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周永平年間,四海升平,物阜民豐,海清河晏。帝京長安,天子腳下,更是金粉繁華之地,王孫公子絡繹不絕,達官顯貴云集于此。再說那城東仁壽坊內,有一座軒昂府邸,其:朱門獸環,高墻碧瓦,門楣上懸有一塊御筆親題的匾額,乃是“敕造奉直大夫沈第”。這便是四品京官、工部員外郎沈文翰的府邸了。
這沈文翰,表字墨林,乃長安人氏,進士出身,自小承襲家風,為人端方清正,雖非閣部重臣,卻也頗得圣心。再續夫人王氏,亦是出身金陵望族,性情溫婉,治家有方。唯一心中不足,美中有余的是,膝下僅得一女,名喚知微,年方二七,生的是:
眉蹙春山含遠黛,目凝秋水湛寒星。
瓊姿不藉鉛華色,蕙質天成翰墨馨。
這沈小姐自幼聰慧絕倫,經史子集過目成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更難得的是心性通透,不似尋常閨閣女兒只知脂粉女紅。沈員外夫婦愛如珍寶,雖無子嗣承歡之樂,略有遺憾,但有此明珠在掌,亦是心滿意足。
這日正值季夏,暑氣蒸騰。沈府后園,荷風榭內,沈知微身著月白綾衫,系著藕荷色羅裙,并芙白蓮云錦繡鞋。正憑欄而坐,手執一卷《南華經》,身旁侍立著貼身丫鬟素月、錦秋二人。
三人此刻于此,是為避暑解熱。榭臺下丈二遠處便有一池,池中碧葉田田,粉荷初綻,偶有錦鯉躍波而起,攪碎一池云影,端的清幽。
素月捧來一盞冰湃的酸梅湯:“姑娘,日頭毒了,且歇歇眼睛,用些湯水解解暑氣罷。”
沈知微方放下書卷,接過盛湯的青瓷盞,尚未沾唇,忽聞得前院隱隱傳來喧嘩之聲,而后慢慢變得平聲,清晰。須臾,只見府內二門上的管家沈安,氣喘吁吁奔入園中,也顧不得禮數,急聲稟道:“小姐!快,快!前頭傳下話來,宮里有天使(天子的使臣)到了!老爺、夫人請小姐速速更衣,到前廳接旨!”
此言一出,滿榭皆驚。素月、錦秋二婢面面相覷,俱是愕然。沈知微心頭猛地一跳,手中青瓷盞“當啷”一聲落在欄桿上,幸得錦秋眼疾手快,將其扶住,只濺出幾點湯汁,稍稍污了裙角。她強自定神,問道:“可知是何旨意?”
沈安抹了把汗,搖頭道:“小的不知!只見那宣旨的內官身著絳紫蟒袍,手持黃綾圣諭,儀仗森嚴,非同小可!老爺已命大開中門,設香案接旨了!小姐,快些吧,耽擱不得!”
沈知微秀眉微蹙,心中疑云頓生。父親雖得圣心,但官職不高,沈府又非皇親國戚,何來宮中天使親臨降旨?她來不及細想,連忙起身道:“素月、錦秋,隨我更衣。”旋即,主仆三人匆匆離了荷風榭,回返繡樓。
再看那前院正廳之上,香案高設,香煙繚繞。沈文翰已換上簇新的四品云雁補服,夫人王氏亦按品大妝,率領合府男丁女眷,屏息凝神,跪伏于地。廳外,八名身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肅立兩側,拱衛著一位面白無須、神情端肅的中年太監,正是司禮監隨堂太監高德海。
高太監展開手中明黃卷軸,用那特有的尖細嗓音朗聲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丕基。今六宮虛位,當廣選淑媛,以充掖庭。咨爾工部員外郎沈文翰之女沈氏知微,毓質名門,性秉柔嘉,德容兼備,堪為宮闈之選。特敕爾于本月初八日辰時,備選入宮,聽候采擇。毋得遲誤!欽此!”
“臣沈文翰,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沈文翰聲音微顫,高舉雙手接過那“重若千鈞”的圣旨,額頭上已滲出細密汗珠。夫人王氏亦跪在身后,臉色煞白,身子晃了晃,幾乎軟倒,幸得身旁嬤嬤攙扶。
傳接完上意后,高太監換了一副笑臉,虛扶一把:“沈大人、沈夫人,快快請起。令嬡得蒙天眷,此乃闔府無上榮光,可喜可賀啊!”說罷,目光在廳內一掃,“不知沈小姐現在何處?咱家也好當面道賀,略觀淑容。”
沈文翰掩面抹了把汗,連忙道:“小女正在后堂更衣,即刻便來。公公一路辛苦,還請花廳奉茶。”同時命管家奉上早已備好的紅封。
高太監接過紅封掂了掂,感到其中頗有分量,笑容更盛,擺手道:“茶便不吃了,宮中事忙。既然旨意已宣,咱家這就回宮復命。沈大人,沈小姐入宮之事,關乎天家體面,萬萬輕忽不得,好生預備著吧。”言罷,在一眾錦衣衛簇擁下,登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