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梅雨帶來的困境
清晨的霧氣比往日更重,像摻了水的牛奶,把秦家溝裹得嚴嚴實實。秦牧陽推開窗時,發現老槐樹的葉子都垂著腦袋,葉尖掛著的水珠半天不滴落——陳伯說過,“葉子打蔫不滴水,天要變臉“。
他抓起靠在門后的斗笠,往陳伯家走。剛到籬笆門口,就聽見里面傳來“噼啪“聲,是竹篾碰撞的脆響。推開門,見陳伯正坐在小馬扎上編竹筐,腳邊堆著半干的竹條,泛著青黃色的光。
“陳伯,今天去修稻場的排水溝?“
秦牧陽蹲下身,撿起根竹條幫忙捋順。竹條上的毛刺扎了手,他下意識地往嘴里吮了吮——這動作還是跟村里老人學的,說“唾沫能治小傷口“。
陳伯抬頭瞅了瞅天,霧蒙蒙的,連遠處的水道都看不見影子。
“先編完這兩個筐再說吧。“
他用篾刀把竹條劈得更細,“梅雨季的雨邪性,得用結實筐子裝工具,不然一泡就散。“
竹刀劃過竹條的聲音沙沙響,像春蠶在啃桑葉。院子里的母雞咯咯叫著,往屋檐下鉆。
秦牧陽想起昨天傍晚,王大爺家的螞蟻排著隊往墻上爬,隊伍長得像條黑線。“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馬上就來到“——這兩句農諺,他現在背得比高中古詩文還熟。
編到第三個竹筐時,阿蓮背著書包跑進來,紅領巾濕了半截。
“爺爺,秦叔,學校漏水啦!“
她的小皮鞋上沾著泥,褲腳卷到膝蓋,露出的小腿上還有幾道草葉劃的紅痕。
“老師讓我們回家帶鐵鍬,說要挖排水溝,哦,對了,叫導流溝。“
陳伯把沒編完的竹筐往旁邊一放,抄起墻角的鐵鍬:
“走,小陽,一起去學校看看。“
秦家溝的小學就三間土坯房,屋頂是茅草和瓦片混著蓋的,去年雨季就漏得厲害,還是秦牧陽帶著村民們上房補的。
路過祠堂時,看見老李正指揮幾個后生搬石板。石板是從河邊抬來的,青灰色,表面光溜溜的,是用來墊高糧囤的——怕梅雨一來,糧食受潮發霉。
“牧陽,等會兒去幫我搭棚子,有工夫嗎?“老李抹了把臉上的汗,汗珠砸在石板上,瞬間就沒了影。
“成,我們先去學校弄完就過來。“
秦牧陽應著,腳步沒停。霧氣稍微散了點,能看見遠處的稻田里,有人正彎腰搶收早熟的豌豆。豆莢飽滿得快炸開了,再不收,雨一淋就會落在泥里發芽。
小學的院子里已經站了不少人。先生是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正指著屋頂發愁:
“西北角漏得最兇,昨晚我用塑料布蓋了,今早上一看,布都被雨水打爛了。“
他的鏡片上沾著水汽,說話時哈出的白氣在鏡片上凝成小水珠。
秦牧陽爬上屋頂,瓦片濕滑得像抹了油。他趴著挪到西北角,摸了摸茅草下的椽子,潮乎乎的,已經有點發軟。
“得先把爛茅草清掉,鋪新的。“
他低頭對下面喊,阿蓮正舉著竹筐遞新茅草,小臉憋得通紅。
陳伯在下面遞瓦片,嘴里念叨著:
“當年蓋這房時,椽子用的是老杉木,現在也該換了。“
他年輕時是村里的木匠,蓋房上梁的活兒樣樣拿手,只是現在腰彎了,爬不了高,只能在底下指揮。
屋頂的活兒干到一半,天突然暗了下來。不是太陽被云擋住的暗,是那種沉甸甸的、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暗。遠處的水道上,原本漂著的幾只小漁船都往岸邊劃,像被什么東西趕著似的。
“又要下雨了!“
