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亂世醫(yī)妃張寧傳

第3章百草煉心:舌嘗千味,眼辨狼毒

日頭漸高,藤筐里漸漸有了分量。

柴胡細長的根莖帶著泥土的芬芳,防風粗糙的表皮透著堅韌,紫蘇的葉片在指尖揉搓后散發(fā)出奇異的辛香……

父親如數家珍,每一味藥,都要求我親眼看其形,親手觸其質,親口嘗其味。

甘、苦、辛、酸、咸,各種滋味輪番沖擊著我的味蕾,有些甚至帶著微微的麻或澀。

舌頭早已麻木,胃里也翻江倒海,但父親的目光沉靜而堅定,不容退縮。

“嘗百草,知其性,更要知其毒!”父親的聲音陡然凝重。

他停在一片向陽的坡地前,指著幾株葉片肥厚、開著淡紫色鐘形小花的植物。那花形頗為雅致,根莖粗壯。

“此乃狼毒,”父親的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警告,“大毒!本經雖未載,然鄉(xiāng)野皆知,誤食少許,腹痛如絞,嘔吐不止,重則致命!其根汁沾手,亦能致腫痛潰爛!寧兒,你且近觀其形,牢記于心,萬不可入口!醫(yī)者用藥如用兵,知其利,更要深知其害!一味之差,便是生死之別!”

我屏住呼吸,仔細看著那看似無害的美麗花朵和粗壯的根,將“狼毒”這個名字和父親肅殺的語氣深深烙印在心底。

陽光照在狼毒紫色的花瓣上,反射出一種近乎妖異的光澤。

歸途斜陽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藤筐里草藥的清苦氣、泥土的腥氣、還有口中殘留的辛烈與苦澀交織在一起。

我的腳步有些虛浮,身體疲憊不堪,但胸腔里卻有什么東西在燃燒。

那些竹簡上冰冷的文字,在荒野的風中,在泥土的氣息里,在舌尖百味的沖擊下,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變得鮮活而沉重。

推開家門,迎接我們的依舊是滿室清冷。

沒有母親溫好的羹湯,沒有那帶著擔憂的輕聲詢問。

父親默默放下藤筐,開始分揀藥材。

我走到母親常坐的窗邊小榻旁,那里似乎還殘留著一絲她身上特有的、淡淡的暖香。

我輕輕撫過冰冷的竹席,然后從懷里掏出那卷被體溫捂得微溫的《本經》,就著窗外最后一線天光,低聲誦讀起來: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者……”稚嫩的聲音在空曠的屋子里回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清晰。

每一個字,都像是用舌尖嘗過的百草滋味在心頭碾磨過,混著泥土的氣息和荒野的風聲,也浸透了這滿屋驅不散的孤寂與思念。

父親整理藥材的手微微一頓,沒有回頭,只是背對著我的身影,在昏暗中似乎挺直了些許。

寒來暑往,庭院里的棗樹綠了又黃。

誦經之聲從未斷絕,如同刻入骨髓的印記。

當《本經》三百六十五味藥的形、色、氣、味、主治、七情和合之理漸漸在我心中生出脈絡,那些曾如天書般的字句開始顯露出內在的秩序時,父親書房的矮幾上,悄然多出了兩卷更為厚重的竹簡。

一卷題曰《素問》,一卷題曰《靈樞》。

父親的手撫過《素問》深色的簡片,聲音帶著一種近乎朝圣的肅穆:

“此乃《黃帝內經》之半壁,論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攝生治則。醫(yī)者不明此理,如同舟行大海而無羅盤,縱識百草,亦難登堂奧。”

《素問》的世界,比《本經》更加玄奧幽深。

天地如同一個巨大的銅爐,陰陽二氣在其中升降沉浮,化作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循環(huán)不息。

人體則是一個微縮的宇宙,五臟六腑對應著五行四時,經絡如同江河溝渠,氣血在其中運行流轉。

風寒暑濕燥火,是天地間的“六淫”,能化為傷人致病的邪氣;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心里的“七情”,過度亦能損傷臟腑。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父親的聲音在燈下流淌,為我描繪著天人相應的宏大圖景。

他講“四氣調神”,講“生氣通天”,講“金匱真言”。

那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的攝生之理,字字珠璣。

“譬如你母親……”

父親的聲音忽然低了下去,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滯澀,昏黃的燈光在他深刻的皺紋里投下濃重的陰影,“昔年小產,沖任受損,此乃‘虛’之根本。其后失于調攝,或感于風邪,或郁結于內,虛處留邪,邪氣久羈,耗傷氣血。氣血既虧,則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臟腑失養(yǎng),則功能失調,百癥叢生。發(fā)熱、出血、骨痛、瘰疬(淋巴結腫大)……看似紛繁,溯其本源,總不離氣血陰陽之失衡,正邪交爭之態(tài)勢。”

他拿起炭筆,在粗糙的陶片上畫下簡略的經絡走向,指點著穴位:

“此乃足太陰脾經,主運化,統(tǒng)血……此乃足厥陰肝經,主疏泄,藏血……婦人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肝氣郁結,則疏泄失常,血不循經;脾虛失統(tǒng),則血溢脈外……此出血之由也?!?/p>

