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拼圖游戲
文學院的紅磚老樓前,姜曉攔住匆匆趕來的周星辰:“林教授剛發消息,說陳薇院長要一起參加討論。“
“陳薇?“周星辰皺眉,“她和我爸有什么關系?“
“不知道,但養母書柜里有她們大學合影。“姜曉咬了咬下唇,“我查過資料,陳院長和養母是同屆,后來都留校任教,但二十年幾乎零互動。“
林教授的辦公室堆滿了建筑模型和古籍。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板上投下條紋狀的光影,像一道被囚禁的彩虹。當陳薇院長推門而入時,姜曉注意到她保養得宜的手腕上,戴著與養母同款的樸素銀鐲。
“你們就是周陽和姜雨晴的孩子?“陳薇的目光在兩人臉上逡巡,最后停在姜曉眼睛上,“果然...像星星一樣。“
林教授清了清嗓子:“陳院長當年是文學社副社長,比我更了解情況。“他轉向書架,取下一張合影,“這是1999年文學社郊游照片。“
照片里,年輕的姜雨晴和陳薇并肩站在橫幅前,笑容燦爛。橫幅上寫著“文學是...“,后半部分被前排人頭擋住。周星辰突然拿出父親的老相機,調出一張相似場景的照片——這次角度稍偏,完整露出橫幅文字:“文學是縫補命運裂縫的光“。
“你父親總是擅長找最佳視角。“陳薇輕笑,笑意未達眼底,“當年他為了拍姜雨晴的側影,可以蹲守整個下午。“
氣氛突然變得微妙。林教授匆忙打圓場:“說正事吧。你們發現的那些信件...“
“我們知道基本事實了。“周星辰直視陳薇,“2001年非洲難民營,我生母遇難當天,我父親將姜曉托付給姜阿姨。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二十年來兩家毫無聯系?“
陳薇和林教授交換了一個眼神。窗外,一片烏云遮住了太陽,辦公室驟然暗了下來。
“因為一個約定。“陳薇從公文袋取出一份文件,“姜雨晴和周陽立過法律協議,在孩子成年前不主動聯系,以免干擾你的成長。“她看向姜曉,“你養母一直遵守承諾,即使她的書因此停印。“
“停印?“姜曉接過文件,發現是一份出版合同終止協議,簽署日期2003年5月。
林教授嘆了口氣:“《縫隙中的光》原計劃出續集,但姜雨晴堅持刪除所有關于非洲的章節。出版社索賠,她幾乎賠上了全部版稅。“
周星辰的相機突然從手中滑落,幸好掛帶還掛在脖子上。他想起父親書架上那排不同語言版本的《縫隙中的光》,每一本都被翻得卷邊,卻唯獨沒有中文版。
“因為續集會提到我...“姜曉恍然大悟,“養母為了保護我的身世秘密...“
暴雨毫無預兆地敲打窗戶,仿佛上天也在為這段往事落淚。陳薇起身關窗,背對著他們說:“姜雨晴和周陽都是固執的人,一個選擇沉默,一個選擇遠方。“
“但您沒有沉默。“周星辰敏銳地注意到陳薇辦公桌上擺著非洲木雕,“您一直關注著難民營,對嗎?“
陳薇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贊賞:“我在國際兒童基金會做志愿者時,偶然發現了曉曉生母的日記。她叫艾莎,是當地報社記者,在難民營堅持辦兒童識字班直到臨產。“
姜曉的心臟劇烈跳動,像要沖出胸腔。她從未想過能知道生母的更多信息。
“日記里寫了什么?“她聲音顫抖。
“寫她如何用碎玻璃教孩子們反射星光,寫一位中國醫生幫她接生,寫她希望女兒能...“陳薇突然停住,從錢包取出一張折疊的紙條,“不如你自己看。“
紙條上是娟秀的英文筆跡:“親愛的星星,如果你讀到這些字,請記住媽媽愛你勝過世上所有星光。去找那位給你起名的醫生,他的相機里有我們相遇的第一天...“
姜曉的眼淚模糊了視線。周星辰默默遞來紙巾,這次他的手穩穩地握住了她的肩膀。
雨停了,陽光重新涌入房間。林教授拍拍手:“好了,歷史課到此為止。叫你們來其實有個提案——建筑系和文學院準備合辦'城市記憶'課題,你們倆是最佳人選。“
他展開一份企劃書,封面上印著“被遺忘的角落:用文字與影像縫合城市傷痕“。
“課題成果將參加國際青年論壇,“陳薇補充道,“恰好在你父親目前工作的肯尼亞舉行。“
姜曉和周星辰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與了然。這絕非巧合,而是兩位長輩精心設計的重逢契機。
離開辦公室時,周星辰突然問:“為什么幫我們?“
陳薇將銀鐲轉了一圈,露出內壁刻的兩個字母:R&Y。“有些故事,不該永遠停留在縫隙里。“她輕聲說。
回宿舍的路上,兩人默契地繞道圖書館。暴雨過后的夜空格外清澈,幾顆早出的星星若隱若現。
“我查過了,“周星辰突然說,“國際青年論壇日期是9月14日至16日。“
姜曉立刻明白他的意思——9月15日,那個改變兩個家庭命運的日子,將在二十年后獲得重新詮釋的機會。
“來得及完成課題嗎?“她問。
周星辰笑了,左眉梢那顆小痣在星光下若隱若現:“只要某個文學少女別總拖稿。“
“只要某個建筑狂魔別總熬夜。“姜曉反擊道,嘴角不自覺上揚。
圖書館燈火通明,像黑夜中的燈塔。兩人不約而同加快腳步,仿佛那里藏著解開所有謎題的最后鑰匙。