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窗臺,溫瑜就被院子里的動靜吵醒了。
她披衣下床,看見母親正踩著板凳摘石榴,竹籃放在地上,里面已經躺著兩個紅透的果子,露水在果皮上滾來滾去,像沒擦干的眼淚。“輕點摘,”母親回頭朝她笑,“第三個留著,給你爸下酒。他總說這石榴甜,比年輕時在XJ當兵吃的還甜。”
溫瑜走過去,接過母親手里的剪刀,咔嚓一聲剪下最后一個石榴。果肉裂開的瞬間,她突然想起蟹狀星云的標量波碎片,也是這樣亮晶晶的,只是沒這石榴的甜香。“今天去李叔那兒嗎?”她問,母親正把石榴裝進盤子,聞言點頭:“去,你李叔昨天就托人帶話,說沏了新茶,等著聽你講星星上的事呢。”
村口的“清風樓”茶館剛開門,竹編的幌子就在風里搖,紅底黑字的“茶”字被曬得發白。李叔正蹲在門口擦桌子,看見溫瑜進來,手里的抹布往腰上一搭:“可算來了!”他轉身掀開柜臺后的茶罐,里面的茶葉“簌簌”落進紫砂壺,“這是今年的新茶,雨前采的,比你帶回來的‘星云碎片’靠譜。”
溫瑜剛坐下,就看見沈昭從巷口走來,手里捧著個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猜猜我帶了什么?”他把布包往桌上一放,解開繩結,露出個老舊的搪瓷缸,缸身上印著“勞動最光榮”,邊緣磕掉了塊瓷。“我爺爺的寶貝,說用這缸喝茶,比任何太空杯都有滋味。”
楚墨也騎著自行車來了,車后座綁著個竹筐,里面是剛從河灘撿的野鴨蛋,蛋殼上還沾著泥。“我媽讓給李叔帶的,”他把鴨蛋往柜臺邊一放,車鈴鐺“叮鈴”響了一聲,“說讓蒸成蛋羹,就著茶吃,比蟹狀星云的壓縮餅干強。”
李叔沏茶的手頓了頓,紫砂壺的嘴正往茶杯里淌著琥珀色的茶湯。“你們說的標量波、織網者,我聽不懂,”他把茶杯推到眾人面前,茶香裊裊升起,“但我知道,能平平安安回來,比啥都強。就像這茶,得慢慢泡,急了就沒味兒了。”
溫瑜拿起茶杯,指尖觸到溫熱的杯壁,突然想起在共鳴星喝的標量波溶液,清冽卻寡淡,哪有這茶湯的醇厚。她望著窗外的老槐樹,樹影落在茶桌上,像幅歪歪扭扭的星圖,而茶杯里的茶葉沉浮著,像蟹狀星云里的光點。
“織網者說,他們會來看地球的日出。”她輕輕吹了吹茶湯,“說想知道,能養出這么香的茶、這么甜的石榴的地方,太陽是什么顏色的。”
李叔笑了,眼角的皺紋擠成一團:“讓他們來!我這茶館隨時開門,給他們沏最好的茶。要是他們想吃紅燒肉,就讓你媽露一手,保證比你們帶的‘星塵餅干’強十倍。”
正說著,顧晏推門進來,手里舉著個陶罐,罐口用紅布封著。“我爸泡的酒成了!”他把陶罐往桌上一放,紅布飄落,里面的酒液泛著淡淡的紫色,是標量波碎片泡出的顏色,“他說讓李叔嘗嘗,算是謝你當年教他修鏡樁的情分。”
李叔擰開罐口,一股酒香混著茶香飄出來,他蘸了點酒,抿在嘴里咂咂嘴:“好東西!比鎮上的老白干多了點清甜味,像摻了花蜜。”他放下陶罐,突然指著墻上的報紙,上面印著空間站的照片,“你們看,這上面說,咱們國家的空間站也能種蔬菜了,跟你們在飛船上似的。”
沈昭湊近看報紙,手指點著照片里的生菜:“這可比我們帶的脫水蔬菜新鮮。”他轉頭看向溫瑜,“等織網者來了,帶他們去空間站看看,讓他們知道,地球的‘規則’不光有茶和紅燒肉,還有能在太空種出菜的本事。”
楚墨正用手指敲著桌面,節奏像標量波的振動。“我打算把飛船停在河灘,”他說,“給孩子們當科普館,讓他們摸摸艙壁,知道星星不是遙不可及的。就像我小時候,總以為月亮上真有嫦娥,現在才知道,只要肯努力,就能離它近一點。”
太陽慢慢升高,茶館里的人多了起來。有提著菜籃的大媽,有背著書包的學生,還有扛著鋤頭的老農,他們路過時都往溫瑜這桌看,聽著斷斷續續的“星云”“織網者”,臉上帶著好奇的笑。
李叔給新來的客人沏茶,嘴里念叨著:“這幾個孩子從星星上回來的,可厲害著呢!”客人就笑著點頭,說“真是出息了”,語氣里的驕傲,像在說自家的孩子。
