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曉是被豬叫聲驚醒的。
那聲音尖利短促,像一把刀劃破了青禾村清晨的寧靜。她從被窩里探出頭,窗外才蒙蒙亮,霜花在玻璃上勾勒出蕨類植物般的紋路。又一聲豬叫傳來,她猛地坐起身——今天是村里殺豬的日子!
匆匆套上羽絨服和雪地靴,黎曉曉抓起手機(jī)就往外跑。院子的地面上結(jié)了一層薄霜,踩上去咯吱作響。呼出的白氣在眼前凝成一團(tuán),又被晨風(fēng)吹散。遠(yuǎn)處村委會前的空地上已經(jīng)圍了一圈人,中間支著個大鐵鍋,水汽蒸騰而上,在冷空氣中形成一道白色煙柱。
黎曉曉小跑過去,擠進(jìn)人群。屠戶老趙正磨著一把狹長的尖刀,刀刃在磨刀石上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唰唰“聲。他身旁的木架上綁著一頭肥壯的黑豬,四個蹄子被麻繩牢牢固定,發(fā)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曉曉來啦?“王遠(yuǎn)媳婦遞給她一個小板凳,“坐這兒,看得清楚。“
黎曉曉道了謝,環(huán)顧四周沒看到黎虎的身影。正疑惑間,肩膀被人輕輕拍了一下。回頭一看,黎虎就站在她身后,身上套了件深藍(lán)色的橡膠圍裙,手里提著個木桶。
“虎子哥!“黎曉曉眼睛一亮,“你這是要幫忙?“
黎虎點點頭,指了指豬,又指了指木桶——他要接豬血。這是制作血豆腐的關(guān)鍵,新鮮的豬血要立即攪拌防止凝固,再加入鹽和水調(diào)勻。
老趙磨好刀,試了試刃口,滿意地點點頭。幾個壯年男子上前按住豬身,老趙找準(zhǔn)位置,一刀捅進(jìn)豬脖子。豬的慘叫戛然而止,鮮血噴涌而出,正好落入黎虎準(zhǔn)備好的木桶中。黎虎立刻用一根長木棍快速攪拌,動作嫻熟得像是在演奏某種樂器。
黎曉曉下意識地屏住呼吸。雖然知道這是鄉(xiāng)村生活的常態(tài),但親眼目睹屠宰過程還是讓她心頭一顫。她偷瞄黎虎的表情,卻發(fā)現(xiàn)他神色如常,專注地攪拌著豬血,仿佛在進(jìn)行一項神圣的儀式。
“城里姑娘不習(xí)慣吧?“王遠(yuǎn)媳婦笑著問。
黎曉曉老實點頭:“第一次看殺豬,有點...“
“習(xí)慣就好,“王遠(yuǎn)媳婦拍拍她的手,“自家養(yǎng)的豬,吃著放心。待會兒給你留塊好肉。“
放完血,老趙開始燙豬刮毛。幾個年輕人將豬抬到大鐵鍋旁,用木瓢舀起滾水澆在豬身上。黑色的豬毛在熱水中變得松軟,老趙用刮刀一刮就是一大片,露出底下粉白的豬皮。不消半小時,整頭豬就變得光溜溜的,掛在架子上像個月娃娃。
開膛破肚時,黎曉曉別過了臉。黎虎見狀,悄悄挪了半步,用身體擋住了她的視線。這個細(xì)小的舉動讓黎曉曉心頭一暖,她輕輕拉了拉黎虎的圍裙帶子,表示謝意。
內(nèi)臟被一件件取出,分類放好:豬肝、豬心、豬腰子要趁新鮮吃;豬肚和豬腸需要反復(fù)清洗;豬肺和豬胰臟可以喂狗。老趙手法嫻熟,像在解一道復(fù)雜的幾何題,每一刀都恰到好處。
“這塊五花肉好!“老趙割下一條約三指寬的五花肉,肥瘦相間如大理石紋路,“給誰?“
黎虎立刻舉手,然后指了指黎曉曉。老趙會意,將肉放進(jìn)黎虎準(zhǔn)備好的竹籃里,還特意挑了塊層次最分明的。
“謝謝趙叔!“黎曉曉趕緊道謝。
老趙擺擺手:“謝虎子吧,他提前半個月就跟我訂了這塊肉。“
黎曉曉驚訝地看向黎虎,后者耳根微紅,低頭整理裝肉的籃子。原來他早就計劃好了,就等著今天給她做最愛的紅燒肉。