有人喊了一聲。話音剛落,風就起來了,卷著霧氣往人臉上撲,帶著股河泥的腥氣。屋頂的茅草被吹得嘩嘩響,秦牧陽趕緊抓住旁邊的瓦片,差點被風掀下去。
“先下來!“陳伯在下面急得直跺腳,“瓦片滑,危險!“
秦牧陽剛爬下屋頂,豆大的雨點就砸了下來。不是那種淅淅瀝瀝的小雨,是帶著勁兒的“噼啪“聲,打在瓦片上像放鞭炮,落在泥地上,瞬間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
“快,先挖導流溝!要不然雨水下來又該淹了。“
老先生指揮著,幾個后生已經在教室門口挖起溝來。秦牧陽抱起一塊石板墊在溝底,防止雨水把泥土沖垮。阿蓮也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小鏟子把土往溝邊堆,鼻尖上沾著泥,倒像只剛從土里鉆出來的小田鼠。
雨越下越大,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連對面的稻田都看不清了。祠堂方向傳來喊叫聲,是老李在喊人去幫忙加固糧囤。
“你們先在這里照應著,我過去看看。“
秦牧陽抹了把臉上的雨水,雨水順著下巴往下淌,鉆進脖子里,涼得他打了個哆嗦。
跑到祠堂時,幾個老人正用塑料布蓋糧囤。糧囤是用柳條編的,裝著去年剩下的谷子,一旦進水,整囤糧食就全毀了。
“這邊!這邊還漏!“
王大爺舉著竹竿,指著糧囤頂上的縫隙喊,聲音被雨聲蓋得有點含糊。
秦牧陽爬上糧囤,跪在濕漉漉的柳條上,伸手把塑料布往縫隙里塞。柳條扎得膝蓋生疼,可他顧不上——糧食是村里人的命根子,去年有戶人家的糧囤漏了雨,全家啃了半年紅薯干。
風裹著雨斜著打過來,塑料布被吹得像面鼓,好幾次差點脫手。秦牧陽死死拽著布角,手指被勒得發白,直到老李遞上來繩子,把布四角捆在祠堂的柱子上,才算穩住。
“來,喝口水,喘口氣。“
老李把水葫蘆遞給他,葫蘆蓋沒擰緊,里面的水晃出來,混著雨水流進他嘴里,倒比平時更甜些。祠堂的門檻上積了水,正順著石縫往地下滲,石縫里還卡著片去年的稻殼,泡得發脹。
雨稍微小了點,能看見遠處的稻田里積了水,綠油油的稻苗只露出個頂,像片被淹沒的草原。
“壞了,東頭的田埂怕是要塌。“
陳伯不知什么時候也來了,手里拄著鐵鍬,褲腿卷到大腿,沾滿了泥。
東頭的田埂挨著水道,本來就薄,剛才的大雨肯定沖得夠嗆。秦牧陽跟著陳伯往東邊跑,路過自家院子時,瞥見院心的老槐樹被風吹得快彎了腰,樹葉落了一地,像鋪了層綠毯子。
田埂果然塌了個口子,渾濁的河水正往稻田里灌。
“快!拿麻袋!“
陳伯喊著,聲音有點發顫。幾個后生扛著麻袋跑過來,麻袋里裝著干土,是早就預備著防汛的。
秦牧陽跳進及膝的水里,把麻袋往缺口處堵。水很冷,凍得小腿發麻,底下的淤泥像要把人往下拽。他和幾個后生手挽著手,踩著麻袋,用身體擋住水流,陳伯則在后面往麻袋上堆土,把缺口一點點堵上。
阿蓮也跟著來了,提著個小竹籃,里面裝著饅頭。
“爺爺!秦叔!吃點東西吧!“
她站在田埂上,雨水打濕了她的小辮子,紅頭繩貼在臉上,像條紅蟲子。
沒人有空吃饅頭。直到缺口徹底堵死,河水不再往稻田里灌,眾人才癱坐在田埂上,渾身濕透,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秦牧陽拿起一個饅頭,咬了一大口,面香混著嘴里的土腥味,竟有種說不出的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