溫瑜端起茶杯,看著里面的茶葉舒展成完整的葉片,突然明白,所謂的“星際規則”,所謂的“文明共鳴”,其實就藏在這杯茶里,在李叔的念叨里,在母親的石榴里,在父親泡的酒里。它們不像標量波那樣閃爍,卻比任何能量都更有韌性,能把遠在星塵里的人,牢牢拽回這片土地。
她低頭看了看手環,織網者發來新消息:“已看到地球的炊煙,比中子星的光更溫暖。”
溫瑜笑著回了個“歡迎來喝茶”,然后把手機揣回兜里,伸手去拿桌上的野鴨蛋,蛋殼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真實得讓人心安。
窗外的老槐樹沙沙響,像在應和著茶館里的笑聲,也像在回應著遙遠星塵里的期待。
(接前文)
巷口的賣糖畫師傅挑著擔子經過,銅勺在青石板上劃過,糖漿拉出細長的絲,轉眼間就凝成條騰云駕霧的龍。孩子們圍著拍手,聲音像撒了把碎珠子,滾進茶館的窗縫里。
“織網者要是看見這個,肯定覺得比標量波絲線神奇。”溫瑜笑著說,想起織網者用脈沖星風編網時的專注,竟和這糖畫師傅有幾分像——都是用最本真的材料,編織出讓人驚嘆的模樣。
沈昭掏出手機,對著糖畫師傅拍了段視頻,發給織網者:“這是地球的‘編織藝術’,用糖做的,甜的。”發送成功的提示跳出來時,他忽然想起在蟹狀星云,織網者曾用標量波給他們“畫”過星圖,當時覺得那是宇宙最美的圖案,此刻看著糖畫龍身上的糖霜反光,才發現人間的手藝里,藏著更動人的光。
楚墨從自行車筐里摸出個野鴨蛋,遞給旁邊看熱鬧的小男孩:“拿著,孵不出小鴨子,但能炒出香噴噴的蛋。”小男孩怯生生接過去,手心里的溫度燙得他直咧嘴,卻緊緊攥著不肯放。楚墨看著他跑遠的背影,想起在共鳴星,透明生物曾把共情池的水晶碎片塞進他手里,那時的觸感和此刻的鴨蛋很像——都是帶著溫度的饋贈。
顧晏打開陶罐,給每個人的茶杯里倒了點酒。紫色的酒液滴進茶湯,像在琥珀色的湖里撒了把星子。“我爸說,這酒得就著故事喝。”他舉起杯子,和眾人輕輕一碰,“以前是他給我講糧站的老事,現在輪到我給他講蟹狀星云的事,講織網者怎么用中子星當梭子,講標量波絲線怎么像咱這兒的棉線一樣,能縫補宇宙的裂縫。”
李叔蹲在門口抽煙,看著這幾個年輕人笑鬧,煙圈在陽光里慢慢散開,像他年輕時見過的烽火臺信號。他想起幾十年前守鏡樁的日子,那時總覺得鏡樁的光太孤單,像懸在戈壁上的孤燈,如今才知道,這光早就順著孩子們的腳步,走到了星星的盡頭,還帶著滿身的人間煙火回來了。
太陽爬到頭頂時,茶館的竹簾被風吹得嘩嘩響。溫瑜望著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聽見賣豆腐的吆喝聲、自行車的鈴鐺聲、孩子們的嬉笑聲,這些聲音混在一起,像首最熱鬧的歌,比織網者的標量波低吟更讓人安心。
她知道,織網者說的“溫暖”,不是指陽光的溫度,而是指這些聲音,這些人,這些藏在煙火里的牽掛。它們不像中子星那樣耀眼,卻能讓每一個遠行的人,在星塵深處也能聞到歸途的味道。
手環輕輕震動了一下,是條來自宇宙的消息,簡單得像句日常問候:
“我們在路上了,帶了星塵做的糖,想換一塊桂花糕。”
溫瑜笑著回復:“等你來,灶臺上的火,一直旺著。”
(本章完)
★本章重點注釋:
-茶桌與星圖的隱喻:茶桌上的樹影、茶湯中的茶葉被比作星圖與星云光點,將宏大的宇宙意象融入日常場景,弱化科幻設定的距離感,突出“地球規則”的煙火氣。
-普通人的反應:李叔、買菜大媽、老農等角色對“星際故事”的好奇與接納,體現“宇宙探索”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能融入市井生活的談資,強化“回歸人間”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