分割持續(xù)到中午,一頭三百多斤的豬變成了案板上整齊的肉塊。村民們按照事先登記的順序領(lǐng)取自己需要的部位,有的要后腿做火腿,有的要肋排熏臘排,還有的要肥肉熬豬油。黎虎除了那塊五花肉,還要了整條豬后腿和十斤肥瘦相間的肉塊。
“做臘肉?“黎曉曉問。
黎虎點點頭,眼睛亮亮的。他在本子上寫道:【今晚腌制,風(fēng)干半個月就能吃。】
回“曉院“的路上,黎虎提著沉甸甸的肉籃,黎曉曉則幫他拿著裝滿了豬血的木桶。冬日的陽光灑在村間小路上,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虎子哥,你什么時候?qū)W會做臘肉的?“黎曉曉好奇地問。
黎虎騰出一只手寫道:【爺爺教的。十歲那年,做了第一條臘肉。】
十歲,正是他失聲的那年。黎曉曉心頭一緊,不知該如何接話。黎虎卻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自己沒事。
午飯簡單解決了,黎虎立刻開始準(zhǔn)備腌制臘肉。他在院子里支起一個大木盆,將粗鹽、花椒、八角和桂皮放入鐵鍋炒香,然后均勻地抹在肉塊上,尤其是每條縫隙和切口都不放過。
黎曉曉架好直播設(shè)備,對著鏡頭介紹:“家人們看,虎子哥要做傳統(tǒng)臘肉了!這些調(diào)料都是現(xiàn)炒的,香味都飄到屏幕外了吧?“
彈幕紛紛回應(yīng):
“太專業(yè)了!“
“這肉紋理太漂亮了!“
“想吃!“
黎虎看到鏡頭,動作更加一絲不茍。他將抹好調(diào)料的肉塊一層層碼進(jìn)大缸里,每放一層就撒一把鹽,最后壓上洗凈的鵝卵石。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像是在進(jìn)行某種古老儀式的祭司。
“這樣腌七天,“黎曉曉對著鏡頭解釋,“然后取出來風(fēng)干。虎子哥說要用柏樹枝熏一下,味道更好。“
直播間的觀眾越來越多,很多人問能不能購買。黎曉曉正要回答,黎虎突然碰了碰她的手肘,指了指院子外——幾個村民正抬著一個巨大的石臼往村委會方向走。
“那是要做什么?“黎曉曉好奇地問。
黎虎寫道:【打糍粑。】想了想又補(bǔ)充:【小雪習(xí)俗。】
黎曉曉立刻向觀眾道歉:“家人們,我們要去看打糍粑了,今天的直播先到這里!“說完就關(guān)了直播,拉著黎虎往外跑。
村委會前的空地上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人。那個被抬來的石臼有一米多高,內(nèi)壁光滑如鏡,看樣子有些年頭了。旁邊支起了兩個大灶,上面架著木甑,蒸汽從甑蓋的縫隙中裊裊升起,帶著糯米的甜香。
“曉曉來啦?“李婆婆招手,“正好,第一鍋糯米快熟了。“
黎曉曉擠到前排,看見幾個壯漢正在準(zhǔn)備木錘——碗口粗的硬木棍,頭部被磨得圓潤光滑。第一甑糯米出鍋時,整個空地都彌漫著誘人的香氣。蒸熟的糯米被倒進(jìn)石臼,立刻有人用木錘開始捶打。
“要趁熱打,“李婆婆解釋,“涼了就硬了,打不動。“
起初,木錘很容易就能將糯米搗爛。但隨著米粒逐漸粘稠,阻力越來越大,需要兩個壯漢輪流捶打。黎曉曉看得手癢,躍躍欲試。在眾人的起哄下,她也接過木錘嘗試,結(jié)果第一下就差點被黏住的錘子帶倒,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
“要用巧勁,“黎虎在她耳邊低聲說,聲音雖輕但字字清晰,“往下壓,不是抬。“