他的手指點在代表“三陰交”、“血海”的墨點上,指尖微微發(fā)白。

我屏息聽著,努力將那些抽象的“陰陽”、“氣血”、“臟腑”與記憶中母親蒼白的面容、虛弱的喘息、頸間的腫核、還有那染血的裙裾聯系起來。

那些零碎痛苦的畫面,在父親用《素問》之理串起的脈絡中,似乎隱隱有了模糊的指向。

一種混雜著痛楚與明悟的情緒在心底翻涌。原來母親的痛苦,并非無跡可尋,并非神佛無眼。

天地運行的法則,早已寫在這古老的竹簡之上,只是我們……懂得太遲。

《靈樞》則帶我進入了另一個精微的世界——經絡腧穴,針石之道。

父親不知從哪里尋來了一具小小的、標注著經絡穴位的桐木人偶。

人偶打磨得光滑,上面用墨筆細細勾勒出縱橫交錯的線條,點著密密麻麻的黑點。

“此乃針道之基。”

父親指著人偶,“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針石導引,乃疏通經氣、調和陰陽之利器。”

他教我辨認手足三陰三陽十二正經,督任沖帶奇經八脈。

講述“氣街”、“四?!?、“根結”、“標本”這些玄奧的術語。

他拿著磨得光滑的細竹簽,代替銀針,在桐木人偶上輕輕點按,告訴我何處是“合谷”,能治頭面諸疾;何處是“足三里”,可調脾胃、強身體;何處是“內關”,善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持針之道,心正意誠,如待貴人。”

父親的聲音低緩而鄭重,他示范著持針的手勢——拇指食指捻住細竹簽的中段,中指輕輕抵住末端,手腕懸空,沉穩(wěn)如山岳,“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必先診脈,察其虛實,知其病所,方能下針?;蜓a或瀉,或疾或徐,務求‘得氣’,如魚吞鉤。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針能活人,亦能殺人!”

他讓我用那細竹簽,在他粗糙寬厚的手掌上練習點按的力度和角度。

“重按,如石壓卵,是為瀉;輕點,如雀啄米,徐徐透入,是為補。指下需有準頭,心中需有感應?!?/p>

父親的掌心布滿老繭和細小的傷痕,溫熱而有力。我小心翼翼地操控著竹簽,努力尋找著他所說的那種“指感”。

日子在枯燥的誦讀、艱辛的嘗藥、玄奧的經義和精微的針理中悄然流逝。案頭的燈芯不知剪了多少次,翻動竹簡的指尖磨出了薄繭,嘗過百草的口舌對尋常滋味已變得遲鈍。

庭院里的棗樹花開花落,結出青澀的果實,又在秋風中變得紅艷。

母親窗邊的那個位置,成了我固定的書案。

每當夜深人靜,誦讀《素問》至“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時,或是摩挲著《靈樞》竹簡上那些代表穴位的墨點時,我總會下意識地望向那扇緊閉的門,仿佛母親仍在門后,用她溫柔而哀傷的目光注視著我。

父親的身影也變得更加忙碌。

他外出采藥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

有時歸來,藤筐里除了尋常草藥,還會多出一些奇異的、帶著深山幽谷氣息的植株,或是幾塊色澤奇特、紋理怪異的礦石。

他的衣衫上常沾著露水和泥土,眼中卻閃爍著一種奇異的光芒,不再是當初純粹的醫(yī)者焦慮,似乎還糅雜了別的、更加幽深難測的東西。

家里的訪客也變得不同。

偶爾會有身著葛衣芒鞋、風塵仆仆的方士登門。

他們的眼神銳利,氣息飄忽,言談間總帶著幾分玄機。

我曾隔著門縫,窺見過一次父親與一位白須老者的密談。那老者面容清癯,目光如電,舉手投足間有種不似凡塵的疏離感。

父親對他極為恭敬,稱其為“元放先生”。

兩人在書房中低語良久,案幾上攤開的并非醫(yī)書,而是些畫滿奇異符號的絹帛和幾塊古樸的龜甲。

那老者臨別時,從寬大的袖中取出一卷非帛非簡、材質奇特的黑色書卷贈予父親。父親雙手接過,神情肅穆異常。

后來,我才從父親偶爾流露的言語中得知,那位老者,便是名動天下的術士——左慈。

另一位常被父親提起的,則是于吉仙師。

“父親,您習的……是仙法么?”一次父親擦拭著幾塊溫潤如玉、散發(fā)著淡淡涼氣的白石(或許是某種礦物藥材?),我終于忍不住問。

槊鋒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边| 朔州市| 株洲市| 合阳县| 淄博市| 精河县| 灯塔市| 英德市| 江津市| 罗城| 左云县| 辽宁省| 本溪市| 七台河市| 库伦旗| 台南市| 区。| 南澳县| 鄱阳县| 交口县| 焉耆| 益阳市| 婺源县| 盐池县| 永定县| 正镶白旗| 吉木萨尔县| 张掖市| 四川省| 诸暨市| 金湖县| 阆中市| 香河县| 全南县| 沙湾县| 陈巴尔虎旗| 吉安县| 济南市| 临湘市| 贺兰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