婆這些爛攤子。
“媽,你這個吹風筒我給你放在衛生間的抽屜里了,牙缸毛巾也都拿到衛生巾了。”
“媽,你來看一眼。”顧曼站在衛生間里,大聲一嗓子。
“誒,來了來了。”張頌蓮仿佛小兵聽到了首長的召喚,迅速到達指令地點。
“媽,這個毛巾是擦手的,這個是擦腳的。這個是給你洗腳的盆,專門給你用的。我們個人有個人洗腳的盆,都不共用。”
顧曼每說一樣東西,都要拿到張頌蓮面前給她看看,她怕婆婆記不住。
“奧,還有浴室里那些洗發露、護發素、沐浴露啥的,你看上面寫的字就可以,都是中文。”
“就那些唄?”張頌蓮用手指著,她也怕自己搞錯。
“對對,就那些。”顧曼覺得衛生間的事情已經交代完畢了,接著進側臥檢查。
顧曼環視了一圈,衣柜里,張頌蓮的衣服整齊的疊了兩排,羅在衣柜里,床上還鋪著一些每整理完的衣服。
顧曼又拉開側臥的抽屜,里面有一瓶面霜,一個老花鏡,還有一副撲克。
還好還好,沒有雜貨鋪一樣的帶來一堆東西。顧曼在心里說。
顧曼手快嘴也快,一邊收拾一邊介紹,不一會就把張頌蓮的行李整理的利利索索。
最后一步,顧曼把兩個軍用提包使勁壓扁,塞進了行李箱里。
“媽,來搭把手。”側臥的床底下是一個儲物空間,顧曼和張頌蓮一起把床板抬起來,行李箱躺在里面,大小位置剛好。
“好嘞,全都收拾完了!媽你也歇一會吧。”
顧曼高效率地在屋里忙活了四十分鐘,汗早就順著臉往下滴。
“你這手腳真麻利,我就看你像個陀螺似得,我還沒來得及看清是啥,你都收拾好了。”
“是嗎,哈哈,我干活可利索了。”
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的第一天,顧曼覺得情況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
自己放東西的時候,幾乎沒有詢問婆婆的意見,而是直接告知,什么東西放在哪。
看似顧曼一直在忙,實際上她每說一句話都在偷偷觀察婆婆的表情變化。
沒有任何不對勁。婆婆語氣里沒有不愉快,也沒有在放東西的時候故意弄出聲響來表示抗議。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顧曼還是那種說一不二的母老虎。
看樣子婆婆并不是個針鋒相對的性格——至少不會在家務細節上和顧曼較真了,這已經很好很難得。
顧曼看一眼手機,壞了,接小航要遲到了。
“媽,你先收拾,我去接小航。”顧曼和張頌蓮并排坐在沙發上休息,看到顧曼起身,張頌蓮也跟著站了起來。
“我也去,正好熟悉熟悉路線。”
“那也好。”
一路上,顧曼給張頌蓮介紹路過的店鋪,買菜的在哪里,便宜的水果店在哪里,剪頭發的在哪里,洗澡的在哪里。
顧曼的家在開發區,近四五年,開發區的住宅一棟接一棟的蓋起來,附近的配套設施也完善起來,吃喝住用行,以顧曼家為中心,半徑一公里內全都可以解決。
顧曼說什么,婆婆都嗯嗯地點著頭,顧曼心想,這小老太太到底有沒有往心里去啊。
兩個人加快腳步,走了一身的汗,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還早了兩分鐘。
“小航!”孩子們排著隊,小鴨子一樣出了校門,顧曼開心地和小航揮手。
張頌蓮站在顧曼身后,并不往前搶,嘴里也喊著,“小航,這邊,看這邊。”
小航跑出來,直接沖進了顧曼的懷里,撒嬌的叫著“媽媽。”
“小航,你看我是誰?”張頌蓮俯下身笑瞇瞇的看著小航。
“奶奶,奶奶!奶奶你怎么來了?”小航和奶奶一個月見一兩次面,但每次見面還是很親。
這就是血緣吧,顧曼想。
“奶奶來照顧你啊。”張頌蓮溫柔地說。
“奧對,因為小林阿姨回家看她的孩子去了。”小航雖然只有三歲,但是人小鬼大,機靈的很。
張頌蓮此番來,正是因為小林阿姨的辭職。
小航出生之后,顧曼就帶著兒子回了娘家,一直住到產假臨近結束。
早在懷孕的時候顧曼就和顧敏芝說好了,孩子出生后姥姥帶,顧敏芝也是拍胸脯說了沒問題。
可沒成想,臨近產假結束,顧曼的姥姥摔了一跤,這一跤摔的老太太再也站不起來了,自此臥床。
照顧老太太的責任也就落在了顧敏芝身上。
顧曼和秦安大學畢業后就在沈城安了家,顧曼的爸媽則住在臨溪,距離沈城大概三個小時的車程。
雖然距離不遠,但畢竟不在一個城市,這種情況,顧敏芝也只能先顧老的了。
媽指不上了,婆婆呢?顧曼是打死也不愿意婆婆來帶孩子的。
倒不是因為顧曼對婆婆有什么成見。
只是,天然地,對婆媳關系的恐懼和擔心。
何況,還要摻雜進育兒理念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
寧可花錢,也要把這些煩心事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