黎曉曉驚訝地轉(zhuǎn)頭,黎虎已經(jīng)接過木錘,示范正確的姿勢。他的手臂肌肉繃緊,每一次捶打都精準(zhǔn)有力,糯米團(tuán)在他錘下變得越來越細(xì)膩光滑。陽光照在他汗?jié)竦念~頭上,勾勒出一道完美的弧線。
打了約莫半小時,糯米終于變成了完全無顆粒的狀態(tài)。李婆婆撒上一把干米粉,將糯米團(tuán)取出放在撒了粉的案板上。婦女們圍上來,將糯米團(tuán)分成小塊,揉圓按扁,做成一個個圓餅狀的糍粑。
“嘗嘗,“李婆婆遞給黎曉曉一個剛做好的糍粑,“趁熱最好吃。“
黎曉曉接過咬了一口,外皮微脆,內(nèi)里軟糯彈牙,純粹的米香在口腔中彌漫,不需要任何調(diào)料就足夠美味。她滿足地瞇起眼睛:“太好吃了!和城里買的完全不一樣!“
“那當(dāng)然,“李婆婆驕傲地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小雪打糍粑,冬至吃湯圓,都是規(guī)矩。“
黎曉曉看著熱鬧的場面:男人們捶打糯米,女人們制作糍粑,孩子們在旁邊嬉戲打鬧,老人則坐在一旁指導(dǎo)。這種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她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傍晚時分,黎曉曉和黎虎帶著分到的糍粑和腌好的肉回到“曉院“。夕陽西下,將兩人的影子投在斑駁的院墻上,一長一短,卻緊緊相依。
“虎子哥,“黎曉曉突然說,“我想學(xué)種地。“
黎虎愣了一下,轉(zhuǎn)頭看她,眼中滿是疑問。
“我是說真的,“黎曉曉踢著路上的小石子,“我家那幾畝地荒了這么多年,該重新收拾起來了。明年開春...我想自己種點東西。“
黎虎停下腳步,認(rèn)真地看著她的眼睛,似乎在確認(rèn)她是否一時興起。黎曉曉迎上他的目光,堅定地點頭:“我想好了。直播可以繼續(xù)做,但我也想真正成為青禾村的一員,不只是回來避世的城里人。“
黎虎的眼睛亮了起來,嘴角微微上揚。他在本子上寫道:【我教你。】頓了頓,又補(bǔ)充:【從翻地開始。】
“一言為定!“黎曉曉伸出小拇指。
黎虎笑著勾住她的小指,兩人的手在夕陽下輕輕搖晃,像是達(dá)成了某種神圣的契約。
回到“曉院“,黎虎將腌肉缸放在陰涼處,又掛起幾個糍粑風(fēng)干。黎曉曉則坐在門檻上,翻看著手機(jī)里今天拍的照片:殺豬的場面、腌肉的步驟、打糍粑的熱鬧...每一張都洋溢著生活的氣息。
她抬頭看向正在劈柴的黎虎,夕陽將他的輪廓鍍上一層金邊,每一斧下去都有木屑飛濺,在光線下如同金色的雪花。這個畫面如此美好,讓她忍不住按下快門。
或許,這就是她一直在尋找的生活——簡單、真實、與土地緊密相連。而身邊這個沉默卻可靠的男人,正是將她與這片土地連接起來的紐帶。
夜幕降臨,黎曉曉在廚房用新鮮豬肉做了紅燒肉,又煎了幾個糍粑當(dāng)主食。兩人圍坐在柴火灶旁,享受著勞動的成果。灶膛里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將兩人的臉龐映得通紅。
“虎子哥,“黎曉曉咬著筷子問,“那塊最好的五花肉,為什么特意留給我?“
黎虎夾菜的手頓了一下,低頭扒了兩口飯,耳根悄悄紅了。他在本子上寫道:【你愛吃。】
簡簡單單三個字,卻讓黎曉曉心頭一熱。她夾起一塊肥瘦相間的紅燒肉放進(jìn)黎虎碗里:“你也吃。“
兩人相視一笑,灶火噼啪作響,像是為這個平凡的冬夜伴奏。窗外,小雪節(jié)氣的第一片雪花悄然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